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乔,
伦敦近来怎么样?好吧,这是有点蠢的问题,考虑到我们刚刚从伦敦回来。飞毯的演出做得不错。但我们演出的那地方——伦敦大学学生联盟可真糟透了,那帮混蛋真的太烦人了,自视甚高的混蛋们!你将来也会成为这些混蛋的同学吗?最好别,伦敦总有别的更好的大学吧?你那所超级上流社会的学院怎么样?
我知道我很久没有联系你,你知道的,我只是有点被生活绊住脚了。抱歉你走的那天我没能去送你,当时我去利兹巡演了。
不知道你听说没有,市区有个开发商要把惠特沃斯街上的那些旧仓库改成可以出租的公寓,所有时髦的人都报名了,那地方离大庄园俱乐部特别近!我也报名了。而且我被选中了,得到了一套不错的单间,不大,但该有设施的都有。我把我的大鱼缸和吉他都搬了进去。
你还记得那个鱼缸吗?我在那家叫水族馆的宠物商店打工时自己做的那个玻璃缸?
我妈妈对我搬出去这件事有点不高兴,但她会习惯的。
这儿的人都挺奇怪的,不过有些人跟我一样为不同的乐队工作,如果你还在曼彻斯特,你一定会觉得我交上好运了!这大楼非常漂亮!房租麻烦了点,但我目前还能照料好,飞毯付给我的薪水越来越多了。
而且你见鬼的不会相信我的,他们说石玫瑰的伊恩·布朗也住在这里。我还没见过他,不过我遇到过石玫瑰的玛尼,但不是在这儿,是在休姆新月的厨房俱乐部!
这家伙跟我一样在这种廉价的非法派对待到早上七点,穿得也跟我差不多,你能想象吗?
太阳升起来照在他脸上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个跟我胡侃瞎嗨了一整晚的家伙居然是石玫瑰乐队的贝斯手!真见鬼,对吧?难怪石玫瑰能火,我绝对对他们有信心!
而且我认识了这个在唱片公司前台工作的女孩,她叫路易斯。你会喜欢她的。我告诉她我认识她看的那期杂志上那个模特,她最开始不相信我,觉得我是个吹牛的傻瓜。我的兄弟们都说我配不上她,可能是的。他们只是嫉妒我。
我给你妈妈打了电话,她说你去巴黎工作去了。不管怎么说,希望你一切都好。
另附:我给你寄了一个录音小样,你向来喜欢这种舞曲,我想你会喜欢的。
也许我应该向你问问巴黎怎么样?至少你去巴黎的俱乐部了吗?
你真诚的,
诺埃尔·盖勒格
1989年10月8日 】
*
1997年1月《Loaded》杂志
《格雷厄姆·兰伯特:诺埃尔·盖勒格曾是我的吉他奴隶,以及他的“表妹”乔琳·阿普尔比》
【我第一次遇到诺埃尔时,那天是他的生日,应该是1988年5月29日,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诺埃尔,当时留着一个类似莫里西一样的小平头,配合着他那两条显眼的眉毛,看上去就不好惹。我们当时在石玫瑰的演唱会上,我在偷偷录音,诺埃尔走过来的时候,我以为他是现场的保安,吓得不轻,结果他只是要我把录音复制一份给他。他当时还带着一个年纪不大的女孩,如果你问我的话,我当时没想过她会成为那个乔琳·阿普尔比。她当时只有14、15岁!
