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京中疑云(1)

“你将听雨藏在了哪儿?”

“一个大人不会知道,且足够安全的地方。”

早知听雨不会有性命之忧,但听到对方亲口承认,楚秋还是微微松了口气。

她虽然拆穿了凌雪阁门人的伪装,但没有刨根问底,甚至旁若无闻地重新看起了书。

而这凌雪阁的人也是奇怪,明明被楚秋揭穿身份,却依旧维持着听雨的外表,假装无事发生一般候在一旁。甚至在楚秋因看书觉得有些疲惫时,真就像个贴身丫鬟那样帮她捏肩捶背。

他垂眉顺目,她受得也是理所应当。

若非两人早就摊牌,怕是都被对方的表象迷惑了。

直到假听雨借着换茶水的功夫消失踪迹,楚秋才放下书,有些疲惫地捏了捏眉间。

等到入夜,真正的听雨便回来了。

进门前还保持镇定的听雨,直到看到楚秋才露出些许慌张。

“大人,我——”

“嗯,我已经知道了。”

还不等听雨说出个所以然,楚秋便率先安抚。

“我认出了那人不是你,不用担心,没有暴露任何东西。”

“……是。”

听到楚秋这么说,听雨才松了口气,重回镇静地将她“消失”的遭遇说了出来。

——虽然没什么有用的情报。

毕竟听雨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失去的意识,只知道她醒来时,躺在隔壁镇子的客栈套房里。

听雨出客栈前遇到了店小二。

在她刻意套话下得知,自己几天前便交了一周的房钱,不仅吩咐没事不要打扰她,更是连饭也没让送。

“可惜让他给跑了!”

在楚秋说伪装自己的人不见时,听雨有些愤恨地说着。

楚秋摇了摇头,在听雨平复心态后,她依旧保持沉默。

——那个凌雪阁没走。

楚秋确信。

虽然不知道他的目的何在,但即便暴露,他也不会轻易放弃目标。

楚秋只是隐约有个猜想,关于这个人的“任务”。

但这件事,没必要告诉听雨。

兜兜转转也花了不少时间,楚秋终于在裴先生的帮助下,从书中找到了解决旱灾的办法,并加以实施,改善了萧关的种植和用水。

而后不久,楚秋赶在年出发回京。

他们一行人走的时候,有不少百姓跑来送行,但楚秋让魏将军派人劝走了。

而在回程那天,楚秋借着系统的视角,果不其然地发现那个凌雪阁人还在回程的队伍里。只是这一次,他不再易容成听雨,而是变成保护楚秋的普通护卫中的一个。

他扮演得还挺成功。

如果不是系统帮忙一眼看穿,楚秋要认出他还真得一阵子。

毕竟同行这么多月,楚秋和那些普通护卫说过的话也不过寥寥数语,有的连名字楚秋都没过问。

这次,楚秋没再拆穿他,而是装作不知情地让他混在队伍中。

只是路途中,楚秋不再和听雨提起红衣教的事情了。

和去时有意识绕远查看不同,楚秋回京的路线简洁明了,时间比较之前也缩短了不少。

不过刚下昆仑山,楚秋便收到了一封信——那是行走的商队拦住了楚秋的马车,才成功送到她手中的。

是一封邀请函,落款是崔元。

楚秋没见过崔元,但听说过他的名声。

扬州最大的富商,是卖盐起家的官商[1],在民间有不小的影响力。虽然没有富可敌国那么夸张,但也有钱到能让任何人讨好。

——但楚秋是被他讨好的那一个。

因为淮南的节度使[2],是左相一派。

崔元想在淮南地区少走些弯路,免不了和部分官员打交道。但他觉得,与其拜访诸多官员,不如直接讨好这些官员的上司——也就是楚秋。

楚秋会记得崔元这个名字,也是因为她某天一觉醒来,就多了万两白银的进账——还不算价值连城的其它古玩。

“信中写了什么?”听雨见楚秋陷入思索,不由询问。

“是扬州的官商,想邀请我在成都一聚。”

楚秋倒不是犹豫该不该去,她是在思考崔元这个时候找她的目的。

她的行踪虽然不是机密,但也并非随意就能知道的。

崔元若要邀请她小聚,比起在她回京前花费人力物力找到她、并发出邀请,不如等她回京后再直接去府上。便是看在他曾经送过的钱财的份上,楚秋也不会驳了他的面子。

不论崔元的目的是讨好她亦或者有求与她,楚秋这番想法都该是最优解。

“那大人要去吗?”

