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大明风华(三)

鬼差化作朱高炽的模样入了张太后的梦,为了避免把张太后吓醒,他特意挑了朱高炽年轻时候的样子。当然,看吨位也能看出是朱高炽。

张太后见到去世的丈夫,先是一愣,然后就抱住“朱高炽”哭了起来,“你这个死鬼,还有脸回来!丢下我们孤儿寡母的,现在瞻基病成那个样子,还玩上了蛐蛐!祁镇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我真是急啊!”

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拍着“朱高炽”。

被打的鬼差:天啊,这就是冒充别人入梦的报应吗?

张太后好不容易打累了,鬼差连忙安抚道:“我知道,留下你和儿子,苦了你们了!我也是好不容易才上来的,和你说点事,瞻基的命数如此,人力又怎能阻拦呢?”

他这是要对一个母亲说,她要白发人送黑发人,所以连忙换话题道:“时间紧听我说完,祁镇绝不可以登基,祁钰才是好孩子,强行让朱祁镇登基,只会妨碍大明国运!你要记住我的话,好好教导朱祁钰!”

“记住,朱祁镇绝不可为帝!”

说完,他连忙消失在原地。

张太后也同时从梦中惊醒。

回来的鬼差一个劲儿叹气。

张太后是个很厉害的人物,她在世时,无论是王振还是朱祁镇,都不敢出幺蛾子,而且重用五大臣辅政,被称为“女中人杰”。

但历史上的光辉形象并不影响她在剧里成为一个碎嘴子、挑拨孙子与儿媳妇关系的不讲理的妇人。

接地气是接地气了,生活化是生活化了,但成了女主的对照。

鬼差其实很为张太后鞠了一把同情泪,他对胤礽抱怨道:“你说要拍大女主戏,历史上有无数个个性鲜明、比男人还强的女子,单说明朝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贤后啊!朱元璋的马皇后,朱棣的徐皇后,朱高炽的张皇后,可怎么就拍这个孙皇后啊!她在历史上和祸水也没什么区别了!”

胤礽翘着小脚丫,“有些讨人厌的,拍则天皇帝,居然还让她说出我只想当个贤妻良母这样的话,你听了呕不呕?”

鬼差一脸鄙视:“武则天要是只想当个贤妻良母,大唐江山说不定就得被她儿子送给岳父了!”

真不明白这群人是怎么想的,怎么能把武则天拍成贤妻良母,把个妖后拍成贤后。

胤礽念叨念叨,就睡着了。

& & & & &

第二日,张太后过来的时候,脸色苍白,带着俩大大的黑眼圈——听鬼差说,是惊醒后再未睡着,显然是被先帝托梦给震惊到了。

张太后过来的时候,胤礽还在练字,朱瞻基在一旁盯着他的字迹,点头道:“不错,比你哥强多了。”

朱祁镇现在还不会走路呢!

张太后闻言,也上前来看了看胤礽的字,对于小孩子来说,这样的字已经非常不错了,想想朱祁镇,再看看如今的朱祁钰,张太后觉得先帝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

不能把一个不会说话不会走路的皇子强行扶上皇位,就算是司马衷,人家还知道“此嵇侍中血,勿去也”呢!

张太后定了定神,给胤礽拿了一块糕,然后把儿子叫走说悄悄话去了。鬼差一听,无非就是“你爹昨夜托梦给我,如何如何”“爹也给我托梦了,如何如何”之类的话。

鬼差给胤礽一个“本差出马,童叟无欺”的眼神。

那边,张太后已经说起了自己的猜测,“真的立祁钰为太子?可祁镇是皇后所出,又年长……”大明朝的规矩,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朱瞻基已经想好了对策,“我与胡氏是太/宗赐婚的,她又生有皇子,本就不该被废。”

这就是要重新立胡善祥为后了。

“那孙氏?”

