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天策军

李倓以及三千禁军被客客气气的请到了长安,他在长安本来就有住的地方,回来就跟回家一样,直奔东宫而去。

没错,他和他的太子爹一起住在东宫。

然而他一进东宫,再想出去就难了,有人下令,在秦王殿下没回来之前,东宫许进不许出,饭食日用等一应由秦王府统一安排供应。

李倓根本想不到,他到长安会这样被对待。他以为他代表皇帝陛下来到长安,至少也得被恭恭敬敬地请进去,宣完旨后再被好好招待一番,他趁机了解一下长安现状,就可以回去复命。

结果他一来,秦王没见到,先被软禁在了东宫里。

饭菜用度均是不缺,就是没有自由,只能在东宫的一亩三分地里面晃悠,出不得门半步。

李倓无能狂怒:“我乃天使,你们这样是对陛下不敬!这天下终归是大唐的天下,陛下再怎么样也是陛下,你们怎么敢将我拘禁在此处!叫你们秦王出来见我!”

被派去照顾他的人也是玄甲军的人,他道:“郡王不必动怒,现在长安粮食物资短缺,百姓们都是配给制。为了守下长安,烦请郡王委屈一下。至于秦王殿下,殿下若是要找您,会派人来传您的。

“……”李倓只剩无语。

倒反天罡,简直是倒反天罡。

他才是天使,怎么反而是秦王传他?

但是这么等着也不是办法,谁知道秦王是真出去抗敌,还是找了个借口专门晾着他。

长安现在是秦王的地盘,秦王对于皇帝的态度不明,李倓这个天使的命就仿佛是悬在钢丝绳上,随时都会丢掉。

李倓觉得自己不能死,自己的老爹软弱,大哥文强而武弱。若是没有他,全家被端了,他一个人回去也没用了。

他必须想办法自救。

于是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在东宫放了一把火。

火势冲天,映照着慌乱救火的人群,和面带笑容的李倓。

火烧东宫的第二日,李倓还是见到了秦王府目前的主事人——长孙王妃。

“郡王舟车劳顿辛苦,可惜长安戒严宵禁,不能为郡王办一场盛大的欢迎宴,郡王不会怪罪吧?”长孙无忧温柔地沏茶,命人将沏好的茶送到李倓的眼前。

李倓接过茶,道:“路上辛劳如何能耽搁陛下的事?敢问王妃,秦王可回来了,我宣完旨还要回去复命呢。”

长孙无忧笑眯眯地,道:“殿下还没有回来,可能要劳烦郡王多等几天。”

李倓不动声色地将茶倒进自己的衣袖中,假装自己喝了茶,又道:“不知道要等多少天呢?”

长孙无忧怜爱地看着李倓,道:“我也不知道,殿下离开前只嘱咐了各省各部各司其职,确保长安不破,至于去哪儿,大约谁也没说。不过我猜猜,殿下应当是去偷袭敌方粮草了。”

李倓看着长孙无忧的眼神,总觉得这眼神很像他母亲看他的眼神,但是又有说不出来的不同。

长孙无忧说完顿了顿,又喝了口茶,道:“现在长安的物资挺紧缺的,殿下若是不喜欢喝茶,可以与我说一声,我给你准备清水。”

“那就换清水。”李倓毫无被抓包的尴尬,自然地将茶杯往身旁一放,道,“王妃对于军事似乎懂得很多。”

“略懂一二。”长孙无忧也不客气,“刚与殿下成亲那一阵,殿下到处南征北战,在定居长安前,也遇到过许多次危险。”

“定居长安?”李倓不明白,“秦王是哪位外放秦王的后裔吗?不对,现如今各个亲王都不再就藩,怎么会……”

长孙无忧神秘一笑:“这些事情,郡王还是亲自问殿下吧,我一个妇道人家,不懂这些。”

李倓顺势就把话题引到李世民的身上:“王妃既不愿说,我也不便多问,只是陛下虽然已经答应册封秦王,却不知秦王是否愿意接受陛下的册封?”

长孙无忧打太极:“陛下是大唐的陛下,秦王是大唐的秦王,至于其他,我一个妇道人家如何能置喙呢?”

李倓被软软的推了回去,又开始迂回问道:“那不知殿下对于陛下有何看法呢?”

长孙无忧水亮的眼眸中透露出一丝戏谑:“秦王殿下在前面浴血奋战,奋勇抗敌,而后方陛下都要斩了我秦王府的士卒,郡王以为我家殿下应该怎么看呢?”

李倓卡了一卡,有些尴尬:“他们对陛下不敬才……”

长孙无忧将茶杯往桌子上一搁,“砰”的一声响起,细密的茶水略微跳出了一些:“我们的人是什么样的,我心里有数。”

李倓被长孙无忧吓得一愣:“是我失言了。但是秦王不在,长安是谁来做主呢?”

长孙无忧重新端起茶杯,吹了一下,喝了几口,才道:“是我。”

都知道大唐女子的地位很高,自高宗始出了个武则天女皇,后又有太平公主,韦皇后,安乐公主等女子试图涉政,可是她们凭什么可以有这么高的地位呢?

或许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但作为开国第一位皇后的长孙氏,对此一点贡献也没有吗?

长孙皇后确实是难得的贤妻良母,却不代表她没有政治能力。

她能看出外戚干政的危害,能压制住长孙无忌与长孙氏一族,能在在世时将几个孩子养的极好。

无一不显示出她的才能。

只是长孙皇后真的不在乎权势而已,她想要的是她所爱的人与她爱的人,都能够安稳幸福的生活。

而现如今,她与他们共同来到了这个时代。

取贤而用之,众人皆有各自的职责,而长孙皇后,则是负责让整个长安城能够活下去。

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男主外女主内呢?