“去。”

楚秋将信撕碎,抛入一旁点燃的油灯里。

“下周便能到成都,到时候再递出回信。”楚秋看着信纸被烧为灰烬,再也看不出原本的样子,“但我赴约一事……不要让任何人知道。”

她微微一顿,继而补充,“包括李振将军。若他问起,便寻个理由推托了吧。”

“是。”

一周后,楚秋一行到了成都。

发出回信后,楚秋在入夜前离开了回京的队伍,独自前往无名小镇赴约。

推开大院的门,楚秋以过人的耳力听到了院内的脚步声。

——是两人的脚步。

她的脚步没有停顿,而是径自往屋内的方向走。

还不等她的手碰到房门,门便从里面打开了。

开门的并非楚秋没见过的崔元,而是楚秋认识的扬州大都督府长史,韦心虚[3]。

“韦长史。”楚秋抬手,虚握成拳,“倒是未曾想能在成都见到你。”

“左相大人。”韦心虚看起来脸色并不好,但见到楚秋还是勉强露出笑。

“不提韦长史……”楚秋的目光落到屋内的另一个人身上,猜出了对方的身份,“倒是崔老板,竟能查到本相的行踪,并将信递到了本相手中。”

“哪里。”崔元低头哈腰,虽然有些市侩,却又不叫人反感,“做我这一行,总是有些人脉才好办事的……左相大人一行虽说低调,但也‘独一无二’,让同行的兄弟们留意留意,还是不难的。”

“崔老板好本事。”楚秋反客为主地踏进屋内,“这倒是叫本相越发好奇了。”

她走到桌前,侧头看了一眼显得有些心不在焉的韦心虚,“能让韦长史费心,不惜以崔老板的名义也要暗中将本相邀请来的事情,到底是什么?”

楚秋落座,一旁站着的崔元,这时才端起茶水,给楚秋添了一杯。

但和之前的谈话不同,楚秋和韦心虚说话的时候,崔元变得十分安静,只有楚秋将目光转向他时,他才露出旁人熟悉的、属于商人的笑。

“扬州最近出了一些事。”韦心虚跟着落座,并不客套地说起正事,“大人这些月在关中解决旱情,想来对此没有太多关注。”

“此事涉及诸多势力,在即将解决的现在,更是被微臣找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东西。”

“只是此物的去向,并非微臣可以轻易定夺。随即想到左相大人即将回京,不得已以崔老板之名,将左相大人请到这里。”

楚秋的视线掠过藏在屏风后的木箱,这才食指轻点茶杯,笑问,“是什么东西,能让韦长史也不敢轻易处置?”

韦心虚走到了屏风后,他拖出一节木箱,并将之打开。

“微臣想交予左相大人的东西……便是这些。”

楚秋在他打开箱子后,随意拿了其中的竹简。

解开绳索,她扫了眼其中的内容。

原本置身事外的心态顿时转变,嘴边虚伪的笑意也变得凝重。

她没有出声,而是将竹简捏在手中,抬眸看了韦心虚一眼。

而对方十分镇定,只有捏得死紧的手暴露了他此刻的不平静。

——那哪里是她曾想的财宝,分明是能令不少人万劫不复的罪证。

又是一周过去。

离开成都前,楚秋联系了好久未主动联系的邓通等人。

当然,是私下见的面。

楚秋原本出行没带什么东西,但等她回来时,马车里却多了几箱竹简。

她到了长安,连夜赶回了长安城。

李振碍于规矩,选择先一步返回天策府复命。但他还是看着楚秋一行人进了长安城,这才调头走远。

“左相大人。”

刚进城,楚秋便听到有人叫她。

她挑起车帘,看到了外面的人。

“安公公。”

她带着些许惊讶,认出了对方。

“左相大人旅途劳累,陛下深表关心。”

来人是伺候唐玄宗的贴身太监安公公,也是唐玄宗除了高力士外的少数心腹之一,“知道大人回了城,还专门派咱家走了这一趟。”

“有劳公公了。”楚秋适时地给他递上银两,“不知陛下有何嘱托?”

