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还记得自己来医院是做体检的,打电话给维修站预定了“接送服务”后,先去把自己好不容易叫到号的体检做了。
做完体检他们来到了维修站。
听维修员说,七叔身上预装了二十几个系统。一般的家用仿生人身上的系统都比较简单,也就家务系统、烹饪系统,顶多五六个系统就够用了,毕竟每个系统都要花很多钱买。
杭昭的七叔是政府发给他的。因为他还有两年就成年了,不适合再被家庭收养,便大手笔地装了二十几个系统,做成了一个万能的七叔送给他。但是在家用型号的仿生人上装过多的系统,运存容易不足,发生死机的情况。
在删掉这次联机的冗余数据之后,杭昭决定卸载十个系统。
“可这些都是付费的系统啊,很贵的,真的要删掉吗?”维修员很是痛心疾首地问他。
“你看,那个‘美妆’我真的用不上,麻烦删一下。”
“你知道理发功能是在美妆系统里的吧?”
“……现在知道了。没关系我可以去理发店,麻烦帮我删了,谢谢。”
“这倒不用,如果要打理头发的话AI也不是不能学,就是一个一个发型去学很慢,让他给你推个寸头什么的可以去网络找个教程,让他跟着视频学。”
杭昭趁七叔检修的时间出去吃了个晚饭。
虽然每天他都和仿生人生活在一起,但实际上由于造价高昂,以及政府对人类工作岗位的保障政策,仿生人也不是那么普及,放眼看过去,在大街上走来走去的,依旧是普通的人类,他们额头没有闪烁的蓝光。
咖啡店露天餐位坐着个小姐姐,挖了一大勺冰激凌塞进嘴里,被冷到了,皱起脸,按住太阳穴露出头痛的表情。
他突然想到了刚刚那个新闻,偷走孩子的也是一个普通的人类。
在这个钢筋混凝土铸成的城市丛林里,人类的天敌变成了自己的同类。
他起了一个疑问,仿生人的发明者,是因为讨厌人类所以才设计仿生人的吗?
吃饭时,他在图书馆app上借了本书。等他吃完饭,直接去图书馆外的自助机器上扫脸取了书。
电子阅读确实很方便,但纸质书的阅读在200年后的今天非常流行。
然后他去维修站接回了七叔。
“感觉怎么样?”杭昭问。
七叔站起来跳了两下,回答:“各方面来讲,轻松了很多。”
杭昭付了钱,向维修员道了声谢,回头对七叔说:“那我们回家吧。”
他们回到家,七叔问他:“你怎么想到借书?马上要期末考试了,真题都做完了吗?班主任开班会的时候说了,如果语数英三大门没考到及格的话还是会留级的哦。”
杭昭满脸黑线:“数学太难了……你教给我一个数学及格的办法。”
七叔:“单纯应付考试的话重点在于触类旁通,多写题总能遇到做过的,和仿佛做过的。”
杭昭:“写!那么每天奖励我三十分钟看闲书的时间呗?”
七叔:“行吧,多看书有助于培养兴趣,对语文提升也有帮助。那么三十分钟后我来陪你写真题。”
杭昭高兴地把七叔送出了房间,关上了门,转身打开了这本《AI仿生人发展史》。
这本书很厚,重点不是阐述仿生人的技术,而是着眼于阐述历史事件,还原仿生人的起源、经历和现状。这个科技成果很显然不是一人之力,也并非一国之力,在科研团队和市场反馈的反复拉锯之下,才琢磨出了今天近乎完美的仿生人。
在翻过前言、序言和目录之后,第一章介绍的就是仿生人之母。
她是初代适用于机器人的AI程序设计总工程师,名叫莉爱雅。
她是个机器人狂魔,对于制造机器人这件事她无比狂热,她觉得机器能回报给人最纯粹的爱。她形容这是——“不会冷却的爱”。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