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你的四爷(三)

5.

甲又穿越了。

这回她穿成了太子胤礽后院的侍妾,钮祜禄氏。

啊,总算是人上人了,总算有人伺候不用再干活了!

可是,太子身边有姓钮祜禄的侍妾吗?她只记得四爷身边有个钮祜禄氏侍妾,就是那个败家子乾隆的妈。

甲不高兴地撇撇嘴,怎么就成了太子的侍妾啊,要是穿成了四爷的侍妾还不错,正好她可以顶替那个钮祜禄氏,生下不败家的儿子。

要面对那个讨人厌的太子,甲很不高兴:他还把我家四爷踢下台阶给踢晕了呢!因此,很不愿意让太子留宿。

太子年轻气盛,有一次和她吵了起来,甲脱口而出:“你就是个一无是处的!你做的最大一件好事就是被废了,给四四让了位置!”

太子:“???”

太子被气的有点懵的脑袋,终于冷静了下来,然后秘密见了康熙,康熙把甲秘密抓走审问,又搜了甲的屋子。这一搜,可不得了,搜出来一本雍正帝亲笔的《大义觉迷录》。

正是上辈子甲为了膜拜四爷文采,费老大力气买来的。

康熙那是谁啊,尽管不知道雍正帝是谁,但是把《大义觉迷录》翻了几遍,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又令人严审甲,甲已经不是第一次受审了,但是相比上一次,也没什么进步,把自己的来历来了竹筒倒豆子。

康熙:“……”

朕真的废了太子,立了老四?

他翻了翻手里的这本据说是老四亲写的,反驳国内种种关于他得位不正的言论的。

康熙:离了大谱了,从盘古开天地以来,有哪个皇帝会亲自下场写书反驳啊!

他出奇地愤怒,如果老四在他眼前,他肯定会二话不说,先打他一顿。

皇帝是什么,是一个国家的主人,所有的军队臣子都要听皇帝的,所以,这个国家的主人,老四,在面对朝野上下沸沸扬扬的“雍正帝得位不正”的流言,想到的唯一一个方法就是写书,发行?

这是一个皇帝该有的手段?

康熙沉默了,那上辈子的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选老四这个怂/蛋继位?

太子再不好也是培养了几十年的储君啊!从能力手段再到法统,哪里不比老四强!

至于甲所说的,因为老四纯孝——我呸!夸太子可以夸文武双全,倍受臣工信赖,夸老大可以夸他勇武,夸老三可以夸他文采斐然,到了老四就是纯孝?

纯孝,纯孝!

听起来就是这人文不成武不就性格也不讨喜,实在没什么可夸了,才说一句“纯孝”。因为这纯孝没标准啊!

而且当皇帝的都怕死,康熙一听到老四可能得位不正,可能是弄死了自己再上位,就默默磨起了刀。

皇帝把老四传来,“你能耐很大啊!”

老四:“?”我这是犯什么事被老爷子抓到了,最近没犯错吧,没有吧没有吧?

皇帝翻开一本书,慢条斯理道:“你说,要是有个皇帝被人传得位不正,应该怎么做呢?”

老四:谁说皇阿玛得位不正了?

老四:“此人居心叵测,当斩!”

皇帝冷笑:“有没有一种可能,他真的事得位不正呢?”

老四:“……”

有点明白,皇阿玛似乎不是在说他,而是在说别人。而且,一般问这种问题,当事人都是被问的那个。

老四浑身鸡皮旮瘩都起来了,忙跪地道:“皇阿玛明查,儿臣辅佐皇阿玛,未来辅佐太子,绝无二心!”

绝无二心,好一个绝无二心!

皇帝道:“朕得上苍示警,看到了以后发生的事。不想竟是你得登帝位,你还亲自写了一本书,就是这本。”皇帝朝老四晃了晃手里的书。

老四:“……”皇阿玛在说什么,什么乱七八糟的。

当了皇帝为什么要写书,这不是文人该干的吗?

皇帝朝他恶狠狠露出一个笑,“想知道你都写了什么吗?”

