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请柬

坐上电车,杨思楚仍是手脚发软,心“砰砰”跳得厉害。

在陆家飘荡的那些日日夜夜,她见过陆靖寒许多秘密,以为自己不再怕他了,没想到转世相见,她仍然会胆怯到无措。

陆靖寒头部受过伤,在北平陆军医院卧床半年,头上的伤好了,两条腿却始终没有力气,只能依靠轮椅。

也因此,他浑身上下总散发着阴冷的气息,让人不寒而栗。

杨思楚很怕他,成亲六年,他们不曾敦伦过,甚至连说话的次数也寥寥无几。

陆靖寒比她年长十岁,今年应该二十七。

婆母曾无意中提过一嘴,他是二十五岁那年受得伤。

也就是说现在的他已经不良于行了。

也难怪会有那般阴寒的目光,正值壮年满怀豪情之际,却不得不困囿于轮椅……

怔忡间,电车到了晓望街。

杨家面馆在最东头,紧挨华城路,两面临街,地角相当不错。

临近饭点,店里客人不少。

杨思楚收回散乱的思绪,放下书包,匆匆走进后厨。

灶膛里的柴火噼里啪啦地燃着,白色的水汽从锅盖边缘氤氲而起,厨房弥散着饭菜馥郁的香气。

郑三哥正甩着肩膀在案板前抻面,郑三嫂则拿着笊篱站在灶台前捞面。旁边黑漆台子上,一溜摆着六只大瓷碗,杨二太太廖氏熟练地往上浇着不同的面卤,打杂的小翠端着托盘,一趟趟地送到客人桌上。

杨思楚眼角一扫,见陶瓷罐里的咸菜丝见了底,连忙洗了手,弯腰从墙根的陶瓷坛子里捞出个芥菜头。

郑三嫂道:“二姑娘还没好利索,快去坐着歇会儿,这咸菜我来拌。”

“我已经大好了,累不着。”杨思楚笑应,将芥菜头过两遍水洗去表面浮盐,细细地切成丝,在清水里泡着。再剥两根葱,同样切成细丝,将咸菜丝沥干水码在一起,滴几滴香油,捏上少许白糖,最后淋一圈花椒油,一圈米醋,用筷子搅匀。

清爽开胃的咸菜便拌好了。

忙碌也不过一两个钟头的事儿,刚到七点,面馆已经空了。

郑三嫂把剩下的面煮了,锅边贴几个杂粮面的饼子,几人就着剩余的面卤和咸菜丝吃了晚饭。

天色已然全黑,墨蓝色的天际嵌着一弯金黄色的新月,格外静谧闲适。昏黄的街灯在路面晕出似有若无的光影。

杨思楚扶着廖氏胳膊往枫叶街走,刚拐弯,迎面瞧见李承轩自树荫下出来,热络地招呼,“杨伯母,思楚。”

“是承轩啊,”廖氏面上带出笑,“怎么大晚上的在这里,吃过饭没有?”

“吃过了,出来消消食,顺便把笔记交给思楚……这两天的功课有点难,我把重点整理了下。”李承轩怕杨思楚不接,将本子递向廖氏。

李承轩成绩好,以往杨思楚也经常借他笔记,廖氏不加怀疑地接在手里, “谢谢承轩,多亏有你,阿楚的功课才能跟得上。”

“伯母别见外,我跟阿楚自小一起长大,这都应该的。”李承轩谦卑且有礼,“天儿不早,我回家了,伯母您路上慢点。”不等杨思楚开口,迈着大步离开。

杨思楚看着廖氏手里的笔记本,叹口气,“娘,我已经借了别人的笔记,以后别麻烦李承轩了。”

“咦?”廖氏侧头看她,“你们吵架了?”

杨思楚笑着否认,“没有,都多大年纪了,哪里还吵架?”顿一顿,索性把话说明白,“我觉得李承轩并不像先前以为的那么好,不想跟他走得太近乎”

“出啥事了?”廖氏上下左右仔细打量着杨思楚,狐疑地说:“难怪你莫名其妙病这一场,肯定是他欺负你了,你先回去,娘到他家理论去。”

“别,别,”杨思楚忙拦住她,“真没事,我又不是傻子,吃亏还能忍气吞声不成?”因见廖氏仍是满脸的不相信,便拿王皎月当了借口,“李承轩最近总是跟他们班另外一个女生拉拉扯扯,我可不想往里掺和,平白无故坏了名声……而且,李家伯母实在不太好相处,还是远着点好。”

廖氏轻轻拍了拍她的手。

她生养的女儿,自然了解。

杨思楚确实不傻,但性子太软,没有主见。李承轩模样不错,性情也还好,但李太太着实不是个善茬,最能欺软怕硬。

况且李承轩底下还有三个年幼的弟弟妹妹,身为长媳,肩上的担子太重了。

廖氏并不看好李家,却见杨思楚似乎挺中意李承轩,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没有多加干涉。

