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玻璃教室

19

夜里十二点,寝室灯关了,风扇仍在慢悠悠地转。宿舍里气氛松散,四个女孩各自窝在床上:有人在涂润唇膏,有人戴着耳机小声哼歌,还有人看起了当月的课程安排。夜聊开始得很自然,起因是赵芮的一句——

“我明天可能要去财大一趟。”

“财大到底有谁啊?”徐知意立刻起身,“是你那个初中竹马?!”

赵芮笑得欲盖弥彰:“不是竹马,是高二的同桌。我妈最喜欢的‘别人家男孩’。他现在在景市财经大学,最近忽然给我发微信说想请我吃饭。”

沈蕙放下手中那本封面简洁的杂志,淡淡开口:“你妈会喜欢的,说明他性格不坏。”

“他是我高二的同桌,长得不错,成绩也好。那时候他老给我买早餐,我就答应跟他一起上自习。”

“那你们后来在一起了吗?”常禄也加入围观。

“没有,其实……本来也快了,但高三太忙了。他现在在财大,听说食堂巨好吃!他说如果我想,就可以带我去他们学校玩一天。”

“所以你要去?”

赵芮声音黏黏的:“我在犹豫……但我不想一个人去。”

“别犹豫啦!”徐知意大喊,“你根本不是犹豫,是想我们几个陪你一起去吧!”

“所以你到底喜不喜欢他?”常禄问。

“有点好感……但又不确定。”赵芮抱着枕头,“你们要不要一起去?顺便去他们学校食堂打卡!”

“被你看穿了……”赵芮捂脸笑,“你们陪我嘛,不是都说财大是景市吃饭大学吗?一起去吧!我请客!”

“我去!”徐知意举手,“听说他们食堂有一个转转小火锅特别出圈,还有不输甜品店的甜品。”

“我周末没事。”沈蕙从床上翻了个身。

“哇蕙蕙你居然这么干脆的吗?!”

“反正我本来也要出门。”她淡淡说,“比起坐在寝室看狗血综艺,我宁愿去围观你的感情生活。”

众人哄笑。

“明天我要大逛特逛!”徐知意在床上兴奋地说,“说不定还能看到帅哥呢!他们那种学校的男的虽然很装,但至少打扮得还是人模人样的!比那种理工大学可强多了!”

“蕙蕙你会给别人出恋爱主意吗?”

沈蕙语气懒洋洋的:“理论我行。实□□摆烂。”

就在气氛最轻快的时候,常禄忽然轻声说:“你们看热搜了吗?”

“哪个?”

“#明德大学教授性骚扰女研究生#。我把链接发群里。”

寝室里安静了几十秒。

徐知意点开看了一眼,吸了口气:“我记得这个教授,是写过教科书的人欸……”

赵芮皱眉:“实名举报,我看看……这么严重?”

“看起来有证据,有PPT,有聊天记录和照片。”常禄声音很低,“评论已经吵疯了。”

沈蕙没说话,靠在床头默默刷完长微博的截图,神色如常地把手机倒扣在床边。这种有点小权就胡作非为、压迫下级的渣导死一万次也不足惜,只是世上的乱人乱象太多,多得都有点“正常”了。活个几十年,便什么都看麻了。

世界上从来没有乌托邦,象牙塔也并非清水一潭。

赵芮语气里带点不安:“这种事,真的太恶心了。为什么总有人仗着权力胡来?”

沈蕙轻声开口:“因为他知道,大多数人不敢说,或者说了也没用。”

没人说话。

“但有一天,还是会有人说。”沈蕙的语气平静,“哪怕说了也没用,说出来也有意义。”

夜晚继续流逝,风扇咯吱咯吱响,女孩们沉入了各自的思绪。

————

去景市财经大学,她们选择坐的是那条横穿城市的地上地铁线。车窗外的秋日景象铺展开来:初秋的景市,阳光开始变得温柔,不似盛夏那般炙热,天空高远湛蓝。梧桐泛黄、爬山虎正红,都市的层叠感和生活气息交织在一起。

车厢里,是周末特有的轻松和雀跃。赵芮和徐知意已经开始在手机上研究景市财经大学食堂的“美食攻略”,时不时发出夸张的感叹:“哇!这个转转小火锅这么便宜,我一定要大吃特吃!”