公公不着痕迹地收下银两,这才保持笑容道,“陛下听闻扬州出了些琐碎事,惊扰到了左相大人。”

楚秋的表情微动,并没有说话。

“现已入夜,陛下仁心,有意让左相大人先回府上好生休息,至于那些琐碎事……总该有轻重缓急。”他意有所指地看了楚秋一眼,这才面色如常地继续道,“待大人明日向陛下阐明关中之事,再做定夺也不迟。”

“谢陛下体恤,”楚秋谢过唐玄宗,这才向安公公道,“也拜托公公替本相向陛下问安。”

“好说,好说。”

安公公说完便离开了。

倒是楚秋在原地思考数秒,才按照圣意,让一行人先回了左相府。

大概是习武之人的特性,楚秋回了左相府没多久,已经位列七品的江城子便找了过来,并谈起了楚秋在韦心虚那接下的“麻烦”。

“听说扬州的长史大人,交给左相大人一件重要的东西。”

“你是如何知道这事的?”

被楚秋问到的江城子一僵,视线偏移了一秒才垂下眼解释道,“与王郎中商讨升迁事宜时,听到旁人谈了几句。”

“哦?本相倒是不知,这件事怎会叫旁人知晓了。”楚秋没有计较他怎么知道的,只是肯定了他的说辞,“不过,韦长史确实托人给了本相一些‘东西’。”

“是扬州官员与水匪勾结的证物?”江城子立刻接道。

扬州的某些官员与水匪合作,抢劫了不少扬州境内的商队。

这件事在楚秋回来的前一个月才被揭发,在长安也是人尽皆知,闹得沸沸扬扬。

不过在一个月后的现在,朝廷却只捉拿了一两个“勾结水匪”的官员。就连被水匪劫走的钱财,也只讨回了十分之三。

“是,也不是。”楚秋见他如此关心,不免在心里猜想这到底是来自他本人的关注,还是他身后的长歌门对此事有所想法。

“本相拿到的,是扬州境内七成官员犯下的罪证。”楚秋微微眯起眼,示意江城子看向她堆放在堂内的木箱,甚至在他的注视下,随意地挑起箱子中的一个竹简。

“不止是扬州与水匪有关的证物,还有不少其它事件的‘真相’——譬如楚州的‘黄金失窃’,安州的‘人口失踪’,舒州的‘佛像被夺’,以及庐州的‘杀人埋尸’。”

江城子不免震惊。

楚秋说的这些,都是近十年来的“无头案”——直到现在,这些案子的主谋都没有找到,被朝廷惩处的,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替罪羊”。

“虽说拿到了这些东西,但于本相而言,却是‘烫手山芋’。”楚秋甩了甩手中的竹简,露出兴致阑珊的表情,“真是一堆麻烦。”

“大人为何不将这些罪证上交给圣上?”江城子试探着问道。

“哦?”楚秋将手中的折子重新扔回了一旁的木箱,听到江城子的话,她饶有兴致地笑道,“你觉得应该上交这些证据?”

“犯下罪证的这些人皆是贪官污吏,若是留下岂不是祸害百姓?”江城子皱眉,显然对这些犯事的官员十分厌恶,又对楚秋的行为颇为不解,“但看大人的样子——是准备放过这些人?”

楚秋有些失笑地摇头,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水至清则无鱼’,本相不会处置他们。”

“可是——”

“没有可是。”楚秋合上了身边的木箱,“你以为这些人做的事情,陛下会不知情?不——他知道,应该说这朝中上下,就没有他、没有凌雪阁不知道的事情!”

楚秋还奇怪,为什么离开了成都,那个凌雪阁的人便彻底消失。

现在她知道了,他哪里是消失,分明就是提前一步回到长安,向唐玄宗汇报了她的事情!

不愧是眼线远超隐元会的凌雪阁。

不过是几个木箱,就知道她借着崔元和韦心虚见了面,甚至被委托了这些罪证。

但楚秋知道的事情,江城子却并不知情。

于是在楚秋说出这话后,他免不了出声,“那为何……”

“为何陛下还放任这些案子了结,甚至派人候在城门给本相传信,让本相先回府休息,晚些复命?”楚秋接过他的话,眉眼皆是了然,“——这不过是在提醒本相,要本相在明日前,拿出能让陛下满意的结果。”

“不提那些陈年旧案,便说现在。”

“如今扬州水匪一案的主谋早就缉拿归案。如今告示已发,他将于午后问斩……是与不是?”

江城子愣了一下,随即点头。

“你觉得为何如此?”

“这人不过是推出的弃子,只因那些幕后人还动不得,这才草草结案。”楚秋摇了摇头,轻叹一声。

“你以为陛下不想动他们?”

“错!不是不想,而是动不得!”

“这案子牵扯众多,各高官勾结,隐隐自成一派。他们一荣皆荣,一损皆损!”

