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苗圃

“青年骨干先锋营”的第一次集结,安排在集团郊区的培训中心。这里远离总部的喧嚣,绿树环抱,设施先进,像一座精心打造的温室。踏入这里,仿佛也暂时隔绝了战略部那些黏腻的压抑感。

营员三十人,来自集团各个部门和下属公司,无一不是精挑细选的“苗子”。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心照不宣的竞争气息,礼貌的笑容下,是暗自的打量和评估。

沈振海出席了开营仪式。他没有坐在主席台正中央,而是选了侧位,但整个会场的气场却无形地以他为核心。他的发言简短、有力,没有套话,直指集团面临的挑战与对“新生力量”的期望。他强调“破局思维”、“价值创造”、“敢于担当”,每一个词都像重锤,敲在在场每一个跃跃欲试的心上。

他没有看我,甚至目光都没有在任何一个人身上过多停留。但我知道,他的每一句话,既是对所有人的要求,也是对我这个“暗子”的无声指令:证明你的价值。

先锋营的模式与传统培训迥异。没有照本宣科的老师,只有引导讨论的“催化师”;没有标准答案的案例,全是集团真实面临的棘手难题。我们被随机分成小组,进行课题攻坚。

我的小组里,有个叫林浩的男生,来自市场拓展部,思维敏捷,口才极佳,充满了一种近乎侵略性的自信。第一次小组讨论,他就自然而然地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个供应链优化的课题,核心就是降本增效!”林浩在白板上挥斥方遒,“我们必须拿出颠覆性的方案,让上面眼前一亮!我认为,应该大胆建议引入AI智能调度系统,彻底重构流程……”

他侃侃而谈,引用的都是最新的商业概念,听起来前景无限。组员们大多被他的气势感染,纷纷附和。

我仔细研读着案例背景,眉头微蹙。集团的传统供应链盘根错节,牵扯到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绝非一个“AI系统”就能简单颠覆。冒进的风险,可能远大于收益。

“林浩的思路很前沿,”我等到他告一段落,才开口,语气平和,“不过,我补充一点。案例中提到,三年前集团也曾试点过类似的智能仓储项目,最终因为基层操作人员抵触和数据接口不通畅而搁浅。我们在设计新方案时,是不是需要先充分评估这些历史教训,考虑如何化解阻力,设计更平滑的过渡路径?”

我列举了几个具体的数据和那次失败项目的关键节点。林浩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迅速恢复:“清浅说得对,细节很重要。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改革总是有阵痛的……”

“阵痛需要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我坚持道,目光扫过其他组员,“否则,再好的方案也只是纸上谈兵。我认为,我们的方案应该包括一个详尽的‘风险评估与缓释’模块,这或许比单纯描绘美好蓝图更实际,也更能体现我们的深度。”

小组讨论陷入了短暂的争论。最终,或许是觉得我的顾虑更接地气,或许是我提供的历史数据更有说服力,方案框架采纳了更稳健的路径,但也保留了林浩提出的创新点作为远期目标。

这次交锋,让我在小组内初步确立了“务实派”的形象。林浩看我的眼神,少了几分轻视,多了几分审慎的打量。

晚上是自由交流时间。培训中心有个不错的咖啡吧,不少营员聚在那里继续“联络感情”。我本想回房间整理笔记,却在走廊被林浩叫住。

“骆清浅,聊聊?”他端着两杯咖啡,递给我一杯,笑容比白天多了几分随意。

我们在靠窗的位置坐下。窗外是沉沉的夜色,室内灯火通明。

“白天讨论,你很犀利啊。”林浩开门见山,带着点试探,“在战略部被磨炼出来了?”

“只是做事习惯多想一步。”我避重就轻地抿了口咖啡。

“在那种地方,多想一步是好事。”他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不过,有时候也得敢闯。像我们这种没背景的,不弄出点大动静,怎么入得了上面那些大佬的眼?”他朝主席台方向努了努嘴,意指沈振海之类的人物。

“大动静也需要扎实的基础,否则容易变成泡沫。”我回应道。

“基础?”林浩不以为然地挑眉,“清浅,你还是太理想化了。在这里,”他指了指脚下,“价值不是你做了多少扎实工作,而是你被谁看到了多少价值。有时候,一个漂亮的概念,一次成功的亮相,比埋头苦干一年都管用。”

他的话,带着一种**裸的现实主义,与马总监那边的氛围不同,更直接,更功利,也……更接近某种真相。我沉默着,没有反驳。

“听说你是马总监推荐来的?”他忽然问。

我心里一动,面上不动声色:“嗯,部门安排。”

林浩凑近了些,压低声音:“马国华那个人,守成有余,进取不足。跟着他,稳当,但上限也就那样了。沈总这边,才是真正能干大事的地方。”他看着我,眼神灼灼,“这次先锋营,是个机会。好好把握,说不定就能跳出原来的池塘。”

他的话像一颗石子,投入我心湖。他是在暗示什么?还是仅仅在表达他自己的野心?

我没有接话,只是笑了笑,将话题引向了别处。但林浩的话,却在我心里留下了印记。这个“苗圃”,并非净土,它同样是名利场和赛马场的延伸。只是这里的竞争,披上了“创新”、“破局”的外衣,显得更高级,也更残酷。

回到房间,我打开电脑,看着小组课题的进展,却久久无法专注。林浩的脸,沈振海冷峻的目光,马总监算计的眼神,交替在我脑中浮现。

我想起苏曼瑾说的“在浊流中呼吸”。在这里,浊流似乎换了一种形态,它不再是僵化的流程和油腻的应酬,而是变成了对“价值”的重新定义,对“机会”的激烈争夺,以及对更高权力的向往和依附。

我这条鱼,从一个较小的、浑浊的池塘,游入了一个更大的、看似清澈,实则暗流更为汹涌的水域。

我需要更谨慎,也需要……更勇敢。不仅要证明自己的能力,更要看清楚,哪股水流,才能真正载着我,游向我想要去的方向——或者,至少,能让我安全地存活下去。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