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手搓版蒸汽火车头

林薇又与苏颂讨论了许久显微镜的构想,末了说道:“过几日,我和诸位医官相约于李太医家药铺商讨医理。我已与他们提过这‘显微镜’的念头,届时将各位太医的见解汇总了,再来与苏公细说。”

苏颂闻言,含笑点头,眼中满是欣赏与支持:“县主有心了。此事关乎格物致知,老夫义不容辞。老夫昔日主持造作局时,麾下亦有几位专精于玉石雕刻、机括制作的作头手艺精湛,心思缜密,正可担此任。届时,老夫也可引荐几位对此道颇有钻研的弟子与县主相识,共同参详。”

林薇一听,心中大为感动。这简直是直接对接了国家级研发团队和顶尖学术资源了耶!

她连忙道:“那真是太好了!有苏公和各位大家相助,能和您一起透过显微镜,看看那水滴里的万千世界指日可待呀!”

苏颂抚须笑道:“老夫亦甚是期待。”

两人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已近午时。林薇瞥见沈姑姑欲言又止,惊觉时间流逝,颇有些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苏公,光顾着说话,耽误您休息啦。”

苏颂却摆摆手,精神矍铄,毫无倦色:“无妨。与县主探讨这些新奇物事,如饮醇醪,令人忘倦,何来耽误之说?若县主不弃,便在舍下用了便饭再走。”

林薇本就意犹未尽,自然不推拒,从善如流道,“那晚辈就恭敬不如从命啦!其实我还有一个礼物要送给苏公,此物所关之事,在我看来,比望远镜于民生、于社稷、于大宋未来的影响深远得多呢。”

苏颂被她这话勾起了极大的兴趣,笑问:“哦?竟有比‘千里眼’更甚之物?不知是何等奇珍?”

林薇却狡黠一笑,卖起了关子:“苏公莫急,此物须得保持些神秘感。咱们先吃饭,吃饱了才有力气研究它嘛!”

一老一少遂移步膳厅。用饭期间,苏颂也全然不顾“食不言”的规矩,与林薇继续聊着格物之理,气氛融洽非常。

午后,雨歇云散,天色放晴。两人在庭院中散步消食。

苏颂望着雨后清新的园景,忽然问道:“县主常言及后世,不知后世百姓,生活是何等光景?”

林薇仔细想了想,力图清晰地说道:“后世啊…最大的不同就是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了。人们驯服了自然之力,比如找到了深埋地下的石油,驯化了看不见摸不着的电。”

“凭借这些强大的能源和越来越精密的工具,寻常百姓也能过上远超如今想象的生活。出行有日行千里的汽车火车、翱翔天空的飞机;通讯有瞬息万里的电话、网络;医药愈发昌明,许多如今视为绝症的病症都能治愈;耕作亦靠机械,效率百倍提升……”

“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不再是诗词幻想,而成了如实叙述。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可谓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社会形态也因此与如今大不相同了。”

苏颂听得心神摇曳,感慨道:“果真匪夷所思,超乎想象。驯服电…真乃神来之思!真想去亲眼看一看啊。”

林薇又想起一事,补充道:“哦,对了!后世为了纪念先贤的功绩,会将天上的星辰以他们的名字命名。譬如沈括,就有一颗星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呢!纵观华夏几千年,能得此殊荣的,亦是凤毛麟角。苏公,若是您的杰作能完好传世,晚辈觉得,定然也少不了一颗‘苏颂星’的!不过这次我们加油,肯定能让您的成就光芒万丈,再无疑虑!”

提到沈括,苏颂神色略显黯然:“存中兄去年已故去。若他能在世听闻你这番话,知自己学问得后人如此尊崇,想必老怀安慰。”

林薇也叹了口气:“是呀,我也常遗憾自己来得晚了,未能亲眼见见各位先生的风采。都怪…嗯,时机不对。”她心里默默把锅甩给了端王,都怪垃圾赵佶误我!

其实她自己也根本搞不清这些大佬的具体生卒年,只是模糊觉得哲宗时期已是北宋后半叶,多少有些遗憾。不过转念一想,能在当下这个时代遇到苏颂,已是莫大幸运。

散步回到厅内,林薇这才郑重地指挥几人捧出那个较大的木匣。“苏公,这便是晚辈说的第二份礼物。”

她打开匣子,推出一个造型奇特,由黄铜和少量铁件构成的简化版蒸汽机车头模型。

简单地上了水,点燃模型下方小炉里的炭块,不多会儿,伴随着“嗤嗤”的排气声,车头竟真的在光滑的地板上缓缓动了起来,虽然歪歪扭扭,还不断从缝隙里冒出白白的水汽。

苏颂俯身仔细观察,脸上满是惊诧。他毕生钻研机械,深知如此体量,若单凭发条、齿轮等机括,绝难产生这般持续的推力。

他敏锐问道:“你说这叫蒸汽机车?此物是依靠水沸之力推动的?水汽竟有如此能量?”