常禄则靠着窗,耳机里放着轻快的音乐,时不时跟着哼唱,手中还拿着手机,对着窗外的景色一阵狂拍。

某一刻,列车开始减速,广播里传来报站声——“明德大学站,到了。”

沈蕙的身体几不可察地僵了一下。她的目光瞬间锁定窗外。那是她前世的大学——明德大学。

即使隔着玻璃,她也能清晰地看到熟悉的校门,门口那几棵高大的银杏树,树叶已开始染上金黄。校园里,穿着各色衣服的学生三三两两地走着,背着书包,聊着天,青春洋溢。她甚至仿佛能看到,那个曾经真正年轻的“沈蕙”,也曾无数次地从那扇门进出,眼神永远疲惫,面色永远急切。现在回过头看,都不知道在急些什么。

一束阳光正好穿过玻璃窗,落在她的大腿上。曾经的18岁和现在的18岁在此刻重叠,她不知道是否应该感慨,也不知道用什么心情来面对这突然多出来的十几年。

“哇,明德大学好漂亮啊!树叶都黄了!”赵芮惊呼一声,举起手机对着窗外拍了一张照片。

“对啊对啊,我听说那里有很多种小动物呢,环境特别好,有松鼠有刺猬,还有特别肥的锦鲤!”徐知意也跟着附和。

校门、银杏、体育馆,她太熟悉了,连地铁广播报站时的语气都未曾变过。

沈蕙没有加入她们的讨论。她只是收回目光,看向自己的舍友们,看着她们青春洋溢的脸庞,听着她们无忧无虑的对话。她感受到了一种奇妙的连接——她和她们身处同一个时空,分享着此刻的风景和心情,但她又独自一人,在时光的长河中浮沉。这种共在中的独行,让她感到一种独特的平静。

想到昨晚看到的爆料,她没有说什么,只是目光淡然地转回车厢,继续听歌。

————

列车继续向前行驶,很快便抵达了下一站,一个连接着新老城区的繁华站点。

“这站下车吧。”沈蕙忽然开口,语气平常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肯定。

舍友们有些惊讶,毕竟离景市财经大学还有一站路。

“怎么啦蕙蕙?”徐知意问。

沈蕙的目光望向窗外,落在不远处的一个街口:“我记得这边有家云南米线店,味道特别好。它家的酸菜豆花米线和各种拌米线都特别好吃,我们可以先去垫垫肚子。”

她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怀旧。这家店在巷子里开了三十多年,是景市最好吃的云南米线,也是她前世上大学的时候常来的店。

她结婚后有一次路过这边,想再来吃,却发现这家店已经没有了。她问旁边小卖部的老板,老板却说这家店的阿姨家里有老人要照顾,就回老家了。

舍友们立刻来了兴致,跟着沈蕙穿过热闹的街道。那家米线店依旧是老样子,门口热气腾腾,弥漫着熟悉的香味。

她们挤进店里,找了个位子坐下。沈蕙点了一碗酸菜豆花米线,下意识地想跟老板搭话聊聊天气,张开嘴才想起她们此时并不认识。她礼貌地朝店主笑笑,自然地融入了舍友们的对话。

饭桌上,舍友们吃得热火朝天,徐知意对老板说:“我们都是她推荐来的,她超级会吃的,在景市这种美食荒漠什么好吃的都能找到。”

老板听了,转头重新看了沈蕙一眼,笑了:“哟,那得给你多加点豆花。”

几分钟后,她那碗米线上桌时,酸菜比别人多出一大勺。

沈蕙看着碗里的米线,有点怔神。

这一幕太熟悉了。前世她是这里的常客,老板每次都给她多加很多豆花和酸菜。

她低头喝了一口汤,那熟悉的味道仿佛在时间里留下了一丝不动声色的温柔。没有人注意她眼神里的微妙起伏,只有她自己知道,那一勺酸菜,是过去生活的悄然回音。

————

赵芮和她的前同桌单独出去约会了。

沈蕙、徐知意和常禄三人决定在校园里随便逛逛。

她们走进了被称为“景市最美图书馆”的财大图书馆。

秋天的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进来,沈蕙坐在角落的一张靠窗书桌上,打开电脑,无意识地刷着技术论坛。