如今杨思楚表明不想与李家有关系,那再好不过。

反正两家大人并没有正式表露过“定亲”或者“结亲”的意思,于名声上并无妨碍。

说话间就到了枫叶街,杨家在东面第二个小院。

杨家祖籍河南,祖父杨顺先背井离乡到杭城打拼,凭一己之力置办了一座五开间的宅院,还经营着大酒楼,进进出出都被街坊邻居尊敬地称呼为“杨老爷”。

只是这份体面招来旁人眼红,又因杨家是外乡人,在杭城没有靠山,大酒楼先后被人找过好几次事儿,直至开不下去。杨顺先不得不低价变卖酒楼,连带着气出一身病。

临终前,杨顺先做主分了家。

长子杨培东与长媳陈氏育有两子一女,分得东面三间并东厢房;次子杨培西,也就是杨思楚的父亲分到西面两间及西厢房。

院子也一分为二,砌了半堵院墙作为分隔,但两家还是从同一个院门进出,外头看着仍是一家人。

家里资财除去请医延药的花费外,所剩不多,杨培东分到七成,杨培西则占了三成。

杨培西重操旧业在常山街兑了家小饭店,杨培东却觉得开饭店辛苦,鸡毛蒜皮的杂事多,且容易被人算计。

他在粮米行入了干股,每年只拿红利,并不需要早出晚归地操劳,收益还不错。

转眼十几年过去,期间杨培西病故、堂哥杨思远娶妻、去年堂姐杨思燕出嫁,凡此红白喜事都是两家人互相帮衬着操办,相处很融洽,但家里光景显而易见地不如杨顺先在世时富足。

尤其杨家二房,从最初的饭店到现在晓望街的小面馆,只能说勉强维持生计,倒是长房杨培东家里更宽裕些。

回到家,杨思楚开始写作业。

廖氏则翻出件旧棉袄,打算拆洗之后重新絮上新棉花。

伯母陈氏推门而入,手里拿着只熏了香水的信封,“思燕送来的请柬,说是礼拜天冯二小姐办成人礼,在新亚饭店开派对,请思楚去玩。”

冯二小姐冯安琪是杨思燕的小姑子,在海德中学读书。

杨思楚微皱了眉头,略显为难,“我跟冯小姐不熟,不太想去。”

“这有什么?”陈氏拉开椅子,在桌前坐下,笑嗔道:“一回生两回熟,都差不多般般大,来往几次不就熟悉了?再说,不是还有你姐?有不认识的人让你姐帮忙介绍……十六七岁的姑娘家,就应该多出门结交些朋友。”

此话正说在廖氏心坎上。

杨思楚太腼腆了,每天除了上学就在店里帮忙,轻易不出门,也没见同学来找她玩。

从小到大眼前就李承轩一个。

这般年纪的女孩子,哪有天天囚在家里的,都快成木头了。

廖氏做主替杨思楚应下,“反正礼拜天也没事,阿楚去玩一玩吧。我那里还收着几支簪,等挑支好的当贺礼。”

陈氏笑着摇头,“现在的小姑娘谁还戴那些老古董?如今也不兴盘头了,都时兴拿火钳烫头,什么大波浪小波浪。依我看,买只漂亮的发卡蛮好。”

廖氏想想也是,从荷包里取出两张五块钱的票子,“明天放学去趟百货公司,挑件好看的礼物,别舍不得花钱。”

杨思楚低头不语。

“阿楚就当去见见世面,多认识些人。”陈氏双手交握着,腕间的金镯子在烛光映照下熠熠生辉,“冯家开工厂,交往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再有两年你高中毕业,届时让你姐请托人,找个清闲体面的工作。”

廖氏连连点头。

杨思燕高中只读了一年,就在交通银行找了个文书的工作,每天不过打打字,一个月足有二十块钱的薪水,还不算中午饭以及下午的茶水点心。

而杨家面馆一个月的利润不到四十块钱,给郑三两口子十五块,小翠的工钱是两块,剩下也只有二十块,这其中还有廖氏起早贪黑的辛苦。

送走陈氏,廖氏劝杨思楚,“你伯母说得在理,要想有个好前程须得多结交人。像你这般天天在家,见到的不过是眼前这几家商户……”

到哪里去找个青年才俊嫁过去?

后半句没出口,杨思楚却听明白了,低声嘟哝,“谁知道杨思燕是不是真好心?”

“胡说!”廖氏脸色一沉, “都是一家人,你姐不是好心还能安着坏心思,能把你给卖了?”视线瞥见灯光下眉目如画却明显还带着些病容的女儿,语气和缓了些,“咱家只你一个姑娘,往后有事,少不得依仗堂哥堂弟替你出头。且不可再说这种话,让两家生分了。”

可前世,她嫁到陆家,难道就跟杨思燕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杨思楚抿唇,盯着钞票上红红绿绿的花纹,终是什么也没说,抬手将钞票放进笔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请柬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