林薇看着这个跑了几米就因为密封不严、气压不足而停下的“玩具”,有些无奈地解释:“苏公明鉴,正是利用水沸产生蒸汽,蒸汽膨胀,推动这个气缸,气缸带动活塞和连杆,再通过曲轴将往复运动变为车轮的旋转。”

她指着玩具火车头的各个部件介绍基本原理,“不过您也看到了,这个模型还很粗糙简陋,问题很大,蒸汽四处泄漏,力量十成散了七八成。”

苏颂听得极为专注,眼中光芒越来越盛,忍不住击节赞叹:“精妙!实在是精妙绝伦!化水沸之力为机械之动,此思路堪称石破天惊!县主,发明此物者,真乃不世出的天才!”

林薇坦白道:“确实是个天才人物,不过想出这个原理的天才,此刻尚未出生呢。我算是窃取了他人的智慧成果。不过好在那人远在海外,离我们万里之遥。”

苏颂却连连摇头,目光灼灼地盯着那已停止冒汽的模型,仿佛在看一件绝世瑰宝:“无论源于何处,此理本身,便已价值连城!依此理,若能将此‘蒸汽’之力善加利用,岂止是推动小车?漕运、锻铁、纺织……诸多需力之处,皆可焕然一新!”

林薇用力点头,心中澎湃:“苏公说得一点不错!这项发明,在后世被认为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称之为‘工业革命’。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动力,更是整个社会天翻地覆的变革,能让普通人的生活发生质的飞跃!”

苏颂愈发惊叹。于他这般穷究物理之人,一旦点破“利用水汽膨胀之力推动机括”这个关窍,其中蕴含的“理”便豁然开朗。

“妙哉!”他忍不住抚须赞叹,“格物之路,果然精微深邃。世间之力,竟可如此转化运用,真可谓学无止境!”

强烈的探究欲让他下意识就想亲手拆卸这模型,看个究竟。

林薇见状连忙阻止:“苏公小心,这铜壳此刻还烫得很!”

苏颂闻言收回手,从善如流道:“是老夫心急了。县主,可否再演示一回?老夫想细细观其运作。” 他随即吩咐仆役去取些上好的石炭来。

待石炭取来,林薇一边重新操作,一边更细致地讲解。一老一少索性不顾仪态,蹲在地上,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再次“嗤嗤”作响、缓缓移动的小车。

苏颂观察得尤为仔细,他指着气缸与活塞连接处那些不断泄漏的白汽,眉头微蹙,一针见血地指出:“老夫观之,其力散逸大半,症结确在于此——这气缸与活塞之间的密合太过粗陋,气泄则力弱。”

“若仅是如此玩物,倒也罢了。但若设想以此力驱动舟船、牵引纺机,非有巨力不可。届时锅炉需大,汽力需强,眼下这般工匠手工打磨契合的法子,绝难满足,必有解决密封的根本之道。”

林薇由衷佩服:“苏公慧眼!后世因有极精密的铸造之术,可造出内壁光滑如镜、与活塞严丝合缝的一体成型钢制气缸,密封自然不成问题。”

苏颂沉吟片刻,却摇头道:“纵然后世工艺超绝,老夫想来,也绝非事事皆可依赖‘一体成型’。尤其若是大型机括,构件庞杂,活动之处必多,定然另有辅助密合之法门,否则终有穷尽。”

他的思维并未被“一体成型”限制,立刻想到了更普适性的解决方案。

林薇心中再次为这位老科学家的逻辑严密所折服,点头道:“苏公所虑极是!后世确有多种耐高温高压的辅助密封之法。但大多倚仗一整套工业体系。比如从石油中炼制的特殊油脂,或是橡胶。橡胶树生长在炎热潮湿的地方,大宋肯定是没有的,得东南亚那边,哦,也就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以南,远涉重洋方可获得。”

苏颂听到“橡胶”源自南方海外树木,抚须道:“若是南海诸蕃之物,反倒有迹可循。老夫本是福建路人,乡里海商云集,常泛舟往来于南洋诸国,见识颇广。或可托他们多加留意,探寻此物!”

林薇闻言,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仿佛看到了一丝曙光。

其实亮得太早了点,橡胶的原产地不在东南亚而是美洲,美洲大陆真的是流金淌蜜啊……然而这时候的美洲嘛~~只能说,工业科技树不是那么好开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4章 手搓版蒸汽火车头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