老四:看皇阿玛这表情,肯定不是什么好话。

皇帝开始念:“朕幼蒙皇考慈爱教育,四十余年以来,朕养志承欢,至诚至敬,屡蒙皇考恩谕。诸昆弟中,独谓朕诚孝,此朕之兄弟及大小臣工所共知者。”【1】

老四:“蛤?”

皇帝:“你来说说,朕什么时候说你诚孝了?你是你们兄弟中最孝顺的那个?老四你脸挺大啊!合着朕死了就成了你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没说过的话也敢往朕的头上栽?”

老四:压根听不懂,但是猜出意思了。他日后有了大造化,然而皇阿玛不满意,对以后的他不满,来找现在的他撒气。

皇帝接着念:“夫以朕兄弟之中,如阿其那、塞思黑等,久蓄邪谋,希冀储位,当兹授受之际,伊等若非亲承皇考付朕鸿基之遗诏,安肯帖无一语,俯首臣伏于朕之前乎?”【2】

老四:“……”

皇帝怒:“你来说说,你给朕的哪个儿子改名叫塞思黑、阿其那了?朕想想,你应该不会丧心病狂到給老十四改名,毕竟你们是一个爹一个娘的,你骂他什么,你就是什么?所以你给谁改名叫猪和狗了?你是不是忘了他们的身上有一半的血和你相同?既然如此,你是不是也有猪狗的一半学?!”

老四跪地不敢言语。

皇帝见他缩得像个鹌鹑,接着翻书,“又如逆书加朕以逼母之名,伏惟母后圣性仁厚慈祥,阖宫中若老若幼,皆深知者。朕受鞠育深恩,四十年来,备尽孝养,深得母后之慈欢,谓朕实能诚心孝奉。而宫中诸母妃咸美母后,有此孝顺之子,皆为母后称庆……”【3】

跪地听着的老四,耳朵都红了。

他现在还不是后来那个自封天下第一闲人的城府颇深的雍亲王,只是个刚出书房的少年,听见这样的话,羞得耳朵都红了。

这宫里的谁不知道,他与德妃母子情淡。是,要是别的皇子和他,德妃肯定二话不说选他。要是他和十四,那宫里的石头都知道德妃会选谁!

诚心奉孝什么的,几十年之后的自己是怎么写出来的?

皇帝见他讷讷不得语,不禁冷笑道:“说话啊,四阿哥!你不是很能耐吗?不是说朕和德妃最喜欢你吗?你面对得位不正的传言,敢写书反驳,怎么不敢在朕面前辩解啊!”

皇帝越来越气,“堂堂一个皇帝,竟然学文人手段写起书来,这就是你的手段?这就是你的谋略?这就是你身为帝王想出来的唯一方法吗?皇帝的身份就是给你拿来发行书的?得位不正怎么了,就算你真的得位不正,只要你的功绩拿的出手,那你就无可畏惧!唐太宗逼父弑兄,杀亲侄,抢夺弟媳入宫,可他不是照样有贞观之治吗?他不是照样成了一代雄主吗?

老四你,朕不管你得位到底正不正——当然,看你写书这么个行径,说你得位不正还真不是空穴来风!你只要当一个好皇帝,让百姓记得你的好,哪管什么正不正!可你呢?老四啊老四,堂堂帝王,你的手段可真是低得让朕看不过去!”

康熙对着他就是一顿喷。

老四听在耳朵里,只觉得是无妄之灾,这么一本书能说明什么,皇阿玛干嘛对现在的他骂未来的他做的蠢事呢!

康熙骂了一阵儿,接着翻书。

“朕御极后,凡办理朝政,每日必行奏闻,母后谕以不欲与闻政事。朕奏云:臣于政务素未谙练,今之所以奏闻者,若办理未合,可以仰邀训诲,若办理果当,可仰慰慈怀,并非于予政事也。后朕每奏事,母后辄喜,以皇考付托得人,有不枉生汝,勉之莫怠之慈旨。”【4】

康熙:“……”

老四:“……”完、蛋、了。

康熙气得血气上涌,他合上书,“老四,朕问你,你知道什么叫后宫不干政吗?”