当时诺埃尔跟我聊起了飞毯乐队,问我喜不喜欢他们,说他下周要去看飞毯演出。我告诉他我就是飞毯的吉他手。他很惊讶。显然,他那时候只是在电台里听过我们的歌,他就有点变成粉丝了。
后来诺埃尔果然来看演出,还带来了乔琳。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一直以为他们是某种亲戚。我确实没仔细想过他们为什么看起来长得完全不像,但当时我可没空细究这个问题。我想诺埃尔一直很注意保护她,以至于我们没人能够真正接近她。
不管怎么说,诺埃尔跟我们混熟了。他在1988年底参加了主唱试镜,但没有成功,不过我们决定留下他,雇佣他作为我们的巡演工作人员。1989年我们正式开始起飞,开始密集巡演。诺埃尔很快把这份工作当成了正职,但说真的,他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因为在煤气公司工作砸伤了脚以后不得不拄着拐参与巡演的工作人员。有次在伦敦的演出,乐队成员不得不扛着他穿过整个户外的消防楼梯。
诺埃尔最初是作为吉他技师跟着我们巡演的,但其实他几乎会演奏所有的乐器。他有的时候也是鼓组技师或者暂代一半乐队经理的活,监督我们是不是在巡演巴士上睡过头了。他跟我们多数人关系都很密切,但我知道我们中有些人有的时候也很害怕他,因为他好像随时准备取代我们。
至于乔琳,我们后来不太见过她,克雷格(鼓手)一度很失望,但她好像那时候已经搬到伦敦去了。但很快,我们就在杂志封面上见到她了。】
*
事实上,乔琳对于她的第一个杂志封面是如何来的一无所知。她所知道的一切就是,在1989年10月初的一个早上,她突然接到了经纪人米莉的电话,后者在电话里大喊道:“亲爱的,你想吃什么庆祝?”
乔琳还记得自己迷惑地问:“庆祝什么?”
“《VOGUE》!意大利版的《VOGUE》封面!我从没见过这样的事,你一个封面都没登过,现在你的第一个封面就是《VOGUE》?这简直太疯狂了!”米莉在电话另一头尖叫。
乔琳对这事儿完全没有实感,她干巴巴地说:“真的吗?那我想吃烤千层面。”
米莉后来在很多年后的采访里回忆道:“乔琳通常很注意自己的身体状态,她很自觉地戒掉了过度的碳水,像烤千层面这种东西就像是另一个星球的产物。但其实我一直都知道她很爱吃烤千层面。她是个意大利裔,也不奇怪,对吧?”
总而言之,乔琳后来听说,她为克里斯蒂安·莫雷尔拍摄的那组照片实际上是他的自由创作,因此他没有把照片交给迪奥,而是直接把它们送到了意大利《VOGUE》的编辑部。主编弗兰卡·索扎尼看过后,立刻选中了乔琳那张在海边的照片,她喜欢那种轻盈、未修饰的气息,于是就把她放在了封面上。
米莉认为,这种事相当少见,几乎就像是上帝特意亲吻了一下乔琳的额头庇护了她!
可话又说回来,安娜·温图尔上任后选择她的第一张美版《VOGUE》封面时选了那张米凯拉·贝尔库穿着克里斯汀·拉克鲁瓦十字架卫衣和牛仔裤大笑的照片时,人们在惊讶之余不也大赞这个新任主编敢于突破传统吗?向来强调艺术特质的意大利版主编弗兰卡·索扎尼做出一些新奇的选择实在是情理之中的。
不管怎么说,在这张封面之后,乔琳的简历完全不同了,人们会说,哦,她是那个意大利《VOGUE》上微笑的海滨女孩!
这对乔琳的事业发展来说是大好事,不仅仅是她有了名气,更关键的是她在英国之外有了名气!
自从1987年经济危机后,伦敦的时尚业就开始走向下坡路,年轻的设计师在伦敦找不到资助人,美国的媒体和买家畏惧于IRA的炸弹威胁也不怎么爱来伦敦了,所有人都在往法国跑,试图在更广阔也更成熟的时尚市场里找到买家。
而对模特来说,尽管伦敦仍然有工作可做,但显然法国和美国的工作更有利可图。
但让乔琳沮丧的是,她只从那张封面照片里拿到了相当于日薪97镑的报酬,这实在低得吓人,她以为自己能拿到更多呢!事实证明,《VOGUE》非常吝啬。
可惜杂志拍摄收入向来如此,对模特来说,拍摄杂志就像是某种志愿服务,真正挣钱的工作是那些品牌付费的广告和产品目录。但为了得到后者,你得先让自己的脸登上封面,于是杂志更有理由让模特来志愿服务了。
诺埃尔的信件和克里斯蒂安·莫雷尔寄来的意版《VOGUE》是同时抵达乔琳的信箱的。她最终选择先拆诺埃尔的信。
