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入五月,汴京的天气渐渐闷热起来。
林薇贪凉,趴在范府花园水榭的凉亭栏杆上纳凉。
水榭临水而建,四面轩窗敞开,垂着细竹帘,既通风又遮阳。亭内设着一张竹榻,铺着凉席,旁边小几上一尊错金银博山炉,袅袅升起一缕清甜的苏合香,驱散着初夏微醺的暑气与偶尔闯入的水边飞虫。
辛夷尽职地守在水榭入口处,既不妨碍主子纳凉,又能确保无人贸然闯入,失了礼数。
林薇手里拿着纸笔,写写画画,完善地理培训班的教案。
离开课没几天了,听说已有几位边军将领陆续抵京,枢密使曾布府上近日门庭若市,好不热闹。
她又参加了一次医学集会,硬着头皮讲了讲提纯酒精消毒,盐糖水补液,以及备孕期男女都需注意养生,特别是强调了男子戒酒的重要性之后,感觉自己的“库存”快要见底了,下个月的集会就不参加了把。
反正模式已经固化下来,李医官家里能够好好运作了。
苏颂那边显微镜的研制暂时没什么大进展,载玻片的平整度与照明光源这两大卡点难住了大家,没办法,工业基础没跟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能搞出个简易版的就算成功了。
而且苏公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优化“谛听将军”上,这事关乎军国,优先级更高。
白芷端着一盘洗净的紫樱桃和金桃进来,轻声禀报:“郡主,门房来说,景德瓷庄的陈员外家递了帖子,说明日在遇仙正店设宴,请您赏光。”
林薇拈起一颗樱桃,有些讶异。
陈员外最近应该忙得脚不沾地才对,怎会有空专门宴请她?
他家的盲盒卖得火爆,虽有几家仿制品出现,但机制不够灵活,做工也比较粗糙,只能靠低价抢占低端市场,对陈家冲击不大。听说汴河上他家发往大名府、应天府的货船隔几日就要发货。
想了想明日也没什么要紧事,去看看便是。
下午,林薇又去了皇帝新赏的庄子。这庄子是上次晋封时一并赏下的,趁着天气还未酷热,先去熟悉一下,等苏轼回京,正好商量商量养猪大业。
想到苏轼,林薇不禁叹气,这都一个多月了,人还没到,这时代的交通真是最大的发展桎梏。可惜水泥她搓不出来,倒是…改进火药配方,弄点低烈度的开山炸药,或许能有点用,以后攻城战时,也能减少人员消耗?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她赶紧记下,想着哪天找苏颂商量一下。
北宋已有霹雳炮、火球、火箭等火器雏形,用于守城和水战,但威力有限,应用不广。苏颂曾参与过军器监事务,对机械、火药都有涉猎,或许能提供些思路。
沈姑姑最近都在忙郡主府的装修,林薇便带着辛夷和白芷前往遇仙正店。
这酒楼气派非凡,门口立着高高的彩楼欢门,悬挂着各式招幌,其中蓝底白字的“川”字幌子格外醒目,表明确是官宦富商认可的正店,是有酿酒权的高级酒楼。
白芷小声解释,这类正店不仅堂食奢华,还提供逐时施行索唤的外卖和筵会假赁,也就是包办宴席服务,甚至有专为熟客跑腿传话的闲汉。
林薇考虑着,她计划的郡主府温居宴,看看是不是可以找他们。
跑堂的茶饭量酒博士恭敬地将林薇引至三楼雅间。房间很开阔,还有乐伎在一旁轻拨琵琶,音韵清雅。
林薇听着琵琶,心下有点凡尔赛的感慨,自己多数时间都是在各位相公府邸或宫中应对,真正像这样在市井正店雅间听曲用膳,竟然只有上次随范公一家去丰乐楼。
等候的几人见她进来,连忙起身行礼。
令林薇诧异的是,主事者并非陈员外,而是一位举止干练的妇人。
那妇人上前一步,笑容得体却带着一丝急切:“民妇陈王氏,是陈家的长媳。冒昧请郡主前来,实是民妇自作主张,家翁并不知情。”
她介绍身旁一位十六七岁的少年和一位年纪相仿的少女是自己的儿女,另一位妇人则是她娘家大嫂。说着便要让孩子行大礼,被林薇连忙拦住。
林薇心下奇怪,大儿媳瞒着公公宴请她?这唱的哪一出?总不至于是家族内斗吧?按常理,家产多半由长子继承,大儿媳又不是小儿媳,也没必要如此。
陈嫂子是个爽利人,吩咐上菜后,便开门见山:“郡主,民妇是个粗人,不懂拐弯抹角,有话就直说了,请您见谅。”
她先表达了对林薇的感激,说盲盒生意极好,她娘家也沾光。
林薇客气道:“点子不值什么,经营得好是你们的本事。”
陈嫂子叹口气:“本来不该麻烦郡主,家翁常说受您提携已是大恩,不能再给您添乱。可这次……实在是没法子了。”她压低声音,“我们惹上了天水郡公赵思谦。”
赵思谦是神宗皇帝堂弟之子,与哲宗同辈,是个出了名的纨绔。他沉迷盲盒却是个非洲人,死活凑不齐全套,嗯,同为小黑手的颖娘,到现在都没有集齐十二花神。
陈家懂事,暗中派人送了全套给他,想息事宁人。
谁知这赵思谦混不吝,不仅不满意,反而还派人拦了陈家发往大名府和应天府的货船,声称要上船检查,他说肯定是陈家搞鬼,这盲盒根本就没有“全套货”,扬言要“拆个痛快”才放行。
林薇听着,心中盘算起来。这些宗室基本都是没什么实权的虚职,她平日接触的都是朝堂手握枢要的实干派,讨论的不是军国大事便是科技兴邦,说实话,与这些游手好闲的宗室子弟完全是两个世界。
