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省体育中心人头攒动,空气中弥漫着防滑粉和紧张的气息。栾黛绮站在观众席入口处,手指无意识地捏着门票边缘,纸张已被汗水浸得微微发软。
她没想到自己会这么紧张。
“后悔来了?”身旁的练澄珂低声问道。他今天穿着简单的黑色运动外套,与周围色彩鲜艳的队服格格不入。
“只是...有点不习惯以观众的身份出现在这里。”她如实回答。
体育场内,选拔赛已经进入准备阶段。年轻选手们在射击区来回走动,进行最后的热身。栾黛绮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追随着那些熟悉的身影——她的前队友们,那些曾经与她朝夕相处、共同训练的面孔。
“看那边,”练澄珂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臂,“你的老队伍。”
省射击队的队员们正聚集在第三射击区,统一的队服显得格外醒目。栾黛绮一眼就看到了队长杨静,她正帮着年轻队员调整姿势,神情专注一如往常。
“要去打个招呼吗?”练澄珂问。
栾黛绮摇摇头,“不了,现在不是时候。”
他们找到座位坐下,位置正好能俯瞰整个赛场。栾黛绮注意到练澄珂的坐姿挺直,双手平放在膝盖上,指尖微微发白——那是极力克制情绪的表现。
“你还好吗?”她轻声问。
“比想象中难。”他承认,目光紧盯着步枪射击区,“那里是我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的地方。”
栾黛绮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步枪区与手枪区相邻,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氛围。步枪选手们更加沉静,他们的世界缩小到瞄准镜里的那个小圈,与外界的喧嚣隔绝。
“你怀念吗?”她问。
练澄珂沉默片刻,“像怀念一个再也不能回去的家。”
比赛开始的信号打断了他们的对话。选手们各就各位,场馆内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器械碰撞的细微声响和偶尔的指令声。
栾黛绮专注地观察着气手枪项目的比赛。年轻选手们举枪、瞄准、射击,动作整齐划一,却又各具特色。她的手指在膝盖上无意识地模仿着扣动扳机的动作,肌肉记忆被眼前的场景唤醒。
“你的老对手,刘雨薇,在第五靶道。”练澄珂忽然说。
栾黛绮一愣,随即在第五靶道找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刘雨薇是她在省队时的主要竞争对手,两人实力相当,互有胜负。此刻的刘雨薇神情专注,举枪姿势稳定得如同雕塑。
“她进步了。”栾黛绮轻声评价,“看她的站姿,重心分配更合理了。”
“但她的击发时机把握得还是不够好。”练澄珂一针见血地指出,“太犹豫了。”
果然,刘雨薇的这一枪只打出了9.2环,明显低于她的正常水平。
观察比赛对栾黛绮而言是一种奇特的体验。她不再是参与者,而是旁观者,这种身份的转换让她看到了以往忽略的细节——选手们微小的习惯动作,紧张时的下意识反应,甚至那些连他们自己都可能未察觉的技术缺陷。
“很奇怪,”她低声对练澄珂说,“从前在赛场上,我总觉得观众什么都不懂。现在坐在观众席,却觉得看得更清楚了。”
“距离产生洞察。”他简短回应,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步枪区。
第一轮比赛结束,选手们稍事休息。栾黛绮注意到杨静正在与教练激烈地讨论着什么,不时朝观众席这边瞥来。
“我觉得他们看见我了。”她不安地说。
“那又怎样?”练澄珂不以为然,“你有权出现在任何地方。”
他的话给了她莫名的勇气。是啊,她为什么要有负罪感?仅仅因为她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第二轮比赛开始不久,一个意外发生了。在步枪区,一位年轻选手在击发后突然摇晃了一下,随后瘫倒在地。裁判立刻吹停比赛,医务人员迅速上前。
场馆内响起一片惊呼和窃窃私语。
“是紧张过度导致的晕厥,”练澄珂平静地说,“常见于初次参加大赛的选手。”
栾黛绮看着他:“你经历过吗?”