一个帖子标题跳入她的视线——

【GlassRoom Beta 公测|一个去中心的导师评价平台】

她点了进去。

首页并不起眼,是几个像是“匿名评分”的截图,还附了一段项目技术简介。她顺手点开了GitHub链接,看起项目结构和签名机制设计。

五分钟后,她停下了鼠标。

她不是第一次看到有人尝试做“导师评价系统”。

但她第一次看到有人,用这样的方式实现。

不是在社媒上匿名投稿,也不是构建community,而是用Verifiable Credential模型去维护信息的真实性与发言者的匿名性;用DID框架来建立不依附系统的信任网络。

代码不复杂,但逻辑干净,文字克制,结构感强。

那一瞬间,她忽然有种轻微的眩晕。

每位用户需通过一次性链上注册,生成自己的主权身份,拥有私钥控制权;

所有评价信息必须签名上链,由匿名者签发 VC 凭证,但不可逆转至真实身份;

不依赖中心服务器,评价数据由多节点分布式存储,配合零知识证明和时间锁设计,避免管理员干预与追溯;

所有数据不可删改,但节点间彼此不知彼此身份;

这意味着——

即便有人举着身份证要求封禁,也无法“一键下架”;哪怕是运维者本人,也不能知道谁发了哪条评价;没有“申请账号”的过程,也没有“举报成功”的接口。

她忽然想起昨晚热搜上的学生、那些消失的平台、说不出口的话语……

她在前世看过无数类似的新闻,文字背后是一条条压抑、沉默、自救未遂的生命。她在社交平台见过举.报被封号,在线下见过试图反抗的人被“行业性封杀”。

所以她在重生后才想拥有自己构建系统的能力,或者,起码守护住自己作为个体的独立性。

但她没想到——在这个什么概念都有的技术论坛上,会遇见另一个人,已经提前将“反支配”编码为一种系统逻辑。

她点开评论区,敲下一行话:

“技术思路不错,应用层还可以再打磨。但如果你没想清楚怎么扩大影响力,那么再多的技术手段也可能只是一次柔性表达。对发声者来说,自我表达只是第一步,可信、可见,才是生存。”

她发完评论,合上电脑。

外面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了。图书馆二楼灯光温暖,风轻轻吹动旁边绿植的枝叶。

沈蕙低头看了一眼手机。宿舍群里发来消息:

“再过二十分钟,食堂四楼集合。”

————

她们先去了食堂的转转小火锅——食堂三楼的一家自助式火锅店,摆满了干净清爽的蔬菜、非加工肉、真海鲜,按签子算钱。

“你知道我吃火锅的时候最喜欢哪一刻吗?”徐知意捞起一串油豆皮,“就是这瞬间——辣油滑下来,幸福上头。”

“蕙蕙你吃辣吗?”

沈蕙夹了一筷子海螺片:“吃,但更喜欢吃完辣以后喝冷饮的那一口。”

“你到底准备答应他没有?”常禄问。

“他今天看我朋友圈了。还评论了一句‘衣服好看’。”

“这就是意图明确。”

“蕙蕙,你觉得呢?”赵芮侧头问。

沈蕙喝了一口冰豆奶,说:“你问我的话,我的建议是:保持清醒,享受心动。”

“保持清醒是你的主业吧。”徐知意感慨,“我感觉你的人生一直是PDF格式的,排版干净、无乱码。”

“那你是什么?”

“我是JPEG,颜色好看,但放大就糊了。”

大家都笑了。

离开食堂后,几人沿着湖边慢慢走。图书馆玻璃幕墙亮着暖黄的灯,倒映在水面。

沈蕙走在最后,耳边风轻轻拂过。

那一刻她想起前世的自己,想起那些不能被说出的真相,和那些终将被听见的声音。

她并不认识GlassRoom背后的那个人,但她觉得,他们终有一天会在某种意义上相遇。

不是因为代码,也不是因为热搜,而是因为他们都相信:

匿名的光,也能照亮真相。

这个小说是几个月前写的,当时也是费了很多心思,也没有多想,只是想写一个能表达我价值观的故事。因为一直没有读者,后来就搁置了,我先把有限的存稿放上来吧。现实生活比较忙。

最近做出了决定,离开了一个光鲜亮丽又低收益的行业和地方。也算有点感慨吧,明晚就坐飞机回家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玻璃教室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