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蚝油

范二家的大丫头范玉竹今年六岁,但是她已经成了家里挖生蚝的主力军。

虽然生蚝丑丑的,有时候挖的时候一不小心,还会把她的手割伤,可是她很感激这个长得一点也不好看的东西,是它让她家多了一份收入,让她的小妹妹不用被送走。

只是近来除了挖生蚝,她又有了新的活计。

新的活计来自山脚下那个叫桑榆的姐姐。

她每天要做的活计一点也不复杂,只需要和桑榆姐姐、桑泽哥哥他们一起将生蚝洗干净,再用小铲子将生蚝的硬壳撬开,取出里边的生蚝肉,然后只要把取出的生蚝肉洗个四五次,就算洗干净了。

然后桑榆姐姐会把成桶的生蚝肉倒进大铁锅里煮,盖上锅盖放好柴火后,桑榆姐姐招待他们吃水晶翡翠冰粉,水晶翡翠冰粉她是第一次见,也是第一次吃。

没想到世上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她喝了小半碗没敢全喝完,这么好吃的冰粉,她不舍得一个人吃完,想留些带回家给娘亲和阿奶吃。

可桑榆姐姐在收碗筷的时候,见她没吃完,问了她是不是不喜欢吃。

她当然诚实地回答不是。

在她难为情地说出没吃完的原因后,桑榆姐姐摸了摸她头上的两个小羊角辫。

温柔地告诉她,厨房里还有,等会回去让她带些回去给她家里人尝尝,让她放心吃。

她嘴笨得很,一时之间除了掉眼泪,竟然说不出话来。

再后来,她和阿泽哥哥、樊阿奶家的大头哥哥、二丫妹妹一起在院子里玩上三局捉迷藏,桑榆姐姐就已经把煮好的生蚝肉捞出来了。

锅里只留下汤汁,阿泽哥哥跑过去帮桑榆姐姐顾着灶台里的火,她也想跑过去帮忙烧柴火,桑榆姐姐却笑着跟她说不用,让她接着去和大头哥哥他们玩,说完又顾着拿锅铲搅动锅里的汤汁去了。

后来大头哥哥和他妹妹都被他们娘亲喊回家吃饭了,她趴在院子树下的竹椅上不知不觉睡着了,一觉醒来,她揉着迷糊双眼,看见桑榆姐姐竟然还在搅那锅黑乎乎的汤汁。

刚跑过去看了一眼,接着她阿奶也来喊她回家吃饭了。

阿奶表情严肃地对她说,“桑榆姐姐正忙着呢,快回家吃饭吧,别耽误他们干正事。”

她恋恋不舍地跟着阿奶回家吃饭了。

却在出门的时候,迎面撞上上回好心帮她送生蚝过来,还给她钱的谢舟叔叔,跟他一块来的还有二丫家的小江叔叔。

隔着院墙,她听到里面小江叔叔兴冲冲的声音,“桑榆,你要的鱼苗找到上家了。”

桑泽顾着炉火,老早就想上去替桑榆。

可惜他力气小,桑榆怕这么一大锅他搅不动,就算搅得动,明日起床手臂准抬不起来,于是桑榆就这样一个人连续搅了一个半时辰,终于手臂快扛不住的时候,手边的锅铲被另一只结实有力的手握住。

接着视线撞上谢舟漆黑如蚝油的眸子。

本来大声嚷嚷的江一帆见状也拿了把大勺,和谢舟一样,自觉帮她搅起锅里黑漆漆的汤汁来。

开始江一帆心里还得意,觉得女儿家力气就是一般,饶是桑榆这般能干的,不也在力气这方面顶不上男子么。

可没过多久,江一帆脸就被打得乒乓响,开始抱怨这活比打渔收渔网累多了。

谢舟掀起眼皮瞥他一眼,似乎在说“瞧你这出息”。

江一帆立刻不抱怨了,转而状似无意地问桑榆,“你搅了多久?”

