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十二章

其实温如玉也不是不同情这些穷亲戚们,谁都有手短的时候。

但是这羊毛总也不能可着一只羊薅。

近年回到丈夫老家后,原主少说在接济亲戚上来讲,也出了有上百两银子了。

今天是这个婶婶,明日是那个叔叔的。五两、十两的给,来的亲戚多了,自己的生活都要紧巴巴。

他们家阔,总也不能因着帮助别人而降低了自家的生活质量不是?

当初亲戚们帮着拉扯陆家老太爷,也不过是多给一口汤,多分一块肉罢了,也没有降低他们自己的生活质量不是?

原主听过婆母说早年的辛苦,她丈夫去学校上学,考试路上的盘缠,大都是原主婆母一针一针绣出来的。

温如玉的婆母早死,现如今温如玉猜测很有可能是早年多劳累,落下太多病根才短寿的。

可当初原主丈夫家里穷,确实是多亏了亲戚们帮忙拉扯才能有个出息,家里亲戚没有不仁,陆家也不好忘本。

如今自己发达了,不拉扯一把穷亲戚仿佛也不是那么回事儿。

人情这种东西,实在是复杂的。

原主几次都因为没办法推辞,就只好这么把钱给出去了。

一次两次还好,这么长此以往,终究不是个办法。

今日是一大早的,这妇人就带着孩子等在陆家门口了。

送她来的人还是陆家本家的一位叔叔,这会儿有事到镇上去了,晚间要接妇人一起回去的。

这样一弄,温如玉怎么也得给个表示了。

温如玉要是躲着不见,面子上说不过去不说,妇人回了村也不知道会如何说他们家的。

叔伯都在附近住着,要是传出来他们家发达了就不搭理穷亲戚这些话,将来对于陆家的人际关系也会有影响。

所以这人,温如玉是不得不见的。

听了妇人一通诉苦,温如玉还得耐着性子听。想到要出钱,她的耐心都要被消磨干净了。

“你家的事情,我也知道了。孩子读书要紧,不管怎么说,这束脩是一定要给的。”温如玉见人家说得差不多了,才张口道。

“不瞒嫂子说,我这里也正缺银子使,说出去你或许不大信。前些日子,我你大侄儿才去了京都一趟,一年两趟来回,辛辛苦苦也就赚回来了家中一年的花用。嫂子知道,我们家是好容易挤进了官府的门,只可惜我丈夫去得早。没来得及多为家里多些积攒。

孩子将来若好了,能考个举人出来,一家也好有个升迁。若是明年家中连一个都考不出来,别说孩子们身边的佣人了,连我身边的这些丫鬟小子们都要跟着散一波。”

那妇人见温如玉这样说,面色尴尬,却也还是说道:“是啊,谁家都是这样的。为了孩子读书,简直操碎了心的。”

温如玉应付着一笑:“既然都是亲戚,我也不好白叫你来一趟的。晚上在家用过饭,孩子束脩的事情,我来准备就是了。”

妇人听温如玉如此说,也是红了眼眶。

“实在也是不大好意思的,我们也是没法儿了。”

就在那妇人还要继续诉苦时,严嬷嬷忽然从外头进来了。

她走到温如玉身边,说道:“铺子里的绣娘来了,请老太太去看一看呢。”

温如玉如释重负,顿时打起了几分精神。

随后又有些抱歉地看向那妇人:“家中生意上一些事儿,还算比较要紧。”

那妇人见温如玉都肯出钱了,自然不敢耽误她的生意,便说道:“我们在这儿没什么不方便。弟妹的事情要紧,只管去罢。”

“那请嫂嫂自便,有什么吩咐小丫头就是了。”温如玉这才起身,跟严嬷嬷一起去了前厅。

伺候着的夏竹早拿了温如玉的披风站在那里等着,等温如玉到了门口,她就上前熟练的给温如玉套上了厚厚的披风。

那汤婆子也是提前准备好的,就让温如玉拿着出了门。

温如玉去个前厅,身后一个严嬷嬷,四个丫鬟都要跟着。

温如玉不想这样折腾人,就只带了严嬷嬷,另外常跟着的春桃、夏竹二人在身后就是。

这么前呼后拥的,她走路转个弯儿都不利索。

这一番阵仗,看得那妇人暗暗咋舌,心中暗想,陆家当了这么多年的官,又怎么会没钱呢?

