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大明风华(一)

胤礽刚有意识,就觉得浑身难受,忍不住动动手脚,然而这一动可不得了,他直接就被这一世的母亲給生出来了。

胤礽:“……”上次遇到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来着。

刚出生没几天,就被人扯着手指刺了一针,来人取走了他的血,看样子是要滴血验亲。胤礽其实很想告诉他,滴血验亲是不科学的,但无奈说不了话。又过了几天,他这辈子的娘就被废了,从原来的皇后变成了废后。

胤礽:哦……

这几日的经历可真是曲折啊!

然后他娘就抱着他走了,胤礽支起耳朵听,听到内侍宣旨,让他娘带发修行,至于他——朱祁钰,因为皇帝厌恶他,所以就让废后来抚养他。

胤礽正心想,朱祁钰的娘分明就是吴贤妃,咋就变成了废后胡善祥,胡善祥要是有个儿子,大明臣子还会看着她被废?

耳边响起了朱元璋的呼唤,“保成,野猪皮家的小保成,别懵了,打起精神看剧情!好好干啊!”

胤礽恨不得翻个白眼给他。

这一回纯属无妄之灾。

他回去的时候,地府里老朱家那几个和老四他们正在吵架,围了不少人,胤礽难得好奇心上来,凑上去看个热闹。

原来是有人说老四去明朝代替朱祁钰的话,会比朱祁钰做得好。老四听完沾沾自喜,甚至真有去某个世界做一回朱祁钰。但是老朱家就不乐意了,他们特别嫌弃老四。

朱元璋喷道:“就你?别瞎吹了!你上去就说一句话,大明江山就完蛋了!”

什么话?

朱元璋双手叉腰,阴阳怪气,“今愚民昧于此理,往往信淫祀而不信神明,傲慢亵渎,致干天谴。”【1】

众人:“……”

朱元璋接着说道:“或亦由居民平日享安澜之福,绝不念神明庇护之力,傲慢亵渎者有之。”【2】

朱标也讽刺道:“或者于谦在守卫北京城,你家老四说一句:让他下去,让朕的道士带着丹药去上面撒药成兵!”

老四被气得胡子抽抽,“那也比你家朱祁镇强!”

朱元璋眼睛一转,忽然就拽着胤礽的衣领把他拽出来,众目睽睽之下,把他扔进了世界通道。

胤礽大惊:“你干什么!”

朱元璋:“咱就选这个了!让你哥去,肯定比你这四力半强!”

接着又咂咂嘴,“你孙女都能弯十力弓,你个大老爷们就只能四力半!真够跌份的!”

老四被气得跺跺脚,朱棣立马站在朱元璋面前,横眉竖眼,“你想干什么!”

随即又引发一场混战。

当然,胤礽是不知道的,他现在正皱着眉头看这个世界的剧情。

大明朝靖难之役,永乐帝朱棣竞争上岗,把侄子赶下了皇位,自己当上了皇帝,还不准备承认建文帝的存在,说他爹是在洪武三十五年传位给他的。

他爹朱元璋洪武三十一年就驾崩了,也不知道是诈尸还是还魂,四年之后还能传位。

建文朝的御史大夫景清有两个女儿,长女若微,次女蔓茵,在朱棣打进南京往后,景清夫妇遇害,长女被副将孙愚救走,次女被太子救下,交给宫中女官胡尚仪抚养,姐妹从此天各一方。

十年后,孙若微已经长大成人,想要刺杀朱棣,但阴差阳错之下,结识了皇太孙朱瞻基,朱瞻基渐渐喜欢上了孙若微,想让她做自己的太孙妃。

而留在宫中的蔓茵改名为胡善祥,在宫中做了女官。但胡善祥并不愿意做宫女,而是想选秀女,成为朱瞻基的女人,生下带有景清血脉的孩子,让这个孩子成为大明未来的主人。用她自己的话说,“他们家的江山,我们家要占一半。”

胤礽:该说不说,这个胡善祥真的很燃啊!

