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荀晔接过写着“明光”二字的绢帛,心里闷闷的,眼眶一下子就红了,“阿父就算要取字也不能整夜不睡,多伤身体啊。”
正常情况下男子二十岁取字,但是也有提前取的,比如年少入仕或年少持家,亦或者小小年纪就才华出众深得师长赞许,这种特殊情况下为了方便和师友同僚交流就会提前取字。
加冠取字表示成年,在那之前无论干什么都能用“孩子还小”来当借口,但是取字之后就不一样了,不是谁都能和郭奉孝一样身为成年人也依旧面不改色的胡搅蛮缠。
要不是他忽然说要去当兵,阿爹也不会为了给他取字一夜不眠呜呜呜呜呜。
荀悦眨眨有些酸涩的眼睛,费劲的将儿子从身上撕下来,“先松开,阿父要喘不过气了。”
傻小子现在那么大只,不能再随随便便往身上扑。
荀晔吸吸鼻子,声音不自觉的带了哭腔,“让您晚上不睡觉,都是熬夜熬的。”
从今天起,他不再是那个傻不愣登的荀阿牞,而是提前步入成年人世界的荀明光。
阿爹可以念叨他,他也可以念叨阿爹,这就是险恶的成年人的世界。
“好了,别闹。”荀悦揉揉傻小子的脑袋瓜,温声细语的说道,“阿父昨夜和你几位叔父商量了一下,还是觉得现在进京不太妥当,得和你好好聊聊。”
他昨晚思来想去睡不着,那么身为傻小子叔父的弟弟们也别睡了,就算不能讨论出什么有用的,至少能宽慰几句让他心里好受些。
然而现实总是比预想还要残酷,一晚上过去非但没能让他放心,反而更加提心吊胆。
荀晔以为来自长辈的阻拦延迟一天终于到来,抹了把眼泪抽抽噎噎的问道,“阿父,如何不妥当?”
“先去吃早饭,然后阿父和几位叔父一同和你说。”荀悦揉揉眉心,怕傻小子多想又补充道,“阿父并非要阻拦,若你听完之后依然想出去闯闯,家里也会尽量为你铺好前路。”
荀晔眼泪汪汪不敢说话,他怕他开口就会“哞”的一声哭出来。
爹舍不得他出去闯荡,他也舍不得爹。都怪这世道,天下要不乱不就没那么多事儿了?
阿爹不喜欢出门,和家里人来往也称不上主动,现在情况不算太乱所有人都住在一起还好,要是哪天出现变故落单了想找回来都难,这让他如何放心呜呜呜呜呜。
情绪是会传染的,荀悦怕再说下去会发展成他们父子俩在屋里抱头痛哭,连忙止住话题起身出门。
为了方便煮扫的仆妇收拾,这些天家里人用饭都在一起。
几句话的时间外面天色已经大亮,郭嘉站在篱笆墙外笑眯眯打招呼,对这种早上起来出了房间就能看到周围人在干什么的生活很是新奇。
荀晔蔫儿了吧唧的挥挥手,和昨天朝气蓬勃的模样判若两人。
郭嘉:???
他睡了一觉找回了脑子,小傻蛋睡了一觉把脑子丢了?
那他找回来的到底是谁的脑子?
