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如一层轻薄的纱帐,倾泻在咸阳宫高耸的殿宇飞檐之上,为这座日益显露出霸主气象的宫殿披上了一层清辉。
此时已是深夜,章台宫的书房内却依旧亮着灯火。
不,与其说是书房,不如说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与帝国核心机密的混合体。
自嬴政彻底掌握大权以来,这里的变化堪称天翻地覆。
原本堆积如山的竹简,逐渐被雪白柔软的纸取代,上面用清晰的墨迹记录着各项事宜。
墙角立着一个巨大的沙盘,山川河流、列国城郭栩栩如生,这是根据风停的空中视角和工匠们的巧手共同制成的,成了嬴政与心腹推演战略的利器。
而这一切变化的源头,此刻正舒舒服服地窝在嬴政特意让人打造的、铺着柔软锦垫的金丝楠木架上,歪着头,看嬴政批阅奏章。
正是风停。
嬴政亲政这几年来,风停可没闲着。他凭着现代人的零星记忆,开始对嬴政进行“知识轰炸”。
“政哥政哥!我跟你说,那海边的水,晒干了或者煮干了,能得到雪白的盐!比现在吃的苦盐强多了!”
某一天,风停正啄食着盘中的烤小羊排,突然想起了盐这个穿越者必备利器。
嬴政执笔的手一顿,抬眼看他:“详述。”
风停卡壳了,他哪记得具体步骤?
对于制盐的了解,他只在小说中看那些穿越者做过,只依稀记得需要捣碎,煮,再结晶什么的 ,不对,这好像不是海盐的制作过程。
又想了一会儿。
才挥舞着翅膀比划:“就就是晒嘛!建很多池子,让海水流进来,太阳晒,水分跑了,盐就留下了!具体你得找懂治水的、懂工匠的人来研究!”
这回对了,这才是晒海盐。
嬴政没有再追问风停的一知半解,只是淡淡颔首:
“可,寡人明日便召少府与水工商议。”
很快,秦国的东海之滨,巨大的盐田开始兴建,经过几次的失败,但在大致的方向和嬴政的大力支持下,高效廉价的制盐法终于逐渐成熟,产出的精细食盐不仅满足国内,更成了销往六国的紧俏商品。
而风停又想起了另一项更危险的发明。
火药!
这可是跨时代的物品。
一举就将战场拉到了另一个纬度,若是在这个冷兵器的时代出现,那岂不是有着天崩地裂的效果,定能让所有的敌军望风而逃,吓破胆去。
“政哥政哥!我想到了一样东西。”
嬴政知道风停这是又有了新的想法,立刻搁下笔抬起头来。
“火药!”
“火药?能治什么病?”嬴政听着这个名字以为是什么药品。
“火药不能治病,反而是杀人的利器。”
嬴政听了风停的描述,面色先是凝重继而又是狂喜,若真有风停说的这么厉害。
那秦国的军队必将一往无前,其他六国再无阻挡之力。
“让那些整天炼丹求长生的方士去炼火药,他们正好专业对口。”
风停想起历史上火药起源于炼丹,立刻来了精神,嬴政虽然不知道什么叫专业对口,但依然打算照做。
“你让他们把硝石、硫磺、木炭什么的,按不同比例混合试试?说不定能炼出来了呢!”
这一次,风停特意强调了安全性:“不过政哥,你得让他们在荒郊野外没人的地方试,找结实点的铜鼎,人躲得远远的!这玩意儿搞不好会轰一声炸开,很危险的!”