朱瞻基想了想,“我想在皇后之下,贵妃之上,设一皇贵妃,让孙氏为皇贵妃。”

哦,先把皇后废了,让贵妃为后,再把新皇后废了,让废后重新为后,再弄一个从来没听说过的皇贵妃,让原来的贵妃、后来的皇后做皇贵妃。两人还都有皇子,连带着她们的皇子也跟着变来变去,这听起来就很荒谬,也很折腾好吗?!

张太后都能想象得出,圣旨一下,在前朝又会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

皇后,那是一国之母,是要母仪天下的,结果自家却闹出这么大的笑话。

朱瞻基下定决心就不会更改,更何况他不是在决定皇后与皇妃的人选,而是在选太子,大明王朝未来的继承人。

原本朱瞻基还想过传位给哪个藩王,现在也不用了——能传给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要传给藩王呢?

朱瞻基又考较了胤礽几天,确认他的资质、能力都没什么大问题之后,果断下旨,将胡氏重新立为皇后,并设立皇贵妃,让孙氏降位为皇贵妃。

就如孙太后想象的那样,前朝炸了锅,不少大臣纷纷入宫求见,但朱瞻基一个也不见,只待在寝宫教导儿子,再就是逗逗蛐蛐。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都快死了,玩玩蛐蛐怎么了?”

他连孙皇后都不见,只是让人给她看了朱棣留下来的圣旨,原来当初朱棣驾崩前,担心孙若微图谋不轨,特意下令,让朱瞻基赐死孙若微。

孙若微一见就傻眼了,压根就没想到朱棣会留下这样一道遗命,来传话的小黄门毕恭毕敬地对她说:“皇上说,只要您安分地做皇贵妃,带着大皇子忠于将来的太子殿下,那么这道遗命就不会被别人看到。”

言下之意,如果孙若微不肯接受现实,要带着大皇子与二皇子争,那么等皇帝一死,她就得殉葬——即便她有皇子。

孙若微把这道遗命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还给了小黄门,十分平静地接受了被废的事实。

朱瞻基一直待在寝宫,臣子有事就请见,没事就不要过来。因为身体实在不好,他就让太监代为批奏折。

直到孙皇贵妃的青梅竹马徐滨前来,朱瞻基才勉强从蛐蛐罐里抬起头,“宣。”

徐滨和女主孙若微一样,也是靖难遗孤。南京城破,他和女主一起被收养,一起长大,早就喜欢上了女主,但是女主只把他当哥哥。

为了给死去的家人报仇,徐滨做了不少努力,但孙若微爱上朱瞻基,决定和朱瞻基一起努力,让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他并没有因此事黑化,而是准备辅佐之前的仁宗、现在的皇帝,放下了心中的仇恨。

他来见皇帝,就是想问问皇帝,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折腾来折腾去。

说白了,之前为什么废胡后,现在又为什么废孙后?一国之母,怎么不慎重?

朱瞻基一边逗着蛐蛐儿,一边虚弱地说道:“废胡后,此朕少年事,如今当拨乱反正。”

徐滨一时被噎住。皇帝废胡后时,也是而立之年了,还能厚着脸皮说一句“少年事”,他对皇帝这种生物实在是惊叹不已。

朱瞻基也感受到了他的无语,所以换了一个说法,“你见过大皇子了吧?你觉得他能担起继承大明江山的重任吗?”

徐滨默然,大皇子那个样子,他也不能昧着良心说他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朱瞻基勉强站了起来,向着舆图摇摇晃晃走了几步,用手抚摸着上面的几个地点,徐滨认真看去,发现皇帝在舆图上比划的,正是当年太/宗皇帝第五次北上征讨蒙古的路线。

朱瞻基低沉的声音传来,“这江山是我爷爷抢来的,我希望大明代代相传,永为中华统续。所以,我不能把一个痴儿扶上太子的位置,让一个痴儿继承大明江山,这就是你要的理由。”

说完,他回头盯着徐滨,“你是靖难遗孤,但你放弃了仇恨,辅佐我爹和我,你想让大明的百姓富足安康,你我的梦想是一致的,我要你发誓,像辅佐我爹和我一样,辅佐我的儿子,绝不会因为私心,乱我大明江山!”

