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五章:裴矩

“赵括、刘庆已为主动投案交代,敲打我那好皇叔的第一步,算是被他绕开了。”

“陛下,”桓温满心算计,“雍王的根基并非只有赵括、刘庆这些身居高位的亲信。”

“他真正的根基,在于那些看似不起眼,却能为他输送财力……小人物。”

容昭的目光微微一凝,“你是说……”

“户部员外郎,张衡。此人表面上与雍王无甚关系,甚至时不时的还参他一本。官职虽不高,却掌管着京畿之地的官田清丈与赋税核算。平日里行事低调,与雍王府的往来也极其隐秘。”

“但是,三年前,他动用职权将一块本属于禁军屯田的上好水浇地,误划给了雍王府名下。此事当时便有御史弹劾,却碍于雍王情面,最后不了了之。”

“你是想,”容昭立刻明白了桓温的意图,“借此案斩断雍王伸向户部钱粮的手?”

“此案本身并不复杂。张衡贪赃枉法的证据确凿。但,难就难在,如何让这把火只烧到张衡,却又不至于立刻烧到雍王本人的头上,避免朝局动荡。”

“重审此案,自然要交由‘三司会审’。但这主审之人......?”

“陛下忘了?朝中还有一位最擅长‘秉公执法’的能臣。刑部尚书,裴矩。”

容昭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发出了快意的笑声。

“裴矩……好一个裴矩!”他看着桓温,满眼欣赏,“此人,素有‘酷吏’之名,为人刻板,不通人情,却又极度渴望权力。让他去审此案,他必然会为了向朕邀功,而将张衡一案办成铁案!绝不会给雍王留下任何转圜的余地!”

“此案,”桓温点头,“由裴矩主审,陛下您‘大公无私、唯才是举’。雍王即便心中有气,也找不到任何攻讦您的借口。”

“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多年精心布局,安插在户部最重要的那颗暗棋,被我们连根拔起。”

翌日,刑部衙门。

一辆毫不起眼的青布小轿在刑部门口停下。从轿中走下的,正是桓温。

他今日是一袭白衫,一身翰林文人的清高气质。

他递上名帖,前来拜会裴尚书。

刑部尚书裴矩,年近六旬,面容清癯。

裴尚书的官阶在桓温之上,但听闻是那位圣眷正隆的“桓史官”亲自登门,裴矩不敢怠慢,亲自迎了出来。

“不知桓大人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裴矩笑容热情。

“裴大人言重了。”桓温微微躬身回礼,不卑不亢,“桓某今日前来,实乃有一事想向大人请教。”

“哦?桓大人但说无妨。”裴矩将他引入内堂,分宾主落座,侍从为他们斟上茶。

“裴大人,”桓温发出了一声“忧国忧民”的长叹,“陛下昨日下旨,重审旧案,澄清吏治。此乃圣明之举,我等臣子自当竭力效仿。只是……”

他顿了顿,露出了为难之色。

“只是什么?”裴矩追问道。

“只是,这旧案卷宗浩如烟海。其中,不乏牵涉甚广、盘根错节之辈。陛下虽有雷霆决心,却也不忍因一时之快而动摇国本,令朝局不稳。”桓温看着裴矩,语气诚恳,“桓某虽为翰林史官,然,于刑名律法一道,实属门外汉。思来想去,放眼朝堂,既能秉公执法,又能……稳妥行事的,怕是只有裴大人您了。”

这番话,点明了容昭的“顾虑”,又暗示了这背后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裴矩混迹官场数十年,岂能听不出这弦外之音?

“桓大人过誉了。”裴矩脸上故作惶恐,眼中却精光一闪,“为陛下分忧乃是臣子本分。不知,桓大人指的是……哪桩案子,让陛下如此……为难?”

“唉,”桓温再次叹了口气,接着从袖中取出一份卷宗,放在了桌案之上,“户部员外郎张衡,侵占禁军屯田的旧案。”

“张衡?”裴矩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此案,我记得。三年前,御史台曾有弹劾,但此案……似乎与雍王府有些牵连?”

“裴大人明鉴。”桓温点了点头,“正是因此,陛下才格外慎重。雍王殿下乃是皇室宗亲,国之柱石。陛下既要彻查此案,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却又不愿因此伤了皇室和气,令雍王殿下……心生芥蒂。”

他看着裴矩,语气充满了暗示。

“所以,陛下才希望能有一位像裴大人您这样,既能查得水落石出,又懂得……点到即止的重臣来主理此案。”

裴矩瞬间明白了。

陛下要的,不是扳倒雍王,而是要借此案敲打雍王,同时,也看看他裴矩是否真的能被陛下所用!