在听到她一个人搅了一个半时辰后,谢舟不言不语地又给他递了个眼神,“你看人家。”

江一帆佩服地冲她竖起大拇指,“牛,一看就是干大事的,哥我不如你!”

话是这么说,可是江一帆接下来搅拌汤汁起来明显更出力了,似乎在跟谁较劲。

桑榆心中暗哂,呵,嘴硬加爱逞强的男人,这灶台铁锅的什么时候也成舞台了,他还和她比上力气了!

不过能省点力气还是不错的,桑榆乖乖让贤。

不知不觉又过去了半个时辰,桑榆让桑泽从中火改为小火,有谢舟和江一帆在一边帮忙搅动,她轻松不少,这会子只管往汤汁里加调料就行。

她往汤汁里加入盐和糖,最后上了些酱油,勾芡了点淀粉下去后,汤汁显得更浓稠了。

就这样,一锅蚝油就熬制完成了。

江一帆一边搅动一边道,“这黑乎乎的东西,真能卖钱?”

谢舟则吸了吸锅里滚滚升起的烟雾,平静地问,“上回你做的香味独特的生菜、青蟹,都是用的这种汤汁做的?”

这人还挺聪明的,桑榆弯了弯唇,“你说的是蚝油生菜、蚝油青蟹吧?”

谢舟嘴角跟着微微翘起,果然。

原先她只是少量做了些蚝油,平时用在做菜增加风味上,前天出摊的时候,见隔壁同样摆摊卖熟鸡肉的大叔没卖完,还剩下两只完整的鸡,一时兴起跟大叔买了下来,即兴做了道蚝油手撕鸡在摊上卖,喊出前五个人试吃的口号,没想到蚝油的成效显著,居然抢售一空,引得先前卖熟鸡肉的大叔目瞪口呆,直向她打听用的是什么调料。

后来她给几个订生腌的大客户分别送了一份蚝油生菜试吃后,对方纷纷向她询问用的是什么酱料。

实践出真知,蚝油这味调料,荤素菜皆宜,再简单廉价的原料加了它,口感提升了几个档次不说,生蚝做原料熬出来的汤汁营养自然也不在话下。

她这才动了专门熬制蚝油去卖的想法。

别的不说,县里那几个已经成为蚝油忠实粉丝的大客户,至少会乐意餐桌上见到蚝油的影子。

大到非富即贵的人家,小到集市商贩,对蚝油的能量有所认可,蚝油之后的订单暂时是不愁了。只是后续供应是不是能持续稳定的问题。

这种注重体力活的小作坊还需要更多人加入,要不然以她一个人,就单搅拌汤汁这一项就足够她累得半死,没时间也没精力干其他活了。

不过这点她不愁,现在禁渔期刚好周围有空闲劳动力,愁的是原材料能不能供应得上的问题。

这要过段时间看投下去的人工养殖生蚝能不能成。

桑榆一边将蚝油装成坛子中,默默听完江一帆的话。

“你猜得没错,是有人在偷偷贩卖河里的鱼苗。”江一帆眉飞色舞道,“加上我之前卖渔获认识的一个上家,他家族有人在贩鱼苗,虽然永平县离我们这是远了点,不过你要是真想要,也不是没办法,就是水运过来麻烦了点。”

“你想好了?” 谢舟提醒,“买鱼苗、租地、挖池塘,这些可都要花不少钱,况且,你不是还要上县城开饭馆?”