& & & & &

不少大臣因为皇帝废后立后像闹着玩儿一样,在值房里议论纷纷,没几天就被一道圣旨打懵了,皇帝立胡后之子朱祁钰为皇太子,并令礼部筹备皇太子册封仪式。虽然太子还年幼,但他还是列下了完备的东宫官员名单,这其中就包括徐滨和于谦。

虽然于谦还在外放,但丝毫不影响皇帝把他也放在东宫官员名单里,摆明了让他做太子的自己人。

朱瞻基指着“于谦”的名字,给胤礽讲起了当年初见于谦的场景。

那天,于谦高中状元,大喜之下,喝多了,被太/宗皇帝朱棣召见,于谦半醉半醒之间,大胆谏言,“愿皇上能收敛好战之心,与民更始,施恩于天下。”

太/宗皇帝被气笑了,“两升酒没把他喝死,倒跑到这儿来求死了!”

但于谦不仅没被太/宗皇帝下令处死,还被后来的仁宗皇帝、当时的太子爷抱在怀里,睡了一晚。

胤礽乖乖听着。

朱瞻基满脸都是回忆,“那天,于谦就在你太爷爷寝宫外面睡着了。你爷爷怕他冻着,特意找了一床被子,让于谦枕他腿上。”

第二天,朱瞻基见到了这个奇人,向他传达了太/宗皇帝的命令。

时至今日,朱瞻基还能回忆起那天的情景。

“皇上命你写一篇关于边疆的策论,写好了,恕你昨天晚上无罪。”

而当他把于谦写好地策论呈给太/宗皇帝时,太宗皇帝很是感慨,说:“没想到我到这个年纪,竟然又得此人。”

朱瞻基讲到这里,问胤礽,“你知道你太爷爷是怎么对我说的吗?”

胤礽摇头。

朱瞻基学起了当初朱棣的语气,盯着胤礽,缓缓说道:“小子,你有福了。”

“老天爷对咱们朱家真不薄啊,把这样的俊杰给你使用,能言,敢言,务实求真,是国之瑰宝。”

朱瞻基对胤礽说起了当年太宗皇帝对他说的话,看了他一会儿,认真地问道:“你知道爹为什么要对你说这些吗?”

胤礽也很认真地回道:“国士报之,国士待之。”

朱瞻基欣慰地笑笑,拍了拍他的小脑袋瓜,“你太爷爷那回,还告诉我说,他把于谦交到我手里,让我降服其心。又说,天下大才都是烈马,政治他也好,教他也罢,就一件事:绝不可杀。这样的人在,是一副退烧药,是保命符。”

胤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跪拜下去,“儿绝不违命。于谦一心为国,护大明江山,儿为他后盾,保他一世清名。”

于谦可是朱家祖孙三代的宝贝啊!酒后口出狂言那晚,睡在朱棣寝宫外,太子为枕,太孙铺被,朱棣还金口玉言,这样的大才绝不可杀。

结果呢?

于谦对得起大明,对得起这祖孙三代,但朱家却对不起于谦。

朱棣:于谦绝不可杀!

明堡宗:于谦绝不可活!

没有于谦,就孙太后那政治素养,被群臣一吓,还不得迁都南下?

南下迁都,步北宋之后尘,大明失了半壁江山,北边的百姓不要了?北边的国土不要了?大明的脊梁就断了,靖康之耻后好不容易挺起的脊梁、汉民族的脊梁就又断了!

再北上打回去?南宋打回去了吗?后来的南明打回去了吗?打回去谈何容易!

于谦给大明王朝续了命啊!

状元公醉酒的那一晚,仁宗皇帝护着他,日后他保卫了大明江山。

这样的SSR,堡宗杀了他,还有脸说都为于谦哭,为什么不为其木格哭。

呵——忒!

