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 73 章

实际上,大部分人都认不出唐婥,往日能准确的从人群找到县令,完全是因为那身异常显眼的官府。当她穿着常服的时候,除了一些熟悉的商贩,大部分县民都不认不出她。

最多觉得她应该在县衙为吏。

县衙中女吏不少,下值后偶尔也会到粟市中买些吃食,卖胡饼的商贩不见怪的招呼唐婥,“女吏们都喜欢我家胡饼,给家中打一碗,今明就不用做饭了。”现在的胡饼有很多形态,只要是面做的都能叫饼。小贩卖的其实是后世的汤面,有些西域的做法而已。

唐婥蹲下身,看着问路的孩子,小孩还没说话,肚子就不合时宜的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他低着头羞红了脸。

“想不想吃胡饼?”唐婥摸摸孩子的头,笑着问道,“咱们先填饱肚子,我再告诉你书舍在哪,怎么样?”

“蒙,没钱。”吕蒙尴尬的摆手。他跟随行商到了县中,打听到书舍还未开始招生,便想着提前去求管事的,让自己住下。但是县中人也不知,书舍究竟被开在何处,好在有人眼熟正在纠结买胡饼的唐婥,告诉他可以直接去问阁下。

其实他也不不知道,眼前的这位阁下是谁,就这么莽撞的跑过来。如今看到她衣衫上的纹路,才后知后觉的明白,自己惊扰了贵人。

“没事,我怎么会让孩子付钱?”唐婥爽快地让菽付钱,看上去一点都没有刚刚纠结的模样。

等吕蒙蹲在地上稀里糊涂的吃了半碗,好不容易才控制住自己,留恋的看了眼汤饼,把碗举给唐婥乖乖的说,“阁下,也吃点。”

唐婥看着眼前乖巧的孩子,笑着将碗推给他,让他不用在意,可以多吃点。曾经招募过流民的她,相当明白一个长期挨饿的人,不仅是身体上饥渴,心理上也很难得到满足,不然当时为何要控制那些流民进食?不是汝阳侯府养不起,而是担心他们撑死——字面意思上的撑死。

而这个孩子竟然可以在饥饿时,控制自己,懂得与旁人分享。

唐婥笑着说,“蒙,你母亲把你教的很好。”她撇了眼碗沿,心里琢磨着日后条件好了,一定要关注大家的饮食卫生,“你是来县中读书的吗?”

“嗯,行商说可以过来报名,不用束脩就能读书。”吕蒙咽下一口汤,“但是大家都不知道书舍在哪。”

唐婥和吕蒙闲谈了片刻,最后支着头问,“阿蒙为何想要读书?”

她想知道,如今百姓究竟是怎么看待政策的。唐婥从不看轻任何人,即使是一个孩子,她都愿意和对方探讨问题。

“家贫,无以维系。”吕蒙顾不得什么,将碗底都舔干净,顺便狠狠瞪了边上,紧盯着他们,打算吃他剩饭的人,“识了字,好歹可以找家贵人做管事。”

唐婥点点头,没有对吕蒙的打算做什么评价,转而问起赊粮种的事情。在确定了行商们没有诓瞒农人后,她牵着吕蒙的小手,给他仔细介绍县城的布局。

汝阳县是小县,也不是什么军事、经济重镇,县城的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但唐婥笑盈盈的说,“粟市的尽头有挂着唐字锡幡的店铺,到时候你拿着文弟子的令牌,可以在这些店铺里置办用品。”

“就是有舜英标志的那个。”唐婥指着锡幡的尾部,给还没识字的孩子看,“舜英,乃朝开暮落,荣华仅一瞬。将它绘在幡上,便是提醒大家,日日勤勉,不可因今日之功而懈怠。”

“不可懈怠......”吕蒙努力的理解唐婥的意思,最后垂着脑袋说,“阁下,我不懂。”

唐婥摸摸他的头,任由他用小脏手揪着自己的衣袖,在精致的衣袖上留下一个黑印,“没关系,日后你便明白了。”

五月,壬辰晦,日有食。

没有丝毫预兆,精于天文的太史都没有察觉,正午阳光正好时,天突然就暗了下来。荀彧此时正坐在家中读信,正看到唐婥来信便感觉不到一点阳光了。

外面侍从有些惊慌的奔走,宅老呵斥他们安静下来,又拉开门跪坐于廊道上,叩首恭敬道,“主君安否?”

