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听完姨娘和三姐对刚结束的那场没有硝烟战斗的描述,韩大弟一阵叹为观止,竟然真被她们弄来了这么多钱!
想到日后韩夫人知道真相了估计得被气死,不由得一阵暗爽。
再说他从小就没见过这么多钱,作为韩府三少爷,每个月的月例就500文,差不多相当于现代的一千元出头,这点零花钱不算少自然也算不得多,每个月必然月光,多的一分都余不下。
600两,他算了下,自己一分不花都得攒一百年,一时眼睛瞪大得像铜铃,这波真的是发了大财了!
还是王姨娘狠狠拍了他一巴掌,“这钱是你姐姐的嫁妆银子,今后也还是要给她压箱底带去的,你可不要打主意!我们先紧着我攒的那些钱用,实在不够也算向你姐姐借的,你今后要找个营生努力挣钱还的!”
王姨娘她自己家几个女儿一个儿子,当年就是为了养活下面体弱的弟弟,父母便把她和另外一个妹妹都卖了换了银钱,妹妹去哪里了她不得而知,而她自己则是最后差点让她流落烟花之地。
这导致她其实很痛恨那些不把女儿当作数的人家,更讨厌那些为了儿子卖女儿的人家。
她虽然在意儿子,却不会为了儿子去压榨女儿。
听到王姨娘这话,韩大弟弟挠挠头,傻嘿嘿一笑,“那是自然,三姐你等着,今后我挣了大钱,还给你添妆,至少给你凑够个一千两压箱底!”
韩采薇好笑地看着这便宜弟弟,小小年纪就掌握了一手娴熟的画饼技巧。
心里却没把这句承诺当回事,殊不知若干年后,当她出嫁时,哭得稀里哗啦的韩大弟弟,不仅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还添得更多。
三人小声商议着买些什么,两个护卫跟得不远不近,见他们进了店只在门口守着,确保他们一直在视线内即可,毕竟韩夫人只要他们盯着几人别乱跑就行,至于买什么在哪里买可没让他们管。
见护卫如此,三人放心的先去了药店,尽管王姨娘一再说不需要,韩采薇还是抓了好几副安胎药和保胎药,并买了一些治疗跌打损伤的外伤药和治疗拉肚子疟疾的药,十多副药包用麻绳紧紧捆着,这一下子就去了将近二十两银子。
不由得咋舌这古代药真贵啊,这么点药相当于要现代的三四万块钱,难怪说什么因病致贫,尤其那安胎和保胎药,里面有一些贵的药材,可真真是富贵药,一般人用不起。
然后便去了布店和鞋店,家里其实王姨娘和韩采薇都有些布,但多是色彩鲜亮的好布,这次出来,几人考虑下还是要多买点粗麻布,里面可以用好的填充物,但外面还是要用灰暗的粗麻布,甚至还得再刻意弄得破烂点都行。
出门在外,没有强大的自保能力之前,还是越低调越好,这是小老百姓都有的生存智慧。
只见王姨娘和韩采薇极具战斗力,不一会儿就买了好几匹粗布和常见的棉鞋袜等物什,韩大弟弟则老老实实跟在后面提东西。
两个护卫则是不远不近地一直跟着,也不说帮忙拎东西,韩大弟弟在心里默默吐槽,不过他向来支使不动家里得家丁护卫,已经习惯了。
粗布衣服鞋袜这些都是不算贵,但加在一起也去了五两。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除了粮食翻倍再翻倍的涨价之外,其余很多东西也都涨价不少,像药物就要比往年贵个五成,衣物也是要贵个三成不止,所以说世道艰难,往往老百姓最苦。
此外,他们还在一家杂货店看到有匕首在卖,小巧的匕首看上去还挺锋利的,就是价格不低,但考虑到防身用,几人还是咬牙花了二十两买了三把,一人一把贴身带着。
韩采薇还想买把小弓带在身上,这才是她使习惯了的防身武器,奈何转了几圈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现在这个身体体型的,只能放下这个念头,只能等着日后有机会再去定制打上一把了。
至于粮食,带着太多不利于逃跑,再说又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出行工具,驴车街上到是有卖的,但现在没有理由也不好买,担心被韩夫人怀疑。
所以就只买了些热饼子馒头作为干粮带着,其余的驴车和粮食只能等着逃出韩府后,买了直接带走。
一路走过,几人观察到,这整条街上,生意最好的就是当铺了,王姨娘感慨,“这还是家里有底蕴的人家才有得当,没钱的就只能卖儿卖女了”。
这些她当年可见得多了,和她一起的姐妹,大多都是在年成不好的时候,为了换口银钱被卖掉的。
