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走着。七月的山林郁郁葱葱,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香。苏盈盈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路边的植物,不时弯腰查看。
“这是苦参。”她指着一株叶片细长的植物,“根部含有苦参碱,能有效防治蚜虫和菜青虫。”她小心地挖出一株,抖落根部的泥土,递给陈东看。
陈东接过植物,好奇地端详:“这不就是野草吗?”
“很多有用的东西都被忽视了。”苏盈盈继续向前走,“那边那丛开着白花的是除虫菊,花里含有除虫菊素,是天然的杀虫剂。”
她蹲下身,熟练地采摘着花朵,动作轻柔而精准。陈东学着她的样子帮忙,却笨手笨脚地扯下了几片叶子。
“要这样,”苏盈盈手指捏住花茎底部,放慢了动作,给陈东再次演示起来,“轻轻一掐就下来了,别伤到植株,我们还要靠它结籽呢。”
陈东有些不好意思,腼腆一笑,再次学着苏盈盈的样子将花摘了下来,这次就像样多了。
“你懂得真多,“陈东把摘好的花放进背篓里,眼中闪烁着敬佩,“用这些山里的东西就能配出杀虫药?比供销社卖的农药还好用?”
苏盈盈点点头:“你吃的小白菜上,没虫眼吧!这个杀虫药,不仅效果好,而且不会伤害益虫,也不会在蔬菜上留下有害残留。”她顿了顿,“最重要的是,这些草药山里到处都是,不用花钱。”
陈东的眼睛亮了起来:“那能省不少钱呢!“
两人一路走一路采,苏盈盈领着陈东七拐八绕,终于把人带到了她的“杀虫粉草药储备区”。
“哇,这一片好多除虫菊!苦参也有!”陈东一声惊叹,立马弯下腰来摘摘摘!
“嗯,我们摘完这一片的也差不多够了。等回去了,我再教你配杀虫药。”
“这我也能学?”陈东期待地问。
苏盈盈笑了:“能啊,只要你愿意学。”
太阳渐渐西沉,两人的篮子已经装满了各种草药。
“天色不早了,我们回去吧。”她站起身,拍了拍衣服上的草屑。
下山的路比上山轻松许多。陈东坚持背着沉甸甸的背篓,脚步却依然轻快。苏盈盈跟在他身后,看着这个小知青宽厚的背影,心中涌起一丝暖意。
她在这里,找到了一群愿意相信她、跟随她的人,也许,她真的能在这个偏远山村,用知识而非异能,为自己和村民们创造更好的生活。
回到知青院,苏盈盈和陈东开始分拣今天的收获。
“这些都要分门别类的晒干、碾碎。”她一边分类一边给陈东解释,“要是用的急,直接拿去煮水也是能用的。晒好了我教你具体配比。”
陈东蹲在她对面,认真地看着她的每一个动作:“苏同志,你咋懂这么多?”
苏盈盈的手停顿了一下,“我来下乡之前,可去图书馆看了好久的书,现在我每天也在读书看报呢。”这是苏盈盈想到的一个比较合理的借口。
“学习好的就是不一样,种地都能比我们种的好。“陈东语气里有着对学霸的尊敬。
苏盈盈低下头,继续整理草药,没有接话。
——
药草晒了三日,便差不多了。
苏盈盈就把竹匾里的野艾哗啦倒在青石碾盘上,干燥的药草碰撞出细碎的沙沙声,散发出阵阵青草香。
她抬手抹了把额角的汗,瞥见门口的陈东正抱着石臼磨盘发呆,衣角还沾着今早去上工时蹭上的泥浆。
“愣着干嘛?把这些都碾碎!” 苏盈盈抄起木杵,率先砸向药草堆。
干枯的艾草茎秆应声断裂,墨绿色的碎屑顿时扬起,在晨光里打着旋儿。
陈东把石臼挪过来,和她一起捣起来。陈东这个正经70年代的小年轻要比苏盈盈这个末世人要用得惯石臼,捣起来也比苏盈盈更像模像样一些,两人埋头干着,终于在日头偏西的时候,将药草都处理完毕了。
“艾草一份。”苏盈盈拿出之前去废品站淘到的小称,将艾草称好倒在了摊铺好的报纸上,“苦参三份、除虫菊三份……”
陈东在一旁看得仔细、听得认真,苏盈盈每次话音一落,就马不停蹄地在小本子上记下来,等苏盈盈配好了一份药,还将小本子递给苏盈盈做了核对。
“对的,就是这个比例,你自己配一次。”
称重完毕,苏盈盈将报纸上的被切碎的草药搅和均匀后,将报纸折成漏斗状,将药分装成小袋,“一包药粉能喷半亩地,十天喷一次,清晨露水未干或者傍晚洒,注意别弄到眼睛里。”
而后递了几包给陈东,又说了村里几家跟她预定了药包的人家,“你把这些药包送过去给他们,我跟他们说好了,都是拿鸡蛋换,一包药换两个鸡蛋。”
陈东应了一声,欢欢喜喜地提着篮子走了,小苏同志交代了,鸡蛋拿回来直接煮了,八个鸡蛋,苏同志也吃不完,肯定有他一份~
鸡蛋苏盈盈留下了一个,剩余的直接让陈东用水煮了,这个年代的鸡都是走地鸡,吃的谷物、野草和虫子,没经历过激素饲料的毒害,鸡蛋单单水煮,味道也异常的浓郁香甜。
七个鸡蛋,苏盈盈自己留了一个,分给李晓红、陈东、贺知谦各一个后,又将三个蛋偷偷摸摸地让贺知谦给带去了牛棚子。