只不过变成了李世民主攻打国外,收复失地,长孙皇后主经营国内,恢复民生。

当时,确实也有人提出异议。

天宝的朝臣们对女主干政十分的谨慎,即便他们知道对面是太宗陛下,还是对他提出让长孙无忧协助处理时提出了异议:“殿下,祖训后宫不得干政……”

李世民只是淡淡道:“谁的祖训?”

“……”好像比太宗陛下的辈分小呢。

“殿下,大唐有前车之鉴,女主干政曾致使国家混乱。”

李世民又问道:“是王妃做的吗?”

“……不是。”是您的小老婆兼儿媳妇……

“王妃是个好皇后吗?”

“是,千古贤后。”

“那不就得了,我只是让王妃替我统管长安城民生事务,要不是你们这群人不行,我至于劳烦观音婢吗?”

天宝朝臣们求助的目光看向魏征。

魏征在研究自己的手。

天宝朝臣们又看向房玄龄和杜如晦。

他们两正在小声讨论商量着些什么东西,心思都不在这边。

天宝朝臣们又想看向长孙无忌。

不好意思,长孙无忌不在,他已经告假了许多天了,也不知道做什么去了。

天宝朝臣们只能看向长孙无忧:长孙皇后作为千古贤后,应该会自己请辞吧。

长孙无忧又拿出招牌温柔笑容:“诸位看我做什么?”

李世民对于众人看着长孙无忧极其不满:“皇后向来是一国小君,既然你们认她的皇后身份,我不在的时候,长安城各事务由她统管最为合适。”

天宝朝臣们似乎还想说什么:“可是,殿下……”

“没什么可是的,自古女主当政皆因当权者无能,我在这儿,你们居然担心牝鸡司晨?你们这是看不起我,觉得我会被观音婢控制吗?”

天宝朝臣们豁然开朗:对啊,太宗陛下在,还怕女主当政?再说了,那可是长孙皇后,怎么会干武皇干过的事情呢?

在接受这个设定之后,天宝朝臣们的心也放下了许多。

众人在真的和长孙无忧汇报过工作后,突然发现,给王妃汇报工作可太轻松了。

毕竟秦王在听到他们汇报工作时,忍不住把他们和房杜作比较,说他们愚蠢。而王妃只会静静地听完他们汇报,找出他们的问题,结束时甚至会体谅他们的辛苦。

秦王骂他们的时候,王妃会在一旁为他们开脱,等到秦王骂完他们,王妃还会安慰他们,勉励他们继续努力。

他们已经不想再考虑,王妃为什么能够和他们在商议国事上有来有往。

如果他们有幸和后世人谈话,大约和洪武年间的大臣们有许多能说的话题。

天宝朝臣们习惯了,不代表李倓会习惯。

李倓在听到目前长安城最终拍板的居然是眼前这个女人,心中不由大喜:太好了,对手竟然让女人骑到头上,简直是茅厕打灯笼——找死。

在他的心理,这位所谓的秦王名号突然就下了一个档次。他甚至不自觉地放松了精神,不再如之前那样紧绷了。

李倓到底年轻,是个心急的人,他有个问题憋了好久了,现在一放松,忍不住就要问出来:“王妃,我还有有一事请问。你们手下那些人为何能做到死而复生?”

长孙无忧一怔,努力地瞪大双眼:“死而复生?”

李倓看着长孙无忧的样子,明显不知情,突然心情好了几分:“王妃不知道吗?我与王队正同来长安的时候,可是亲眼看见王队正死而复生。在下还想像王妃请教,该如何练就这样的本领。若是神策军都能死而复生,何愁大唐江山不复?”

长孙无忧的惊讶也只在那一瞬间,立刻就被收了回去,又回到气定神闲的样子,道:“此事我确实不知,郡王不如等殿下回来,直接去问殿下?”

李倓:“……”

接下来又是漫长的无趣时间,只有双方的太极打的不亦乐乎。

李倓脑袋里似乎有十万个为什么,也不避讳,什么都问。

长孙无忧能解答的点播一二,不能解答的就是一句“我不知道,等秦王回来问秦王”,本想就此将李倓打发了。

就在此时,杜如晦进来了。

感谢宝宝们的评论,让单机小作者有了点动力[让我康康][让我康康][让我康康]

下一周更新计划将在明天下午出榜后发布哦~[竖耳兔头][猫头][竖耳兔头][猫头]

日常求求收藏呀~[让我康康][让我康康][让我康康]

以下是剧情相关小剧场哦~

剧情相关小剧场 长孙无忌去哪儿了1

我们似乎很久没见到长孙无忌了。

长孙无忌去哪儿了?

且听细说风云。

那日,安禄山正因为眼疾又发作,疼的要命,斩杀了一个宫女。

“陛下,有一位赤脚道士求见。”

安禄山怒道:“朕没病,让他滚。”

“他说可以治好陛下的眼疾。”

安禄山:“让他进来。”

长孙无忌化名张无忌,穿着一身道士服:“陛下我能治好您的眼疾。”

安禄山:“现在马上治,若是治不好,那就拖出去砍了。”

于是长孙无忌(张无忌)给安禄山跳了一段跳大神,接着递给安禄山一颗黑色的丹药。

安禄山吃完后,他眼睛真的不疼了,而且腰部酸了腿不疼了,整个人变得飘飘然起来,又能跟人快乐了。

长孙无忌(张无忌):“陛下,除了治病,臣还会治国,陛下要不要试一试?”

安禄山大喜:“无忌,你就是朕的宰相!”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天策军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