& & & & &

立太子这一天,胤礽早早就被叫醒,沐浴更衣,穿上小号的皇太子冕服。

做太子很多次了,但是在大明朝做太子还是头一回,胤礽好奇地看着明朝皇太子冕服。

玄衣、纁裳,肩挑日月,背负山河。头戴冕冠,手持玉圭。

轻轻晃一晃头,九旒也轻微晃动起来。

天子冕服,有十二旒。皇太子则是九旒,金簪导,红组缨,两玉瑱。

玄衣、纁裳,和穿大清太子朝服一点也不一样。

他正看着镜子里格外不同的自己发呆,朱瞻基却领着一个他没见过的大臣进来,胤礽的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名字:于谦。

果然,朱瞻基给他们互相介绍了一下,“这是太子,朱祁钰。”“这就是于谦。”

他顿了顿,“朕特意把你召回京,就是让你宣读立太子的诏书。”

于谦谢恩,打量了一下三块豆腐高的皇太子,随即低下头。

胤礽的心里却起了波澜,这可是活的于少保啊!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在朱瞻基和他说过好多次于谦后,他终于见到真人了!

更文了更文了。

下面要说一下前几天提到的犬夜叉的事情,不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退出了。

今天周末,发个作话助助兴。

首先,来看一下犬夜叉生活的年代。根据动画版第8集《妖怪殿下,九九蟾蜍》可知,目前是战国时代,且织田信长还处于“尾张大傻瓜”时期。历史上,织田信长出生于1534年,且于1546年元服之后,改称“三郎信长”,所以我们推断,犬夜叉被戈薇解开封印,是在1534至1546年之间,也可以往后推到1553年,家臣为劝谏他切腹自尽。

犬夜叉妖龄为200岁,我们推断他出生在:(1534~1553)—200=(1334~1353)年,这个时间在日本是镰仓、室町时代的交界处。

杀生丸妖龄为400岁,我们推断他出生在:(1534~1553)—400=(1134~1153)年,这个时间在日本被称为平安时代(794—1192年)。

由此可推断,犬夜叉和杀生丸的父亲犬大将的生活年代是平安以及更早的奈良、飞鸟、古坟时代,甚至更早的弥生和绳文时代。

而日本的婚俗,在古坟飞鸟时代,是访妻婚。

访妻婚又称妻问婚,是日本古代的一种婚姻形式,盛行于大和时代(即古坟,或包括飞鸟时代),一直延续至平安时代,镰仓室町仍有延续。这种婚姻是夫妇别居,男女各自与自己母亲和同母兄弟姊妹同住,男方在晚上潜入女方家中,短则翌日清晨离开,长则在女家逗留多天,然后回到自己的家,所生的子女随母亲生活,而男性则负责负担妻儿的生活费。

例如,《源氏物语》中源氏在与妻子葵姬成婚之后,葵姬仍然住在母亲家里。而源氏也仍然回到自己的住所。与其他非正式的情人也都是晚上去、早上回的走婚方式。

访妻婚虽然是一夫多妻,但初期妻子对丈夫的从属关系并不明显。女性由于一直居于母家,婚前婚后的生活没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婚姻关系缔结后,夫妻关系相对松散,男性往往同时有多名妻子,而妻子们因为并不共同生活,平时甚少接触,也就没有嫡庶之分,只有先后之分,当时日语也未有“妾”“侧室”等词汇,各个妻子地位平等。男性可以同时和多个妻子(无论已婚未婚)交往,女性也可以同时和数个男□□往。

这种婚姻形式是要男性“访妻”才有“婚”之实,因此女性是婚姻的主体,拥有择夫的权利,得到女方家长认可后就可结合,妻子也拥有子女的命名权,在当时母权颇为重要,女性的地位亦较后世高。

《古事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沙本毗古王指使妹妹(即皇后)在天皇睡觉时刺杀天皇,而皇后三次举刀欲刺,终不忍下手。天皇得知这一阴谋,便发兵讨伐沙本毗古王。

