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振东一走,店里的主力又少了一个,不过苏丽珍也没想着把事情都交给王树和梅子做。
将好信儿要来凑热闹的谢芳芳和卢向阳赶出厨房,她挽起衣袖正准备干活呢,这时候顾英杰、大河兄弟四人又来了。
几人进屋一看苏丽珍系着副围裙从后厨跑出来,着实大受震撼。尤其大河,一听说她要跟着一起洗下水,原地“哎呦”了半天,直说咋能让小老板干这粗活呢。
然后兄弟四人二话不说把苏丽珍也撵出了厨房,直接伸手帮着把那一大桶下水都给收拾出来了。
四人干活的速度很快,却把那些下水清洗地十分干净,简直就是效率惊人。
面对苏丽珍连番地赞叹,大河美滋滋道:“嗐,这都小事。想当初哥儿几个穷,从来买不起一块像样的肉,只能弄这些乱七八糟的下水零件。这时间长了,可不就比谁都有经验了!”
苏丽珍要他们四个留下吃午饭,顾英杰说什么也没答应,等确定没什么活了,跟苏丽珍道了声“恭喜”,就迈开大长腿打头先走了。
苏丽珍没办法,紧赶慢赶让王树包了两只卤鸡和一包卤豆干,强说着让他们带了回去。
这一番忙碌后,到了午间饭点,这会儿彻底没什么客人了。
苏丽珍正想着要送谢芳芳和卢向阳去火锅店吃饭,顺便给王树和梅子带点饭回来,苏厚德和孟知祥两个老人就亲自过来给他们送饭了。
红烧带鱼,粉蒸肉,小鸡炖蘑菇,鱼香肉丝,四道菜都是用大碗装着,分量着实不轻。
就这,苏厚德还怕几个孩子吃不饱,炒了一大盆蛋炒饭不说,还让芽芽单独拎了一小篮的葱油饼。
老爷子的手艺自不必说,连带今天火锅店招待客人的席面也是他老人家亲自掌勺,那味道可真是把大伙儿惊艳得不行。
这边谢芳芳和卢向阳还是第一次吃苏厚德做的饭菜,第一口下去,两人就被彻底征服了。
原本觉得苏妈妈做的饭菜已经够好吃了,没想到珍珍的干爷爷那手艺更是一绝,简直是“神仙味道”。
两人悄悄对视一眼,都默契地觉得以后一定要常来珍珍家多多表现,好哄干爷爷经常下厨,这样他们就可以经常吃到这么美味的饭菜了!
呜呜,真是太好吃了!
因为他俩吃的太香了,尤其卢向阳,这饭量跟他的个头绝对成正比,一旁的王树和梅子都有点不敢下筷子了。
苏丽珍便又起身去厨房掰了一只卤鸭,盛了一盘卤素菜端上桌。
刚要坐下,就听柜台上的电话铃响了,她按住同时要起身的王树和梅子,叫他们专心吃饭,自己过去接电话。
一拿起话筒,电话那头立即响起一道熟悉的声音:“喂,是珍珍吗?是我啊,你明义大哥!”
光是听着这没心没肺似的大嗓门,苏丽珍脑海里就同步出现了周明义那个憨憨的形象,以及他上次来的那几天,为了点吃的闹出的那一桩桩糗事,嘴角就忍不住弯了起来。
“当然记得,周大哥,你最近好吗?”
少女柔和的声音通过电话线传进耳膜,不知是不是因为那一点失真感,竟有种说不出的温柔恬淡,让周明义倍感亲切,不由一句接一句道:“我还行,就是忙!每天一睁开眼睛就要处理各种事,我那是恨不得一个人当两个人用啊!”
“其实我早就想给叔叔婶婶打电话了,可事情一多就总是忘。”
“实在是没办法,”他说着,还忍不住深深叹了口气,“谁让我能力比较优秀呢,瑞哥这边离了我是真不行!”
苏丽珍:“……”
她估摸,电话那头这会儿沈瑞肯定没在。
她就这么听周明义长吁短叹了半天关于他在那边的各种“甜蜜负担”,好一会儿,才听他话题一转,问起她这边来:“对了,珍珍啊,我听说你今天新店开张,对吧?哈哈,真是恭喜你啊!我跟你说,我打这通电话就是给你道喜的!”