这趟出来,几人明显感觉到这世道要乱了,街上四处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人心惶惶的。
虽然在下着雪,但街上仍然有很多聚在一起议论纷纷的人,互相交换着各种消息,韩采薇他们也是一路采购一路细心留意着这些消息。
粮食又涨价了,已经十文一斤了,甚至就这个价还要抢着买,因为好几家粮食铺子都是干脆直接关了门,目前也就钱记这种有后台背景的粮铺胆子大还敢开着,不过看着也一副快要关门了的样子。
而城里昨晚上又发生了好几起偷盗和抢劫事件,甚至都闹出了人命,官府也无暇管,因为县衙的守卫都布在了城墙那边,防着城外那些越聚越多的流民。
都说瑞雪兆丰年,往年看到大雪大家必然都是心喜的,但今年这场雪却越下越让人不安,大家这心里都是沉甸甸的。
很多嗅觉敏锐的,都开始在谋划着去避难了,但大雪一直下拦着众人不好出行。
这城里好歹还有城墙守着,外面田野和村庄,若有流民冲击,没有个阻挡则更是危险,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人至今还聚在城里的重要原因,甚至很多乡下的土财主都纷纷进城来,这也使得城内人员更多,冲突也更多,一阵阵鸡飞狗跳的。
而此时的县衙后宅,黄县令正在督促妻子儿女加紧收拾行囊,他自己作为一县之首,不得不镇守在此,但他的家人们还是尽早走的好,因为守住这城内安全他是一成把握都没有。
心里愈发后悔没有早点让家人们都离开,只怪这雪下得太大太突然,形势恶化得也超出了大家的预料,没想到朝廷至今都还在没吵出个结论方案来,也没想到府衙也就真的这样岿然不动,既不拨粮也不派兵。
此刻后悔没有早点离去的人家不在少数,韩府所在的那条街大都住的是县里富裕的人家,此刻从街头的陈家、王家、李家,一路到后面的韩家、张家、孟家,都在抓紧收拾行囊,都只等着雪停了出了北城门,向城墙更高、守兵更多的府城而去。
“怎么这些都带上了?去了府城再买啊,快、快卸下来!”只见韩府隔壁的王家里面闹哄哄的,丫鬟仆人在王夫人的指挥下,正冒着雪往两辆马车上装东西,本在正堂议事的王老爷也来到了后宅这里查验,看到王夫人竟把痰盂、茶具、脚踏等物都放进了车上,塞得两辆马车都满满当当,于是开口让卸下来。
“这些都是咱们在家用惯了的,在外面哪里能买得到合心意的。”王夫人理所当然地说到。
“你个…妇人之见!咱们是去逃难的,你还以为是出游啊,赶紧都卸下来,重新只装必要的,轻装简行懂不懂?!”王老爷怒斥,没再搭理王夫人,只让丫鬟赶紧把这些玩意儿卸下来,只装值钱的和粮食上去。
王夫人则在一边撇撇嘴没说话,心里想着到时候这人使不习惯这些用品,又得拿自己和家里下人撒气。
如此争论在多处地方正发生着,所谓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破家值万贯,不管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都收拾出一大堆想要带走的物什,再如何精简也都是满满当当一大堆,塞满了各式各样的出行工具里。
有钱的是马车,再是牛车、驴车,还有人手推的板车、独轮车,再没钱的也都准备了几副箩筐背篓等。
此刻韩夫人也是加紧让下人收拾着东西,按韩老爷的意思,要紧的是把家里的粮食装好带去,有粮后面很多事情就都好安排,但是家里就有两千斤粮食,直接就装满了一整辆马车。
想到还有这么多人要装,她就一阵后槽牙疼,心里恨恨地想到,实在装不下的话,到时候就只能舍弃一些人了,想必老爷也是能够理解的。
她心里想不若把王姨娘和三少爷母子直接扔在这林江县里也行,出了乱子后就不信他们还能命大活过来,不过担心若直接不带上王姨娘和三少爷,传出去了不好听,另外也怕三小姐见到后不上车。
再考虑到稳妥起见,她还是在运力这么紧张的情况下,亲自吩咐了林青安排好专门给王姨娘和三少爷的马车,只得说杀人之心很坚决呀。
城内的众人都在紧张准备着,城内外的局势,就像那燃烧到了临界点的锅炉,随时都可能爆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购买物资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