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14章 春江月夜(1)

江水如碧绸铺展,两艘两桅帆船前后行过,波痕层层漾开,又被后浪吻平。两岸芦苇密立,叶尖簌簌擦过风,偶有白鹭掠水,翅尖点破镜面,旋即没入远滩。

一位素衣少女临窗而坐,怔怔的望着窗外的白鹭追波、农人耕作。岸边草木次第后退,临安城的烦扰,竟也随这流水渐渐散去,淡了踪迹。

两岸稻田,无数农人正在忙碌。偶有稍作歇息而抬头眺望者,看见那正在运河上行驶的帆船上倚窗眺望的少女,无不瞠目结舌、呆若木鸡。

只因少女实在美甚。

哪怕相隔甚远,根本瞧不清少女的容貌,但真正的绝世美人只是静静坐在那里,便自有一股天然的风流气度、灵韵流泻。哪怕田中的老农大字不识一个,但对美的感知,却是人类共通的。

隐隐看到一个少年郎呆愣的看着她,连耕地的老牛自顾自的将犁拖倒也不曾注意,诗衣不禁“噗嗤”一笑,但见那少年愈发呆愣,便连忙将那纱帘放下。

※ ※ ※ ※ ※ ※ ※

自她容貌渐渐长开,似这个农家少年般看到她后痴傻呆愣的情况不要太多,但以前她只觉得烦闷和无聊,而现在却觉得这少年质朴得可爱。

大约只是心境不同了吧。

话说,自打那日出走临安府的念头从脑海里蹦出来后,诗衣就心里长草,再也坐不住了。

她本来就有择机出临安府一游的想法的。

那夜楚香帅对她说的话,诗衣可从来没有忘记。

只不过那时候她也是刚刚接触武功,而从应对盗帅踏月留香的手段来看,自家父母对江湖事和武功应当也是不大了解的。所以彼时诗衣的想法是先把【九阴真经—易筋锻骨章】修炼到一定层次,一方面改善自己那“低劣不堪”的根骨资质,同时有了这个成效打底,她才好与爹娘做“深入交流”。

但眼下,显然计划不如变化快。一度令人无措的玉真子诡异身死,但身边会武功的“高人”却是接连冒出,尤其是还遇到一个似乎武功高强却深藏不露、看似深不可测却又会突然发癫的金国小王爷。而因为这位小王爷的突然“发癫”求婚,更是在临安引起轩然大波。

虽然无论是皇帝、朝廷还是自家父母,都严词拒绝了这一荒唐提议。但石头扔进池塘里,自然起波澜。受此刺激,平日里一干伪装良好、温文尔雅的王孙公子,也都急吼吼的托人的托人、入宫的入宫,大有借此机会一较高下、彻底定下美人归属的意思。

这就很讨人厌了。

偏又无可奈何。

虽说自家爹娘,一个是国公,一个是公主,富贵权势一样不缺,但问题是在大宋都城临安,总是山外有山、人上有人。

以前诗衣还小、事情也没上台面,身为江南仙姝、大宋第一美人的老父亲、同时也是未来的岳父大人,对上门的混小子、穷书生来个闭门羹甚至棍棒伺候,只能说是笑谈。但若是混小子的父辈乃至祖父辈亲自登门,那就只能是好茶好水伺候了。

爱女如命的兴国公和祁国公主,当然不希望女儿早嫁。但为人父母,总要为儿女计深远。如果一个真的极令人如意的婚事被送到眼前,而对方又有无法违逆的权势和意志,那么夫妇俩可做的选择其实并不多。

但诗衣委实不想早嫁。

至于现在,知道江湖事的她心更“野”了,早早嫁人什么的,自然更不在她的人生规划里面了。

但爹娘的难处她也知道。

尤其是那位金国小王爷登门后第二天,闻讯的皇帝舅舅便下诏令她们一家三口进宫,名义上是安慰自己,让爹娘和她放心,绝不会有和亲远嫁异国之忧。

事是好事。但宴会上,诗衣却始终不自在,甚至有些坐立难安。

这既有对面太子表兄和信王兄那灼灼目光,但更大的困扰还是来自于上位的皇帝舅舅。记忆中一向待她慈爱的皇帝舅舅,那一夜的目光却同样炙热,炙热得陌生,也炙热得令她心慌。

老实说,若是以前,诗衣大概也就躺平认命了:皇权大于天,况她身体又不好,精神不济,更懒得去算计,再加上身在富贵乡,连抗争命运的心思也都淡了。

但现在嘛,身体并非全无希望。而在庙堂之高外,还有江湖之远。

身处临安,直接在皇权的笼罩之下,还是太过危险了。既如此,莫不如走为上。

于是,几经深思后,诗衣于第二天,正式向爹娘“摊牌”了。

※ ※ ※ ※ ※ ※ ※

先是请太医问诊,得出身体略有好转的诊断意见。接着屏退左右,向爹娘小小展示了一下自己的“内功修为”。接着又将那夜楚香帅的话语如实相告。

如果最近只发生了楚香帅踏月留香一件事,恐怕卫玉树夫妇还不一定能接受。不过接连有西湖遇险、妖道夜袭、金使上门等一连串事件发生,夫妇俩也算是经历了一次精神洗礼,反倒助于他们接受宝贝女儿的变化了。

