第108章 七星螳螂拳

临近仙剑大会,幽若总算教了即将参赛的包子第一套拳法——七星螳螂拳。

在浩如烟海的武术流派中,七星螳螂拳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以其独特的起源、鲜明的特点、精妙的技法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它不仅是一种实战性极强的武术技艺,更是精神追求的生动体现。

七星螳螂拳,又称罗汉螳螂拳,是北派螳螂拳的重要流派之一。人界战争不断,风云变幻,社会动荡不安。习武成为了人们强身自卫、谋求生存的重要手段。就在这时,一位名叫王咏春的人物横空出世。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科举文人,而是习武之人中的一位杰出代表,被后人尊称为七星螳螂拳的创始人。他自幼痴迷于武术,对各类拳法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他博采众长,将螳螂捕食时的灵动迅猛与少林罗汉拳的刚劲有力相结合,经过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与苦练,终于创编出了独具特色的七星螳螂拳。这一拳法一经问世,便在武林中引起了轰动,吸引了众多习武之人的追随与学习。时光荏苒,七星螳螂拳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一代又一代的传人们凭借着对武艺的热爱和执着,将自身的经验与感悟融入其中,使得这一拳法自成一派,有了鲜明的特点。

七星螳螂拳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劲力刚脆,犹如金石相击,铿锵有力。它强调横果直撞,以一种勇往直前的气势冲击对手,给对方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然而,这种刚劲并非盲目蛮干,而是注重“意不在形”,即内在的意念胜过外在的动作形态。“意不在形”是七星螳螂拳的核心思想之一,它体现了武术重内在修为的理念。这与修仙理念一致,为长留历代掌门所看重,收录到了《七绝谱》之中。在练习和实战过程中,强调习武之人需要集中心意,运用内气,将自身的精神力量凝聚于一点,从而达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的境界。它不单纯追求动作的华丽和形式的美观,而是更加注重实际效果,以最简洁、最有效的方式击败对手。除了“意不在形”,七星螳螂拳的技法还讲究刚柔兼备,强调“八刚八不打”。“八刚”包括刚劲猛攻、直击要害、坚硬不摧等,体现了拳法的阳刚之气和强大的攻击力;而“八不打”则意味着在战斗中避免无效和被动的攻击,强调机动、虚实结合,逐步消耗对手的体力并寻找其破绽。这种刚柔相济的战术思想,使得七星螳螂拳在实战中既能以刚猛之势发起进攻,又能以柔韧之法进行防守,攻守转换自如,变化多端。

七星螳螂拳在动作技巧上融合了长短起落、闪展腾挪、蹿跳出入等多种动作,充分体现了刚柔相济的战斗理念。其开合手法丰富多样,通过虚实结合、长短起落的巧妙运用,使得使用者在战斗中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变化,达到奇袭与防守的完美结合。在实战中,使用者可以根据对手的攻击方式和身体位置,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动作和姿势。当对手发起进攻时,使用者可以通过闪展腾挪避开对方的攻击,同时寻找反击的机会;当对手防守严密时,拳手则可以利用长短起落的动作,虚实结合,迷惑对手,使其难以捉摸自己的意图。例如,在面对对手的正面进攻时,包子可以先以虚招吸引对方的注意力,然后迅速侧身,从侧面发起攻击,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此外,七星螳螂拳还注重步法的训练和运用。灵活多变的步法是拳手在实战中保持平衡、迅速移动和发起攻击的关键。包子已经掌握基本步法,如弓步、马步、虚步等,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组合和运用。在战斗中,他可以根据对手的位置和动作,迅速调整自己的步法,保持与对手的距离,以便更好地发起攻击或进行防守。

当包子能够有模有样的使出这一套拳法时,幽若欣慰的笑了。长大后,他不止一次问自己,如果当时没学会,错过了那五行耀日,是不是就不会失去爹爹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