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一封陌生人的情书

窗外的风吹进房间内,带动着落地窗帘起舞。

菲布林看着暗格里的信:

我去,藏得挺深。难怪警方没有搜查到,这样的藏匿条件,非得晚上借着特定的光线角度才能发现。

幸好菲布林有丰富的密室逃脱经验。

他迫不及待地取出信件,心想藏得这么隐蔽,肯定是有什么重要线索。

这封信上是被暗红色火漆进行蜡封处理的,目前来看,已经被原主拆开过。

蜡封的切口整齐,显然是用拆信刀小心撬开的。他又摸了一下蜡封印迹,发现尚未完全风干,这表明信件应该是几天内收到的。

然而,信封上并没有写寄信人的名字和地址,前后都是空白的,说明不是通过邮局寄来的,而是有人直接给原主的。

很神秘的陌生来信。

他打算明天去问下管家,如果这封信是在案发之前寄到的话,那么这封信的内容很可能与谋杀事件有关。甚至还有可能是原主谋杀的动机。

菲布林轻轻拆开,里面只有一张白纸,一面是印刷体的字体,显然是有意隐藏写信人的笔迹,为了不透露出写信人的身份。

菲布林又凑近闻了闻,纸上只有淡淡的纸张味道。

然而,正当菲布林准备阅读信件内容时,他惊讶地发现信纸上全是密密麻麻的数字,一整面的数字印刷体,且毫无规律可循:

“2514261603295209......”,就连最后一行的落款也是用数字表示。

什么嘛?

这谁看得懂?

如果是摩斯密码,菲布林都还能看懂。

更难的是,这些数字之间没有任何间隔或分隔符。

看来这封信真的跟神秘,首先被藏匿在暗格里,其次信的内容被转化为难以理解的数字形式。

应该真的是很重要的信息。

菲布林抬头看了一下挂钟,

最终还是决定从书桌的抽屉里拿出一张牛皮纸和羽毛笔,准备开始破译。

这些数字究竟与何相关?电话号码?年月日期?菲布林苦思冥想,却仍是一头雾水。

他决定转换思路:

菲布林联想到福尔摩斯中的跳舞小人案件,福尔摩斯首先推测出英文中出现概率最高的字母,然后再根据小人各种姿势的频率,与英文字母频率对应。最终破译出密码。

但幸好这封信远没有那么复杂。

因为数字是生活里常见的。

菲布林仔细观察这些数字,终于发现了一个关键点:数字0。

为什么要用到数字0,与1-9数字相比算特别的,因为如果只有1-9,就说明可能是一个数字就代表着单独的信息。

而如果出现0,那说明会有10这个数字,同时,为了避免看信的人混淆,1到9的表示就要改为01,02,到09,那就说明是两位数一组。

菲布林数了数所有数字,总数恰好为偶数,这进一步印证了他的猜想。

菲布林顺着这个思路:

如果数字是两个一组,那么,这些数字中,最大的数字有九十多的,最小的数字有01,但是没有出现00。

而且,他发现一个规律,似乎每隔一个数字区间,就会有一组特别小的数字。而这组数字大多不会超过50。

菲布林用羽毛笔在牛皮纸上标记,用斜线将数字分组。

果然!

最后发现如果把这些数字看成六个数一组的话,那么中间的两个数总是最小的。

除此之外,一般破译密码就需要一本工具书,通过这本书来进行加密和解密。

而为了方便,工具书一般就在原主能轻易获得的地方。

菲布林目光转向书架,那些崭新的书籍引起了他的注意。

没错!

为什么这些书是崭新的,因为根本就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破译的。

而如何破译,六个字一组的话可能就分别对应页码、行数以及列数。这也是为什么中间的组数会小的原因,因为一页纸上一般不会有很多行。

例如251426,就是第25页,第14行的第26个字母。

但是,

菲布林望着一整排的书架:

具体是哪一本呢?

看来,只能使用排除法了。

菲布林猜测,如果他的方向正确的话,那说明这本工具书首先页数不能超过99页,那就能排除掉特别厚的书。

最终经过筛选后,符合条件的书籍仍然有五十多本。

菲布林崩溃。

只能一本本的去试了。

如果能试出有意义的单词和语句,那就说明找对了那本书。

菲布林先从落款开始试起,因为如果有落款,只要试出来是个人名,就能更快地确定是哪本书了。

菲布林一本本地拿出书籍,根据页码和行数仔细查找对应的字母。他将破译出的密码一一写在牛皮纸上,逐一比对。

幸运的是,菲布林在第十本的时候,

经过翻译,终于出现了一个有意义的单词:

Sisyphus(西西弗斯)

菲布林揉了揉眼睛,长时间的查找导致他都快不认识字母和数字了,即便闭上眼睛,眼前都能浮现出密密麻麻的数字。

“西西弗斯?”他喃喃自语,心想一般不会这么起名。

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它源自于希腊神话,讲述的是一个被诸神惩罚,陷入无尽轮回的悲剧人物,他不断地将巨石推上山顶,却又眼睁睁地看着它滚落山脚,又将巨石推上山顶,如此往复、永无止境。

画上的维纳斯,以及信中的西西弗斯,都是希腊神话里的人物,难道这是代号吗?