但是这部剧的主角不是胡善祥,而是孙若微,胡善祥的谋划注定失败。

她作为一个宫女,想要成为秀女,需要有人推荐,她找了汉王。但是汉王却糟蹋了她,抓着这件事让她当自己的细作。

哪怕胡尚仪再三阻拦,胡善祥也要去选秀女,她说她不想和太监对食,也不想老了以后去南三所养老,以后她要给胡尚仪养老。

但胡尚仪并没有等到那一天。

胡善祥和汉王的事情被一个宫女发现了,胡善祥选择毒死那个宫女,但那个宫女却有个妹妹还是姐姐的,在胡善祥怀孕期间狠狠撞了她,致使她流产。

胡善祥为了再度怀上孩子,从宫外找了一个男人,但是这件事被赵王告诉給朱瞻基。胡善祥本以为东窗事发,但是胡尚仪却突然闯出来,说这个男人是她的相好——胡尚仪被处死了,胡善祥因为又孙若微求情,逃过一劫。

之后又是乱糟糟一堆事,直到胤礽来到的这个时间点,朱瞻基知道了胡善祥和汉王之间的事,决定废后,让胡善祥去带发修行,朱祁钰也带着。

胤礽:“……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接下来就更让人迷惑了。

朱瞻基驾崩,朱祁镇继位,胡善祥也回到宫里,成了太……妃?

然后就是女主孙若微摄政,而张太皇太后只知道娇惯孙子,溺爱孙子,兼给女主添乱,嫌弃女主。

胤礽:有没有搞错?垂帘听政的是诚孝昭皇后张氏,也就是剧里的张太皇太后,她信用阁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及礼部尚书、英国公张辅等五大臣辅政,被称为“女中人杰”。孙太后压根一点政治素养都没有。

张太皇太后在世时,无论是朱祁镇,还是王振,都被压得死死的。张太皇太后有一次把王振传来,令女官把刀驾到王振脖子上,说他伺候皇帝不规矩,该赐死。王振吓得魂不附体,还是朱祁镇和五大臣连连求情,张太皇太后才赦免了王振。【3】

日后五大臣估计肠子都悔青了,后悔当日没有杀王振。

而张太皇太后去世之后,王振就开始支棱起来了,把朱元璋竖起的“内官不得干预政事”的牌子给挪走,孙太后连个p都没放。

夺门之变后,朱祁镇冤杀于谦,孙太后也是啥也不说。只在于谦死后,这母子俩才说什么后悔。

……孩子死了,你来奶了!

从这些就可以看出,张皇后无论人品还是政治素养都远高于孙皇后。这剧里倒好,直接给两人掉了个个儿!

也不知道张皇后地下有知,有没有一巴掌扇在孙皇后脸上。

还有这剧里的胡善祥和孙若微居然成了亲姐妹!这是哪来的编剧在胡扯啊!

孙皇后是山东邹平人,孙皇后少年时期就颇有美色。其父孙忠,是永城县的主簿,怎么就成了建文朝御史大夫的女儿了!

而且她出生于建文三年,永乐帝打进南京,她还在襁褓之中,怎么就成了剧里那个大姑娘了!

张皇后的母亲彭城伯夫人也是永城人,她入宫说孙氏贤德,所以永乐帝下令,把她带到宫里,由太子妃孙氏抚养。

至于胡善祥,她是山东兖州府济宁州人,光禄卿胡荣第三女,女官胡善围之妹,以贤选为皇太孙妃。怎么就成了汉王推荐的宫女呢?

汉王推荐的人选,朱棣会让朱瞻基娶她?

孙氏生下朱祁镇后,朱瞻基以无子为由,逼迫胡皇后上表请辞皇后,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册立孙贵妃为皇后。张太后怜悯胡废后,经常召居清宁宫。内廷朝宴,张太后命胡废后位居孙皇后之上,孙皇后亦为此感到不快。

所以,这剧是逮着张皇后和胡善祥开始黑吗?

接着看剧情。

朱祁镇长大了,瓦剌入边,朱祁镇在王振的撺掇下,御驾亲征,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土木堡之变,随从出征的英国公张辅、驸马都尉井源、兵部尚书邝堃、户部尚书王佐、内阁学士曹鼐、张益、侍郎了铭、王永和等50多名朝廷重臣战死。太监喜宁投降了瓦剌,将明朝内部的虚实情况全部供出。50多万士兵死伤大半,余皆逃散失踪,最后跑回京城的仅有极少数。

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朱祁镇被俘,为求活命,竟然带着瓦剌叩边,带着瓦剌军在后,让大明的守将开门!

他也因此得了“叫门天子”“明堡宗”“瓦剌留学生”“徽钦再世”“猪骑朕”等一系列绰号。

大明这边,剧里的孙太后立朱祁钰为皇帝,但是在历史上,孙太后想立皇长子朱见深为帝,是于谦等臣子力谏,使朱祁钰登基,同时也立皇长子朱见深为太子。

之后,就是女主运筹帷幄,打败了进犯的也先。

胤礽:胡说!分明是于谦打退了也先,把大明王朝从泥里拉出来的!

