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李承乾流放黔州一年后,死讯传来,李世民悲痛欲绝,下令以国公之礼下葬。

同年,大唐最头疼的附属国高句丽,再生事端。李世民思前想后,看看仁懦的李治,实在不敢把这个心头大患留给儿子。

李世民召集百官商议,最终决定亲征,攻打高句丽。

唐朝建国以来,虽说打的最多的是突厥人,但令唐军担忧的还是东北的高句丽。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打亡国,唐朝虽强盛也没有完全征服高句丽。

李治身为太子,当朝请命与父皇一同出征。李世民本来是想让他坐镇长安监国,无奈李治担心父皇安慰,说什么也要同去。

李世民念他一片孝心,便答应了。

出征前,李治在东宫坐立不安,太子妃看到李治神情恍惚的模样,嗔怪他说:“圣人出征,太子监国。殿下何故非要跟着去?”

“出征不是儿戏,我不放心父皇。”李治告诉侍女,“带上换洗衣物即可,丝绸锦缎的衣裳都拿出来,我是去打仗,又不是去巡游。”

“你那么凶干嘛?她们哪知道打仗是什么样子?好了好了,你们都下去吧,让太子自己收拾,爱穿什么就带什么。”太子妃拂袖而去。

李治临行在即,不愿跟她多做计较。这些年夫妻生活,他深知太子妃是什么脾气,不过是养尊处优惯了。

侍女在收拾衣物的时候,翻出一个红色挂件,又不曾见过,便问李治:“太子殿下,这是何物?要带上吗?”

李治看到侍女手中的中国结,都快忘了还有这么个东西。他接过来揣在身上,说:“你们按照我说的赶紧收拾,我出去走走。”

李治离开东宫来到父皇的太极殿,听下人说圣人和长孙大人一起去检阅船只建造了,此时不在宫里。

武宸捧着花从院子里回来,正好碰上心情低落的李治,问:“殿下郁郁寡欢,是在担忧出征之事吗?”

“是你啊!”李治抬眼,挤出一丝笑容说,“高句丽地处偏僻,又不好打。父皇执意如此,我也没有办法。你没有劝劝他吗?”

“我只是圣人身边小小才人,哪里能决定军国大事?不过高丽棒子实在嚣张,是该给他们一点教训。”

武宸并不了解这段历史,私以为高丽就是一千年后的宇宙思密达。她一听李世民要攻打高句丽,高兴的不得了,让他们也尝尝宇宙最强战力!

李治眉头紧蹙,不解地看着武宸,“你这么讨厌高丽人吗?”

武宸当然不能跟李治说,一千年后的泡菜国如何爱吹牛,只能说点眼前的新闻时政。要说当下的事情,武宸就更生气了。

“新罗向我大唐求救,圣人派使者前去劝和高句丽。他们非但不听,还把我们的使节给杀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武宸一拍大腿,恨不能随军出征。

李治看着她气鼓鼓的包子脸,忍不住伸手戳了一下,调侃她:“你还想学花木兰吗?”

