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登船暗访

竹蹊恍然大悟,原来那些失踪的人并非无故失踪,而是被绑上了船。

清醒过后,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冷汗顺着尾椎爬上整个脊背,周边尽是森然冷意。

竹蹊第一时间想去报官。

可他怕码头管事与无良奸商沆瀣一气,届时他就是羊入虎口,有去无回。

所以他写了一封匿名状子,后让一小乞丐递进了县老爷的公案上。

他确信县老爷阅过了状子,但县老爷的态度让他觉得他们都是一伙的。

不然为何码头管事和他的二把手依旧过得风生水起?

他无人可问,又不敢轻举妄动,只盼着上面的高官能够下来调查此事。

可他又深知鲜少有人会在意这些失踪的普通百姓,但他心里始终留有一丝希翼,万一有人来调查呢?

好在,他等到了。

次日,叶泽兰便跟着杨涌进了码头衙署,他们见到了竹蹊所说的码头管事章羽,一位身形高挑,干事精炼的女子。

杨涌随即向她表明来意,收购珍珠是其一,想要租借商船是其二。

只见章羽有一搭没一搭地敲着桌面,细长的眸子里透露着一股深藏的精明,“珍珠倒是好说,只是这商船……”

章羽顿了顿,面露难色,“如今正是出海之际,现下岸边只剩下了一幢商船,而且已经有人预定下了。”

话落,杨涌看了眼叶泽兰,叶泽兰轻轻摇头。

紧跟着,杨涌从袖里拿出了几张银票,轻轻推到章羽跟前,“不瞒章管事您说,我这次不光是来收购珍珠,也是想跟您谈笔买卖。”

“哦?”章羽呷了口茶,眼里带了点兴趣。

“想来章管事见多识广,必然听说过了水城的烧瓷技艺一绝。现下我手头上积攒了一批出自了水城,且成色极佳的青瓷盏,本想着售给各州的达官贵人,可一经打听,才知瓷器商路大部分被官家垄断了。我听闻东面有一小国,喜茶,想来对茶盏颇有讲究,便想着抱着出海的态度试试。”

章羽眉头一挑,将茶盏置于案几上,俯身向前,“天下皆知了水城出好瓷,尤为青瓷盏出名,章某曾有幸见过两三回,只是不知杨公子所说的成色极佳…”

杨涌会意,看了眼身后的叶泽兰。

叶泽兰随即将背后的包袱轻放在案几上,拆开包袱,里面装着的是一方紫檀雕花锦盒。

然后由杨涌打开锦盒,只见四只青瓷盏方方正正地摆在锦盒内,各个釉色莹澈,肌理细腻。

在微弱的烛光下,那四只青瓷盏竟泛着天青色流光,光彩熠熠,可见烧瓷之人匠技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境。

一时间,章羽的目光变得痴迷起来,“果真是绝佳,此生一见,章某便别无遗憾了。”

很少有人知道湘河码头的章管事痴迷瓷器,痴迷到不惜倾尽家财筑造了一间瓷屋,数以万计的碎瓷片为墙,屋里摆满了各种名贵瓷器,白玉瓶,青瓷盏等等。

这是临出发前,方五手告知的叶泽兰。

此番他们是有备而来。

另外方五手还打听到,最后一幢被预定的商船正巧是被一位汪姓商人定下的。

据说这位汪姓商人来自北凤城,专为北凤城的贵人采买珍珠,此外还会定期采购一种银鱼,这种银鱼无磷无刺,无骨无肠,肉质甚是鲜美,价高难得。

而这次那汪姓商人正是为银鱼而来。

若不出意外,他的船会顺着湘河向东而行,然后经过五门码头,一个大型的中转码头,以五门码头为中心,四周河道交错纵横,川流不息,汇聚成海。

东面就是喜茶的东浦国。

叶泽兰他们打的就是汪商人的船的主意。

如此,他们只有抓住湘河码头到五门码头这三日的时机,找到关于失踪劳工的线索,才有可能查明这数百人失踪背后的真相。

先是白狐指引他们发现羊关峰下的累累白骨,到崖底发现的新鲜男尸竟是了水城失踪多日的侍卫王五,再到方五手查到的劳工失踪案。

这些失踪案看似不相干,却隐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王大王二蛋他们会不会在那数百具白骨当中?如若方五手所说,他们是中了某种蛊毒,那下蛊之人该是怎样的丧心病狂,他这么做又是为了什么?”