这剧把所有的功劳都给了女主!

再说胡善祥,她逐渐变得偏执,以逗弄儿子为乐,朱祁钰老大不小了,她还把他的裤子藏起来。甚至还虐待朱祁钰的皇后,最终逼得朱祁钰的皇后带着太子朱见济一起服毒自杀。

胤礽:你要不要看看你在说什么!

胡善祥死于正统八年,张皇后去世一年,她就病逝了,终年四十二岁,这剧里居然把她塑造成了一个精神病!

估计胡皇后在地下都要呕一句。

再说回朱祁镇,他在瓦剌过得还不错,也先的妹妹看上了他,还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应该就是后来的成化帝朱见深。

胤礽:“……这姑娘是不是没见过好看的人啊!”这么个废物,你还给他生孩子!再不济,被俘当场自杀,也比带着敌军叩门强啊!

当初,南宋国破,陆秀夫是怎么对小皇帝说的来着?

“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

你就算当场自杀,史书上还能落一个好名声!

后来,朱祁镇带着也先的妹妹其木格,两人的儿子一起回了京城,住在南宫。朱祁钰想杀他,被孙太后发现,孙太后严厉斥责了朱祁钰。

而后,其木格赠给了太监金英一把佩刀,而这把佩刀却最终被朱祁钰当成了把柄,说这是刺王杀驾的凶器,趁机弄死了其木格。

胤礽:“……”

这么做的意义何在呢?

弄死一个其木格,也先会来复仇还是咋的?要真想杀人,弄死朱祁镇岂不是更好?朱祁钰没有亏待朱祁镇,朱祁镇为太上皇居住在南宫,生了好几个孩子,最后还弄出一场“夺门之变”,夺了亲儿子的皇位,景泰帝被废后死得不明不白。

最让人不平的是,他在夺门之后杀了于谦等景泰朝重臣,造成了明朝军政的第二次断层。

第一次断层,自然就是土木之变。

胤礽在地府的时候,就时常听说朱祁镇总挨打,朱元璋一生气还会把他爹朱瞻基也一块打。

本来就是嘛,胡皇后被废时二十六岁,还是能生育的,是朱瞻基等不下去了,想让自己心爱的女人成为皇后,想让自己心爱的儿子成为太子,硬是逼着胡皇后请辞。

土木之变后,勋贵和武将集团遭到重创,文官集团的势力空前膨胀,导致后来的皇帝不得不重用宦官,来和文官集团抗衡。

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复位以后,冤杀于谦等大臣,甚至还把有功之臣的妻女送给瓦剌,这更是让人无法忍受。【4】

有功之臣被杀,妻女被送给一直为敌的瓦剌为奴,朱祁镇却要给也先立庙?给王振立祠?

就凭这个,朱祁镇就该遗臭万年。

他做的唯一一件人事就是废妃嫔殉葬,但他先把弟弟的妃嫔殉葬了。朱祁钰的第一个皇后汪氏因之前阻拦景泰帝废朱见深,被废后位,因此逃过一劫。

他的所作所为,连他儿子朱见深都不待见。成化元年,就为于谦平反昭雪。成化十一年,恢复了曾经废掉他太子位的景泰帝的帝号,追谥他为““恭仁康定景皇帝”。

所以,类似于朱祁镇这样的虫豸有什么可洗的?!

胤礽接着看剧情,朱祁镇在夺门之变后听人为于谦哭,愤而质问:“这么多人哭于谦,怎么没有人哭其木格啊?!”

呵!

裕仁的妹妹死了,你说中国人民会不会哭!

胤礽:“啊,我懂了!”

鬼差:“你懂什么了?”

胤礽:“安排其木格这么一个角色,就是为了给朱祁镇洗白啊,就是让观众不那么反感朱祁镇杀于谦啊!你想啊,其木格这么一个鲜活、对朱祁镇满心爱意的女孩子,是朱祁镇灰暗人生里的一道光,她被朱祁钰杀了,那朱祁镇黑化就很正常了对吧?”

