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宛甫一迈进院子,那老妇人的眼神便总若有似无地流连在她身周,亦不知是发自真心还是缘于羞愧,沈宛开口轻轻唤了声“婆婆”。老仆的眼眸里霎时便燃起光亮来,只不过碍于沈鉴在场不便显露,只得强行抑住面上的喜悦之情,低低地应了一声。
她始终是崔家的人。
家仆对主子的依赖,许是借着形形色色的缘由抽根发芽,却终被世人以“忠”字简单蔽之。
十余年弹指一挥,她的岁月虽被困于这一方弃院里,却始终未被同化成沈家人。她原本的名姓,沈家已无人知晓,亦不会有人想着去多问一嘴,只知她从前是服侍崔氏的,便也就叫她崔婆婆。这称呼初叫出来的时候,她还觉得极为不妥,卑贱身份如何敢被冠以主子的姓氏。
但这毕竟是在沈家,崔姓与外头的赵钱孙李并无不同,家仆又多是些粗人,只要是主子未曾明面上不准的,上下唇齿一磕便就百无禁忌。更别提是那被沈家主母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崔氏,若是无意间帮衬着主母踩上一脚,反倒平白记上一功,赚来主子些许青眼。
那年崔氏终是下了决心,将自身从这牢笼中剥离,斩断这场莫须有的因果。彼时前路渺茫,崔氏自认再无颜面回家投奔爹娘恩亲,虽无可归之所,但天下尽是可去之处。今后日子是否要苦于颠沛流离,崔氏自己并没有什么所谓,但风霜最是折煞人,她不可眼睁睁瞧着身边忠心耿耿的老仆再添愁苦。
彼时两人的关系,纵使是千言万语也难理清,她是怀着何等的心情去同沈鉴提出这般请求,便也只剩下当年的崔氏本人最为刻骨铭心。
人要向前走,关乎于某些事的记忆便只能模糊,过于执拗的人往往作茧自缚,落得个萧瑟下场。
“这又是许多年过去了,难为三姑娘还记着老身。”崔婆婆一双眼眸甚是怜爱地望着沈宛,沈宛心中不禁一软。
有崔氏陪伴的时光本就短暂,懵懂孩童的脑子又不怎么记事,她对于娘亲的印象,多半自崔婆婆口中构筑,讲她当年是如何英姿飒爽,如何将九节鞭舞得凛凛威风。不夸张地说,崔婆婆已全然成为了她与崔氏亲情维系的桥梁。只要崔婆婆一日健在,沈宛便一日觉着,自己是个有娘的孩子,便也不觉着自己十分可怜,更不觉着矮人一等去。
只是人太易受本性驱使支配,年岁长了,便要生出自己的想法来,便觉着从前有些惯常的事物成了绊住脚步的束缚。亦并非说如此这般不好,只世人大多懒得去将这突兀处理妥帖,手起刀落未免过于绝情。但被斩断的那方却总是缄口不提,因着他们总是长辈,而长辈总是沉默而隐忍,开导自己一句后生可畏。
此时沈宛并未想得如此深远,只心中觉得闷堵,杂陈五味迅捷地在胸腔发酵膨胀,无端端酸涩了眼眶。
此番形容落入他人眼中,却当她触景生情,一时被思念娘亲之情所席卷,更觉她身姿单薄、可怜得紧。沈鉴蹲下身来,将小人儿搂入怀中,轻轻拍着她的脊背安抚:“这几日便在此处中住下吧,让菱角将你院子里一些用的搬过来,也陪着婆婆过个好年。”
沈宛点点头,抬眼去望那老妇人,见她握着笤帚的手正微微颤抖。
那日沈宛本已觉察出老头子是备着话要同她说的,不过被她突如其来的眼泪打了个猝不及防,只得暂缓,容她先行休息。但已是临近小年,家中大小事务纷杂,沈刘氏一人操持难免有些分身乏术,沈鉴只得亲自主持大局,一时便也再无空寻她。沈刘氏亦是忙得团团转,无暇来找沈宛的麻烦,倒是大姑娘二姑娘曾试图来寻些事端,均被崔婆婆举着笤帚赶了出去。
沈宛近些日子极舒心,吃好喝好,亦收起那些揣摩心思,免去担惊受怕的工夫。
原以为年后稍松快些,那些个麻烦事依旧会接踵而至,可眼见这年过到了尾巴,仍是安享太平。她这悠哉日子都快过乏了,总算是盼来了个新鲜消息,说是顾春和请她初九上浣碧阁喝茶去。沈宛正是无聊时候,欢欢喜喜接了帖子,手头上只一盒未拆封酥饼,便托那捎口信的小丫头带回去给顾春和尝尝。
初九一至,沈宛便挑了件新袄子上身,惊觉彼时忘了问清楚是否只两人赴约,生怕那长袖善舞的顾春和届时还请了旁的姑娘,谨慎地描了眉、抹了口脂,方才觉得体面些,可以出门了。
本来要6.17更新的章节,无奈于我这不记事的脑子又给忘了,拖延到了6.18来发布……
今年的618,读者大大们都买了些什么好东西呢(笑
我完全没有特别想买的东西呢,倒是那天吃了脆甜的冬枣,就很想买冬枣了哈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7章 崔家婆婆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