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稿提交后的日子,仿佛又回到了某种平静的轨道上。但总有些东西,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已经悄然扩散开去。
周一早上六点零五分,操场上的薄雾还未散尽,塑胶跑道有些湿滑。徐嘉庆准时出现在跑道上,深灰色的运动服衬得他身形挺拔,额前的碎发被晨露打湿了几缕。许源已经在那里做热身了,动作标准流畅,看到他,只是微微颔首,眼神在雾气中显得柔和了些许。
两人并肩跑在湿润的跑道上,节奏默契。跑到第三圈时,徐嘉庆的鞋带突然松了。
他“啧”了一声,刚想停下,跑在前面的许源仿佛背后长眼似的放慢脚步,回头看了一眼:“边上系,我等你。”语气自然得像呼吸。徐嘉庆三下两下系好鞋带,快步跟上,心里犯嘀咕:这家伙观察力真够毒的。
跑到第五圈,徐嘉庆气息平稳,甚至有余力侧头说话:“喂,昨天洗澡时我想到个点子,关于那个光路校准的冗余设计问题……”他一边跑一边比划,溅起细小的水珠。
许源安静听着,呼吸匀长,只在关键处简短回应:“非线性补偿?”徐嘉庆眼睛一亮:“对!就是这意思!”晨跑时的思维格外活跃,清冷的空气仿佛能洗涤思维的滞涩。
早自习教室人还不多,阳光斜照进窗。两人并排坐在靠窗位置讨论方案。徐嘉庆用手机播放一段国外实验室的演示视频,顺手将一只无线耳机塞给许源。
视频看到一半,徐嘉庆激动地一拍桌子:“这里!这个滤波算法可以借鉴!”动作太大,耳机从耳廓滑落。许源下意识伸手接住,指尖不经意擦过徐嘉庆的耳垂。两人都顿了一下。许源默默将耳机递回,耳尖微红:“音量可以调小些。”
物理课上,老师讲到傅里叶光学应用时,特意停顿:“这次竞赛的创新点很关键,比如在传统光路设计中引入智能算法……”他的目光扫过后排。徐嘉庆正低头在课本空白处画着改进的流程图,许源则用红笔在旁标注着数学约束条件。
林浩回头想借橡皮,看到这幕目瞪口呆,用口型对徐嘉庆说:“你俩什么时候这么默契了?”徐嘉庆踹了踹他椅子腿:“专心听课!”
中午食堂人声鼎沸。徐嘉庆端着堆成小山的餐盘挤到老位置时,发现许源已经坐那了,面前摆着两瓶黄桃酸奶——那是上周徐嘉庆随口说过好喝的牌子。瓶身上贴着便利贴,许源那瓶写着“糖度12%”,推给徐嘉庆的那瓶写着“糖度8%”,还画了个小小的箭头指向“建议此瓶”。
徐嘉庆拧开瓶盖喝了一大口,酸甜冰凉,正好是他喜欢的浓度。他抬眼发现许源正用纸巾擦着筷子,擦完顺手把他那双也擦了。
周三晚自习,徐嘉庆被一道多维积分难题困住,烦躁地揪着头发。后桌突然传来细微的“叩叩”声——是他们新约定的暗号。
一张折叠成箭头的纸条从桌缝递过来,展开是许源工整的字迹:「尝试球坐标变换,附件有例题步骤。」徐嘉庆按提示演算,果然迎刃而解。他兴奋地转身想道谢,却见许源正低头看书,睫毛在台灯下投出安静的阴影,仿佛什么都没发生。只有他微红的耳廓暴露了心思。
周五傍晚突降暴雨,两人被困在实验楼门口。许源从书包里摸出一把黑色折叠伞:“早上看天气预报带的。”伞不大,两个身高腿长的男生挤在底下难免局促。徐嘉庆下意识把伞往许源那边倾,自己的左肩很快淋湿了。
走过积水洼时,许源突然伸手拉住他手腕:“水里有电线,绕一下。”他的手心很暖,雨水顺着手腕滑进袖口,激起细微的战栗。到宿舍楼下收伞时,两人半边身子都湿了,却莫名相视一笑。
这些细小的变化像藤蔓悄然缠绕。徐嘉庆发现自己会自然地在跑步时调整步频匹配许源的呼吸,会在食堂打饭时下意识点许源爱吃的清炒莴笋,甚至熬夜写代码时会模仿许源在关键处加注释的习惯。
而许源冷硬的外壳下,柔软痕迹愈发明显:他会把徐嘉庆乱扔的草稿纸按页码理好,会在交作业前默默检查徐嘉庆的公式笔误,更会在别人质疑徐嘉庆天马行空的思路时,用一句“他的创意经过可行性验证”挡回去。
深夜十一点半,宿舍早已熄灯。
徐嘉庆躺在床上刷手机,突然收到许源的消息:「睡了吗?」
他秒回:「没,干嘛?」
对方发来一张照片:书桌上摊着刚打印的报告,某页用荧光笔标出一行字,旁边画了个笑脸:「这里引用你昨天说的混沌理论,效果很好。」
徐嘉庆盯着那个歪歪扭扭的笑脸看了很久,把手机捂在胸口翻了个身。黑暗中,他听见对面床铺传来极轻的键盘敲击声,像心照不宣的夜曲。
周日下午,他们终于完成方案模拟。看着屏幕上流畅运行的光路优化效果图,徐嘉庆伸着懒腰瘫在椅子里:“饿死了,去后街吃牛肉面?我请客!”
许源合上电脑:“好,但别加辣。”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长,在种满香樟的林荫道上渐渐交叠。徐嘉庆咬着冰棍口齿不清:“下次竞赛咱还一组呗?”许源低头擦着眼镜片上的雾气,声音很轻:“嗯,就我们俩。”
晚风拂过,吹起徐嘉庆额前碎发。他偷偷看着许源被夕阳镀上金边的侧脸,忽然觉得,那些因他而起的涟漪,早已漫成了温柔的潮汐。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