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半个多月时间,郎辞朱过得很清闲。
他每天就待在房子里陪着少年。
这些天他主要干两件事,一是教少年写简体字说普通话。这没什么难的,少年本来就认得繁体字,也很聪慧,没用多长时间就完全掌握了,很快他就习惯了用现代人的方式说话。
第二件事就是给他科普各种历史知识和生活常识。
为了避免少年再次“触景伤情”,郎辞朱把所有记载详实的正史野史全部藏了起来,改用较为基础的《百科全书》和《世界上下五千年》给他看。
少年悟性很高,洗漱刷牙这些最基础的他都学会了,电子产品的使用还有些生疏,但也勉强能打打电话。
除此之外,他似乎还对西方的历史特别感兴趣。
郎辞朱瞥了一眼他正在看的那一页:牛顿,出生于1643年1月4日,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
李如彘那边就忙得不可开交了。
少年是个没有任何基本信息的“黑户”,所以很难给他上户口。李如彘找到了一个膝下无子的远房亲戚,送了好半天礼才让对方同意收养少年。
可在登记的时候,又出现麻烦了,因为他们不知道少年具体的出生日期。
根据少年自述,他出生于崇祯二年二月初四,也就是公历1629年2月26日——但身份证上肯定不能这么写。
李如彘提议随便编一个日期上去,但郎辞朱认为不应该这么草率,于是考据少年真实年龄的重任就落到了郎辞朱的肩上。
郎辞朱结合少年的叙述和《明史》的记载,得出了这样一个时间线:1644年京师城破的时候,他是十五周岁,先是被成国公朱纯臣卖给了闯王李自成,后又被外公周奎卖给了摄政王多尔衮——这中间大概经过了一年的时间。
多尔衮坚持认定他是“假太子”,要把他处死,可在临刑前的一个晚上,他却意外“穿越”到了燕京的景山公园,遇到了郎辞朱他们。
郎辞朱就按少年十六周岁算,把现在的时间往前推了十六年,得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出生日期:2028年2月26日。
虽然少年的自述和各种正史野史都能对得上号,郎辞朱还是不愿意相信他是穿越过来的——直到周教授那边传来了消息。
电话那头的周教授异常兴奋:“小郎啊,你给我的五爪龙袍、冠帽还有玉佩什么的,我寄给在燕京的专家朋友看了。
他们把这些和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龙袍和乌纱翼善冠仔细对比了一下,发现除了规格不同外,无论是材质、做工还是其他任何地方,几乎都是一模一样。
燕京那边的专家都说,这肯定是真的明代文物。我一开始还不觉得有什么不对,最多是你小子运气好淘到了宝。
可后来,你猜怎么着——技术部门的人鉴定出来了,从时间上看,这衣服和帽冠都是新的,最多制成不到两年!
那玉佩也是实打实用好料子做的,明代的技法——也是新的!
小郎啊,这几件我可能要多留一段时间研究研究了,所有的资料我发你邮箱里了......”
郎辞朱把周教授给的鉴定材料仔细看了一遍,又梳理了一下前因后果,最终实锤了一件事:这个美少年真的是穿越而来的朱慈烺。
毕竟嘴巴可以骗人,但考古专家的专业鉴定可不会!
怀着激动的心情,郎辞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好兄弟李如彘。
李如彘一开始还是不以为然,嘴上嘀咕道:“你说他是穿越来的朱慈烺,那我还说我是努尔哈赤的转世呢......”
但当他看到鉴定资料后,却不说话了,这回不由得他不信了。
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有了一个不约而同的想法——太好了,终于可以“转正”了!
要知道,之前他们自封的那些大小官职,都只是在cosplay。
而如果能得到这位“穿越”太子的认证,他们可就是实打实的真·大明臣子了——虽然还是在cosplay,但总算成正规军了。
兴奋的两人迅速从外面买了一大堆宣纸和笔墨,换上了平时cos穿的补服和乌纱帽,对着身着睡衣的朱慈烺就是一顿三跪九叩。
“臣等请殿下登基!”
还未等朱慈烺发话,这两个“活宝”就开始草拟起了登基诏书。
不过“拥立”他登基不是重点,两人的主要目的还是给自己封官做。
郎辞朱给自己加了“太师、上柱国”等一系列头衔,李如彘甚至直接封自己为“镇国公兼威武大将军”——这是明武宗当年给自己上的封号。
如果他老人家泉下有知,怕是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
还没等诏书写完,他们两个又发挥了大明的传统艺能“党争”,开始拌起嘴来。
“陛下,臣要弹劾李如彘僭用武宗陛下尊号!”
