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的早晨,黎予正对着电脑研究历年各高校的录取分数线,黎樰刚起床睡眼惺忪地望着妹妹的背影。
“姐,高考成绩出来了。”黎予头也没抬,声音有些紧绷,“过两天就要开始填报志愿了…”
黎樰有些惊讶:“你就查到成绩了?现在查询服务器不应该卡到进不去吗?”
“我是没登进去,”黎予终于抬起头,眼神里带着一种混合着疲惫和了然的平静,“是我们班主任查了成绩,直接发短信告诉我的。”
她把手机屏幕递给黎樰看,上面的分数,赫然超出了重点线一大截,是足以冲击顶尖名校的分数。名次差一点点就进屏蔽了,有些可惜。
黎樰看着那些令人惊喜的数字,脸上刚露出笑容,就听到妹妹用一种异常坚定、仿佛早已深思熟虑的语气说:
“我想去外面读书。”
黎樰的笑容微微收敛,她理解妹妹的渴望,但也深知现实的沉重。
然而,没等黎樰回应,母亲带着不满和尖锐的声音立刻从门外响起,人未到,声先至:
“去什么外面?!就在云大读不行吗?云大哪里不好了?外面那些大城市,消费多贵你不知道?光是路费一年来回就得多少钱?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黎予妈妈走进来,眉头紧锁,脸上是显而易见的不赞同和焦虑。
“妈,我这个分数明明可以去更好的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为什么非要我留在省内?”黎予站起身,语气带着压抑的激动和不解。
“更好的学校?云大不是重点大学吗?多少人想考还考不上呢!女孩子家,跑那么远干什么?人生地不熟的,万一出点什么事怎么办?再说了,更好的学校就意味着更贵的学费,更贵的生活费,家里什么情况你不清楚吗?”
母亲的声音越来越高,带着一种被挑战权威的恼怒和对未来经济压力的本能恐惧。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就在云大读!这事没得商量!”
眼看母女俩的争执就要升级,黎樰立刻上前一步,挡在了妹妹身前,她先轻轻拍了拍黎予的肩膀,示意她稍安勿躁,然后转过身,用一种温和却不容置疑的力量,半推着母亲往外走:
“妈,您先别着急,填报志愿是大事,得好好商量。您先歇会儿,喝口水,我跟小予再说说。”
她一边说着,一边给黎予递了个眼色,低声道:“你先看着学校,别急,我和妈说。”
黎予看着姐姐将情绪激动的母亲劝离房间,门被轻轻带上,隔绝了外面隐约传来的、母亲依旧絮絮叨叨的抱怨声。
她无力地坐回椅子上,刚才那股因为高分和梦想而激起的勇气,在母亲冰冷的现实考量面前,仿佛被戳破的气球,迅速干瘪下去。
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委屈涌上心头,眼眶微微发热。她难道不知道家里的情况吗?她就是因为知道,才更加渴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去更广阔的世界搏一个未来啊!
客厅里,黎樰并没有急着和母亲讲大道理。她先给母亲倒了杯温水,然后安静地坐在她身边,等母亲激动的情绪稍微平复一些后,才缓缓开口。
“妈,”黎樰的声音很平静,带着安抚的力量,“我知道您是担心小予,也是为这个家考虑。但是,您先看看小予的这个分数。”
她把黎予的手机再次拿到母亲面前,指着那个醒目的数字,“这个分数,留在云大,确实是绰绰有余,甚至可以说是浪费了。她有机会去更好的学校,这意味着她将来毕业后的起点、平台和机会,会和留在云大完全不一样。”
母亲瞥了一眼分数,眼神闪烁了一下,但依旧嘴硬:
“起点高有什么用?到时候找不到工作,欠一屁股债,还不如老老实实在家门口读个书!”
“妈,话不能这么说。”
黎樰耐心地分析,“她这个分数完全能上华旦这样的名校,本身就是一个金字招牌。而且您想,沪市那样的大都市,发展的机会更多。小予那么努力,性格也坚韧,她去了那里,见识会更广,未来的可能性也更大。这不仅仅是读书,更是对她未来人生的投资。”
她观察着母亲的脸色,继续道:
“我知道您担心费用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想办法解决。”黎樰的语气变得异常认真和坚定,“学费可以贷款,而且我已经找到新工作了,她的生活费我来出。”
母亲猛地抬起头,震惊地看着黎樰。
……
接下来的两天,家里的气氛有些微妙和安静。黎予没有再主动提起志愿的事情,只是默默地将华旦大学以及其他几所顶尖大学的招生简章和专业介绍反复研究。
黎樰则时不时地、用不经意的语气,跟母亲提起某个亲戚家的孩子在外地读书后发展得很好,或者某个朋友的孩子因为读了名校找到了多好的工作。
填报志愿系统开启的那个上午,黎予坐在电脑前,手指放在鼠标上,却迟迟没有动作。她紧张地看着房门方向。
终于,黎樰推开房门走了进来,对她露出了一个鼓励的、带着些许疲惫却坚定的笑容:“填吧,就按你想的填。妈那边……我去说。”
黎予的眼眶瞬间就红了。她深吸一口气,不再犹豫,在第一志愿的栏位上,郑重地输入了“沪市华旦大学”以及她心仪的专业代码。点击“确认提交”的那一刻,她感觉一直压在胸口的那块大石,仿佛被移开了一丝缝隙,有清凉的空气透了进来。
录取通知书在盛夏的尾声,如期而至。当印着“华旦大学”字样的红色送到家里时,黎予妈妈看着那份通知书,沉默了许久,最终,什么也没说。
她小心翼翼地收好通知书,看向窗外,小城的天空似乎也变得高远了一些。
她即将启程,奔赴那个她们曾经共同眺望过的、遥远的沪市,独自去面对一个未知却充满希望的世界。
而关于那个名字,那个模糊的身影,或许,终将被留在身后这片逐渐远去的风景里。
夏夜深沉,窗外只剩下断续的蝉鸣和远处马路偶尔传来的车辆驶过的声音。
黎予正伏在书桌前,台灯的光晕笼罩着她略显单薄的背影,她正对着明天要教授的家教课程认真备课,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神情专注。
卧室门被轻轻推开,黎樰走了进来。她看着妹妹刻苦的模样,眼神里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心疼和欣慰。
她没有立刻打扰,只是静静地站了一会儿,才从睡衣口袋里掏出一个略显陈旧的、暗红色封皮的小本子,轻轻放在了黎予摊开的教案旁边。
“给你,收好了,开学报到肯定要用。”黎樰的声音带着刚洗漱完的松弛感。
黎予的思绪从习题中抽离,有些疑惑地抬起头,顺手拿起那个红本子。借着台灯的光,她看清了封面上的烫金字——
“居民户口簿”。
她愣了一下,诧异地看向姐姐:“姐,你拿户口本给我干嘛?录取通知书上没说要用户口本报到啊?”