“砍了他们的头容易,但他们空出的位子,又该找谁接手?”楚秋问得江城子一时哑然,可她还继续道,“太多了……若是连根拔起,不仅朝中会弄得人人自危,更是让天家的颜面无存——所以他们现在杀不得。”

“本相便是将这些证据交于陛下,结果也不会变化。”

“相反,陛下若因此左右为难,被迁怒的便会是本相!”

“……那便由着那些人逍遥法外?”江城子并不赞同她的做法,“人命大于天。若是放了他们,日后——”

“——只是现在不动他们罢了。”

楚秋点燃了火折子,在江城子还没来得及阻止的情况下,一把火烧了这些木箱,“有些事急不得……这样一群人,就该抽丝剥茧,一个个剔除——这也是韦长史选择将这些罪证交于本相的原因。”

她是皇帝面前的红人,比起李林甫,她的立场也更加“飘忽不定”。

纵使她不会惩戒这些人,这些人也会因为她所代表的势力妥协,变得收敛。

——也是韦心虚的无奈之举。

比起轻拿轻放,韦心虚选择将楚秋变成悬在那些官员头上的剑。

只是以韦心虚的性子,应该很难想出这样“皆大欢喜”的点子。

除非……

是有人指点。

“况且,清官固然办得实事,但贪官,也有贪官的用法。”

楚秋将这件事记下,准备事后派人查查。

“他们的人脉非寻常官员能及,有些命令交于他们,反倒能更快办好——虽然其中,必然会产生中饱私囊的行为。”

“你若让那些清廉小官站在这些人的位置,却未必能做得更好。”

“……歪理。”

江城子这么说,却没有干预地任由楚秋将这些箱子一一点燃,“大人有大人的想法,我虽不赞同,却亦无立场干涉。”

他停顿了片刻,又像自言自语般轻声道,“而大人的想法,总比我考虑得更远。”

楚秋没想到他会说这样的话,心情不免好了些。

她露出笑容,回了句,“那就多谢小橙子的信赖了。”

这次江城子没对她的称呼产生反感,甚至难得感觉到不带负面情绪的羞耻。

火焰燃起。

这些足以惊动小半朝堂的罪证,也烧得一干二净。

第二天,楚秋如期上朝。

除了汇报这次的关中之行,楚秋还以“不小心失火”为由,将扬州的案子彻底了结。

一功一过。

唐玄宗判了她办事不利的罪,罚了她一个月的俸禄,但楚秋解决旱灾、惩处害臣有功,且大于过失……到最后,不仅免于责罚,更是添了不少奖赏。

这样的结果,也侧面说明她的举动正和唐玄宗不谋而合。

她最终,还是间接保下了此案涉及的诸多官员。

「宿主,真就这么烧干净了?」系统也有些唏嘘,「没了这些东西,那些人现在看起来感激涕零,但以后保不齐会反咬宿主你一口。」

「谁说我烧干净了?」

楚秋站在高处,看着整个长安城,淡定如常。

「烧的都是些不重要的东西,足以让他们‘一击毙命’的罪证,我早就在缴获的同时备了一份转运到了红衣教。」

系统沉默了一会,这才迟迟说出了感叹。

「不愧是宿主,真是老奸巨——咳,真是料事如神!」

楚秋没在意它的贫嘴,只是垂首,露出无声的笑来。

「有一种账,秋后才算。」

[1]唐朝扬州盐是暴利,盐商也在之后成为官商。

[2]扬州在淮南之中。节度使可以全权调度掌管地方,所以这里崔元想走捷径,就会选择讨好掌管扬州的淮南节度使。

[3]732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年),韦心虚调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相当于副市长)。之后无明确记载,但作者桑看到他74x年还兼任了其它职位,所以长史应该还是他。

后半段剧情灵感来源一个国产剧(名字忘了,是从B站一个UP的视频看到的),剧情就是和主角有恩怨的人,当着主角的面将朝中贪官的罪证展示出来。但当主角将这些罪证上交给皇帝时,皇帝假装失火,实际主动放火烧掉了。

继一闪而过的李振将军,咱们女主的“青梅竹马”唐11也要来了,呼呼,想到就有点小兴奋呢……嗯?好像第一部有说喵喵是第一个找到女主的?

没毛病,他还是(第一部男主中的)第一个。

题外话:

这章详写其实得有两章,但是算了直接合一。

不要问作者桑为什么这么久才更新,因为作者桑她复工了,又要开始节日加班,平时上班的辛苦工作日了。

感谢:

读者“鹤熙”,灌溉营养液 5 2020-04-30 21:06:25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京中疑云(1)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