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年夏天,盛夏的午后,刘姩在赶往打工的路上,被同班的班长王伍拦住去路,二人站在树荫下快半小时,倒不是感情有多浓烈,实在是文学班的才华不能被时间打断。
刘姩的追求者里,班长是最坚持最久的一个,人长得很实在,人格品行都不错,从开学的自我介绍,到偶尔一起参加比赛,王伍对刘姩的关照始终比其他人多,在班级同学的起哄刺激下,王伍终于在快两年的暗恋里打算拨开云雾见光明,准备了快二十多分钟的“陈情述”。
炎热的日光消磨着人的耐性,刘姩白嫩的额头上流下汗珠,最终答应了王伍的追求。
那是候的刘姩在上课和兼职之间奔波,对王伍的盛情邀约实在抽不开身,一个月后,王伍对刘姩说:“咱俩谈恋爱,一共见两回,上一回和这一回……我们就当是聊了两次天。”班级里的打趣随着二人逐渐变少的交集逐渐消失,两人的关系也回归到同学,没有集体活动,抬头不见低头也见不到,要不是黎燚问起来,刘姩都快忘记了。
宋迪复盘刘姩的这段“爱情”总结:“这不是爱情,你这是不忍心拒绝一部“文学著作”,可真是惜才啊。”
刘姩说完自己的故事,这个角度看不清男人的神色,眼神向下,盯着黎燚放在桌上还未动过的水,伸手抬起,壮士饮酒一般,豪迈入喉,皆数咽下。
“那……黎燚……哥哥,有对象了吗?”圆润动人的眸子认真地盯着黎燚的眼睛,看不清晰,但不想放过一丝神情,刘姩想知道答案。
“没有。”毫不犹豫,不给思考的时间,一字一字落入刘姩的耳朵,嵌入心里。
“那……三年前,我看到的那个女人……”刘姩没有完整的问句,黎燚却知道刘姩说的是谁,因为那年唯一的变量就是那通视频的话。
“朋友。”
刘姩没有刨根问底究竟是谁,在情爱的世界里,这些回答已经足够,剩下的答案,来日方长。
自从那晚的交流,黎燚能明显的感觉到刘姩的变化,好像曾经叽叽喳喳坐在副驾驶上的那个女孩又回来了。
刘姩在靠近市区的地方找了一份家教,刘姩的专业和外语都不错,小孩家长也看得出刘姩的能力,开的工资很高,一直到小学假期开学都去辅导作业。
黎燚不想让刘姩这么辛苦,想给她介绍其他工作,刘姩拒绝了,她靠自己可以的。最终的退让条件是,晚上下晚课必须由黎燚来接。
……
“黎燚哥哥,今天家教的小孩问了我一个问题,“土豆捅了包子一刀变成了什么?”你猜一下”
黎燚看着兴致极佳的女孩,宠溺的笑,“会变成你明早的早餐。”
刘姩反映过来,为学霸的脑子折服,羞愧的回答:“吃豆(杀)沙包也不错。”
这小孩儿出的题果然质量差,下次来个难点的。
……
如果说真正与一个人产生情感的羁绊,可能就是生活中逐渐出现他/她的影子,而且越来越清晰,直到具象化。
黎燚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孟老的“魔爪”,虽然留得空暇让黎燚可以去缓解一下医学院女学生们对医学知识的“渴望”,但大部分时间依旧在分析实验报告,只是工作地点从实验室转移到办公室,结果从“直接资料”变成“间接资料”,终究混成了“荒废教业”的“缺课教师”。
学校-接刘姩-回家,是黎燚的三点一线;论文-家教-见黎燚,是刘姩的三点一线。
互不影响的生活里,两人的身影彼此交融,跟随心里的悸动无限靠近。
雪下得盛,枝头街角,忍过寒冬,静待暖春。
冬天未尽的话语,将在春天细细诉说。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