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好养鸡小队的人员,当天田爱国就给他们划了场地,让魏舒先看着怎么布置一下,等过段时间把鸡接过来了,这场地好直接能用。
作为养鸡小队的队长,魏舒严肃地保证自己收到指示,会立刻展开行动。
不过因为开会是田爱国趁着下工后抓紧时间开的,这会儿散会后大家伙都赶紧回去吃饭了,魏舒也就着回去做饭的工夫,下午出门时把她的工具带上了。
田爱国很是大手笔,给他们划的地方是大队一间屋子。
三桥大队也有些成分不好的人,他们的屋子也被充公,知青点就是其中一间,现在被划来养鸡用的也是一样。
只是这屋子很久没用过,显得有些破败。第一个下午,魏舒就和陈红英、另一个叫林红军的社员一起,把屋子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
打扫屋子看似轻巧,真要干起来却并非如此。三人忙了一个下午,总算是把屋子、院子都打扫干净了,也都累得不轻。林红军虽然不像陈红英那样“哎哟”个不停,但脸上的疲惫却也很是明显。
“行了,今天就先这样吧,剩下的活儿咱慢慢干,反正一时半会儿地还用不上。”作为三人小队队长的魏舒发话了。
“好好好,那咱们就明天再干。”陈红英连忙响应,林红军没说话,但也松了口气,他冲两人点点头,就先回自家去了。
陈红英甩着胳膊,和魏舒锁好门一边走一边说:“魏舒姐,咱们还要干什么啊?”
魏舒按捏着手臂,想了想,说道:“还挺多,反正不着急,慢慢来。”
真要开始养鸡了,总不能再一群鸡共用几个碗,食槽、水槽总得弄上。
魏舒记得自己小时候家里还养过一头猪,喂猪用的食槽好像是用石头做的,大大的,挺重一个,但眼下去找现成的也不好找,估计他们只能自己动手改造。好在养鸡用的和养猪用的不一样,他们的压力小一点。
魏舒家后来养鸡用的屋子和人住得差不多,只是他们家鸡多,现在他们这三人小队的规模没法比,魏舒就琢磨着,天暖和的时候,就在院子里散养,等天冷了再挪到屋里去。
只是无论是在院子里还是屋子里,卫生都要做好才行,要知道,相当多的一部分病,起因就是因为环境脏乱差滋生的细菌引起的。
他们要养鸡,自然就得注意疾病这头等问题。别的都好说,真要是病了,那这一窝都悬了。他们养鸡小队才刚起步,一点儿波折也经不起。
两人同行了一段路就分开了,魏舒回到自己住处,随便糊弄着填了下肚子,就边跑步边思考该如何进行后面的工作。
第二天,别的社员们到地里上工,魏舒三人则是到昨天分给他们的院子干活儿。
“咱们是不是还得给这院子起个正经名字啊?好辨别。”正干着活儿,陈红英说道。
她在家里说到这里,都是说“我们养鸡的院子”或者“那个院子”,她自己都觉得碍事儿,如果能有个简单明了的名字,那就再好不过了。
林红军依然沉默地干着自己手上的活儿,魏舒摩挲着下巴思考片刻,认同地点点头,“我觉得你说得很对。”
两个人手上不停,嘴上也没停,嘚啵嘚地讨论着该怎么称呼这个院子,最后还是采纳了魏舒的叫法。
其实魏舒也没好名字,不过她很自信地给这个院子起了个“三桥大队养鸡场”的名号,简称为“养鸡场”。
并且,她还说服了陈红英:“你别看咱们第一波养不多少鸡,这只是初步试验嘛!等咱们经验上来了,规模也就上来了,到时候就是名副其实的养鸡场了,咱现在就是先提前这么叫上,不然到时候还得改名,多麻烦啊!”
陈红英觉得她的想法很有道理,并给出了自己的意见:“魏舒姐,不愧是你,想得就是长远!”
于是,这个院子就挂上了“养鸡场”的名头,魏舒还问陈红英两个:“你们认不认识会做牌子的啊?咱们最好还是在门口挂个牌子。”
陈红英顺着魏舒的话思考起来,倒是一般不怎么说话的林红军出声了:“这个得找大队长吧?”