菲布林决定还是明天去问下管家,原主有没有认识一位叫西西弗斯的先生。

而现在,更重要的是先把信的其它内容破译出来。

虽然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工作,但却又是一个极其考验耐心和细心的工作,一旦看错行或数错数字,都可能导致整个破译过程的失败。

菲布林在内心痛骂为什么写封信要这么复杂?难道原主是什么神秘组织的谍报员?

经过半刻钟的艰苦努力,菲布林终于完成了整封信的破译工作。他现在只觉得两眼昏花。

牛皮纸上,歪歪扭扭地记录着,这封信的实际内容——

我把心脏拿去贩卖,只值一先令;

我卖掉我圣洁的灵魂,只值一便士;

最后,有人愿出价百万英镑,购买我对你的爱,

我却选择了放弃。

因为,

倘若我不爱你了,我将不需要任何东西。

——西西弗斯

菲布林又倒着读一遍,没有意义。接着,又只看每行的第一个字,还是没有意义。又决定斜着看,依旧没有意义。

这似乎就是一封,普通的情书?!

菲布林看完后,差点没把手里的羽毛笔折断:

什么鬼?!

简直是在浪费我宝贵的时间!

这种东西还需要加密吗?谁这么无聊啊!

菲布林愤怒地把这两张“垃圾纸”狠狠地丢回了暗格里。

心想,有这时间,他还不如睡一觉。

被戏耍的愤怒过后,菲布林又冷静下来:情书?爱情?

他转念一想,为什么暗格里只有这封信?

而且,这样一封毫无有用信息的情书,如果真要隐藏的话,烧掉岂不是更为彻底?为什么原主会保留下来?

难道是......

突然脑袋里蹦出两个字:情杀?

难道这是一封诀别信,或者是一封给爱人的遗书?

因此对原主来说,具有很大的意义,就不会像其它的信件一样轻易烧掉。

看了看自己手臂上的疤痕,菲布林突然脑补了一出爱恨纠缠的三角恋剧情:

或许原主受到了伯爵的欺压,而原主的爱人为了报仇,两人计划谋杀伯爵。为了保护原主,爱人决定写封信暗示谋杀的时间,让原主制造不在场证明,而自己去执行计划。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这封信就和系统的任务对上了。为什么菲布林有不在场证明,却能实施谋杀,会不会就跟另一位凶手有关?

而写信人却没想到菲布林会被警方抓住,以为菲布林背叛了自己,由爱生恨,最终决定杀害菲布林。

那么如果这封信是凶手写的,就可以根据行文风格去猜测凶手的身份:

几句简单直白的诗句,不断地在他的脑海中盘旋。

虽然是封无聊的情书,但是菲布林读着读着,却总感觉沾满金钱的味道。

一般的情书,都会用春天的花、橡树等词汇来比喻爱情,但这封信里却总是提到便士、英镑等金钱单位。

这让菲布林不禁想起了那句“面包会有的,爱情也会有的”。

如果一个人既不缺面包也不缺爱情,那么就不会有这种金钱与爱情的权衡。

而这封信里意思,就是为了爱情我可以放弃面包,甚至是放弃一切。

是不是说明,写信的人可能是一个并不富裕的人。

而这位并不富裕的人,又是怎么完美避开警方和乔尼斯的侦查的呢?

菲布林即使有“那天去剧院”这种非常完美的不在场证明,都会被乔尼斯盯上。

那这位凶手,会不会不仅有更完美的不在场证明,甚至与此案看似毫无关联。

至于如何假借不在场证明来实施谋杀,菲布林能想到两种可能:

第一,毒鲨,通过精确控制毒药的发作时间,让受害者不在凶手面前立即死亡,从而产生时间差,为凶手制造不在场证明。

然而,在这次案件中,由于尸体已经被机器破坏,无法辨认是否存在毒杀的可能,而且根据证词,伯爵大人无法单独爬上二楼再进入搅拌机,因此这种毒杀方式似乎可以排除。

第二,机关杀。利用巧妙的机关,如引线、通道等,甚至是遥控装置,来实现远距离行凶,从而制造不在场证明。

亦或者是利用了某些特殊的场合和条件,如会融化的冰块、倾斜的密室等,来实施犯罪。

管家提到菲布林购买了大量先进的机械设备,会不会有这种可能呢?