鬼差:“……”

胤礽:“把好大喜功洗成年少轻狂,把荒淫无道写成对爱情忠贞不二,朱祁镇就成了众人眼中的小可怜儿。那他后来,发动夺门之变,杀于谦等人,在那些爱情至上的人眼中,就成了失去爱人之后的疯狂,就是有情可原了呗!这不就洗白了呗!我太了解这些套路了!”

更文了更文了。

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祝大家福气满满,事事顺利。

【1】【2】雍正讽灾民拜佛不诚心:

朕思天地之间,惟此五行之理,人得之以生全,物得之以长养。而主宰五行者,不外夫阴阳。阴阳者,即鬼神之谓也。孔子言鬼神之事,即天地之理,不可以偶忽也。凡小而丘陵,大而川岳,莫不有神焉主之,故皆当敬信而尊事,况海为四渎之归宿乎?使以为不足敬,则尧舜之君,何以望秩于山川;文武之君,何以怀柔百神及河乔岳?今愚民昧于此理,往往信淫祀而不信神明,傲慢亵渎,致干天谴。夫善人多而不善人少,则天降之福,即稍有不善者,亦蒙其庇。不善人多而善人少,则天降之罚,虽善者亦被其殃。近者,江南奏报上海、崇明诸处海水泛溢,浙江又奏报海宁、海盐、平湖、会稽等处海水冲决堤防,致伤田禾。朕痛切民隐,忧心孔殷。水患虽关乎天数,或亦由近海居民平日享安澜之福,绝不念神明庇护之力,傲慢亵渎者有之。夫敬神固理所当然,而趋福避祸之道,即在乎此。能敬则谓之顺天,不敬则谓之亵天。亵天之人,顾可望绥宁之福乎?诗曰'敬天之怒,无敢戏豫',又曰'畏天之威,于时保之'。朕固当朝乾夕惕,不这宁处,以敬承天意,亦愿百姓共凛此言,内尽其心,外尽其礼,敬神如在,以至诚昭事,而不徒尚乎虚文。人意即神意,一念之感格,自足以致休祥,岂独一乡一家之被其泽哉,若百姓果能人人心存敬畏,必获永庆安澜。

【3】《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九》:有顷,宣太监王振。振至,俯伏,太皇太后颜色顿异,曰:“汝侍皇帝起居多不律,今当赐汝死。”女官遂加刃振颈。英宗跪为之请,诸大臣皆跪。太皇太后曰:“皇帝年少,岂知此辈祸人家国。我听皇帝暨诸大臣贷振,此后不可令干国事也。”

《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九》:每数日,太后必遣中官入阁,问施行何事,具以闻。或王振自断不付阁议者,必立召振责之。

《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宣宗崩,英宗方九岁,宫中讹言将召立襄王矣。太后趣召诸大臣至乾清宫,指太子泣曰:“此新天子也。”君臣呼万岁,浮言乃息。大臣请太后垂帘听政,太后曰:“毋坏祖宗法。第悉罢一切不急务。”时时勖帝向学,委任股肱,以故王振虽宠于帝,终太后世不敢专大政。

【4】范广:辽东(今辽宁)人。明朝时期名将。正统十四年(1449年),积功升为辽东都指挥佥事。

土木之变后,以于谦举荐擢署都督佥事,充左副总兵。瓦刺军犯京师,范广受于谦命与石亨等设伏德胜门,发火器攻敌,当先跃马陷阵,一举退敌。追击至紫荆关,再败瓦剌军。以功实授总兵职。随即升都督同知,出守怀来(今属河北)。

景泰元年(1450年)二月,范广奉命协理五军大营。不久充总兵官督兵巡哨居庸关外,抵御瓦剌军入侵。后还京,佐石亨提督团营军马。

天顺元年(1457年),时任团营副将的范广因之前多次协助于谦整顿军队里的“**问题”,得罪了石亨,被诬陷下狱, 以党附于谦、谋立外藩罪被杀。儿子发配广西,府第被赐给瓦剌来降的皮儿马黑麻,妻女被发配给他为奴。

“广性刚果。每临阵,身先士卒,未尝败衄。”——《明史·列传·卷六十一》

“也先犯京师,广跃马陷阵,部下从之,勇气百倍。寇退,又追败之紫荆关。”——《明史》

“子升戍广西,籍其家,以妻孥第宅赐降丁。”

直到明宪宗登基后,范广的妻子宿氏终于上书陈冤,明宪宗见之不由哀叹,下诏任命范广的儿子范升承袭父职,这时范广的妻妾当瓦剌人的奴隶已经有十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75章 大明风华(一)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