黎樰看着她那一脸懵懂的样子,忍不住屈起手指,轻轻敲了一下她的额头,语气带着点“恨铁不成钢”的无奈:
“你是不是光顾着看学校排名和专业介绍了,最关键的政策都没仔细研究?”
“政策?”黎予更困惑了。
“沪市的落户政策啊。”
黎樰压低了些声音,但语气里带着明确的引导,“沪市的985高校本科生,不是可以享受直接迁户口进学校集体户的政策吗?这么好的机会,多少人求之不得呢,怎么,你不想迁吗?”
“迁……迁户口?”黎予重复着这个词,眼睛因为惊愕和逐渐升腾的理解而微微睁大。
几秒之后,像是有什么东西在脑海里“啪”地一声接通了,她的双眼骤然迸发出明亮的光彩,几乎是脱口而出:“可以迁户口?!我真的可以……把户口迁到沪市去?”
她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带着一丝颤抖。这个认知带来的冲击,远比收到华旦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更甚。
录取通知书代表着她可以暂时离开四年,但户口迁移……这几乎意味着一种身份上的剥离与重塑,意味着她与这个原生家庭、与这座小城之间,那根与生俱来的、无形的脐带,有了被合法剪断的可能。
黎樰看着妹妹眼中那不敢置信又充满渴望的光芒,心里百感交集。
她伸出手,安抚地拍了拍黎予因为激动而微微绷紧的后背,声音放得更柔,也更沉静,带着一种看透世事的通透和对妹妹未来的深切考量:
“我知道,妈这些年……对你算不上多好。”
她斟酌着用词,没有说得太尖锐,但姐妹俩都心知肚明母亲长期以来的忽视和那份令人窒息的控制欲,“而且,妈那个性格你也清楚,控制欲太强。你这次去读书,她虽然最后没再明着反对,但心里未必真舍得放你飞远。以后你毕业了,找工作、谈恋爱……她说不定还想插手。”
她顿了顿,目光坚定地看着黎予:
“反正,你听姐的。趁现在有这么好的政策,把户口迁出去,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不仅仅是一个户口,更是你以后的自由和底气。将来你想留在沪市发展,或者去其他任何城市,都会方便很多,少很多牵绊。”
黎予紧紧握着那本暗红色的户口簿,冰凉的塑封封面此刻却仿佛带着滚烫的温度,一直熨帖到她的心里去。
她明白姐姐的良苦用心。这不仅仅是在为她铺路,更是在用一种最实际的方式,为她构建一个可以自主呼吸、独立决策的未来空间。
姐姐是在用她自己的方式和力量,努力将她从那个压抑的、充满控制欲的家庭环境中“解救”出来。
“姐……”黎予的声音哽咽了,千言万语堵在胸口。
黎樰看着她泛红的眼圈和无比认真的神情,心里软成一片,又带着点酸涩。她笑了笑,再次揉了揉妹妹的头发:
“行了,别矫情了。赶紧收好,这事暂时也别跟妈提,等手续办得差不多了再说。早点休息,明天不是还有家教课吗?”
说完,她转身离开了房间,轻轻带上了门。
黎予独自坐在台灯下,久久没有动弹。她低头凝视着手中这本小小的、却重若千钧的户口簿,指尖轻轻拂过封面上凸起的字迹。
胸腔里仿佛有汹涌的潮水在激荡,是前所未有的、对未来的清晰渴望和一种破茧般的勇气。
窗外,夜色更浓,但黎予觉得,自己仿佛已经看到了沪市那片天空下,一个更加独立、更加自由的自己,正在向她招手。
这条路,姐姐已经为她奋力推开了一扇至关重要的大门,剩下的,就需要她自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了。
她小心翼翼地将户口簿锁进抽屉的最深处,如同珍藏起一份关于未来和自由的、最郑重的承诺。
备考的读者宝宝们中考的高考的考研的考公的考编的全部考神附体[猫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3章 志愿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