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使臣

永安元年的早春,太极殿内,百官肃立。

高踞于九阶龙椅之上的新皇容昭,面无表情,静静地看着站在殿中央那个身材魁梧如熊的突厥使臣微微鞠躬,呈上国书。

“为贺大周新皇登基,也为两国永结盟好,”那使臣的声音像两块粗糙的石头在摩擦,“我可汗愿岁奉牛羊五千只!只需贵国,将雁门关以北的三座城池,划为我突厥的冬季牧场。另外,还需再岁奉我国两千匹丝绸和三千匹战马。如此,我突厥便可保证,三年之内,兵戈不起。”

这番话,与其说是谈判,不如说是“张口就来、伸手就要”啊!

周国战马紧缺,但是突厥夏季水草丰美,良驹甚至有时候比突厥的人都多,不送良驹送牛羊,真是够抠的!反过来还跟我们要战马!想啥呢?!

周国丝绸备受各国青睐,也仅仅是富贵家庭乃至皇家贵族才用的起的,一匹丝绸的价格换一匹良驹绰绰有余,还三千匹!用丝绸换牛羊火锅?!

兵部尚书李崇,手持玉圭,缓缓出列,他的脸上有一种属于军人的决绝。

“使臣远来辛苦。”随即,声音陡然转厉,“只是,我大周的疆土,寸寸皆由先辈骸骨浇灌而成。别说三座城池,便是一捧黄土,也未曾有过赠予他国的先例。”

“至于丝绸与战马,”他冷笑一声,“我朝的丝绸,只赠友人。我朝的战马,只备敌人。不知贵国,想做哪一种?”

突厥使臣闻言,他那双鹰隼般的眼睛死死地盯着李崇。

“好!好一个‘只备敌人’!”他环视大殿,声音陡然拔高,“看来,大周的新皇,是已经准备好了要与我突厥百万铁骑,在雁门关下一决生死了?我可汗的善意,换来的就是刀剑相向吗?既然如此,谈判已无必要!我这就回去禀告可汗,大周拒不议和,一心求战!只怕到时候,贵国空虚的国库连为将士们置办棺木的钱都凑不齐吧!”

这番**裸的嘲讽,让殿上刚刚还保持着镇定的官员们都变了脸色。主战派怒目而视,主和派则忧心忡忡,毕竟先皇连年开疆拓土,国库空虚也是事实。

就在这时,队列中白发苍苍的中书令王恺之悠然出列。他对着那剑拔弩张的使臣,脸上是文人特有的温和。

“使臣息怒。”他的声音不疾不徐,瞬间缓和了殿内紧张的气氛,“李尚书一生戎马,言语如刀,只知劈砍,不懂雕琢,此乃武将本色,使臣不必介怀。”

武将出身的李崇听到这话,毫不掩饰的冲着王恺之翻了个白眼儿,“哼!”的拂袖站回到队列里。

王恺之仿佛毫无所觉,依旧温和的对突厥使臣说道:“李尚书所言,代表了我大周所有将士的决心。我朝的疆土,一寸,也不可让。这是我朝的‘底线’!想必,雄才大略的可汗,也能明白。”

他顿了顿,在对方即将再次发作之前,又用一种更加温和的语气缓缓说道:

“但是,我朝也并非不通情理之邦。陛下深知,草原风雪,牧民不易。可汗为部众寻求过冬生计的心情,我等,亦非不能体谅。”

“既然‘割让城池’这等有伤国本之事,无法商议。那何不换一个,能办到的条件来谈?”

突厥使臣的眼中闪过一丝狐疑:“什么条件?”

王恺之没有立刻回答,他看了一眼龙椅之上的年轻帝王,容昭颔首。

得到了默许,王恺之心中大定,这才慢条斯理地说道:“边境榷场。”

“牛羊、皮货,我朝可以收购。甚至,我们可以重开边境榷场,互通有无,让你突厥的牧民,能用自己的牛羊换取过冬的粮食与布匹。想必使臣也知道,老百姓用不起丝绸,但是,周国的粮食和布匹,牧民却很需要。”

“如此,既能解可汗之忧,亦能全两国之好。使臣以为,这难道不比让两国的年轻人在冰天雪地里流血丧命,要好得多吗?”

这番话,有礼,有节,有威,有恩。既守住了底线,又给足了台阶。

突厥使臣沉默了,看着眼前这个像是随时会倒下去的白发老臣,又看了看龙椅上那个从始至终都面无表情的年轻皇帝,第一次,感到了棘手。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雍王容贺终于开口了。他从老臣椅上站起来,先是向容昭深深一揖:“陛下,突厥可汗之意,使臣已然传达。我朝诸公之立场,想必使臣也已明了。”

转而又直起身,转向那名使臣,脸上是长者对晚辈的的雍容与威严。

“使臣一路劳顿,想必也已乏了。依老夫之见,”他语气平缓,“当先请使臣回驿馆好生歇息。待我君臣于内殿详议,拟出正式国书之后,再行召见。这才是我天朝上邦应有的礼数与章程。使臣以为如何?”