定然方才的话是诓她的。

去前厅的路上,温如玉还对严嬷嬷吩咐道:“一会儿你先让秋麦那里从我私库中提五两银子,另外将家里给丫鬟预备下做新衣的布料拿出来一匹,给她带回去,咱们自用的再去铺子上拿,这里先应付了她再说。明儿你叫人去陆家村一趟,把陆家族长请来,就说我这里有一件关于村里办私塾的事儿要跟他商量,请他过来一趟。”

她方才也瞧见了,妇人身边跟着的孩子身上穿补丁。她跟前的丫头倒是还穿着半新的衣裳。

为了不落人口舌,温如玉这事儿还得办得体面些。

古代跟现代,到底不一样。实在太讲究人情。

严嬷嬷见温如玉心中有计量,便应了一声,没有多说什么。

绣娘到了跟前,拜见过无双。

家里两间铺子,统共也就两个上等的绣娘,平时有人在铺子里定衣裳,她们就派上用场了。

这次无双并不准备大量产出,便只找了一个绣娘过来,将自己画好的花样子给了她。

“你照着这几幅花样先绣着,跟裁缝商量,每个样子先做出两身衣裳来。这几身花样就先做家中女眷的。”

照例,陆家上下在冬天会给每个主子做一件衣裳,钱姨娘也是有份儿的。

本来应该早些就做好了的。只是今年陆松年回来的晚,所以就由温如玉决定,晚了一个月才让裁缝来量身。

“每个花样都做两身,另外一套做好后就挂到铺子里头。你先做好了,等我到时候再去瞧瞧挂哪里。”

这会儿买成衣的人也有,只是并不多。

古代资源匮乏,一针一线对于许多平民家庭都是宝贝,所以凡是家中媳妇会针线的,家里大多都是买布回去自己裁剪,制作衣裳。

像是陆家这样家里稍微有些钱的人家,他们也不会买成衣,而是找裁缝量身定做,这样穿着大小合身,放量也合适。

温如玉让人制作一套衣服挂在店里,是想着打个样子,让人过来看见好看的花样好跟着定做。

家里有女眷,时常跟各家各户有往来,身上穿一身绣着陆家铺子里的衣裳也可以当做广告,有人问起的时候,可以顺便宣传一下。

卖这种刺绣类的东西,绣娘绣出来的,肯定要贵一些。

普通百姓买布的话,大部分都是买那种染色的布料,回家剪裁缝制就够了,爱美的,大多也就是买鲜亮颜色的衣裳罢了。

民间也有自己有手艺的妇女,更不愿意花高价买衣服了,她们会自己绣。

花样绣在衣服上不但自己能穿,还能绣些帕子之类的卖给商店,再由商铺定价卖出去。

所以温如玉要卖这些衣裳,首先定位就是走的高端,成衣的布料也就比较讲究。

这会儿快要过年了,早些人家来铺子里定的衣裳已经基本都制作好送过去了。

所以温如玉才能找来一个绣娘赶制衣裳,否则店里的生意就要被耽误。

大过年的,冬天渐冷,家里凡有能攒下几分钱的,总要添补一件厚实些的衣裳。

毕竟这会儿一个风寒感冒,真的就可能会死人的。原主当初就是因着一场风寒就去了。

富贵人家基本也同温如玉他们一样,春秋两季家里都要添衣。

跟绣娘商量好了一些细节,温如玉问了日期,说是赶工的话年底前跟另外一位绣娘能赶制出来。

“好了,你去吧。好好绣,年底有你们的赏。”温如玉坐在厅前说道。

那绣娘应了,拿了花样子自退了下去。

等那绣娘走了,温如玉依旧坐在厅前,屋内就一盆炭火,放在她脚边烤着,人也倒没那么冷。

她屋子里还有个未走的亲戚,温如玉实在懒得应付,于是便坐在厅内发了会儿呆。

一时也不想回去,就准备干脆先去大儿媳那里瞧瞧,顺便看一下那个满一岁还在学走路的小孙子。

近年关了,陆陆续续下了几日的雪,清河县下的都是小雪,雪堆不成,凑不到第二天,当天夜里可能也就化了,早晨起来一出门就冻头皮。

小孩儿是成日在家里闷着的,偏偏不知道怎么就给吹到了凉风,这两日身体有些虚弱。

温如玉就让赵姝先别管手上的事情,一心照顾孩子再说。

今儿早上才听清雪来回的,说是大孙子今天已经不烧了。

为了保险起见,温如玉还是让赵姝再照看一天,顺便也让她好好休息休息。

从外头大厅出来,却见一进门那处有两个孩子,七、八岁的孩童嘻嘻笑笑要闹着绕过门去,也没瞧见温如玉过来。

平日温如玉都在后院里头待着,甚少出来的,也难怪他们没注意到。

温如玉见几个孩子活泼,难得大冬日里头有些新鲜事儿,便也好奇跟着走去瞧。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