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风险。

办好了,他便能一跃成为新皇心腹。办不好,他便会同时得罪新皇与雍王,落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裴矩的额头上,沁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但终究敌不过对权力的渴望!他站起身对着桓温深深一揖。

“请桓大人转告陛下!”他的声音斩钉截铁,“此案,关乎国法尊严,关乎社稷清明!臣,裴矩,愿为陛下执此利刃!”

“至于分寸……”他抬起头,露出了一个彼此都心照不宣的笑容,“臣,省得。”

桓温将拜访刑部尚书裴矩的经过,一字不漏地禀报给容昭。

容昭静静地听着,手指在雍王党羽名字的纸上无声地划过,“看来,朕的这位裴尚书,比朕想象的,还要……急切。”

“酷吏……”容昭轻轻地念着这两个字。

桓温明白容昭的顾虑,毕竟是重用新人。

“他为了向陛下您邀功,必然会用尽雷霆手段,以最快的速度将张衡定罪。他越是急于求成,便越容易在案卷的细节之中,留下可以被攻讦的痕迹。”

“你是想……”容昭瞬间明白了。

“正是。”桓温微微一笑,“这桩案子若是由其他官员审理,雍王暗地里只会百般阻挠。但若是由裴矩这位‘酷吏’审理,雍王便只会关注裴矩急于求成的‘疏漏’。”

“他会觉得,陛下您为了肃清异己,竟不惜动用‘酷吏’。笃定裴矩成不了大事。

“如此一来,”桓温看着容昭,一字一句地说道,“他便会暂时放下对您的戒心。甚至,可能会反过来利用裴矩的‘酷吏’之名,联合朝中那些讲究‘仁德’的老臣来攻讦陛下您‘为政过苛,有失君德’。”

“好一个‘引火烧身’,再‘隔岸观火’。”容昭的眼中,燃起了兴奋的火焰,“你这是要让裴矩在替朕斩断雍王一臂的同时,再反过来,成为朕手中用来试探朝中各方反应的……一块问路石?”

“陛下圣明。”桓温躬身道,“一把刀斩断了荆棘,固然有功。但若能借此看清这片荆棘之后还藏着多少毒蛇猛兽,岂非功劳更大?”

这番话,将一场原本可能引火烧身的危机,巧妙地转化成了一次掌控全局的机遇。

容昭看着眼前这个总能将危机化为转机的青年,缓缓地点了点头。

御书房内,阳光明媚,却驱不散空气中那股山雨欲来前的压抑。

容昭端坐于御案之后,手中正翻阅着刚刚由大理寺呈上来的重审旧案章程。

而站在他面前的,是面色凝重的中书令王恺之。

“陛下,”王恺之掩饰不住忧虑,“裴尚书……他动作太快了。”

“哦?”容昭抬起眼,“有多快?”

“他昨日才领了圣旨,今日一早,便亲自带人查封了户部员外郎张衡的府邸,将其打入了刑部大牢!”王恺之说话有些急促,“不仅如此,他还放言三日之内,必将此案查个水落石出!如今,朝野上下议论纷纷,都说……都说陛下您……行事过于严苛了。”

“严苛?”容昭放下了手中的章程,安抚道,“王大人,新朝建立,根基不稳。若不以雷霆手段整肃吏治,何以安民心、正国法?”

“可是陛下,”王恺之急道,“裴尚书素有‘酷吏’之名,由他主理此案,本就容易引人非议。如今他这般大张旗鼓,若是再闹出什么事端……”

“他闹不出事端。”容昭笃定道。

“微臣愚钝。”王恺之看着眼前这个少年帝王,眼神中充满了担忧。

“裴尚书虽然行事急切,却并非鲁莽之人。”

“因为,”容昭微微一笑,“裴尚书想要的,不仅仅是审结此案。他更想要的,是他自己在未来朝局之中争取一席之地的后盾。”

“所以,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容昭的目光望向王恺之,“这个案子该怎么审。”

这番话,让王恺之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是老夫,愚钝了。”他对着容昭,深深一揖,“陛下圣心独断,远非老臣所能及。老臣,告退。”

容昭从御案上拿过一份内侍刚送来的密函,“好皇叔,接下来,该轮到我为你准备下一份‘惊喜’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