沙本毗古王建起稻城抵抗。皇后抑制不住对哥哥的思念之情,离开天皇,偷偷跑进稻城,最后与哥哥同归于尽。皇后临死前,派人将皇子送归天皇,而天皇坚持让皇后给孩子起名。

直至大化革新后,日本仿效中国唐朝的律令制时才把先访之妻称为“妻”,后访之妻称为“妾”,但当时编写的《令集解·户令》把妻和妾的地位视为平等。

到了室町时期(14世纪末~16世纪),嫁娶婚开始成为武家婚姻的主流。嫁娶婚之所以首先发生在武家,是因为武家已经成为讲求弓马之道的武力社会,男人逐渐发挥主要作用,婚姻与家庭必须要与这种情况相适应。

不过从室町时代到安土桃山时期(14世纪末~17世纪初),途中即使经历了日本战火最为激烈的战国时期,婿取婚和嫁娶婚仍然是并存的婚姻制度。武家与公家,贵族与平民之间有着极大的差异。甚至在武家,嫁娶婚仍然没有占太多上风,还有武家向公家屈服,实行婿取婚的事例。例如:关白九条兼实的儿子与武将一条能保的女儿结婚,一条能保主张举行嫁娶婚,而九条兼实则坚决要求实行婿取婚,双方相持不下。最后还是“武家”服从了“公家”,举办了婿取婚。

不仅如此,十六世紀末期的《日本诸事要录》中有所记载:“领主的妻子和孩子分別拥有屋宅和土地。”这意味着武士阶级的夫妻中别说婿取婚了,还仍然存在着分別居住的妻访婚情況。可以说,当时的婚姻制度,是以嫁娶婚和婿取婚并行,少数人家仍然实行妻访婚这三者共存的情况为主。

1872年,明治政府以“风纪紊乱”为由,明令禁止夜里男方悄悄去女方家幽会这一现象,但是这种绵延千年的遗风现象,直到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西部仍能看到。

访妻婚对日本的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同时也规制了古代日本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在这种婚姻形式下,人们对 血缘关系的认识与理解是模糊和片面的,只有女方一边的家庭成员才有亲缘关系的认同感。这就导致古代日本人相当程度的近亲结婚乃至兄妹通婚,因为在当时只是同母的兄弟姐妹不得结为夫妻,至于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之间的婚配,并不被禁止,更不被视为乱//伦之举。(这和上面《古事记》的故事也对应上了)

现在回头来看,鉴于犬大将的生活年代以及他与凌月仙姬的身份(妖怪中的贵族),有理由认为他们是访妻婚。

十六夜在出场时身穿十二单,而且犬夜叉幼年生活的城池里男人穿狩衣戴乌帽子,女性则穿着十二单,所以推断十六夜是贵族,而且她是在人类的城池生下犬夜叉的,所以有理由推断犬大将与十六夜也是访妻婚。

既然是访妻婚,上面说过,各个妻子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妻妾之分,更不是什么外室。

《半妖的夜叉姬》中,玲是在枫之村生下双胞胎女儿的,是杀生丸没有地方让玲住?还是他俩没结婚?还是玲是外室?

推测杀生丸与玲也是访妻婚。

当然,上面这一堆的前提是:我们默认妖怪也遵守人类的习俗。

如果妖怪不愿用人类的规矩制度,不遵守人类的习惯习俗,露天席地来一次,也是完全可能的。以上只是结合日本的婚俗做出来的推断。

详见《平安朝的信仰与文学》《》

作者并非日语专业,以上也都是根据找来的资料做出的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推测。如有不对之处,欢迎指正。

另外,资料都是我在网上找的,我能找到,说明其他人也能找到。我前些天已经说了,去查查资料,看看那个时候日本是什么风俗,结果有人开始破防,认为我在讽刺她,说什么他是中国人不懂日本历史,什么意思?我了解一点日本历史,就成了日本人吗?

还给我戴高帽子,说我是中日历史大作家,阴阳怪气的,说评论区的读者是大宫女,duck不必,这些我也是查了资料才知道的,说了让查资料,什么也不做,就在评论区发癫,既然上班了,都是成年人了,还是体面一些比较好。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77章 大明风华(三)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