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好东西都给坡仙留一份

《水调歌头》乃是宋代盛行的词牌,其曲调悠扬婉转中常带一丝清旷高远之意,尤其适合抒写登高怀远、感喟人生之情。

苏轼想起自己当年于密州中秋,望月畅饮,想起与子由暌违七载不得团聚,自身仕途蹉跎,漂泊不定,深感人生聚散无常如月之阴晴圆缺。

然而,他并未沉溺于悲戚,也不希望子由太过担心自己的境遇,因而在词中寄寓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旷达哲思,最终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作结,将对亲人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悟,升华至对普世美好的祈愿。

此阙词,意境开阔,格调高远,正和了水调歌头之意。

此刻,苏辙与苏轼兄弟二人,听着这来自后世、旋律与当下乐理迥异却依旧扣动心弦的《明月几时有》,心中自是百感交集。

那本应熟悉却又着实陌生的曲调,仿佛将当年的月色、离思、豁达与祝愿,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重新演绎,真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苏轼笑意舒朗,眼中满是惊叹,打破了这沉静:“早有听闻郡主巧思层出不穷,那书写便利的钢笔、取火神奇的火柴,还有据说千金难求、照影清晰的水晶镜,均是巧夺天工之物。今日这‘八音盒’,竟能借机关之力,自行转动,发出如此清越乐声,更是精妙绝伦!”

林薇见话题转到自己擅长的领域,立刻轻松起来,笑道:“先生过奖了。论及品评诗词雅乐,我是万万不敢在您二位面前班门弄斧的,但若说起这机括原理,我倒还能说道一二。”

她便简单解释了八音盒内部音筒上的凸点拨动长短不一的金属音齿,从而产生不同音高,组合成旋律的原理。

“……说来惭愧,此物其实是借鉴了西方番邦的巧思。他们的音乐风格与我们不同,更重和声与节奏,但若论意境之深远、情感之细腻,自然远不及我大宋雅乐。”她又补充了一句,维护本土文化和音乐的自豪感。

大宋这时候,灿烂文化还是有资格傲视群雄的。

苏太太接过话头,笑着打趣:“郡主这样的巧思,怕是又要让路巧手那里门庭若市了。如今他可是汴京城里的大红人,各家都想请他依着郡主的新点子打造物件呢。”

林薇连连摆手,真心实意道:“夫人谬赞了。实在是路巧手自身技艺精湛,又能举一反三。我不过是个动动嘴皮子,还要求特别多特别麻烦的‘甲方’,他能将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和只有草稿的图纸化为现实,且做得又快又好,本就是有真本事的。”

苏太太掩口笑道:“难怪这汴京城的大小铺子都盼着能得到郡主点拨呢。您帮了他们,又不居功,还处处为他们说好话,这般心性,谁人不喜欢?”

苏辙也点头附和:“是啊,兄长刚回京可能尚不清楚,近来汴京风靡的新奇物事可不少。且不说那需要运筹帷幄的《开国策》,单是《麒麟阁》、《三界》这类卡笺游戏,莫说京中衙内,便是许多官员私下的文会,也常要拿出来较量一番,以为雅趣。”

苏轼闻言,大感兴趣:“哦?竟有如此趣物?那某定要好好研究一番。”

林薇立刻接口:“待会儿我便让人送两套精装的卡笺过来,先生玩玩看,若觉得有何不足,也好指点我们改进。”

她想了想,又补充道,“另外,我还让人做了几种拼图,有平面的,也有可立体拼插的,颇为有趣,也一并送些过来,给先生平日解闷。”

苏辙在一旁听着,不由莞尔,调侃道:“看来兄长这‘坡仙’的名头,含金量着实不低。怕是官家那里,都没有如此齐全的‘郡主佳作’吧?”

林薇闻言,挺胸抬头,带着呼之欲出的得意,笑道:“那必然是没有的!不说别的,我这八音盒可是新鲜出炉,昨日下午才逼着路巧手紧赶慢赶做出来的独一份呢!全大宋,至此一件!别无分号!”