赁门面,买炊具餐具,置办炉灶桌椅板凳等,开饭馆之初,要花的钱可一点也不少。现在还来个养殖鱼塘,这好不容易攒的银钱转眼可要如流水一样哗啦啦往外流走了。

他粗略帮她匡算了下,鱼苗的费用,加上她先前让他帮忙去邻村打听租地,足足用六亩来挖池塘,无论租赁费还是动工挖养鱼池的成本,前期投入不低,算下来起码她这段时间早出晚归的摆摊收入全得投进去。

要是这事真能做成,既解决了禁渔期间渔民闲散劳动力,吃饭困难的问题,也给她本人创收,倒也皆大欢喜。

要是做不成,这可是血本无归的买卖。

“谢哥放心,”桑榆从容一笑,“我这人,向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

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

没有投入,怎么会有收获,同处于底层的人为了生存疲于奔命,无暇他顾。

她凭着前世手艺还能喘口气,眼下不争,何时争?

只是这样一来,按现在的预算来看,只怕在县城盘不到什么好位置的店面。

桑榆正打瞌睡,碰巧有人递上枕头。

经常惠顾桑榆小食摊的一个客人听说她打听县城最近有无食肆店面出手,便告诉她,“为何不去问问你经常送货的老熟客崔管事?”

“崔管事?他老人家可是有门路?”

“那当然,东街永乐坊对面有一家成衣铺子,据说就是杨县令的岳家表亲开的,最近似乎有意出手,前些日子还听说急着在寻买家呢。”

这可是意外之喜,桑榆忙给这位客人多打包了一份生腌蚬子,“多谢提醒。”

客人笑着收下,“老板客气了,以后要是果真在县城另开食坊,可千万记得知会一声新店选址,这生腌我还没吃够呢。”

桑榆今日本是来送蚝油和生腌的,还没走到县衙门口,就看见一众家仆大箱小箱在往外搬东西。

打听之下才知道,原先的县令大人因一纸调令,不日即将举家迁往永平县就任。

“这么突然?”桑榆吃了一惊。

“也不算突然。”

“怎么说?”桑榆说着从提篮里拿出两个竹筒,“这是最近研制的新品,水晶翡翠冰粉,很多小娘子们喜欢,送给崔管事夫人和小娘子尝尝鲜,还望崔管事不要嫌弃。”

这冰粉近日在县城中小有名气,听说供不应求,他派小厮去了几次都没买到,就算供给杨县令府上每次也仅限五份。

他家夫人女儿对着冰粉早就垂涎良久,私下没少叫人去买,可惜没有一次买得到。

要知道县令夫人还要巴心巴肝上赶着加钱预订呢,这冰粉这回却直接送他跟前了,还是白送的,崔管事顿觉有了面子。

他捋了把长须,将沁着冰凉触感的竹筒收入袖内,压低声音道,“听说上面早就下诏了,只是因北边灾荒,信使在路上耽搁了些工夫,以致调任的诏书到得这样晚。”

大客户之一好像要飞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在她脑子里一闪而过,以至于桑榆没仔细听清接下来崔管事关于从京师过来,即将走马上任的大人如何不通人情难伺候的小道消息,以及最关键的,对方姓颜。

桑榆默然,原来是因为杨县令举家调任,所以这才急着要将店面盘出。

管事提醒她,“这蚝油和生腌近日要是有多的,就多送些过来,东家这两日调任在即,山高水远的,往后再想吃你家这手艺,怕是没那么容易了。”

“多谢崔管事提醒,”桑榆敛裙低头道谢,“只是桑榆尚有一事须请教崔管事。”

此时他兜里揣着冰粉,正急着回家,想着等会回去如何和夫人显摆自己能耐,搞到了她心心念念沁凉怡人的冰粉。

崔管事刚要转身回府,不期然又被叫住,他慢慢转过身来,“未知桑娘子还有何事?”

“不知崔管事是否知道,最近杨大人府上在东街可是有店面要出手?”

崔管事看着眼前的小娘子一怔。

合着方才他那些话都白说了啊,新来的大人可是对他们这些经商做买卖的很不利,性子又是出了名的难伺候,搞得最近沧浪县里那些商贾个个人人自危,都想着走杨县令的门路换个地儿做买卖,怎么这小娘子还头铁地想往上撞呢?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