此时武宸已经二十二岁,在现代都是个大学生了。当年不懂的如今耳濡目染,也都明白的七七八八。她被李治这么一戳,当着他的面,脸一下子就红了。

李治亲眼看着武才人的脸由白变红,也愣了一下。女儿家最是娇羞的模样,李治从未在太子妃身上看到的颜色,今日竟然在武才人的脸上看到了。

李治也蒙了。他心脏扑通扑通狂跳,是从未有过的感觉。

武宸一咬唇,低着头逃走了。

“殿下,圣人回来了。”太监在门外回报,让李治被迫回神。他赶紧调整情绪,整理了一下衣衫出门接驾。

武宸从未见过数十万大军出征的盛况,要是不去看看,实在对不起她辛苦穿越一趟。在李世民出征前,武宸向圣人请旨,大军出征时让她登上城楼一睹唐军风采。

李世民见她小小一女子,竟然有此为国祈福之心,便答应了。

大军浩浩荡荡离开长安那日,武宸登上城楼,亲眼目睹千年前大唐军旗招展,将士威武雄壮,整齐的步伐和哒哒的战马之声,响彻云霄。

“大唐万岁!”武宸不禁热泪盈眶。

此次出征可谓倾朝出动。虽然不知道这场战役结果如何,但武宸记得李世民并非死于战场上,所以并没有特别担心。

不用伺候李世民的日子,倒是清闲。可武宸平日里听惯了李世民在宫中批折子的声音,如今他不在家,武宸连新闻都没得听了。

不知百姓是否安居乐业,也不知哪里有天灾祸事,更不知全国粮食几钱,还有突厥是否进犯我国边境……真无聊。

好在李世民这里藏书颇丰,武宸借着大军出征近一年的时间里,又攻读了不少经史子集。

第二年年底,李世民带着大军狼狈归来。听说是因为撤军的时候,遇到了暴风雪,士兵冻死无数。

才一年过去,李世民的头发竟然白了大半,临走时的英武之气不复存在,一副垂垂老矣之姿。

李治在经历这一切后,也长大了许多。再见面时,他的眼中多了几分坚毅,肤色也比从前黑了一些,反而更像个男子汉了。

李治扶着李世民进殿时,与武宸擦肩而过,竟没注意到半分,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李世民身上。

武宸稍感失落,赶快上前去帮忙。

李治看着李世民安然睡下,小声嘱咐武宸:“父皇身上有毒疮未愈,需按时换药,小心伺候。”

“我记住了。”武宸点头。

武宸目送李治离去,心里本来有话对他说的,但他并未半点想跟自己聊天的心思,武宸想想还是算了。他刚从军中归来,着急回去休息,也是人之常情。

李治回到东宫时,已是深夜。太子妃不知道太子今日回宫,所以早早睡下了。从未见过刀剑的李治,在历经生死后归来,看到的却是冷清的东宫,心中不免有些悲凉。

“奴婢去叫太子妃。”

李治抬手,“不必了,让她休息吧。”

李世民的伤慢慢调养好之后,又恢复了昔日的荣光,只是年纪大了,再逞强也不复当年。

李世民常常批着奏折,忽然执笔看向窗外出神。又时常追忆往昔,唉声连连。他为李治写下《帝范》,教导太子学习古之圣贤,不要学他。

一天夜里,李世民梦魇惊醒,满头大汗不能入眠。宣太医诊治,说是心悸忧思,夜不能寐,开了许多助眠的方子,都不见效。

李世民求长生的心,开始活泛起来。他招了一批道士入宫,求取长生不老仙药。每天太极殿搞得跟道观一样,烟雾缭绕。

武宸远远看着,心说:得,又疯一个。

越是伟大的帝王,就越不能看透生死之事。若道士有白日飞升之法,何必给皇帝打工呢?

武宸刚一转身,跟前来送折子的小太监擦身而过。见他神色匆匆,莫非又有什么大事发生?

武宸跟在后面,一同进了大殿。因为李世民没有叫她,她只敢远远看着。只见李世民看完御史台的奏折后,就咳嗽不止,气的把折子都摔了。

“叫高阳进宫,朕有话问她。”

武宸心里一慌,立马想起一件事来。高阳和李世民生出嫌隙之事,只有那个辩机和尚了。圣人要杀辩机了吗?那可是个人才啊!

武宸很想给他们通风报信,但她没有人脉,甚至离不开太极殿。知道历史结果又能怎样?她还是什么都做不了。

高阳入宫后,单独见了李世民。虽然大殿之门紧闭,守在门外的太监宫女包括武宸,还是清楚的听到父女俩为了一个和尚吵的面红耳赤。

最后高阳夺门而出,李世民气的卧床不起。

高阳出嫁之后,就很少与武宸来往了。当年那个小女孩如今已经成长为有主见又任性的少妇,之前她为了跟房遗爱的大哥房遗直分家产抢爵位,就已经惹的李世民不高兴,这次父女俩算是彻底决裂了。

人各有命,上天注定。

武宸唏嘘不已。

辩机腰斩的消息传到武宸耳朵里,她吓得整夜睡不着觉。因为她见过辩机,所以闭上眼就能看到他惨死的样子。

这件事过去没多久,武宸的人生危机,也出现了。

李世民晚年服用丹药,经常疑神疑鬼。他做梦陵寝被人毁了,大唐的江山被后人倾覆,于是传太史令李淳风前来解梦。

李淳风为李世民夜观天象,见太白经天。又占卜得出卦象,说:“帝传三世,武代李兴,女主昌。”

消息一出,长安便开始传唱歌谣。

[唐三代后,女主武氏取而代之。]

李世民下令调查此事,一定要把这个人揪出来。但李淳风不肯再给出更多的线索,只说此人已经在李世民的宫中。

人都在身边了,李世民哪还能放心?他下令将所有跟“武”沾边的人都调查一遍。

武宸当时就站在旁边,听的是腿发软脚打颤。她姓武不是首当其冲吗?没想到这个李淳风还是个半仙,能掐会算,这种事情都让他给说准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