不过,这个还需要他亲自前往工厂现场进行确认和调查。

菲布林端坐在书桌前,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轻轻叩击着书桌,挂钟的指针声在静谧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清晰。

他开始细细回忆案件的每一个关键细节,试图将它们一一串联起来:

案发时,原主正在剧院观看演出,拥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

警方允许保释清洁工,且保释费用较低,说明在警方的调查中清洁工嫌疑并不大;

尽管乔尼斯伪造了清洁工的第二份证词,但第一份证词的内容似乎并无虚假,管家也去和清洁工确认过,那天她确实看到了两个人走进工厂,并随后传来了惨叫声;

伯爵大人行动不便,每次出行都需要有人搀扶;

案发那天,他的车夫送他去了工厂,然而这位车夫在案发后便神秘消失了......

没错!

菲布林突然灵光一闪,在脑海里将这些碎片连在一起,得出了一个大胆的结论:

伪造不在场证明,会不会还有一种可能?

那就是死士。

一直忽视的那位消失的第四人,坡脚车夫,很可能就是这位死士。

伯爵大人每次出行都必须带上他,因此他完全有可能一直留在案发现场,

至于为什么没有被乔尼斯他们发现,

因为他已经死了。

没错,尸体为什么选择被搅碎的方式?

或许并非偶然,而是凶手为了掩盖真相而故意为之。

那会不会实际上被搅碎的并非一具尸体,而是两具呢?

系统给他的选择题里提到,血渍。

为什么血渍能成为关键证物?

那就是DNA。在这个时代还没有DNA技术,但这份奖励很可能是在暗示他,那血渍中蕴含着两种不同的DNA信息。

至于坡脚车夫的动机,可能就是这封信。

为了所爱之人我甘愿赴死,留下一个解不开的谜团。

这封信或许就是在作告别,以及提示原主那天你要做好不在场证明。

而原主也选择去剧院,为自己留下了不在场证明。

菲布林深吸一口气,不禁感叹:

爱情,无需多言。

太感人了。

当然这个推理中,唯一对不上的,如果这位坡脚车夫真的是原主的爱人,那为何系统会提示他的下一个目标是菲布林呢?而且车夫已经死了,又怎么去杀害菲布林?

菲布林试图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如果要解释的话,就是因爱生恨吧。至于为何系统提示的时间是三天后,他猜测可能是车夫使用了某种毒药,意图让菲布林也殉情,而毒药的发作时间正好是三天后。

虽然这个想法有些牵强,但菲布林还是决定试一试。

反正有三次机会,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

菲布林在心里呼唤了一句:系统大人,我知道另一个凶手是谁了。

但是,如果我不知道他准确的名字,说出他的身份或者信息可以吗?菲布林问道。

系统回应:

【可以。只要你的答案是指向性明确的,就可以。当然,为了避免同名混淆,信息需要具有唯一指向性。】

菲布林缓缓说出答案:另一位凶手,我觉得就是,案发当天陪凯恩路伯爵去面粉厂的那位坡脚车夫。

菲布林一口气没换地迅速说出,他希望这次能够十分顺利结束任务。

幸运的是,系统并没有让他焦急等待太久,直截了当地回应道:

【宿主,你还有两次机会。】

好的,谢谢。

菲布林闻言,立刻起身。

心里痛骂道,这封信真不是故意浪费他的时间吗?

果然爱情让人盲目。

他从情杀的角度去推理,或许一开始就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而且,菲布林本人也非常不喜欢情杀这种方式,不管是什么感情,都不应该被包装成为伤人的利器。

挂钟显示此刻已是凌晨两点五十分,距离天亮还有几个小时。在家人发现之前,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工厂验证自己的第二个猜想并返回房间。

他望向那扇打开的窗户,虽然自己被变相软禁在房间里,但这并非一个完全封闭的密室。

菲布林回想起庄园外部墙壁的浮雕装饰,那些凹凸不平的浮雕或许能为他提供攀爬的落脚点。

但二楼还是有一定高度的,加上菲布林患有轻微恐高症,

于是他决定将床单和窗帘绑在一起,制作成一根足够长的绳子,让自己有点基本的安全保障措施。

这时,菲布林想去窗边再次确认一下高度,朝窗边望去,

然而,却发现:

嗯?窗台上怎么多了一把斧头?

红色的、老旧的斧柄,带着钝口的斧头刃。

菲布林努力回想:这把斧头,之前就在那里吗?

突然意识到什么,心中一惊:

窗台外又突然伸出一只手,拿起了斧头。

菲布林的心脏猛地一紧,他不自觉地朝房门的方向退去,手慌乱地去探找门把手的位置。

然而,一下,两下,顺时针,逆时针,怎么也拧不开。

菲布林轻笑一声:有意思。

感谢支持哇

注释一下:面包会有的,爱情会有的。出自电影《列宁在1918》

“伟大无需多言”这个梗的出处初现于著名球星詹姆斯的个人纪录片。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一封陌生人的情书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