他说得有些含糊,但魏舒还是理解了他的意思。
也是,就算找到了能做牌子的人,也不可能让人白给他们做,总得给点报酬。这养鸡场是她自己的也就算了,但这是大队财产,自然没必要他们出头,还是找田爱国,让他想办法吧。
“那晌午下工我就去找大队长。”既然想到了,魏舒就决定立刻去做,只是现在大家都在干活儿,有什么事儿等下工再说。
……
昨天他们三个把屋子打扫了一遍,院子里的杂草也清了。
好在现在天还没热起来,院子里的草也没长得太高,不然清理起来就没这么容易了。
这些草暂时清理完,都不用等到开始养鸡,过几天就又冒出头了,等正式开始养鸡,院子里的草还不能全清理掉。他们又没有饲料,草留着,生出的虫子还能给母鸡们补充点营养。
“哎,这屋顶不漏雨吧?”干着活儿,陈红英突然喊道。
“!!!”
魏舒被她提醒到了。
这点也很重要!
虽然开始养鸡后,鸡会先在院子里散养,但下雨天可不能还散养,如果屋顶漏雨,到时候再补就晚了。
“我找个梯子爬上去看看吧。”看着两位女同志,林红军说道。
这也是当时田爱国选人,没有都选女同志的原因。总有些活儿,还是男同志更方便干。
林红军虽然这样说,但也没有立刻就去找梯子。这会儿家里都没怎么有人,他就是去借,也借不出来,还是等下工后再去,反正也不急。
三人忙忙碌碌,一直到下工的点儿,才关上门各自找人去。
林红军去找人借梯子,魏舒则是去找田爱国,希望队里能给做个牌子出来。
这个要求不算什么,也不用费多大工夫,田爱国随口就答应了,魏舒道了谢,才回自己家。
下午再干活儿,魏舒和陈红英扶着梯子,林红军则是爬到屋顶,仔细地检查屋顶有没有漏雨。
屋子也有好几年没住过人了,林红军这一检查,还真检查出了问题。好在问题不大,林红军自己就补好了。
魏舒心里有些质疑,但条件限制,也只好先这么凑合了。
……
没两天,田爱国就送来了做好的牌子,被魏舒靠着外面的院墙放着。
这个院子算不上太大,但也不只有一间屋子,魏舒还征求林红军的意见,等到时候开始养鸡了,他愿不愿意搬过来住,方便盯着鸡,别被人、黄鼠狼之类的偷走了。
林红军知道留人的重要性,没怎么犹豫就点头同意了。
就在三人的忙碌中又陆陆续续下了几场小雨,之后就一天比一天更暖和起来。
自从陈红英说自家抱窝的母鸡开始孵出小鸡来了,魏舒就在心里默默地算着日子。
小鸡太早离开母亲存活率会很低,因此他们开始接手养鸡,最起码也要等一个月后。这还是按所有人家里的小鸡都是同一天孵出来算,就像事实不会这么简单一样,田爱国动员愿意参加的社员们自愿捐出自己家里的小鸡时,离陈红英说自家孵出小鸡那天已经过去了将近两个月。
这次动员会,先前愿意参加的人里,有几家经过这几个月的时间又不愿意了,田爱国也没说什么,毕竟一切自愿。除此之外,反倒是有几家之前没有表态的,这次表明自家愿意参与。只是社员们都对这回事还抱有几分不信任,愿意参与进来的,每一家也没捐几只鸡。
好在有陈家人的支持,最后二十二户人家,一共捐了三十二只鸡出来。
魏舒最初也想捐几只鸡的,但是田爱国要的是小鸡,魏舒那几只鸡只有母鸡,她之前也没研究过这种事情,因此很是遗憾地错过了第一波。
既然都把鸡捐出来了,社员们也没再磨蹭,当天就把鸡送过来了。魏舒看着院子里一堆毛绒绒叽叽喳喳叫着的小鸡,暗暗握拳,下一次她一定不会再错过了!
鸡也到位,他们目前只有三个人,三十二只鸡的三桥大队养鸡场也终于可以正式成立了。
条件允许的话,魏舒觉得放几串鞭炮庆祝一下最好不过了,但一来他们没钱买鞭炮,二来怕吓到小鸡们,最后魏舒只是带着陈红英林红军两人鼓了鼓掌,就算庆祝过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准备,魏舒自认在条件有限的眼下,他们准备得还算充分。
院子里四散放着几个水碗,里面放有清水,供小鸡们喝了饮用。
食物方面,魏舒结合自己的书和陈红英、林红军的意见,还找田爱国要了点糠,和草、虫子一起喂,三人还说好了,谁家有剩的泔水,也要提过来。
院子里不用管,屋子里他们也做了改造。地面被铺上厚厚一层干草,等鸡进屋后方便清理粪便。陈大田还友情提供了一些他编的笼子,等鸡放进屋里养就能用得上。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