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房间,映照在堆满文件的会议桌上。桌面上,几份未装订的文稿摊开,一旁的墨水瓶还残留着昨夜用过的痕迹。伊丽莎白轻轻拉了拉窗帘,让清冷的晨光洒满屋内。冬季的日出迟缓,房间里依然带着夜晚未散尽的寒意。
她缓缓坐下,伸手摊开清晨刚送到的报纸。“犯罪永远没有正当动机。”标题以加粗的字体印在头版位置,显得格外醒目。这是她熬夜数日的成果,她的声音在报纸上留下了痕迹。
伊丽莎白的立场很简单——无论何种目的,犯罪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合适方式。她在文章中写道:“犯罪与复仇只能形成无尽的循环。”但她并未止步于谴责,而是尝试触及更深的社会问题——女性的声音如何在法律与道德的讨论中被忽视,女性的愤怒如何长期被压制。
她提到苏格兰场的性别失衡,虽然战争期间女性被迫涌入劳动力市场,但和平到来后,职场的大门又缓缓关上。即便苏格兰场中已有少量女性警官出现,但这远远不足以扭转局面。至少在这起案件中,女性警官的缺席显得尤为明显。
然而,迫于苏格兰场与报刊的双重审查,这些尖锐的观点被大幅删减,只能浅尝辄止。在报纸头版有限的篇幅中,她只能带着镣铐跳舞。然而,她的文章依然引发了公众讨论,因为它回应了当下英国社会关于职业性别的兴起议题。
伊丽莎白合上笔记本,翻到一页空白纸,拿起笔重重地写下“报纸”两个字,并用力画了一个圈。这是她给自己设定的新目标——一个属于自己的报纸平台,但不是现在。
围绕着会议桌,除了艾莎以外所有的出版社成员齐聚一堂。随着人员的增多,他们的出版社终于看起来不像一个草台班子了。
“我们出版社开始逐渐收到读者的来信了!” 艾尔坐在会议室的另一边,手里还摊着一堆刚刚送来的信件。“看来我们的短篇和诗歌引起了一些关注。你这次的文章也激起了不小的水花,毕竟,大家对于这个案件的热情还没有散去。”
“我们并不是每次都能赶上热点。” 伊丽莎白知道,年轻的出版社在这个行业中依然像是无名小卒。她们没有专业的记者,新闻报道只是偶然为之,核心业务仍在于出版翻译作品和推动女性作家的原创文学。但能收到读者的反馈,总让人感到鼓舞。无论是支持还是批评,都是宝贵的声音。
“一些有价值的来信,我们还是要能够回复的。我们需要抓住读者的心,在后面推出自己的出版合集的时候,才能够有人买账。”只是看报纸和机芯对于读者来说并不是额外的开销,但是想要出版合集,则需要他们更多的努力。
她将手中的信放下,抬头看向坐在一旁的卡米尔:“书的翻译进度如何?”
在惊讶地发现艾莎竟然通过自学掌握了法语的阅读和书写能力后,伊丽莎白便安排她协助翻译老师处理一些学术琐事。出版社出资支持艾莎学习,而她也借此旁听了老师的法语课。因为最近艾莎都不在出版社办公。
“艾莎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 伊丽莎白常常这么想。虽然现在她甚至还不能算正式的翻译助理,但伊丽莎白相信,总有一天,艾莎的名字会出现在翻译作品的扉页上。
“书的篇幅不长,翻译进展很快。特别是艾莎加入之后,把老师的许多时间都解放了出来。” 卡米尔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一副眼镜,她推了推自己的眼镜,继续说道,“我们还联系了一些在法国小有名气的女性作家,但她们对我们的出版社仍持观望态度。毕竟,我们目前还没有正式出版过任何作品。”
南茜看着桌上的账单,叹了口气:“等到这本书上市后,情况应该会好转。只要我们能保证出版物的品质。目前就算有更多的作家和我们合作出版,我们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付报酬了。”
伊丽莎白若有所思地靠在椅背上。“或许我们也可以举办一个沙龙。我们的作家们很多彼此之间都没见过面,再邀请一些成名的女作家,或许也能让彼此的作品互通有无。”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如果能把她们中的某些作品牵线搭桥到法国,哪怕短期内不能直接获利,对我们来说也算是打开了行业的人脉。”
更何况,她还希望能够和法国出版社加强合作,她对未来真正让波伏娃在整个世界内声名大噪的作品势在必得。
“很好,你的灵机一动又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支出。”南茜只差送给伊丽莎白白眼,她已经感受到了伊丽莎白把财政大权全部交给她的居心不良。
冲着南茜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伊丽莎白假装不知道账面有多么的难看。
讨论完重要的话题,大家的言语逐渐偏向了闲聊之后,随着工作中接触的人逐渐增多,她们在一起的话题总是能够越来越多。这就是熟人一起创业的坏处,想要聊的话题永远比工作要多。
南茜当机立断地把所有人都赶出了会议室,“麻烦你们速速去创造价值。”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后,伊丽莎白脸上的笑容逐渐隐去,伦敦难得一见的好天气都没有让她的心情真正好转。纵观安妮的整个案件以及警方后续的处理方式,她隐隐感觉事情并未结束。
安妮从未试图引起公众注意。她被捕后毫无表达欲的态度,显示出她并非为了扬名立万。她的动机仅仅是发泄仇恨吗?一个没有收入、没有积蓄的女性,她过去几周的生活费用从何而来?