嬴政眼中闪过一丝兴趣。
他此时对长生还没有追求。
但对风停口中能“惊天地泣鬼神”的力量却极为关注。于是,一道特殊的诏令下达,征集各地有道方士。
为他们提供材料,在骊山脚下划出特定区域进行炼丹实验。
一时间,骊山深处时常传来闷响和火光,以及方士们鬼哭狼嚎的声音。
炸炉事件频发,也确实如风停所料,但在付出了些许代价后,第一份粗制的炸药就被研制了出来。
关于硝、磺、炭最佳配比的原始数据,也开始被秘密记录下来。
这东西目前还不稳定,主要用于开山采石的尝试,但其潜在的军事价值,已深深烙印在嬴政的脑海中。
而另一边,除了近些年来新兴的物品纸。
精细的盐、还有一些来自天工学院改进的农具、织物,都需要变成财富,充盈国库。
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发挥了巨大作用——吕不韦。
在被嬴政压制,又被诬陷,彻底认清现实后,吕不韦收敛了所有政治野心,转而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他最擅长的领域——商业。
嬴政也知人善任,将秦国的官营贸易大部分交由吕不韦统筹。
该说不说,吕不韦不愧是大商人,手段通天。
他迅速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商业网络,利用秦国强大的国力和逐渐改进的交通,将这些秦货销往六国。
纸张作为文化载体,深受各国贵族文人追捧,价比黄金;精细食盐更是民生必需品,利润丰厚;那些实用的农具、物美价廉的布匹,则悄无声息地渗透进六国平民的生活。
吕不韦还很懂得营销,他刻意营造秦货代表精良、先进的形象,同时利用贸易差额,大量吸纳六国的黄金、铜铁、粮食等战略物资。
某种程度上,一场无声的经济战争已经打响,六国的财富正在源源不断地流入秦国,而他们换取的,很多并非直接增强军力的物品,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上了秦国的商品供应。
吕不韦在商业战场上找回了昔日的风采,虽然是在嬴政的掌控之下,但他做得兢兢业业,成绩斐然,这也让他保住了原本岌岌可危的地位。
时光荏苒,已是嬴政在位的第四年,二十二岁的嬴政,比历史上同龄的他,拥有了更雄厚的底气和更成熟的掌控力。
天工学院和明道学院的第一批学子已经毕业。
天工学院的学子多出身平民,他们带着改进的农业技术、工匠技艺奔赴各地,指导农桑、兴修水利、改进器械,实实在在地提升了秦国的生产力。
而明道学院的各国贵族子弟和各家学者,在经过秦法的熏陶和思想的碰撞后,一部分真正认同秦国理念的人才,被派遣到新占领的地区或用于外交场合,他们精通各国文化,又能贯彻秦国的意志,成为了安抚地方、沟通列国的重要桥梁。
这两股新鲜血液注入秦国的肌体,带来了勃勃生机。咸阳街头,能看到穿着利落短打、讨论着机械原理的年轻工匠,也能听到来自不同国家的学子在酒肆中辩论天下大势,而这一切,都在秦法的框架下有序进行。
一夜,处理完政务,嬴政没有立刻休息,而是抱着变得更加沉甸甸、羽毛油亮的风停,走到窗边,望着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晚风带着初夏的暖意吹拂着他的衣袂。
“风停,”嬴政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你看这天下,就如这月色笼罩的四野,看似分明,实则界限模糊。”
风停舒服地窝在他怀里,咕哝道:“是啊,不过很快就要清晰起来了。”
嬴政的手轻轻抚过风停的背羽,动作熟练而温柔:
“四年了,我已经等了四年,秦国也准备了四年。
纸、盐、新的农具、通往各地的直道、还有学院培养的人才,以及,库房里堆积如山的粮草和兵器。”
他的目光锐利起来,仿佛穿透了夜空,看到了山东六国的疆域:“昔日商鞅变法,孝公强秦;惠文王东出崤函;昭襄王远交近攻,削弱强赵。
历代先王筚路蓝缕,方有今日之秦。而如今,寡人觉得,时机已至。”
风停抬起头,看着嬴政在月光下轮廓分明的侧脸,那双眼眸中燃烧着的是足以燎原的野火。
他心中也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
原本他回到秦国时只想逍遥富贵度日,但作为知晓历史的现代灵魂,终究还是在他亲自的推动下改变了历史。
他亲眼见证、甚至参与推动了这一切。
他要改变的,不仅是秦国的命运,更是嬴政的结局,或许,还有这片土地上亿万生灵的未来。
“政哥,”风停用喙轻轻啄了啄嬴政的手,“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风停心想:统一战争要开始了!书同文,车同轨,千古一帝的征程!我能亲眼见证,甚至参与其中,这简直太酷了!
嬴政低头,看着怀中小小的眼睛,却晶亮的金雕,嘴角勾起一抹真切的笑意。
他不需要多说,风停懂他的雄心,也一直在用他的方式支持他。
这一人一雕,在寂静的月夜下,共同期待着即将到来的、席卷天下的风暴。
“嗯,”嬴政轻轻应了一声,将风停抱得更紧了些,“我们一起,见证这历史,幸好在这条道路上还有你陪我。”
夜空浩瀚,星月交辉,仿佛也在为这个注定不平凡的时代默默注脚。
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8章 【秦】新的时代即将来临了
点击弹出菜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