老四:“……儿臣知道,儿臣没有!这都是妖孽所言!”

康熙怒道:“妖孽?这上面可明晃晃写着你的名字呢!雍正帝,朕听人说了,朕日后给你的封号就是雍亲王,你定年号雍正就是为了表示你是正统!有个叫查嗣庭

的文人出了个“维民所止“的试题,你就觉得他是在内涵砍你的脑袋,不但牵连其族人,还令浙江全省士人六年不准参加举人与进士的考试。”

老四这回有话说了,“皇阿玛,皇阿玛当年也有朱方旦《中补说》案……”【5】

康熙:“闭嘴!现在是朕在说你!”

破案了,皇阿玛怎么做都可以,他做就不可以。

老四并未觉得那个查嗣庭有何冤屈,都当了主考官了,出题不该仔细些吗?

还有浙江全省士人六年不得考试,谁让他们倒霉呢!

他想:我都已经是皇帝了,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了!

康熙抖抖书:“朕现在觉得老四你可真是厚颜无耻。”

老四:?

康熙:“朕还不知道你的小心眼儿,当年老九剪了你养的狗的毛,你就追着他满宫跑,非剪了他的辫子。德妃对你冷淡,你要是当了皇帝,还能把政事和她说?”

老四涨红了脸。

康熙:“就算你不小心眼儿,你和你额娘说政事……后宫不干政!你知不知道这句话!”

老四被吼得一个激灵。

康熙觉得这个儿子简直脸都不要了,为了说自己孝顺,竟然说什么事都跟德妃说。听那个宫女说,德妃都不肯受皇太后之位,还能说政事给他,她很放心?

呵呵,脸都不要了。

康熙平复了心情,接着读:“当日大阿哥残暴横肆,暗行镇魇,冀夺储位,二阿哥昏乱失德。皇考为宗庙社稷计,将二人禁锢。此时曾有朱笔谕旨:朕若不讳,二人断不可留。此广集诸王大臣特降之谕……”【6】

老四:“……”

康熙:“……”

父子俩呆愣半晌候,南书房忽然响起了皇帝的怒吼,“混账东西,朕砍了你!!”

“朕不会说这样的话,定是你这孽子胡诌!”

在奉先殿祈祷皇额娘保佑,不要让邪秽近身的太子:“???”发生了什么?

第二天,皇帝宣布:四阿哥不孝不悌,被撤掉黄带子,过继给其他宗室为子。日后,不欲在宫廷内相见。

在这样的大事下,太子侍妾病逝的消息,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恭喜你的四爷,喜提“著书皇帝第一人”“脸都不要了”称号,达成“下场写书反驳流言”“为显示母慈子孝聊政事”成就。

更文了更文了。

【1】朕幼年时便蒙受皇父的慈爱教育,四十多年来,一直顺应皇父心意而承欢膝下,竭力诚恳恭敬,多次受到皇父赞扬,在诸兄弟中间独认为朕最诚实孝顺,这是朕的兄弟和一切大臣、侍从都共知的。

【2】在朕的兄弟当中,像阿其那、塞思黑等久怀奸谋,妄图谋取皇储地位。当朕被授命继承皇位时,他们如果不是亲自闻见皇父把皇位传给朕的遗诏,怎肯服服帖帖,一句话不讲,拜伏于地向朕称臣呢?