这番话,既将对方高高捧起,又不动声色地将议事的主动权完全收回到了自己手中。

突厥使臣还能说什么?他只能躬身应道:“……王爷所言极是。那,我便在驿馆,静候佳音。”

“退朝。”龙椅之上的容昭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瞬间压下了殿上所有的暗流。

他站起身,在内侍的引导下向后殿走去。在与那突厥使臣擦肩而过时,甚至没有看他一眼。

“传,雍王、兵部尚书、中书令,内殿议事。”他一边走一边吩咐。随即,他的脚步顿了一下,仿佛是想起了什么。

他回过头,略过那数百名官员,目光精准地落在了那个低头记录、毫不起眼的青灰色身影上。

“还有你,”他淡淡地说道,“桓史官。你也一起来,为朕,记录。”

内殿书房之内,气氛比大殿之上更加凝重。

“陛下,此事绝不可妥协!”李崇急切地说道,“王大人,你分明就是想拖延时间,行绥靖之策!此等软弱,只会助长突厥的嚣张气焰!”

“李尚书,”王恺之也不甘示弱,“老夫何时说过要妥协?老夫认为,此刻与突厥硬碰,只会让我等腹背受敌,岂非正中了梁国那边的下怀?”

雍王容贺坐在一旁,慢条斯理地品着茶,仿佛这场争论与他毫无关系。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容昭终于开口了。他没有看那两位争论不休的重臣,目光落在了角落里专心记录的桓温身上。

“桓史官,”他忽然问道,“你,怎么看?”

这一问,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一愣。

桓温正在奋笔书写的手停了下来。

“回陛下,臣……只是一个记录的史官,不敢妄议国事。”

“朕让你说,你便说。”容昭的语气不容置喙。

“……是。”桓温放下毛笔,叩首道,“臣,斗胆。臣以为,李尚书与王大人所言皆有理。只是,……”

“但说无妨!”

“突厥此举,非为城池,亦非为财帛。”桓温的声音平静而不卑微,“他们,是在试探。”

“哦?”

“试探陛下您,这位新君的……底线。也在试探我大周的……国力。”

“一只饿狼,在扑向猎物之前总要先龇牙咧嘴,看对方究竟是会转身逃跑,还是会……亮出更锋利的爪牙。”

容昭露出一抹无可奈何的笑意,还“爪牙”!狼和狗外形差不了多少,桓温到底是把他比作狼?还是狗?只有桓温自己知道。

雍王容贺端着茶杯,嘴角含笑,像是在看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莽撞书生,要如何收场。

王恺之则面带忧色,生怕他言辞过激,坏了自己好不容易营造出的缓和局面。

李崇则满眼期待,希望这个年轻人能说出什么惊天动地之语。

“什么意思?”李崇忍不住追问道。

“李尚书,”桓温转向他,微微鞠躬作揖,“您觉得,我大周将士与突厥铁骑相比,孰强孰弱?”

“自然是我大周将士!”李崇想也不想,傲然回答,“我朝步卒结阵,坚不可摧!骑兵虽少,却皆是百里挑一的精锐!若非战马不足,我早已……”

“好。”桓温打断了他,随即,又转向了王恺之,“王大人,您觉得,我大周的财富,与突厥那片贫瘠的草原相比,又如何?”

“这……”王恺之觉得这小小史官问的问题当真是愚蠢,但新皇在场,却也不得不回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我朝物华天宝,远非塞外蛮夷可比。”

“那么,”桓温的目光,最终回到了容昭的脸上,“一个兵强马壮、国库充盈的君主,在面对一个前来‘乞食’的邻居时,他该做的,是什么?”

他没有等诸人回答,便自问自答。

“不是将他赶走,也不是割肉喂狼。而是,”他的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锐利的光芒,“打开我朝的武库,请那位使臣亲眼看一看,我大周那足以武装百万雄师的兵甲。”

“再打开我朝的粮仓,让他亲眼见闻,那足以支撑我大周将士,征战三年的、堆积如山的米粟之香。”

“然后,再心平气和地请他坐下来,与我们好好地谈一谈关于‘开春之后,榷场贸易’的价格。”

李崇听闻此番言论,犹如憋闷已久的胸膛得以喘息。

王恺之意识到,得重新看待这位年轻的史官。

而雍王容贺,那端着茶杯的手,第一次微不可察地抖了一下。

这,不是主战,也不是主和。

它用一种最“和平”的方式告诉突厥人——我不想打,但我随时可以打,也打得起!

“陛下!”李崇他激动地出列,对着容昭重重一拜,“此计大妙!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臣,附议!”

“陛下,”王恺之也随之出列,脸上满是赞许,“桓史官此策,既全了我天朝威仪,未轻启战端,又给了对方转圜的余地。老臣,附议!”

“臣,附议。”雍王容贺附和道。

“好。”他站起身,新皇君临天下的威严在此刻开始蔓延。

“传朕旨意!明日午时三刻,于城外大营,集三军会操!朕,要亲自请突厥使臣,观我大周军威!”

今天中午吃米饭、杭椒炒肉、西蓝花,搭配冬瓜汤~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一章:使臣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