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相逢恨不知音早

恰近日,林黛玉的教书先生贾雨村前来林家拜谒林如海。

且说那贾雨村原是湖州人士,却只得暂在姑苏城葫芦庙里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贾雨村亦出身仕宦之家,然人口衰丧,祖宗根基已尽,独留下他一身一口,因而不得不进京求取功名,只无奈身无分文,淹蹇住了。

因甄士隐梦被僧道蒙蔽,脑热眼昏,又天生一副热心肠,贾雨村又惯会装模作样,故而种种偶然之下,甄士隐便错认奸人为知己,命通使仆人取了银子特特送来,向雨村道:“这是白银一千:内有五百,乃小弟微敬贤兄;其余五百,为贤兄出行之费。至于衣服首饰,小弟均已备办,不须贤兄费心。”

贾雨村便受了甄士隐赠银相助,得了银钱,便急忙露出本来面目,忙忙赶去京都,生恐甄士隐反悔,天遂人愿,贾雨村有幸中了进士,惯会巧言令色,专攻仙鬼之术,自然得官家看重,升了知府。

叹奈何贾雨村为人贪酷,不仅贪图财物,还待百姓严苛,每逢佳节,必作逢迎拍马的颂圣诗,隐隐有似前朝宋之问的风骨,然贾雨村又恃才侮上,因自身的才学便孤高自许、目无下尘,虽没得罪了官家,却得罪了其他比他高一级的官员,于是不消一年时间,贾雨村便被弹劾罢官,且不说那些官员如何安心,只说这贾雨村从此坦风袖月,周游四方,不问世事,学作前朝卢藏,倒叫不知情别处的百姓们误认为是个清白廉直的好官,实乃一大笑话。

他想离开京都,但听说那地方早已荒凉,住在繁华热闹的地方,又不合乎他的本意;到离开京都遥远的地方去,又难免怀念故里,牵挂在京的那些人。因此踌躇不决,心乱如麻。

来回往复后贾雨村又游至维扬地带,因盐价昂贵,自忖湖州虽产盐较多,可扬州盐价竟比湖州翻了一倍,因而留意打听,闻得扬州刚上任管盐务的正是林如海,和他同榜的探花郎,贾雨村心中早对林如海恋慕不已,今又见林如海有此行径,自当遇到了知音,只恨无人引荐,难得一面。

可喜可贺,天缘凑巧,扬州又有两个贾雨村旧日做官结交的狐朋狗友,雨村这偶感风寒的病霎时就好了。

只听其中一位名叫卜尧莲的,人如其名,实为清正廉洁,祖上原和卜世仁为一家,因那卜尧莲和林如海也是旧友,贾雨村喜不自胜,他曾在官场上多处受卜尧莲指点,于是当日他便跟卜尧莲诉明了所有。

卜尧莲存了三分心眼,用十分明显的眼光,似在询问,贾雨村早已察觉,却故意装作浑然无觉的样子,整了整衣冠,宽大的袖子挡住了他的视线,心里忖度卜尧莲的意思。

过了好一会儿,卜尧莲终于沉不住气了,笑道:“雨村兄有了好消息罢?”

贾雨村忙赔笑道:“什么好消息?贤兄告诉了小弟,小弟才知。”

谁知那卜尧莲听罢,思忖多时,忽然想起林家西席一事,故作踌躇地道:“此时虽然有一安身之处,但系西宾,不知贤兄可肯俯就?”

贾雨村见有些眉目,急忙问道:“请教先生,离此多远?又是何地名?”

卜尧莲笑道:“离此处十里,有一户林姓人家,那老爷表字如海,膝下只有一儿一女,林家千金年方五岁,现在其母极要女儿读书,因无力延师,是以蹉跎。”

贾雨村面露难色,一听林家无力延师,不由问道:“林大人现任巡盐御史,虽是个七品小官,但这延师的钱又怎么请不起?”

卜尧莲点头道:“贾兄说的不错,林家并不泥于小节,现有空房三间,去岁时本有西宾在彼设帐,堪堪抵消了房租,于是今岁那位西宾另就他席,故而林家还尚未延师。贾兄若有意图,莫若小弟写一信去,贤兄就在他家处馆,岂不好?惟恐别有缺乏,林大人照顾不周,门生再备百铜,贤兄带去,以备不虞。”

贾雨村一听卜尧莲赠银,虽说金银珠宝他贪了不少,娶娇杏时也是大手一挥,狠狠过了一把官瘾,但此时一听卜尧莲赠金百两,激动地双腿发颤、热泪盈眶,心里暗忖道:“可怜世人只知‘纱帽底下好题诗’,哪里晓得这草野中每每埋没许多仗义疏财的鸿儒!”

其实贾雨村并未听明白,正欲下跪,哪知忽然被卜尧莲拦住,卜尧莲趁机笑道:“贾兄这是何意?男儿膝下有黄金,只跪天地君亲师。贤兄何必折煞小弟,快快请起!”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