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生,二回熟,方夏主持完许昌的春耕,又过了几日,其他三城太守汇报工作的信陆陆续续到了,因为兵卒调动的关系,他们的春耕结束的晚一点。先是谯郡,接着是宛城,然后才是离得最远的寿春。
谯郡和去年一般,宛城这儿陈群坐镇,又得了劳力补充,也没什么问题,只有寿春这边,有些不同。
寿春原本是世家做主,城池周围大量的田地都是属于世家,由他们派遣佃农耕作。方夏接手寿春的方式,注定她短时间之内,对于世家必须倚重,她现在有些资本了,但绝对不够直接翻脸的。因此这大部分的田地,和她没什么关系。
真正属于她,或者说公中的田地极少,基本上是其他士族瓜分完刘家田地之后剩下的,少则千五百人,多则两千来人便足以耕种,因此出现了劳力过剩,实行屯田制,但许多士卒却无地可种的尴尬情形。
程立已经把剩下的兵卒派去开垦荒地了,但是因为战乱这些离寿春有些距离的田地荒芜有些时候了,距离水源又远,今年应该是看不到多少收成。
之前从刘家得的粮食,在一个冬天,供给万人训练,已是用的差不多了,士族囤积的粮食可能够他们自家人吃上好几年,但人数上来了,也就不经用了。后来方夏调兵过去,也支援了一些,春天暂时还是够的,等到夏秋,可能还需要别地支援一些。
方夏士兵多了,自然耗的粮也要多起来,不过除了寿春,其他三城应该都能“盈利”,她扩并之前也估算过,不会做出超出承受范围的事儿。
今年方夏是不太想搞事儿的。她只需要默默发展,自然还会有一波实力的提升。各个城池做的计划,都是以发展内政为主,辅以充实军备。现在人差不多够用了,若是等何曼下山,她麾下的军队数量,大约能够达到四万,完成一城一万守备军的预想。
军备方面,马暂时没法可想,中原就不产良马,方夏当然知道这个时候骑兵厉害,但也就知道了,没辙。不过武器、装备这些还是想想法子的,这些都可以提升战斗力。一下子增加的人太多了,很多方面是有点混乱。
这年头埋头种田的,势力都不怎么大,方夏没怎么真正动过手,得城不是靠送就是靠计,算是其中最大的了。便是陶谦和刘表,当初也是实实在在打出来的。因此,很多人都想搞事儿,曹老板去年势力大涨,正是搞事儿搞出来的。
董卓大概是和方夏一个想法的,都待着最好,这样他的地位会一直稳固下去。长安这样的日子也没什么不好。陶谦经过去年的事儿,怕是更不想管事儿,应该无心扩张,但除了他们两,其他人肯定不这么想,
袁绍拿下冀州了,他想扩张,孙策觉得洛阳这地方远不如长沙,他想回去,曹老板虽然没有完全消化掉新拿下的两座城池的收益,但一统兖州拿下济北,这个想法肯定是有的。便是曾经一点想法都没有的方夏,现在也想着拿下豫州了,何况是曹老板呢?
刘表不知道什么想法,但他不想孙策能回家这一点是很肯定的。尽管之前南征被身后拖后腿的荆州世家给劝回来了,但他当然还没有死心。而且,现在玉玺还在他手中,可能刘表想的还更多一点。
方夏知道,这些人之中,肯定有一个会最先忍不住。说不定,还真的可能再发生一次去年的混战,然后势力再一次重新洗牌。
很快,方夏听到了一个消息。
继之前袁绍有意另立新帝,结果被刘虞毫不留情的拒了,甚至不愿意给袁绍封个冀州牧,方夏是有名无实,袁绍却是有实无名,这会又有了天子在长安许久,不知好坏,应该在宗室之中另择德才兼备之人的消息了。
她问:“消息从哪儿来的?”