郭奉孝一顿早饭吃的战战兢兢,吃到七分饱放下筷子,再看看都比昨天沉默许多的荀氏众人,又有种他的脑子还在半路没找回来的感觉。
人果然不能和蠢货共事,他只是去了趟冀州,甚至没和那些家伙相处太久,怎么就有种被他们同化的感觉?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为了他聪明的脑袋瓜着想,还是得和他自己选出来的好友待在一起。
饭后,所有人聚在一起给想要出去闯荡的少年郎分析天下局势。
家中不养闲人,即便天资平庸也要有自食其力的本事,何况他们家并没有真正平庸之人。
他们这一辈基本上都是这个年纪离家,或是到郡里任职,或是跟随长辈赴任,如此历练几年,之后是举孝廉正式步入仕途还是收身隐退做学问全凭自己心意。
这个年纪确实该准备出去闯荡,只是阿牞情况特殊,他们从来没想过让才回魂痊愈没几年的侄儿和他们一样十六七岁就离家。
现在孩子自己提出来想做什么,身为长辈只需要给他铺盘平眼前的一段路。
他们能帮衬的也只有眼前这短短一段路。
荀彧神色平静,责无旁贷扛起教导侄儿的重任,“此地已经不安全,无论如何我们年后都要走,阿牞要留下的话就只能和你父亲分开。”
虽然离开颍川时就知道密县也不是久留之地,但是没想到洛阳周边也会乱的这么快。
冀州牧韩馥是颍川人,且前两日刚刚送来信件说欢迎乡人去冀州避难,他们家两位兄长如今也都在冀州为官,有族人能够上下打点总比躲在山里强。
郭嘉眸中划过一抹了然,听明白情况后正襟危坐以叔父的身份挤进去一起分析。
荀氏对京城及周边的情况更加了解,他刚从冀州回来,更清楚冀州目前的情况,从休若友若家书中得来的消息不如听他说直接。
原本就打算睡一觉清醒清醒再互通有无,正好现在一起说。
什么?他郭氏的族人?
郭氏全族早在半年前就迁去了冀州,他这是和那边处不来才离开。
不是说冀州不好,州牧谨小慎微对想要建功立业的属官幕僚而言是缺点,对治下百姓来说却是天大的好事,纵观大汉十三州再没有别处比冀州更适合避祸。
没关系,他过完年就回颍川找志才。
文若说他们启程来密县的时候正好赶上志才生病才没有一起过来,都说他身子骨不好,那家伙比他还虚,没个好友照应可怎么好哦。
他离开冀州时就把接下来的行程安排的明明白白,颍川家中有老仆打理,他身边也带着护卫,最最重要的是他察觉到危险知道开溜,所以不用像操心某个小傻蛋一样操心他。
荀晔不知道硬挤进来的“郭叔父”在想什么,面对几位长辈端端正正坐好,感觉比同时对着四个皇帝还紧张。
他已经做好和美人爹分开的准备,战场上刀剑不长眼,他皮糙肉厚怎么折腾都没事儿,阿爹和族人一起留在安稳的地方做学问就够了。
荀彧蘸了蘸杯中温水,用手指在桌上画出几道曲线,是简略的州境分界线,“董卓暴虐无道,典军校尉曹操曹孟德于陈留首倡义兵,但只有济北相鲍信与其弟鲍韬率兵响应。”
荀晔眨眨眼睛,举手表示有疑问,“不是说天下英雄群起响应吗?怎么会只有俩人?”
荀悦摇摇头,“今幼主羸弱,董卓兵强马壮大权在握,不是所有人都有曹将军那般胆气敢直接和他叫板。”
“招兵买马和观望局势不冲突,各州郡那么多‘豪杰’,真心匡扶社稷者寥寥无几。”郭嘉耸耸肩,不紧不慢说道,“讨董不是喊几句口号的事情,里头弯弯绕绕多着呢。”
冀州物阜民丰兵多粮足,渤海太守袁绍袁本初当庭怒斥董卓逃至渤海,冀州牧韩馥韩文节同样不满董卓擅行废立,二者皆是当朝名士,以他们的声望要起兵讨董比散尽家财才募来四五千人的曹孟德容易得多。
但是韩文节不想兴兵生事,又忧心袁本初声名大噪且名门之后比他更得人心,竟然直接将人看管起来不让他和冀州的高官贤士来往,免得袁本初绕过他这个州牧带着冀州兵民前去讨董。
说韩文节自私自利小肚鸡肠?可他又安排亲信回颍川迎家乡士人百姓到冀州避难,中原避不开战祸,那就尽量让治下太平,至少能让父老乡亲有个能避难的地方可以去。
可以说他胆小怕事,但是不能说他不堪为名士。
那袁本初也不是真的小可怜,汝南袁氏在朝中引风吹火,他和袁术一人奔渤海一人至南阳,全是人稠物穰的好地方,如果没有猜错,袁氏这是后知后觉意识到推董卓上位是步烂棋,想靠袁绍袁术到地方招兵买马好在兵力上和董卓抗衡。
如果不是袁绍动作太大,韩馥也不至于紧张到直接派人看管他的地步。
都是名士,他得要脸。
荀晔迟疑了一下,又问道,“这样的话,冀州还安全吗?”