“第一次参加全国赛时,在决赛轮差点晕倒。”他承认,“是周雨辰扶住了我。”
这是他在那晚交谈后第一次主动提起周雨辰的名字。栾黛绮注意到,这一次,他的声音里少了些痛苦,多了些平静的怀念。
事故处理得很快,比赛继续。但气氛明显变得更加紧张,选手们的脸上写满了焦虑。
“压力会传染。”练澄珂评论道,“一个人崩溃,会动摇整个群体的信心。”
“除非有人能打破这种连锁反应。”栾黛绮若有所思。
就在这时,她看见杨静走到了射击线前。作为省队队长,她的出场顺序本来靠后,但现在她要求提前上场。裁判点头同意后,杨静站定,举枪,整个动作流畅而镇定。
击发,10.9环。完美。
观众席爆发出掌声。杨静的这一枪不仅稳住了自己的分数,更重新凝聚了整个队伍的士气。
“聪明的队长。”练澄珂轻声赞叹。
栾黛绮看着杨静冷静的侧脸,忽然意识到,如果她没有离开,那个位置可能是她的。她会有能力在压力下稳定军心吗?她不确定。
比赛进行到中途,休息时间延长。栾黛绮和练澄珂决定去场馆外的休息区透透气。
“感觉如何?”练澄珂递给她一瓶水,“重回赛场。”
“比想象中复杂。”她接过水,拧开瓶盖,“一方面,我怀念那种专注的感觉;另一方面,我又庆幸自己不必再承受那种压力。”
他点点头,“我明白那种矛盾。”
休息区里,不少选手和教练来来往往。栾黛绮尽量避开人群,选择了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但命运似乎有意与她作对——杨静和几位前队友正好从对面走来。
避无可避。
“栾黛绮?”杨静先认出了她,惊讶地停下脚步,“真的是你?”
她站起身,勉强微笑:“嗨,静姐。”
几位前队友的表情各异,有惊讶,有好奇,也有不解。栾黛绮能感觉到他们的目光在她和练澄珂之间来回扫视。
“我们看了你的转学消息,”杨静说,语气中带着试探,“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你。”
“我只是...来看看。”栾黛绮感到自己的脸颊发热。
一位年轻队员好奇地问:“黛绮姐,你现在还射击吗?”
这个问题像一根针,轻轻刺破了平静的表象。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等待着答案。
“我...”
“她正在康复训练。”练澄珂突然接话,声音平静而坚定,“肩伤需要时间恢复。”
这个解围让栾黛绮松了口气,但也引起了杨静的注意。她转向练澄珂,微微皱眉:“你是...练澄珂?三年前青少年步枪纪录保持者?”
练澄珂点头致意:“你好。”
“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你们两个。”杨静的目光在他们之间来回移动,若有所思,“听说你们都离开了射击,现在看来,传言不实。”
“我们只是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栾黛绮轻声说。
杨静注视她良久,最终叹了口气:“省队的大门始终为你敞开,黛绮。你的天赋不应该被浪费。”
这句话像一把双刃剑,既是对她能力的认可,也是对她选择的质疑。栾黛绮感到一阵刺痛,却不知如何回应。
“我们该回去了。”练澄珂再次为她解围,“比赛即将继续。”
告别前队友后,他们沿着走廊慢慢往回走。栾黛绮的心情复杂难言,杨静的话在她脑海中回荡。
“你在想她的话。”练澄珂说,不是疑问,而是陈述。
“天赋不应该被浪费...”栾黛绮重复着这句话,“但谁有权力定义什么是浪费?”
“这正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停下脚步,转向她,“我们是为了别人的期望而射击,还是为了自己?”