“人与人之间,事与事之间,总能发现某种相似的脉络。” 姨妈马普尔小姐的话在她脑海中回响。但这些线索目前都没有确凿的证据,她无法将它们写进文章。更何况,她不想让这些疑虑打扰艾莎目前稍显平静的生活。
只是,她隐隐觉得伦敦表面的平静下,有更深层的漩涡正在形成。莫非所有侦探都得有一个宿命的对手。伊丽莎白忽然觉得自己走错了片场,来到了福尔摩斯的世界,“难不成伦敦也有了自己的莫里亚蒂?”
她半开玩笑地想,但很快又摇了摇头,将这种荒诞的念头抛开。她不觉得自己的姨妈能够和犯罪界的拿破仑来一个决战瀑布。
眼看着事情被自己越想越复杂,伊丽莎白也逐渐放弃了挣扎。她没有一个猎犬般敏锐对犯罪的嗅觉,截至目前,她都是被动被卷入这些案件,起到作用,也不过是镶边而已。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是行得通的。她还是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伊丽莎白的帮助下,艾莎终于从印刷厂老板那里索回了父亲的薪水。虽然事情最终得以解决,但老板的态度让伊丽莎白决定重新寻找一家更可靠的印刷厂。毕竟,知道对方家庭内部纠纷的她,显然成了一个让对方避之不及的人。
她没有想到,会在这种情况下遇见“老熟人”。
这是她第一次在伦敦遇到弗朗西斯·达西。
弗朗西斯身材高挑,衣着考究,与她记忆中的印象没有太大差别。只是,看到他认真交谈的样子,伊丽莎白很难将他与娱乐报纸联系起来。那份报纸看起来比《太阳报》还没有底线,竟然是弗朗西斯的产业。
他旗下的报纸都是由自己印刷和发行,因而由属于自己的印刷厂。尽管标题依旧耸动人心,但是报纸的销量每况愈下,印刷厂的工作也开始变得不饱和,需要另寻出路养活自己。弗朗西斯有心将两个产业的扭亏转盈利,因而正好遇见了正在寻找新出版社得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打量着对方办公室的装修,内心有一丝羡慕,桌子上冒着香气的咖啡,看起来都比他们一再削减后预算后的高档。
伊丽莎白冷静地回应:“我们可能没有自己的印刷厂,但至少,我们的作品值得期待。”
谈判持续了一个小时。最终,他们达成了一项初步协议。弗朗西斯的印刷厂将负责她们出版社第一批书籍的印刷,但价格并未如她预期般优惠。
“初始数量的价格不可能低。如果是大批量印刷,或者二次印刷,我们再谈。” 弗朗西斯寸步不让。
伊丽莎白抬起头,微微一笑:“但你知道的,波伏娃的大名已经传遍欧洲。我们拿到了她作品的英文版翻译,不可能卖不出去。”
“波伏娃的作品在英国市场未必畅销。这不是通俗小说,市场注定有限。” 弗朗西斯显然对她的乐观和充满个人情感的偏见并不买账。在他看来,这位作者的影响,并没有能够保证她在英国市场也畅通无阻,毕竟英国本土就有一批优秀的作家,已经占据这个市场的大部分。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