而一旦接受,甚至不需诗衣自己提出,当爹的就双手一拍道,他认识一位神医。

并不是薛、平、胡当中的任何一位。而是另有他人。

※ ※ ※ ※ ※ ※ ※

早先说过,卫玉树是卫家幼子,因此当年卫老太爷对他约束甚少。而卫玉树既有才气,为人又慷慨磊落,年轻时更有游历四方之志。在外还真漂荡了一两年,期间结识了不少知交好友——有文人雅士,亦有方外之士。

其中,有一位和尚,当初与之结识时,法号“一嗔”,此僧虽然不是佛学精湛的高僧,但深得禅心,且出家前在江湖闯荡多年,见识不凡,卫玉树途中与之偶遇,虽性情各异,却难得相谈甚欢,也是在交谈当中得知,此人精擅医术和毒术,在江湖中名气颇大,号称“毒手药王”。

卫玉树当时只是惊叹,却并没有多想。后来两人途中分别,一嗔大师归隐洞庭湖畔,而卫玉树也继续他的云游之旅。再后来,卫玉树归国,娶了公主媳妇,干了宋廷大官,与这些云游途中结识的山人隐士、奇人异士,初时还能以书信交流,时间长了,他困于京中,而这些朋友或云游四海,或寄情山水,无意政治,渐渐也就少了联系。

具体到“毒手药王”,最近一次通信还是数年前,彼时“毒手药王”在信中说,自己修身养性,颇有进益,遂改法号为“无嗔”。又言师门不幸,自己有眼无珠,先前收的几个徒弟全都弃他而去,与师门叛逆勾结在一起,自己又重新收了一个女徒,极有天分,只是他自感天命将至,不知能否将一身本领尽皆受之,云云。

总之虽然联系渐少,但情谊仍在。虽不知无嗔大师近况如何。但修书一封,请其为自家女儿诊断治病,却是没问题的。

※ ※ ※ ※ ※ ※ ※

这可真是意外之喜。

计议已定,卫大都督当即修书一封,而后便筹备起女儿出行事宜。

自得知女儿身体孱弱,远非简单的先天不足,而江湖神医或可解之,诗衣这趟远门就已注定成行。只不过,若无其他事,爱女如命的卫大都督和祁国公主必然百般筹措,务必不让女儿有旅途劳累之苦。临行前肯定又是百般不舍,指不定拉扯数番,延期数次方能成行。甚至到最后,在溺爱女儿的母亲的哭泣下,行程取消,变成老父亲舍上老脸,卑辞厚礼,请无嗔大师屈尊沿江东来一趟,也不无可能。

但眼下这不恰逢临安的气氛有异嘛!所以,与提前“摊牌”的女儿一样,见有避出旋涡的机会,心中不舍女儿的夫妇俩却果断得紧,只用了两三天功夫,就将女儿出行的事宜安排妥当。

于是,宫廷夜宴后的第三天清晨,在诸位王孙公子尚不知情的情况下,兴国公、祁国公主夫妇和听闻妹妹远行而从书院匆匆赶回的兄长,一起轻车简从,将女儿(妹妹)送上了早就停靠在运河码头上的座船,就此挥泪送别。

而今,已是日暮时分。

※ ※ ※ ※ ※ ※ ※

“小姐,前面就是嘉兴了。”一个穿着月白绫子袄儿、青缎子背心的清丽少女捧茶走来,正是诗衣的贴身丫鬟素笺。

此次出行,不仅旅途遥远,且还要跨越两国,其中艰险,自不必多言。而兴国公夫妇为女儿所备,自然也是尽其所能,应有尽有,唯恐女儿路上受半点委屈。

所以,虽是一人出行,但随行人和物装了整整两艘大船。

所以,光船上的护卫加聘请的镖师就有数十人,另有提前打尖的镖师还有十数人。

所以,服侍的丫鬟婆子亦有数十人,其中在府上贴身侍奉的素笺、弦月、墨韵、画屏四个大丫鬟,全数跟船服侍。

“今夜就在嘉兴停泊一宿是吗?”诗衣抿了口清茶,问了问行程。

“是。”素笺道:“李镖头已在城内打好前站,吴头领问小姐是在船上过夜还是入城?”

诗衣一时心动,但略一思忖后还是道:“还是不兴师动众了,在船上休息就好。”

素笺也不多话,应了声“是”便退下了。

果然,不一会儿,两艘大船便在一处简易码头前缓缓停下。

过了一会儿,又有船板铺到岸上,若干护卫、镖师上岸扩大警戒并伸展筋骨。另有数名仆妇上岸采买。而见有船靠岸,一些本地百姓也主动上前,提着自家鸡鸭果蔬,与采买的仆妇们攀谈起来。

诗衣托着下巴,静静的望着岸上的人和风景,懒懒的不想动弹。

这时,隐隐似有喧闹声从远处传来。诗衣初时不以为意,可随后发现这喧闹声越来越大,而且分明朝这边传来时,她不禁抬起头,顺着声音望去。

却见一个衣衫褴褛的俊俏少年,手里拿着一个小包袋,正飞快的朝这边跑来。而在他身后,十来个壮汉正在拼命追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第14章 春江月夜(1)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