按照官职来看,冀州牧比渤海太守大;按照家世背景来看,袁绍比韩馥强;按照他记忆中的历史发展,再过不久冀州就会易主,让韩馥将冀州拱手相让的大功臣中还有一位是他素未蒙面的叔。
文若叔应韩馥的邀请带着族人去冀州,要是到地方发现冀州已经变成袁绍的了该怎么办?
等等,他知道有两位叔父在冀州为官,叔叔们跟的是韩馥还是袁绍?还是说鸡蛋放在两个篮子里,不管哪边出事他们都有后路?
小傻蛋惊叹一声,连忙表示不用管他刚才的问题,看透不说透,叔父们接着刚才的继续讲。
荀彧笑笑,没有说冀州那边到底是怎么打点,擦干手指又拿出几片竹简,“目前响应曹操的义军不多,但是据说来自三公的檄文已经快马加鞭送至各州郡长官手中,这是其中一份。”
董卓凶名赫赫,曹操的名望也不算高,万一义军讨董失败,董卓可以一杆子将他们所有人全部打成反贼。出头鸟不好当,没有多少人愿意这时候顶风冒头。
但是有朝廷檄文在手就不一样了,满朝文武在董贼的阴影下如履薄冰,三公亲笔写下“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字里行间血泪斑斑,这时再不响应讨董号召难道要和董贼为伍?
旁边,没比荀晔大几岁的小叔荀棐补充道,“不过那檄文并非出自三公之手,而是东郡太守桥瑁假称三公所发。”
他爹如今是三公之一,檄文是真是假没人比他们更清楚。
“檄文是真是假不重要,重要的是能通过邮驿送到各地长官手中。”荀彧抬眸,“天子处境艰难,各路义军需要的只是一份能让他们名正言顺的依据。”
只要檄文能通过正规途径送到他们手上,那就是真的。
“然后一群人以匡扶社稷为由聚在一起,开始新一轮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郭嘉不以为然,发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后愣了一下,“别说你们真心觉得那些家伙都满腔热血为报国?”
荀彧无奈,“奉孝,阿牞还在。”
郭嘉据理力争,“正是因为要给阿牞听,所以才不能让他对那些人抱太多希望。”
局势瞬息万变,估错人心真的会有性命之忧。
眼看两个人要展开辩论,荀晔小心翼翼的往亲爹那边挪挪,趁没人注意用气音小声说道,“阿父知道的,出门在外只有我忽悠别人的份儿,没有人能忽悠我。”
荀悦弯弯眼睛,“阿父知道,我们阿牞最机灵。”
只是担心要是能控制得住就不叫担心了。
父母在不远游,愿意跟随乡勇从军的壮丁中至少五成是孤家寡人,剩下的那些要么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不得不响应招募换取钱粮,要么是在家乡得罪人过不下去不得不离开,很少会有人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放弃安稳日子选择朝不保夕。
他希望傻小子能安安稳稳过一辈子,可安稳不是想要就能有的。他已经怯懦的隐居乡野当闭上眼睛就没有生灵涂炭,不能强求儿子和他一样自欺欺人。
有人权欲熏心贪名逐利,有人散尽家财匡扶社稷。世上不只有罔顾忠义的乱臣贼子,更有忠臣义士仗节死义舍身成仁。
他们家阿牞赤子之心,将来定能成为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阿牛([爆哭]):对不起爹呜呜呜呜~你儿将来成了反贼头头呜呜呜呜呜~
猪猪陛下([白眼]):再说一遍,有朕在前面扛着你是合法造反!
阿牛([爆哭]):可是您允许没用啊呜呜呜呜呜~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宁我诓人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