苏丽珍听得好笑又无语。
他要不说这句话,她真是没看出来他打这通电话是为了这个目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对方总是记挂他们一家的,所以她自然要领这份心意:“对,是今天开张,谢谢周大哥。”
那边周明义继续大大咧咧道:“这有啥谢的!叔叔婶婶手艺那么好,加上德叔给你们做后盾,所以别说这才第二家分店,将来你们指不定要开他个十家、八家的。”
“珍珍啊,虽说今天你明义大哥我过不去,但没关系,等将来你们开十家、八家分店的时候,我肯定在场!我到时候还要给你们请锣鼓队、舞狮队,咱弄得热热闹闹的,正经是开业大吉,然后大吉大利,大利……嗯,大利完了还是大吉,哈哈哈!”
听着话筒那边有点魔性的大笑声,苏丽珍揉了揉额角,有些不知道怎么接话,又有点想笑。
不管上辈子、还是这辈子,她两辈子没接触过周明义这种人。
感觉有点复杂,但总的来说,也不错。
她忍住笑意,正想怎么回话,就听电话那头忽然“哎呦”了一声,紧接着就是一串叮了咣当的声响,像是人从椅子上摔下来的动静。
她正想问怎么了,就听电话那头忽然变成了沈瑞的声音:“苏小姐,是我,明义有事出去了。”
苏丽珍挑眉,总觉得这句“有事出去”非常值得推敲。
不过因为对面的人是沈瑞,即便是好奇,她也不会多嘴。
“苏小姐,今天你新店开张,我也要道一句恭喜。”
声音好听的人说话是有加成作用的,更何况苏丽珍能从这句话中听出一种毫不作伪的诚恳。
在对待沈瑞的态度上,如今的她已经越来越成熟。加上对方始终抱持的善意,她与对方的相处也逐渐趋向于朋友般的自然。
抛开源自过往的那些畏惧、逃避和紧张,如果单纯以平常心看待沈瑞,她也觉得这个人各方面都当之无愧的优秀。
对待这样一个人,连保有最基本的警惕都很困难,更何况是那些反感、厌恶等等负面情绪。
特别是当他也表现出真心实意,愿与你坦诚相交的时候。
于是苏丽珍拿着听筒,微微笑了笑,同样真诚地向对方表示了感谢。
两人在电话里简单聊了几句,那边看着孩子们吃饭的苏厚德见她久不回来,便忍不住过来看看什么情况。
电话那头沈瑞耳尖地听到苏厚德提醒苏丽珍饭菜要凉了,立刻明白过来他这通电话影响了对方的用餐时间,当即准备结束通话。
而苏丽珍听他让自己快去吃饭,不知怎么,突然想起上次周明义说对方忙起来常常顾不上吃饭的话,便也顺势叮嘱了一句:“沈先生,你也要记得按时吃饭。”
那头沈瑞听得这一句,唇角忍不住高高翘起:“好的,我会记住的。”
苏丽珍正要挂电话,忽然又听见那头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嘴:“对了,苏小姐,我让唐大队长帮我捎去了一些贺礼。你有空的时候看一看,兴许会对你有用。”
等放下电话,苏丽珍一下就想起,上午市消防的唐大队长来时,确实大包小包地拎了不少礼物。
她当时还觉得奇怪,他们一家是通过上次孟姑爷爷的事偶然认识对方,之后交集也不算多。怎么对方不但知道她家今天开业不说,还准备了这么多贺礼来。
后来唐大队长才跟她解释,他也是受人所托,这些礼物大多数都是远在特区的沈瑞托他置办的。
临了,唐大队长还从口袋里掏出了个巴掌大的小盒子交给她,说是沈瑞特地交代,一定要亲自交到她手上,说不定能给她派上用场。
苏丽珍当时虽有些诧异,但那会儿人来人往的,实在太忙,她就把那盒子和唐大队长拿来的其他礼物一起,顺手都堆到了屋子一角的置物架上。
其他人的礼物也都放在了那儿。
这会儿想起来,她顾不上吃饭,过去一通翻找,很快就找到了那个巴掌大的小盒子。
盒子是红缎子面的,看着就很高级。
苏丽珍将它打开,只见里面竟然只有一张巴掌大的薄薄纸单
她将纸单展开,等看清了上面的字迹,顿时一惊。
这竟是一张提货单!