她唯一有过来往的宗室,咳,如果那能算来往的话,大概只有端王赵佶了。那一位差点就被她给“送走”了,当然,反过来她被端王送走也是有可能。
自那事后,端王的下场如何,官家必定有所处置,但她没刻意打听,也无人在她面前提及,仿佛这个人从未出现过一般。
这种默契的沉默,其实本身就是一种答案。
他们说的这位天水郡公,论血缘与官家不算太疏远,但显然也非近支心腹,最直接了当的办法,自然是去大宗正那边告状,但这并非林薇首选的处事之道,且后患无穷。
“漕运上下的关节,我们平日都没少疏通,排岸司、下卸司的官人也都是打点过的。”陈嫂子无奈道,“可小郡公来这么一出,谁也不敢放行。那几条船上的货,是两个月的量,大名府那边客人催得紧,我们再不开船,招牌就要砸了。”
林薇沉吟,她开始以为遇到的麻烦会是商业纠纷。其实她并不怕麻烦,什么事能一帆风顺呢?以前她做项目的时候,不靠谱的甲方,从中作梗的供应商,挑事的竞争对手,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出问题,想办法解决就是了。
陈家这事其实还好,又不是这天水郡公想强夺了他家产业,不过是纨绔子弟胡闹罢了。
她当时选陈员外合作,就是看中他家在汴京经营多年,是根基稳、懂规矩的,没想到还是避不开这种权贵欺压。
陈嫂子看她半天不说话,忙道:“家翁本不让麻烦您,但民妇实在心急,只求郡主能帮忙牵个线,我们备厚礼给小郡公登门赔罪,该赔钱赔钱,该道歉道歉。”
她身旁的少年,陈家的长孙,起身拱手,言辞清晰:“郡主容禀,祖父常教导陈家子弟,和气生财。此次若能得郡主相助,我家愿奉上一处庄园聊表谢意,另备一处庄园给郡公赔礼,还可为郡公特制一枚贵宾玉符,日后新品优先奉上。”
林薇看了眼这少年,年纪不大却沉稳有头脑,放在现代也是个出色的家族继承人。她笑了笑:“别急,我不是不帮,是在想找谁递话合适。”
她让白芷去问问文偃是否有空。随后对陈嫂子说:“这事我管了。你们先安心,三日内我给你消息。”
陈嫂子放下心来,自然又是一番千恩万谢。
林薇对这位爽利明理的陈嫂子颇有好感,她不计较陈员外到底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自己儿媳来找她,但陈家上下看来家风确实不错,这个合作伙伴值得帮。
下午,文偃的小厮回话,邀她去瓦子听杂剧。林薇欣然前往,在一家热闹的瓦舍找到了文偃。听了一场插科打诨、讽刺时弊的杂剧,虽不如后世的西厢记之类的名篇有趣,但也很有特色。
两人到旁边茶楼坐下。林薇拒了点茶,实在欣赏不来这高雅艺术,她只觉得浪费还不好喝,只要了清茶。文偃也无所谓喝什么,便随她了。
听她说完事情原委,文偃啐道:“赵思谦那小子?他家里嫡长兄继承郡王爵位,按制,他本可荫封个国公,结果只得了个天水郡公,可见多么不受待见,就是个破落户,怕是还没郡主您阔气呢!”
林薇大概明白了,是个色厉内荏的纨绔,她想了想,“既然如此,是不是直接找他父兄长说明情况,由他们出面管教就还了。”
这样既不会闹太大,让他家没面子,以后他也不敢再找麻烦。
文偃用扇骨轻轻敲着掌心,摇头道:“这法子当然是好。但麻烦之处在于,他府上最近出了桩事。他祖母的一位兄弟过世了,那位舅公早年对他爹多有照拂,感情甚笃。因此,他爹特意向大宗正司告了假,带着嫡长子一同离京奔丧去了。这一去,路途遥远,没一两个月怕是回不来。”
林薇:……
难怪这赵思谦敢如此放肆,原来是山中无老虎。
文偃见她了然,便带着几分衙内习气,浑不在意地说:“郡主不必烦心,这等欺软怕硬的东西,好对付。我找几个相熟的军巡院子弟,或者使点钱,寻些市井里的妥当人,寻个由头‘点拨’他一下,保准他以后见了陈家的船队都绕道走。”
林薇:……
“文三哥,咱们还是遵纪守法些好吧。”林薇略无语。
“除了他自家父兄,总有他能听得进话、让他心生敬畏的长辈吧?总不能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还要去惊动大宗正或者官家不是?”
文偃敲着扇子:“那自然是申王殿下与简王殿下!这两位是官家同母弟,地位尊崇。”
林薇知道简王,哲宗之后,章惇就是提议简王继位的,不过那个太后不同意,才立了辣鸡赵佶。
“那这两位殿下…不知找哪位沟通更为妥当?或者,你和谁熟一点?”
文偃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奇异的光彩。
他父亲曾私下提点过他,和林薇相交的分寸,说她不仅是太祖太宗遗泽,更是后世之人。他起初只当是无稽之谈,想来又是这丫头给自己编的故事。
此刻见林薇连申王殿下目有宿疾、几乎不理俗务这等情况都茫然不觉,心下才信了七八分。
他收敛心神道:“申王殿下素有目疾,静养为主,等闲不便打扰。还是求见简王殿下更为妥当。殿下素来明断,虽年岁不高,但收拾赵思谦足以。”
“明日我带你去拜会简王殿下便是。这点小事,他一句话就能让那小子乖乖把船放了,以后都不敢再惹陈家。”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