场馆内的广播通知比赛即将继续,打断了他们的对话。但这个问题,像一颗种子,已在两人心中生根发芽。
回到座位时,决赛轮刚刚开始。气氛比之前更加紧张,每个选手的脸上都写满了决绝。这是决定命运的时刻,一举一动都可能改变未来。
栾黛绮注意到刘雨薇的状态有所改善。她的射击节奏更加稳定,眼神中重新燃起了斗志。
“看她的呼吸,”练澄珂低声说,“她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果然,刘雨薇连续打出了几个高分,排名稳步上升。
但在关键的一枪,意外再次发生。刘雨薇举枪瞄准时,观众席上突然传来一声响亮的手机铃声。她明显受到了干扰,击发时机错失,只打出了8.9环。
刘雨薇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愚蠢的观众。”练澄珂皱眉。
栾黛绮却注意到更多细节。在受到干扰后,刘雨薇没有立即调整状态,而是陷入了自责的循环。她的站姿变得僵硬,呼吸紊乱,接下来的几枪都大失水准。
“她陷入了恐慌循环。”栾黛绮轻声说,“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
“除非有人介入。”
就在他们说话时,杨静再次站了出来。她走到刘雨薇身边,低声说了几句话。从口型判断,应该是“忘记那一枪,专注当下”。
简单的话语产生了奇效。刘雨薇深吸几口气,重新调整姿势,接下来的射击恢复了正常水平。
“优秀的领导者不仅技术过硬,更懂得如何支持队友。”练澄珂评论道。
栾黛绮默默点头。她从未想过,观察比赛能让她学到这么多关于领导力和心理韧性的知识。也许,远离赛场并没有使她落后,反而给了她新的视角。
比赛进入最后阶段,选手们的体力与意志都接近极限。这时,细微的差距就能决定胜负。
在步枪项目,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选手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的动作干净利落,神情专注得近乎超然,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看他,”练澄珂向前倾身,“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像从前的你。”栾黛绮说。
练澄珂没有否认。他的目光追随着那位年轻选手的每一个动作,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感——有怀念,有欣赏,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
最终,那位年轻选手赢得了步枪项目的冠军。当成绩公布时,他并没有表现出过度的兴奋,只是微微点头,仿佛这个结果理所当然。
“新一代的天才。”练澄珂轻声说,语气中听不出是喜是悲。
颁奖仪式上,栾黛绮看着获胜者们站在领奖台上,接受掌声与荣誉。那种感觉既熟悉又陌生,像是回忆一场遥远的梦境。
“如果站在上面的是你,会是什么感觉?”她问练澄珂。
“我已经忘了。”他回答,但闪烁的眼神出卖了他。
比赛结束后,人群开始散去。他们坐在原地,等待场馆清空。
“今天谢谢你陪我来。”练澄珂突然说。
“为什么谢我?”
“因为独自面对这些,会比想象中难。”他的目光仍停留在空荡荡的赛场上,“有你在这里,感觉...不那么孤单。”
这句话轻轻触动了栾黛绮的心弦。她从未想过,自己也能成为别人的支撑。
“我也有收获。”她说,“今天让我明白了一件事。”
“什么事?”
“我依然热爱射击,但热爱的形式可以改变。”她缓缓道,“不一定非要站在赛场上,才能证明这份热爱。”
练澄珂若有所思地点头:“就像不一定非要痊愈,才能继续前进。”
这个类比如此精准,让栾黛绮微微一怔。是啊,他们都在学习与伤痛共存,而不是等待它完全消失。
当他们最终离开体育中心时,夕阳已经西斜。金色的光芒洒在停车场的水泥地上,拉长了两人的影子。
“下周的训练,”练澄珂在分别前说,“我有个新想法。”
“什么想法?”
“也许我们可以尝试一些...非常规的训练方法。”他的眼中闪烁着挑战的光芒,“既然决定以不同的方式热爱射击,为什么不彻底打破常规?”
这个提议激起了栾黛绮的好奇心。她发现,自己对下周的训练,竟有了一丝前所未有的期待。
“好啊,”她微笑回应,“我拭目以待。”
回程的公交车上,栾黛绮望着窗外飞逝的街景,思绪万千。今天的经历让她看到了射击世界的另一面——不仅是竞争与压力,还有坚持与超越。
她打开手机,发现杨静发来了一条信息:
「今天见到你很意外,但也高兴。无论你选择哪条路,记住,射击不只是比赛,更是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保重。」
这条信息让她眼眶微热。也许,她一直寻找的认可,从来就不在外面,而是在自己心里。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