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远航归讯,绸缪未雨

“破浪号”的归来,驱散了连日笼罩在镇子上空的压抑。码头上人头攒动,迎接远征的英雄,也急切地想了解外面的世界。

燕青和郑老大来不及休整,便在议事堂内向核心层详细汇报了此次远航的收获与见闻。

“向北,我们沿着流求大岛海岸线航行了大半,”郑老大指着摊开的新海图,上面增添了许多蜿蜒的海岸线和标注,“岛屿东部多悬崖峭壁,登陆点稀少,但林木资源极其丰富。西部则地势较为平缓,发现了几处规模不小的河口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或有土著部落散居,但似乎并未形成强大统一的势力。” 这意味着,如果他们需要扩张,西部拥有巨大的潜力。

“向西,我们极其谨慎地靠近了闽浙沿海,”燕青接口道,神色严肃,“未敢直接与官方便宜,而是通过一些隐秘渠道,与几股势力不大、但信誉尚可的民间海商搭上了线。故土情况……不容乐观。”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金人势大,铁骑已多次南下叩关,朝廷……唉,依旧是求和纳贡,苟安一隅。童贯、高俅等权奸把持朝政,贪腐横行。江南因‘花石纲’余毒及方腊之乱后的盘剥,民生愈发凋敝。更有甚者……”

他看了一眼张清和琼英:“关于我等‘梁山余部携巨宝遁入海外’的传言,在沿海某些圈子里偶有流传。虽未引起大规模关注,但朱勔等人,显然对此深信不疑,并一直在暗中追查。我们遇到的那股探子,绝非孤立。”

最后,他提到了向南的探索:“吕宋岛情况复杂,沿海有几个由汉人、土酋、南洋人混杂控制的港口城镇,如我们接触过的‘玳瑁港’,彼此之间亦有争斗。更南方岛屿众多,物产丰饶,但势力格局不明。总体而言,南方海域目前暂无能够威胁到我等的统一强大势力,但需警惕那些港口城镇可能存在的贪婪与敌意。”

汇报完毕,议事堂内一片沉寂。远航带回了宝贵的地理信息,也证实了来自故土的威胁并非空穴来风,且与权奸朱勔紧密相关。

“朱勔……”张清咀嚼着这个名字,眼中寒光闪动,“此人贪婪无度,既盯上了我们,绝不会轻易罢手。此次探子虽被惊走,必会卷土重来,而且下次,可能会带来更强的力量。”

琼英凝望着海图,缓缓道:“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此次危机,亦是一次契机。”她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其一,我们明确了外部的主要威胁来源,便可集中力量,针对性防范。朱勔毕竟是权臣,而非皇帝,他能动用的私人力量有限,且需隐秘行事,这给了我们周旋的空间。”

“其二,”她指向海图上流求西部那片平原,“郑老大探明的这片沃土,是我们未来的退路,亦是发展的新空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们需考虑建立分基地,分散风险,互为犄角。”

“其三,与吕宋等地港口的联系,不能因噎废食。谨慎选择可靠对象,建立有限的、以利益捆绑的贸易关系,不仅能获取外界物资情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借力打力,牵制朱勔的势力。”

朱武捻须赞同:“夫人高见。当下之策,可定为‘内固根本,外联制衡,预置退路’。”

具体策略很快形成:

一、 内固根本:加速镇子防御体系的升级,尤其是在面向外海的码头区域,增建炮台(使用改进后的弩炮和少量火炮雏形),布设水下障碍。同时,加大粮食、武器、药品的战略储备。对所有居民进行更系统的军事训练,做到全民皆兵,常备不懈。

二、 外联制衡:由燕青负责,利用其交际手腕,从之前接触过的吕宋港口中,筛选一两个并非朱勔势力范围、且有利益诉求的城镇,尝试建立稳定的贸易渠道,用此地的特产(如优质木材、少量金银、皮革)换取对方手中的情报、书籍、优良作物种子及必要的军需品。

三、 预置退路:秘密组建一支勘探与建设队伍,由扈三娘和王英率领,配备充足资源和武装,乘船前往流求西部平原,选择合适地点,建立一个小型的前哨基地,开垦田亩,修建简易码头和防御设施,作为未来的分流点和战略纵深。

策略既定,整个镇子再次高效运转起来。人们知道了威胁的来源和应对之策,反而少了之前的恐慌,多了同仇敌忾的决心。建设家园、保卫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

小启明似乎也感受到了大人们凝重的气氛,在学堂里更加用功,习武时也格外认真。他悄悄对琼英说:“娘亲,等我长大了,也要像爹爹和燕青叔叔一样,驾着大船,保护我们的家!”

琼英看着儿子稚嫩却坚定的脸庞,心中充满了欣慰与希望。危机亦是磨刀石,正在打磨着新一代的脊梁。

就在西部勘探队准备出发的前夜,负责监视海域的快船传回急报:西北方向,再次发现了不明船只的踪迹,数量似乎比上次更多!

朱勔的爪牙,果然不甘心,更快地卷土重来了!

这一次,他们将不再试探,而是带着更明确的目的和更强的力量。

风浪,再起于青萍之末。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