郭嘉道:“荆州。”
方夏猜到了,有这个嫌疑的不外乎就袁绍或者刘表,而消息这么快就传过来了,南边可能性更大。
果然,拿了小半年玉玺,刘表开始坐不住了,这是来探口风了。
不过世事难以预料,刘表这事儿刚起了个头,以他的性子,肯定不可能和袁术一样,因为玉玺在手就得意忘形,贸然称帝,这种试探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至少以年为单位,方夏预料的其他人没动作,倒是贾诩的布置起作用了。
管承就在春耕时间,他带队围了北海,逼孔融交粮赎“城”。
虽然因为方夏的蝴蝶效应,原本应该攻打北海的,管亥率领的那只黄巾转头打了谯郡,但北海被围这件事儿,迟了一年之后,还是出现了。
北海城池还是不好攻的,管承是海贼,本就没多少大型的攻城器械,在陆地上实力有限,若强行攻城,他麾下这点人,根本不够填的。但仅仅是围而不攻,影响附近田地的春耕,那还是能做到的。孔融要脸,而管承不要脸,显然前者玩不过后者。
在和贾诩派去的使者聊过之后,管承虽然觉得自己不可能去豫州,但也不是一点收获都没有,他虽然是海贼,但并不可能完全靠海为生,还是得吃粮食的。过去管承太“老实”了,主要还是靠交易。
这个时候海贼,可没有什么海上商船可以劫掠,主要的办法就是捕鱼,海鱼含有盐分,这便是利益,至于打劫什么的,基本上都是兼职。管承和孔融之间,小摩擦是有的,但真没什么大仇。不过他确实不怎么看得起孔融。
经过贾诩的提醒,其实这也只是一步闲棋,贾诩倒也没刻意算计没有太多利益冲突的孔融,纯粹只是喜欢让天下更乱一点而已。管承发现了一条新的致富之路。为什么非要和北海交易呢?直接抢不是更好?就孔融能拿他怎么样?
这一招,还真的打在了孔融的七寸上。
孔融城中没有大将,士卒倒是有一些,但管承不打算和他正面交战,就打算拖时间,要不孔融放弃春耕,就和管承耗,到时候管承走了继续回去捕鱼,北海这一年怎么过?但要孔融和这样的匪类低头,他又岂能甘心?
管承尝到甜头,他能骚扰一次,就能来第二次,第三次,孔融便是不会打仗,也知道这个先例不能开!想了想,孔融找上了陶谦求助,希望陶谦能助他剿灭这股黄巾水寇。请别人肯定要担心引狼入室,但陶谦还真不太用担心,若陶谦真有意北海,现在北海早就是他的了。
对于陶谦来说,区区一个管承不算什么,他们大军一到,管承肯定就望风而逃了。而孔融作为名士,帮他也有益于名声,陶谦经过去年的事儿刺激,身体越发不好了,也有意为自己儿子上位铺路。这件事儿,也算是能积攒些威望。
不过,事情到这里出现了问题。
陶商和陶应显然都看出了自家老爹的意思,这种白送的功绩谁不想要,他们为究竟谁负责这件事儿打了一架。陶谦态度也有点暧昧,还没打出个名堂,孔融便等不及了。真要耗时间,他何必求助陶谦,自己不能耗吗?
就在孔融有些焦头烂额的时候,转机出现了,太史慈知道了孔融被困的消息,因为母亲得孔融照顾颇多,他自觉欠了孔融人情,因此特地赶来支援北海。若是平时,孔融也不会多相信他,但有对比才知道差距,相比这会还在扯皮的徐州兄弟两,太史慈可太靠谱了。
太史慈可算是虎将了,管承也不是什么聪明人,程咬金还会三板斧,他只会贾诩提过的这一招,自觉已经够用,也不在乎后续,先前能这么威风,但在太史慈来之后,没多久便败了,正巧这个时候,徐州两兄弟也商量好了,他们决定一起来,功劳平分。
双面的压力让管承在北海待不下去了,孔融是真的气到了,他是真不想再受这个气,铁了心要和管承有个了断。管承本来还打算继续去当他的海贼,结果一路被追的连到海边上船去海中岛屿的时间都没有,只得往济北鲍信的跑。
济北的鲍信这个时候很烦恼的。
他知道曹老板惦记着他,偏偏毫无办法,王匡和刘岱他们两个前车之鉴,都联合的那么紧密了,还不是被曹老板吊打?但要他直接投降,他又不甘心,仍然想要挣扎一下。那么,他可以联络的友军,一个就是北海孔融,另一个,便是平原的刘老板了。
管承来了之后,鲍信才想起来有这么号人,正如管承看不起孔融,鲍信也对管承不怎么看得起,但本着蚊子腿再小也是肉,鲍信还是对管承摆出了招揽的架势。说实话,管承是不满意的,可到了这一步,他没得选,只得暂时认了,算投了毫无前途的鲍信。
这个时候,管承有点后悔了,我还不知去豫州投貂蝉大人。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