“陛下,郎辞朱之名犯了陛下名讳,不合礼法!”
朱慈烺看着眼前喋喋不休的两人,只感到哭笑不得。
说实话,自从他得知自己穿越到了四百年后,就已经准备好了当一辈子普通人。相比于下落不明的弟妹和惨死的父母,这样的结局已经算是很好了。
可他却怎么也没有想到,在大明亡国四百年之后,居然还能出现这两个对大明念念不忘的奇葩。
更巧合的是,这两人还正好是“一文一武”,就这样给他们凑出了个草台班子。
郎辞朱和李如彘吵了几个小时,终于弄出了一份粗制滥造的登基诏书。
诏书的主要内容是,在半个月后的明太祖忌日,去孝陵拥立太子朱慈烺“登基”,改今年为崇祯四百一十七年,明年为“重明”元年,取的是“再造大明”之意。
当然,更多的篇幅还是在叙述这两个活宝的“从龙之功”以及他们给自己封的官职。
平心而论,这两人的毛笔字和文言功底在现代人中算是不错的了,但跟朱慈烺这种饱读诗书的太子还是没法比。
朱慈烺认真地帮他们润色修改了这份诏书,又工整地重新抄了一遍。
他根本不想陪这两人玩过家家,但无奈“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毕竟人家白养了自己这么多天,而且对大明也是一片“赤胆忠心”,就不扫了他们的兴。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很想吃郎辞朱上次说的那个“应天烤鸭”!
他自幼长在深宫之中,虽然因为崇祯年间财政拮据,吃的不如以前的皇室子弟,但也还算温饱。
可是皇宫里的菜虽然品质不差,但是匠气太重,甚至不如那天的皮肚面好吃。
看着眼前忙个不停的郎辞朱,朱慈烺意识到对方可能忘了要带自己吃鸭子的事。于是,他决定出言委婉地提醒一下。
“那个——郎公子,之前你说过楼下有个卤菜店——”
郎辞朱一下就想起来了之前的承诺。他顿时感到很愧疚,这可是自己答应“陛下”的第一件事,居然就这么给忘了!
他迅速放下手中的毛笔,飞快地跑到楼下的卤菜店,用应天方言和老板说:“师傅,錾一只盐水鸭,再来一只烤鸭,腿子切大一嘚儿哦。”
其实根本要不了这么多,郎辞朱平时不怎么吃鸭子,朱慈烺看起来也不是很能吃的样子,但有李如彘这个“饕餮”在,还是多准备一点好。
很快,香气扑鼻的两只鸭子被端上了楼。郎辞朱贴心地拆开了料包,将浅黄色和酱油色的卤汁分别浇在了盐水鸭和烤鸭上。
肉香混合着卤汁的酱香,在房子内四散开来。
烤鸭师傅的刀工很不错,切下的鸭肉厚薄均匀、肥瘦相间,四只油光四溢的鸭腿被放在了最上方。
李如彘看到了此等美食,手已经不老实地伸了出去,又被郎辞朱打了回来:“懂不懂规矩,腿是给陛下吃的。”
郎辞朱也不客气,直接将一只烤鸭大腿塞到了朱慈烺的嘴里。
他一边帮朱慈烺戴一次性塑料手套,一边解释道:“这应天烤鸭,可是当年太宗文皇帝的最爱,大名鼎鼎的燕京烤鸭,就是在永乐年间,从我们这儿传过去的。
当然,说到烤鸭,就不得不提到我大明宣宗皇帝,毕竟他把自己亲叔叔做成了烤鸭......”
“噗嗤”一声。
朱慈烺再也忍不住笑,卤汁喷了郎辞朱一身。
如果郎辞朱敢在崇祯年间说这种话,是免不了要掉脑袋的,朱慈烺也知道他在编排自己的祖宗,但是——真的好好笑!
“不好意思。”朱慈烺咽干净了嘴里的肉,说了声抱歉。
郎辞朱也不生气,而是像个“佞臣”一样贱兮兮地笑着:“昔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就是为了博美人褒姒一笑。
臣博得陛下一笑,弄脏了衣服又算得了什么......”
朱慈烺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在心里嗔怪道:这话鬼说的,难道你是周幽王,我是那美人褒姒?
1、关于宣宗皇帝和其叔叔:明宣宗朱瞻基去探视叔叔朱高煦,却被朱高煦故意绊倒。朱瞻基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将大缸顶起。朱瞻基又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铜缸内。
宣宗皇帝处死叔叔的方法更近似于烹“瓦罐鸡”,文中“烤鸭”的描述并不是十分贴切。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 3 章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