单据上面标着货物从特区直运到凤城,而备注的货物名称是两台D国进口冰柜。
居然是冰柜!
别看现在才81年,但是百货商店里的电冰箱已经有十来种了。国产的诸如万宝、雪花,价格从800元到1300元不等,最贵的也没超过1400 元。
这个价格对于月入几十块的普通人来说,虽说也是大价钱了,但在双职工家庭,咬咬牙也不是买不起。
相比较而言,进口冰箱就比较昂贵了,价格区间在3000元到4200元之间,那才是真正要“伤筋动骨”的天价。
就使用方面,一般电冰箱就能满足普通家庭的需求。
但如果是开店,论及方便和实用,还是容量更大的冰柜效果更好。
尤其她这分店一开起来,对生鲜肉菜需求量又增加了不少,冬天怎么都好说,但夏天一到,那两台冰箱是真的有点不够用。
肉食太容易变质了,稍微掌握不好用量,炎炎夏日里必定要有损耗。
如果是换成大容量的冰柜就不一样了,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多储备一些食材,用不完的就直接冻上,也不用担心放不住。
虽说冷冻后的食材肯定比不得新鲜材料,可他们做的是重口味的卤味,丰富的调料和考究的卤制手艺完全可以弥补那一点源自食材新鲜程度上的差距。
不得不说,沈瑞的这两台冰柜真的是太合她的心意了。
事实上,刚萌生要开分店的想法时,她就曾四处托人打听去哪里能买到冰柜。
只是现在国内还不具备生产冰柜的能力,这方面主要依赖进口。很多人甚至压根没听说过这东西,一听说要冷冻,还以为她说的是电冰箱。
后来,还是专供他们家酒水的凤城第一百货吕经理告诉她,目前,也就首都、海市的一些大型百货公司和科研机构有冰柜。他们第一百货今年秋天也提了申请,预备进口两台冰柜到夏天专卖雪糕、冰淇淋。
吕经理还告诉她,如今虽说政策开放了,但进口的管制还是比较严格。单位要早早报审批,递材料,办通关手续,手续繁琐不说,仅仅是第一关的申请进口用品设备的资格,像她家这样的个体户就不具备。
所以,这条路基本走不通。
不过,可能是因为齐志飞的缘故,吕经理跟他家的关系一直保持得不错。
所以他暗地里倒是指点了苏丽珍几句。
说是南边特区开放后,沿海地区部分有门道的人打通了某些路子,能通过渔船走水路,弄到许多大陆买不到或者不好买的进口货物,俗称“水货”,在国内倒卖。
“水货”说白了就是走私品,价格要低于正规渠道出来的进口货,还不需要票证,好处十分诱人。
像眼下南方很多大城市里,有些人家里摆着的大牌子“进口”家电,其实都是“水货”。
所以吕经理让她不妨试着找找熟人,看看有谁的亲戚朋友在那边,请他们帮忙问一问,说不定能买到。
尤其是像海市这样的大城市,听说那边做买卖的个体户更多,如果是开饭店的话,肯定有跟苏丽珍一样的需求,毕竟南方天气更热嘛。
苏丽珍想想觉得有道理。
她原计划,谢芳芳的一个姑姑正好就在海市那边工作,预计今年年底放假就会回来。她打算到时候亲自上门拜访一下,如果方便的话,就跟对方提一提这件事,要是不妥再另做打算。
实在不行,她就趁着假期时带人亲自跑一趟海市,看看能不能摸到什么门路。
没想到,她还什么都没做,就有人把东西送到了她手上。
不得不说,对方的这份细心及贴心,真的很难不令人动容。
而且不只心意,就说价钱,如今的冰柜在市面上还属于大伙儿见都没见过的稀罕货,这个价值绝对低不了。
想想百货商店同样是D国进口的电冰箱,不算票据,单价一台4100元的价格,她心里估计,这两台冰柜加上运费,总价说不定要上五位数了。
这可真是欠了个大人情。
偏偏她又舍不得拒绝。
看着手里的小盒子,苏丽珍此刻心里五味杂陈,有点高兴,又有些苦恼。
这个人可真是会出难题,好不容易她如今能用平常心对待他,甚至还能客观欣赏他的那些优点,可偏他总是制造这些“意外”,叫她一时心绪复杂,都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他了。