荀彧已经走到门口,微笑道,“安好,还请宅老快去安抚家人。”看上去,丝毫不被天象异变影响。

他越过穿廊,直直的走向院子,日食已经开始,太阳缓慢的沉入阴影中,天也越来越暗,直到所有人都再也看不到日光,只有当空阴影周围,那一圈明亮的光圈。

“中平三年,无事。”荀彧看着日食,轻声说了句什么。在他的记忆中,这年全年无事发生。当然,也很有可能是因为,前世的此时,他还在颍阴读书,对雒阳的事情完全不了解。

但,至少可以肯定,并没有震惊全国的大事发生。不只是今年,直到中平中平六年董卓进京,都没有任何可以动摇国本的事情发生。

不,不是这样的。

荀彧站在时间的外面,冷静的俯视着这段时间。真的无事吗?前段时间,因黄巾动乱太尉张延被罢免,圣天子遣使者持节,到长安拜张温为新太尉,如今的三公皆以张温为首。

张温为前中常侍曹腾提拔,历任大司农、司空、京兆尹,后任车骑将军,如今还在美阳,与副将执金吾袁滂讨伐北宫伯玉。董卓、周慎为其部下。

而他被任为太尉,真正掌握军队的车骑将军就空缺了出来。因为如今的三公是虚职,最主要的工作是在天有异象,民有动乱,太史上书天子无德后,替天子受罚——比如刚刚被罢免的太尉张廷,黄巾动乱之前的唐珍。

真正为武将之首的是大司马、大将军。他们位在三公之上,并且掌握实权。而车骑将军,则和骠骑将军共同位于大将军之下,在一线带兵。

新任的车骑将军,是中常侍赵忠。

张温在接到调令后,并没有立刻归雒,显然是知道了自己的部队将会被中常侍接手。前些天,皇帝命赵忠重新评定讨伐黄巾军的有功之臣,先前已经封赏过的自然不再赏,现在是查漏补缺。

“‘傅南容前在东军,有功不侯,天下失望。今将军亲当重任,宜进贤理屈,以副众心。’”这是前几天,荀攸转述执金吾甄举的话,并且评价道,“傅公不会接受。”他最近对大将军颇为上心,好像觉得何进能拨乱反正。

简直比身为大将军僚属的荀彧,去何进那里都多。

这几日也传出傅南容不愿对宦官低头,被调出京城,左迁凉州汉阳郡守。

如今边境压力极大,几乎所有能战之人都在边关为守备,所以才让宦官在朝。当站到了时代之外,荀彧才察觉到皇帝的无奈。

前世他并不是没有考虑过,如果在董卓进京之前,自己就能预知未来,是否可以阻止。

可惜的是,在无数次午夜梦回是,他都只能痛苦的泪流满面,承认自己的无能,然后在又一次进宫面见当时的皇帝协时,尽量掩盖起自己的哀伤。

因为,大汉的崩溃,并不是杀一人,或者杀万人就可以力挽狂澜的。

那是数代皇帝以及当时的朝臣造成的。他不能说那些人的选择不对,可能对于他们来说,那些选择已经是当时最好或者最无奈的,可造成的恶果却需要一代代人去承受。

日食慢慢消退,荀彧的脸也一寸寸暴露在阳光下。刺目的阳光让他不适的眨眨眼,眼角也不受控制的流下了眼泪。

承认吧,荀文若,你其实根本没有放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3章 第 73 章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