众人都被她那毫不掩饰的骄傲模样逗笑。

林薇又偷偷压低声音,笑眯眯地对苏轼说:“子瞻先生,我过两日再去探探官家的口风,若是无碍……我那儿还有几具小号的‘谛听将军’,也拿来给您赏玩。平日出游,或是将来若再出任地方,或许能派上些用场。”

苏轼虽已从苏辙处听闻过此“将军”的神异,见林薇如此赤诚相待,心中感念,含笑拱手:“郡主美意,苏轼感激不尽。初次见面,便蒙郡主如此厚爱,实在愧不敢当。某近日偶得闲情,写了一幅字,虽不及郡主所赠之物精妙新奇,却是自家颇为得意的,若郡主不嫌弃,愿回赠郡主,聊表心意。”

“不嫌弃!不嫌弃!开心都来不及呢!”林薇连忙应道,眼睛亮得惊人,“这可是能留着当传家宝的!我怕是睡着都要笑醒!”

她差点脱口而出“可以抱着睡”,幸好及时刹住,生怕自己这过于现代的狂热孟浪吓坏了两位大文豪。

说笑间,苏辙留林薇用午饭,并道:“日后兄长也要去郡主的二期地理培训班听课,正好可借此机会先交流一番。”

林薇:……

不要了吧,我已经在钱乙面前班门弄斧过一回了,不要再这么社死了吧。

她窘迫摆手:“我…不行吧,我…给坡仙当老师?这、这多不好意思啊!哪里敢,哪里敢……”

苏轼却朗声笑道:“郡主过谦了。达者为先,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听闻郡主此前为众将授课,连种帅、姚总管那等沙场宿将,都在陛下面前对郡主所学赞不绝口,言道归去后必以此学克敌制胜!”

当然,朝中不可能只有一个声音,这番言论自然又引起了极大的非议,斥之为狂妄,罔顾士卒性命的不在少数,新旧之论,仍是纷争不休…

想到这里,他目光似有若无地扫过苏辙。

苏辙神色很是复杂。

他本属旧党,以往多主张持重,甚至有过弃地求和以减少损失之议。但亲眼见识了林薇所授地理知识之精要,又知沙盘、谛听将军能为战场带来的巨大优势和战争红利,内心已然动摇,故而转而支持边军趁势进取,以求长远安定。

这番转变,自然招致旧党同僚诸多口诛笔伐,斥其“用心可诛”。幸而章惇等执政新党锐意进取,力主战场决胜,方使边事得以持续推进。

当然,这些现在林薇是不清楚的。

饭后,几人移至花园水榭品茗。

林薇与二苏谈起二期培训的构想:“……故而,物产和资源,绝不是狭隘的只有铜、铁这等直接用于兵甲的矿藏,或者铅锌这类金属。”

“譬如石膏,可用于改良土壤、制作模具,更是对于建材、医药都有大用处;特定的黏土,更是烧制瓷器、砖瓦的根本。”

“若是能精准辨识、善加利用,其经济价值,未必逊于金属矿脉。开源与节流并重,而认识脚下土地所蕴藏的万物,也是回报大自然馈赠的一种方式。”

苏轼、苏辙闻言,皆是若有所思。

他们惯常所思,多在经史文章、治国方略,于这等“形而下”的格物致用之学,确实涉猎不深。

林薇此言,无疑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让他们意识到,富国之策,除了传统的农耕、漕运、商税,这山川大地本身,亦蕴藏着无尽的宝藏。

果然学无止境啊!

就在三人沉浸于这番关乎国计民生的讨论时,苍术脚步仓促、神色慌张地跑了进来,甚至来不及等通传。

林薇深知苍术素来比苏木更为稳重,见他如此失态,心知必有要事,连忙向二苏致歉:“两位先生见谅,我家这小厮平日绝非鲁莽之人,定有急事。”

苏轼、苏辙亦看出不妥,齐声道:“无妨,且听他道来。”

苍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气息尚未喘匀,声音带着惊惶:“郡主!刚、刚刚苏公府上的三小姐令仪娘子派人急传消息……说,说苏公突染恶疾,情况……情况危殆,怕是……不大好了!”

林薇甚至一时没反应过来到底听到了什么,只觉得脑中“嗡”的一声,仿佛惊雷炸响,思维卡顿无法思考,僵在原地不知如何动作。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