自从那次肉包子之后,苏盈盈心底自我感觉与牛棚子那边的关系亲近了些,虽然解答还是那个解答,但是贺同志已经不再过手誊抄了,直接把原稿给了她,娟秀的字迹接着自己的笔迹作答,苏盈盈从这字迹中,仿佛看到了一位温婉慈爱的长者,在跳跃的烛火旁,字字斟酌、写写停停,希望能用最细致的文字,解开学生内心深处的疑惑。
如同她末世时候的老师一般。
想到牛棚子里的瘦削身影,苏盈盈心下叹了口气,老师还是太瘦了,是得好好补充补充蛋白质。
吃完了鸡蛋,李晓红便上道地把蛋壳都收集了起来,拿进了厨房。
自从小鸡孵出来后,李晓红便揽过了喂鸡的活,每次有蛋壳,也会想着把蛋壳拿去给她的“儿子闺女”们。
“别急别急,今天有好东西吃。” 李晓红笑着掀开笼门,竹篮里的碎蛋壳在泛着珍珠般的光泽。鸡蛋壳在灶膛里焙得金黄酥脆,又用擀面杖细细碾成粉末,混进切碎的野荠菜和白菜碎里。
最活泼的那只小鸡歪着脑袋啄了啄食盆,突然欢快地刨起食来,溅起的碎壳沾在嫩黄的绒毛上。其他小鸡见状也蜂拥而上,圆滚滚的身子挤作一团,啄食声混着叽叽声,像首欢快的小夜曲。李晓红蹲在一旁,看着它们油亮的羽毛和日渐壮实的小腿,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晓红,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苏盈盈把和苏盈盈并排蹲着,伸手摸了摸最胖的那只小鸡,“多亏你的悉心照料,它们都长得这么壮实了。”
李晓红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这有啥,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可比吃了蜜还甜呢。” 她又往食盆里添了些清水,看着小鸡们仰起脖子喝水的模样,眼睛亮晶晶的,“等它们长大了,下的蛋肯定又大又香。”
——
时间来到两日后,晚稻开始插秧。地里的水昨天已经放好,大家都熙熙攘攘、严阵以待地站在地头的空地上,赵大队长铜锣一敲,“插秧咯!”大家便都有序地朝着前方摆满了秧苗的地方走去,领了秧苗后,再走向分配给自己的地里。
开始干活!
苏盈盈也领了一把队里的秧苗,叶片比她育的秧苗脆嫩一些,杆子也细瘦一些。
“盈盈,发什么愣呢?”李晓红踩着泥浆跑过来,“我们的地在那边。”
苏盈盈回神,“你先去,我去找大队长有些事儿。”说罢背起背篓,朝大队长走去,窸窸窣窣的议论声隐约从身后传来。
“你去跟苏知青换种子了吗?”
“没换着,我去的时候小白菜没有了,只有些黄瓜和茄子,谁知道这种子怎么样,万一种出来还不如我自个儿家里的,不是白费功夫吗?我就没换。”
“那你去她自留地看了吗?”
“看了。哎哟,她竟然把大豆和玉米种一块,真是笑死个人,这城里来的小年轻就是会瞎整,还说是书上说的,读个书就能把地种好,那还要咱们老把式做什么?有个词是怎么说的,哦,纸上谈兵!”
苏盈盈抿抿嘴,没理会背后的议论,坚定地朝田埂尽头走去。
赵大队长的草帽上还沾着卤水,听到苏盈盈想把她育多的秧苗往队里的地种下,浓眉一皱,“你这丫头,私自育苗可是违反规定。”
苏盈盈心虚一笑,这个事情她确实不知道,不过,她想起村子里总有些犄角旮旯的地方冒出几株水稻,想来是说得严管得松。
他们赵大队长,可不是什么规规矩矩守死规定的人。
“大队长,就十分之一亩的量!”苏盈盈把盖起来的背篓打开,里面是一盘秧苗,她拔出一颗往赵大队长面前一送,“你看我的秧苗,长得好着呢,你就让我和队里的秧苗一起种下,比一比,要是长得不好,缺的产量我补上!”
赵大队长接过秧苗细看,秧苗的根要比队里的短一些,根茎粗壮一些,其它和队里也没多大区别,起码看上去不比队里的差,“行吧,那你就插到你的那块地里。”
苏盈盈信心满满地走到她的那块水田里,李晓红已经在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看着李晓红的模样,苏盈盈却愣住了,她突然意识到一个严峻地问题——她不会插秧。
写着写着,突然发现我笔记里的水稻产量相差好大(有写200的,有写500的,但是实在是不记得500从哪里查出来的了),于是再一次求助了豆包。
它很坚定的告诉我,那个年代的早稻产量是200-300斤。
是的,没看错,单位是斤。
这个是豆包告诉我的答案,我决定相信它(AI的数据说实话差别有些大,但是基于架空历史,我决定以后一直选择豆包)……
所以上一章和第四章做了一些更正——将亩产500斤变成了亩产230斤。
如有专业人员发现太过于不合理的地方,欢迎指正。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章 第 20 章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