自从那晚跟诺埃尔的那个尴尬的额头之吻后,她就再没见过他。那晚他送她回了家,路上说了很多醉话,但总结起来就是翻来覆去地说她要好好照顾自己。可他一句都没提她要求他吻她这件事,就好像之前发生的那些事都没发生过。
他的这种态度也算是拯救了尴尬的乔琳,她知道他仍然想做她的哥哥和朋友,她也是。
压抑着尴尬、无措、羞窘、失落和伤心,她在那晚告别了他,然后就再也没听过他的音信。
她飞快地读着诺埃尔写来的信。
他总是这样几乎全文大写地写信,看起来像是在大吼,可说的事都是些琐碎小事。
他的新生活看起来不错,又有了新的朋友和女朋友。乔琳对此毫不意外,他一直都很受女孩欢迎,长得可爱,害羞内敛又风趣体贴的音乐男孩,有一份很酷的工作,这一切都很有吸引力,女孩子们只会把他沉默的样子当成是有神秘感。除了他穷点……但这些年轻人有几个不穷呢?乐队巡演的薪水还是挺不错的,就是不太稳定。
她读着他的信,几乎能脑补出他说这些话时的语调,下意识微笑起来。她之前有些生他不来送她的气,她知道他要工作,可工作不过是给了他一个天然的借口罢了,但现在她的那股子气早就不见了,她的伦敦新生活有点太忙了,她也没空再生气了。
学院学习,交新朋友,熟悉伦敦的大街小巷,周末去巴黎甚至东京拍摄,到米兰走秀,所有这些事就够她忙活的了。
乔琳把读完的信放在一旁,拆开了从巴黎寄来的包裹,那是克里斯蒂安·莫雷尔寄来的杂志。他已经回法国去了。
包裹里附赠了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亲爱的缪斯,下次见。”
杂志从包裹里掉了出来,摔在了乔琳的脚面上。她弯腰捡起它,深吸一口气,感觉到了几乎前所未有的狂喜。
上次能让她如此喜悦的情况,还得是8月份的时候她收到了学校寄来的GCSE考试结果,她拿了12个A和2个B。那是多年努力学习终于收获了一份应得的硕果,可这次,这次不一样。
她捧着那本厚厚的杂志,指尖轻轻摩挲着封面光滑的质感,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是她自己,她最熟悉的人,可却又看起来如此陌生。她的心怦怦直跳,她几乎能够嗅到拍摄那天海风里的咸味。
乔琳屏住呼吸,认真观察着封面上的自己——发丝被海风吹向面颊,淡淡的雀斑看起来很可爱,脸颊上还蹭了些不知道从何而来的砂砾。
她觉得自己不是在自恋,可这张照片确实是无与伦比的可爱,足以让人以为自己是在透过摄影师的镜头观看他的爱人。
乔琳捧起杂志,把它紧紧地贴在胸口,闭起双眼想:原来登上封面是这种感觉。她深吸一口气,窗外的阳光刚好映在她脸上,暖洋洋的。心底的狂喜如潮水般涌来,轻轻拍打她的胸口,她忍不住笑出了声。
*
2010年出版书籍《转折点:20世纪末大众传媒杂志与女性时尚的历史》节选:
【1989年11月,年仅16岁的乔琳·阿普尔比登上了意大利版《VOGUE》杂志的封面,这既是这位新人模特职业生涯里的第一次封面,又是意大利版《VOGUE》曾经刊登过的最年轻的职业模特。在新锐摄影师克里斯蒂安·莫雷尔的镜头下,这位美丽的意大利裔模特身着简单的短裙,素颜,赤脚穿行在海岸边,任由海风带起她湿润的秀发,对着镜头露出开心的笑容。
与80年代女性时尚一度流行塑造的那种精致、完美的理想化形象不同,莫雷尔所拍摄的阿普尔比看上去自然、纯真,带有前所未有的真实感。他舍弃了精细的棚拍光线,转而采用近乎纪实的取景方式,让阿普尔比在海岸线间自由行走、回眸、大笑,看起来轻盈,毫不设防,且未曾修饰。这种松散的构图与模特非表演性的姿态,使封面呈现出一种呼吸般的动感,也被时尚史评论者看作是未来90年代自然风格美学的先声……】
进入新的一卷了,乔琳换了地图,接下来几章可能有较为频繁的时间跳跃。
飞毯吉他手杂志采访部分参考了真实杂志,有部分是完全出自于现实。诺埃尔的信件里也是同样参考了现实采访等内容,特此说明。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6章 封面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