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第 115 章

“曹使君不是说,会派人来帮阁下吗?”贞姬拖着测量用的线绳,和身边的荀悦抱怨,“怎到这时候,都还没来。”

几个月前,荀彧来信说曹操可能要迎天子来豫州,唐婥才让荀攸和郭嘉去雒阳和曹操会合,结果这一会合,两人就直接没回来。荀攸领了新官职,又将汝南郡守印送了回来。

现在,唐婥一个人,手持豫州刺史、汝南郡守、梁国相、沛国相四方官印,忙得团团转,好在陈王和陈国相在来谯县见过唐婥后,赞叹她的水利计划,揽下了陈国和梁国的水渠建设重任,不然唐婥这一年恐怕什么事都不用做了。

荀悦是汝南督邮,负责全郡书舍、学馆教材的编纂,本可以不来田间测量的。不过他正在编写农学科目的书籍,听说贞姬又要来乡下丈量土地,于是也跟了过来。

听到她的抱怨,荀悦捋着胡子将手上的书册翻了一页,替贞姬记下刚刚的边长,再算亩数。“蔡长史先前不是担心,汝南郡中荀氏过多吗?如今公达不在,倒也是好事。”

贞姬眨眨眼,停下手中的活有些惊讶道,“原来你知道?”

荀悦不理政事,她还以为自己的这位同僚从未关注过这些。其实文姬也没有和贞姬提起过自己的担忧,不过贞姬从蛛丝马迹中,察觉到了身为长史的姊姊,对待一族在汝南独大的态度。

荀悦比贞姬年长了近三十岁,如果他的女儿还活着,比贞姬小不了几岁,对于这位年轻的同僚,他还是颇为照顾,也没计较她的失礼。

“某只是不喜,并非不通。”他用小臂将书写用的木板端好,在已经画好的表格边,将这个乡的人口记录下来。这是堂弟荀棐作为郡丞,给各级官吏下达的命令,任何需要到乡里的公干的官吏,都要顺便统计当地的人口,汇报到录事掾史那里,便于尽快统计郡内人口。

荀悦没有再细说下去,而是提醒贞姬,“这里拓荒不足,人口也有些少。如果可以,应迁些人来此处开荒屯田。”

贞姬正想应声,就听到一个温柔的声音缓缓地插嘴,“随意将百姓迁徙,是否不妥。”

蔡贞姬和荀悦同时转头,这片地方除去农人外,就是他们带来的属吏,理应是没有陌生人,所以二人才放松了警惕,没理会靠近的人。

荀悦皱着眉头向前一步,将贞姬半挡在身后,朗声问眼前牵着马的陌生士子,“君是何人,来此处可是有事?”

陌生的士子衣着简单,但行止却显示出良好的出身。还未等荀悦问完,就放下缰绳端正的对荀悦和贞姬作揖,“陈郡袁氏涣,字曜卿,受兖州牧之命,前来豫州赴任。”

“可是接替公达的人?”荀悦和贞姬对视一眼,问道。

袁涣摇摇头,“据我所知,朝廷并未任命新的汝南郡守。某是来沛国任都尉的。”

虽然沛国确实没有相国和都尉,有人拿着曹操或唐婥的任命书赴任,并不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可问题是,眼前这位自称沛国都尉的士子,一身儒生打扮,既无军士跟从,又无武将之姿。

看上去,并不像是军官。

贞姬和荀悦毕竟是别郡官员,也不好质疑他,只能先将他安置在沛国和汝南的交界处,派人去禀告唐婥。

“君自何处来?”荀采笑眯眯的给袁涣添水,她本在别县检查水渠营建,收到荀悦的信后才赶回来的。

袁涣有些尴尬的看着荀采递过来的水杯,没有接,但还是笑着回她,“本在扬州牧帐中为秀才,后随军与吕将军交战,又其拘为主簿,曹使君击退吕将军,故又投曹使君。”

荀采知道他在意男女大防,于是将水杯放在案几上,轻推到袁涣身前,“一路过来,辛苦袁君了。”

如果他的吕布军中的降臣,那就大概是从兖州和徐州边境投降曹操的——吕布被赶出兖州后,投奔了徐州。从那到沛国不算远,但绝不安全。

“虽无军士护卫,会受山匪袭扰。”袁涣这才端起水杯,温和的对荀采说,“但也能跟深入的体察民情,倒也不失乐趣。”显然,那些山匪流寇,并没有给他造成什么麻烦。

袁涣的温和与荀氏一族的温和,截然不同。荀采自幼受族中培养,是一脉相承的平心静气但性情坚毅,除了曾经为夫守孝时,痴傻了一阵,平日里温和平静,心底却相当强势。

袁涣是真正的温柔。

荀采与他闲谈了片刻,就能感觉到此人是真的的随和,是真正的恕思而后行。

“一进豫州境内,某便觉得此处生机盎然。”袁涣笑了笑,“听闻都是荀从事之功,涣深表敬佩。”