叶泽兰静静地立在船头,望着辽阔无际的江水,静水流深,波涛暗涌。

此刻,他们已经登上了汪姓商人的船。

两日前,杨涌与湘河码头管事章羽达成合作。

杨涌每年从湘河码头出口的瓷器营生所得三成盈利分与章羽,同时允许章羽可以派一人到了水城学习烧瓷技艺。

章羽则答应杨涌凡走湘河码头出口的货物,只需交五成税。

这次叶泽兰他们能登上汪姓商人的船,则是章羽卖给他们的一个人情。

汪商人这次装的货不多,叶泽兰他们也是初次出海,带的货也不多,故而跟汪商人拼了个船。

与叶泽兰他们同行的,还有竹蹊。

竹蹊不想再苦苦等着未知的结果,不顾叶泽兰的劝阻,毅然登上了船。

白日里,杨涌带着竹蹊去拜访汪商人。

另一边叶泽兰以晕船为借口装在房间里休息,实则借着杨涌他们的掩护,悄悄将整艘大船逛了个遍,只待夜晚再一探究竟。

是夜,冷风呼啸,空气中混杂着淡淡的水腥味。

叶泽兰换上船工的麻布衣裳,等最后一班巡逻离开后,悄悄打开了门。

这艘大船共有三层。

底层是货舱,装着此次汪商人带的银鱼。

除此之外,底层还是部分船工的住处。

然而令叶泽兰感到奇怪的是,除了船老大及副手外,整艘船上的船工不是聋人,就是哑巴。

船老大给出的解释是他们汪掌柜心善,怕这群人过不了冬,便将这些人招到船上,做些简单活计,至少让他们能熬过这个寒冬。

二层共计八间房,大部分仆从都住在这,其中有一间是生火做饭的厨房。

第三层则是主人及招待客人的地方。

汪商人把杨涌他们都安排在了第三层。

有了白日里从船上各处探得的消息,叶泽兰大概还原出了那日的情形。

十一月十六日,正逢月圆日。

月悬江河上,流光三千里。

临近亥时,刘副管事领着人,将装着王大他们的麻袋扛进了船舱。

而汪姓商人对外声称说是马上逢年节了,主家托他买几头黑山猪,已备年节用。正好刘副管事一亲戚家中善养黑山猪,其肉质鲜美紧实,远近闻名。

那晚,汪姓商人让人把麻袋扛进了货舱,并单独关在一个房间。

同时,他命令船上的人都不准靠近那间房。

期间由船老大负责‘黑山猪’的吃食。

可后来有一晚,船老大喝多了,便吩咐自己的副手去送饭。

期间,住在货舱的船工们有听到瓷碗摔碎的声音,随之穿过舱门的还有副手骂骂咧咧的声音。

约莫一刻钟后,副手走了出来,路过他们的房间时,像是不解气似的,又猛地踹了下舱门,“你们也都给老子安分点!”

屋内的人不由得打了个哆嗦,而后攥紧了身上的被子,紧紧闭上了双眼。

“那后来你有没有听到那间房里有什么动静,比如说话声,或者拍打声之类的?”此时,叶泽兰潜在底层货舱的一个杂物间里。

杂物间里除了叶泽兰之外,还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

此刻少年手指蘸着茶水,在桌上写下一个大字,然后向叶泽兰比划着砸门的动作。

“你的意思是之前那房间里关着的是人,对吗?”叶泽兰向前一步,激动地握住了少年的肩膀,又压着声音确认了遍,“当时里面是有人的,对不对?”

少年重重点了点头。

叶泽兰抬眸望去,只见少年眼眶里蓄满了泪水。

“你放心,我们一定会把你们带出去的。”叶泽兰轻轻擦掉少年的眼泪,随后把人揽进怀里,轻声问道,“你愿意做姐姐的人证吗?”

少年眸光坚定,再次点了点头。

亥时末,月亮西斜,有云追月而行。

不一会儿,云飘在了月的前面,遮住了月光,挡住了人的视线。

叶泽兰借机撬开了少年提到的那间房。

随即她打开火折子,只见房间被人清理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连地板都彻底洗刷了个遍。

见此,叶泽兰暗骂一声,又不得不一寸一寸查找遗留的线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看得眼花之际,终于让她在一处略有凸起的甲板下,揪出了一小块黄豆大小的碎布头。

碎布头的颜色几乎与甲板一致,呈棕褐色,若不仔细查看,很难发现。

另外,在两块甲板的夹缝里,她还发现了几滴暗红色的血迹。

血迹尽管早已变得暗淡,可仍昭示着这间房里可能发生过一起打斗,或者凶杀。

待线索都排查的差不多了,叶泽兰前脚刚走到门前,只听一声挨着一声的哒哒声,由远及近,不断传到她的耳中。

有人踩着楼梯下来了。

叶泽兰连忙灭了火折子,一个闪身,躲在门后。

脚步声越来越近,也越发沉重。

叶泽兰紧紧地贴在门后,不由放缓呼吸,腰间的剑随时准备拔出。

又过了几息,外面的脚步声停了下来。

似乎停在了船工的房间外。

紧接着,只听一声粗暴的踢门声,一个粗犷且熟悉的男声穿透房间,飘进了叶泽兰耳朵里。

此人正是白日里叶泽兰见过的船老大。

“一群懒猪,快起来吃饭了!”

“一天天的,什么活都做不了,就知道睡!真不知道留你们这群人到底有什么用!”

一声又一声的谩骂,污言秽语,简直难以入耳。

叶泽兰怒从心生,恨不得就地解决了此人。

到现在,她终于明白为什么那名少年明明已经饿得不行了,却不愿意喝那碗粥,却愿意啃那张又硬又干,还有霉味的饼。

她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船工们每天干着又苦又累的活,却没人想要逃离。

因为他们每天的吃食里都被人放了药。

他们又不得不吃。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逐渐麻木,最终失去自我,永远被困在这艘船上。

船老大说所的什么聋哑人,什么给口吃的熬过这个寒冬,都是用以遮掩他们罪行的说辞。

船工们甚至可能都不是天生的聋人或天生的哑巴,而是有人毒害了它们。

“究竟是何人如此恶毒?视人命如草芥,将人玩弄于股掌之中,他这么做究竟是为了什么?!”

三楼西面的一间客房,杨涌愤愤拍着桌子。

茶盏在桌上晃荡了一圈,最终摔落在地,四分五裂。

叶泽兰瞥了眼门外,接着杨涌的话,“杨兄莫要生气,说不定以人血入茶只是东浦国个别权贵的癖好,并不能代表整个东浦国,你说是吧,竹蹊?”

“对啊,杨大哥。若咱们到那发现他们真是以人血入茶,那我们的青瓷盏必然不能卖给他们!”竹蹊一板一眼地配合道。

接着,叶泽兰冲着门外说道:“杨兄,你就不要生气了,不值当的。”

话落,叶泽兰冲二人点点头,示意门外的人已经离开了。

而后杨涌长舒了一口气,又不放心地看了眼门外,小声问道:“这下我们要怎么办呢?”

“等,一切等上岸了再说。”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