正出神之际,那边苏厚德和孟知祥又连连催她赶快过去吃饭。
苏丽珍连忙答应了一声,把那纸提货单小心放回盒子里,又把盒子仔细收进衣服口袋。
该说不说,现在时兴的上衣口袋绝对够大、够深,这盒子塞进去一点不费劲,甚至还有点余缝。
这会儿谢芳芳他们早就已经吃完了饭,又主动跑到柜台那里守着了。
芽芽看着有趣,也跟着凑热闹,谢芳芳就拉着她一起“站岗”。
王树和梅子在后厨看着卤锅。
苏厚德和孟知祥则守在桌边没动,苏厚德将特意留的蛋炒饭往苏丽珍碗里拨,孟知祥给她倒水喝。
然而这会儿的苏丽珍却有点食不知味,忍不住跟两位老人打听起沈瑞的事,寻思着等这人什么时候再来凤城,自己也得准备点什么做回礼。
苏厚德和孟知祥起先还纳闷她怎么问起这个来了,等一听苏丽珍说沈瑞特地从南方千里迢迢运来两台冰柜,给家里的新店做贺礼,顿时也觉得这礼物委实太贵重了。
虽说他们并不知道那冰柜具体什么样,但也知道大概率等同于超大号的电冰箱,又是大名鼎鼎的D国牌子。这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想想这东西就价格不菲。
沈瑞这次着实是费了心的。
不过,他们也没多想。因为两位老人和沈家的关系一向亲近,特别是沈瑞,几乎是他们看着长大的。如今见沈瑞如此用心,潜意识里也只当他是支持苏振东和苏丽珍家的事业。
可饶是如此,两个老爷子也很是感慨。
尤其苏厚德,直叹这一生欠沈家和沈瑞的怕都还不清了。
不过感慨过后,他们还是积极地回答了苏丽珍的问题,讲了讲沈瑞的大致情况。
苏丽珍听完,却是更加一筹莫展。
因为沈瑞这个人真真是无论从哪个方面,都一再印证了他果然就是天之骄子的事实。
说一句“无懈可击”也绝不夸张。
这样的人什么也不缺,更轻易用不上别人帮忙。
还是孟知祥半开玩笑地说了句:“嗯,我想着,小瑞这情况,现在唯一差的可能就是另一半了。这孩子到现在也没个对象,按说这么好的条件实在不应该。”
苏厚德就笑道:“别看小瑞平时好说话,但这个事,连我们老首长都拿他没办法。他总说宁缺毋滥,可能到他身边的女孩哪里有差的,分明就是不想找,任谁也没办法。”
苏丽珍却一下想到了沈哲和齐秀婷。
两人无论是家世、外貌、性格都十分般配,是很多人心中的“金童玉女”。
连侄儿的对象都那么好,他这个优秀的叔叔自然也差不了,说不定未来他身边站着的同样也是一位“天之骄女”。
不过,“娇女”不“娇女”的,那就不是她关心的问题了。
她现在愁的是接了人家这么一份大礼后,她这边欠下的人情又多了。
她可还记得,上次劝苏爷爷找沈瑞帮忙的时候,还信誓旦旦地说要替爷爷去还欠沈家的人情。
可现在不但人情一点没换上,反而还越欠越多。
苏丽珍实在有些发愁,索性想着等沈瑞下次再来时,她先封个五位数的红包塞回去。
不管怎么说,先把钱结清了,人情少欠一点是一点。
她这会儿越发能理解了那句“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叫事”。
能用钱解决的人情也不叫人情,不欠人情可不就是天底下最好的事?
饭菜有点凉了,香味少了一半,加上源源不断从厨房飘过来“干扰”的满室卤味香,这顿饭吃得她好几次想要叹气。
真是遇到难题了啊。
—
两年后
“干杯!”
火锅店的大厅内,几张圆桌上摆满了各式美味菜品和汽水饮料。
新鲜“出炉”的市一中高三二班全体毕业生们各自从座位上起身,伴随着玻璃杯清脆悦耳的轻撞声,所有人都一口气将里头代表酒水的饮料一饮而尽。
喝空了杯子不算,大家又学着长辈们的模样,故意把各自的空杯翻转举高,然后就又是一阵欢呼笑闹。
“哦!毕业万岁!”
祝大家新春快乐,己巳蛇年,顺心如意。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1章 第一百五十一章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