豫州各地都在征调民夫兴修水利,唐婥还趁此机会为每个参与工程的人,均分了土地。因为战事导致大族衰落,所以这项工作推进的相当顺利。

而荀采为了能尽快将流民安置下来,在水渠管线有了雏形后,则先命百姓开荒垦田,如今已到秋天,正是夏麦收割的时候,袁涣此时来,自然能看到一片万物竟发的景象。

“这些还有不足。”荀采谦逊的笑笑,没有将袁涣的赞誉放在心上,“若是唐使君确认了君的身份,我等就会撤离沛国。这些,还需袁君上心。”

袁涣今年也不过二十有五,先前举孝廉时被命为谯县县令,但因故未赴任,如今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豫州。他在来的路上,已经在脑内规划了如何治理沛国,只是没想到这里会如此安稳,如今荀采这样说,他也不愿夺人功劳,于是拱手道,“荀从事为沛国尽心竭力,某怎敢夺从事功果。”

“等唐使君确认了某的身份后,不知从事愿为沛国长史吗?”曹操命他来,也是有意将这些已经没有诸侯王的封国,逐渐改为郡治,所以袁涣直接使用了郡守属臣的官职名。

荀采这才真正端详了袁涣一番,她本以为陈郡袁氏出身的人,定然是经学的拥趸,不喜女子为官。

“如果使君同意的话。”荀采微微一笑,没有立刻给他答复。

......

不出众人意料,想要迎奉皇帝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阻碍并不来源于冀州的袁绍,而是那些已经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中央官吏们。

曹操在拜见皇帝后,荀彧将杨彪透露给他的话,转达给了曹操,曹操认为他们无法立刻带走皇帝,于是在留下了一些粮草然后,带着荀彧他们回到了新治所廪丘。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袁绍没有去拜见天子,但为防迟则生变,曹操一廪丘就立刻招见曹洪,命他带兵前去‘接’天子到颍川——他早就决定,若是迎回天子便将其安置在许县。

他还专程去信唐婥,问询颍川如今的情况,请她准备迎奉天子。

原本唐婥是不愿在于民休息的时候,大兴土木为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修建宫殿。但曹操劝她,若是皇帝因此功封赏她,可以将其换成其他的奖励——比如,广开书舍,以才是举。

唐婥这才不情不愿的命匠人们为皇帝建行宫。

当一切准备就绪时,曹洪回报,雒阳董承等拒险阻挡大军,他未能如愿接回天子。

“果真如文若所说,董承、张扬等人不愿我等迎奉天子。”曹操端坐于堂上,荀彧坐在他下手处,其他人也按官职坐于席上。

他扫视了一眼众人,问道,“诸君可有何看法?”

程昱捋着胡子分析道,“杨太尉既言,杨奉、韩暹、董承互相猜忌,日后定会内斗,我等只需静候便是。”

戏忠摇摇头,站起身道,“久候恐会生变,既已知晓三人不合,不如稍加利用,迫使他们内斗?”

“只是从何人下手......”他犹豫了一下,正想说什么,就被门口轻快的女声打断。

“婥来得不是时候,是否打搅诸位了?”

曹操前几个月就收到唐婥来信,说她要亲自押送粮草到兖州,于是令她一到廪丘就立刻来见自己,没想到正撞上他们在商议对策。

堂内所有谋臣都起身向这位豫州刺史行礼,唐婥穿着火红的骑装快步进来,对曹操插手行礼后,才对众人点头致意。荀彧看着她的举止,只得无奈地摇摇头,也起身作揖后,才坐会席位。

——好在此时长文还在刘备手下,若是日后他投入主公账下,肯定整日参安如和奉孝行止不端。

当然,更有可能的是,会带着所有反对女子为官的属臣,和曹操抗议。

曹操见唐婥到来,而商议迎回天子的事情又毫无进展,便一挥袖子放众人回去。

“安如,杨奉等人不愿某接天子至许,可如何是好?”

曹操捋着胡子,打算问问唐婥,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唐婥舟车劳顿数日,还未休息就来见曹操,连荀彧的府邸都没回,根本没想到一来曹操不关心粮草,竟然问她如何迎回天子。

“曹公,是咱们兵马不强,粮草不丰,还是天子身边有雄兵护卫,子廉怎会不能如愿?”她想都没想,直接说道。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