【3】又如逆书上给朕加上逼死母亲的罪名。母后圣性是非常仁厚慈祥的,这一点在整个皇宫内,无论老幼,都是深知的。朕受母后抚养的深恩,四十年来努力尽孝,深受母后的欢心,说朕能做到诚心孝顺。而宫中各位母妃,也都羡慕母后有个这么孝顺的儿子,都为母后称贺,这是现在皇宫中的人所共知的。

【4】朕登基称帝以后,凡办理朝政大事,每天必定要把情况奏明母后,母后说不打算参予政事。朕奏说:“臣儿初登皇位,对于政务还不够熟练。现在所以要奏闻母后,是因怕办理得有不妥的地方,可以得到母后教诲;如果办理得妥当,也可以使母亲得到放心开怀,这并不是要母后干预政事。”以后朕每奏事的时候,母后都十分高兴,以为皇父付托的人很妥当,所以有“不枉生你一场,要努力干下去不可松当的话。

【5】

(1)朱方旦案

康熙十九年(1680年),发生了朱方旦中补说案。朱方旦是个名医,他发现了“脑”才是思想中枢,而不是传统医学认定的“心”,“古号为圣贤者,安知中道?中道在我山根之上,两眉之间”。此说一发表,引起医学界极大的震撼,群起挞伐,最后他以“妖言惑众”之罪处斩,所有著作一律焚毁。他还有不少医学著作,如《中质秘录》,在这部书中会有多少超越西方医学的发现,也已经无从得知。康熙帝虽然对科学有兴趣,却也最恨他,力主一定要斩首。当时征吴三桂有功的顺承郡王勒尔锦十分尊敬朱方旦,因此极力营救,康熙帝便先革了勒尔锦,再下诏杀死朱方旦。明中叶以来的文艺和科技复兴,就被这一系列的文字狱扼杀中断了。

(2)维止冤案

文史研究者苏虹《“维民所止”试题冤案内幕》披露,查嗣庭所出四题为:首题“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次题来自《易经》的“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三题也来自《易经》“其旨远,其辞文”;四题出自《诗经》“百室盈止,妇子宁止”。雍正是以想当然之法推此及彼前后联系,认定查嗣庭“心怀怨望”而“大肆讪谤”。原来雍正的心病来源于雍正三年(1725年)的汪景祺文稿案。举人汪景祺在《历代年号论》中说“‘正’字有一止之象”,如金代海陵王的“正隆”、金哀宗的“正大”、元顺帝的“至正”、明英宗的“正统”、明武宗的“正德”,年号中带有“正”字的这几位皇帝,都没有得享延祚。因此,汪景祺认为这些带“正”字的年号“皆非吉兆”。雍正认为汪景祺纯属“咒诅之语”,他举例反诘:“汉之元鼎、元封,唐之开元、贞元”莫非“‘元’字有一‘兀’之象乎”?雍正再举例:“汉世祖以建武纪元,明太祖以洪武纪元,武字即有‘止’字,难道可云‘二止’乎?”因此,汪景祺的《历代年号论》文稿,分明是攻击他的年号,咒诅他逃不出“一止之象”。汪景祺胆敢发此“悖逆之语”,自然免不掉被戮之厄。查嗣庭试题中先有“正”,后有“止”字,与汪景祺的“一止之象”用意完全相同,而且第三题中还有“其旨远,其辞文”,分明是叫人产生言此及彼的联想。再则首题“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雍正也认为“尧舜之世,敷奏以言,取人之道,不外乎此。况现在以制取士,非以言举人乎”?“显与国家取士之道大相悖谬”。如此这般,雍正断定查嗣庭“逆天负主,讥刺咒诅,大干法纪”。查氏9月26日被革职拿问,依大逆罪本应凌迟处死,查氏因病死监中,故“戮尸枭众”,所有财产查没入官,亲戚16岁以上男丁皆斩,15岁以下及女性皆流放三千里之外。

而所谓“维民所止”,想必是当时士子悲愤之余,索性虚拟出一道“维民所止”的试题,更加简练,一目了然。此语一出,八方响应,认为比初始事实更直接更生动,也更强烈更典型。相沿既久,弄假成真,反倒掩盖了最初的史实。

【6】当年大阿哥非常残暴专横,暗中进行镇魇的邪术,梦想夺取储君的位子;二阿哥则昏乱丧失道德。父王从国家社稷的安定考虑,把他们二人禁锢起来。同时父王还写了朱笔谕旨说:“朕如果去世,这二人断不可留下。”这个召集诸王大臣们集会公布的谕旨,现在还存在于宗人府内。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90章 你的四爷(三)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