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第五部 水稻田

31

这件事情发生在张童书跟呼啦啦分手后第三个月,就是这件事情告诉他,他不能为自己活,他要为别人活,只有别人才能让他的生命具有意义,而他在那以后发愤图强,仿佛打通任督二脉那般,以惊人的速度长成独当一面的人。

那年,张秋水率领全家从海边码头乘坐长途大巴车回到柳林镇张家沟。此后,他们在这里长久居住下来。从那时起,张童书就跟他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张家沟的人叫张著江为“老头儿”,习惯叫杨老梅为“老婆婆”,我们便入乡随俗,也这样叫吧。老婆婆从春天村嫁过来,此后在这片天空长久生活。多少寒来暑往,云贵高原早已不是□□时期光秃秃的模样。老婆婆生命末尾,即她闭上眼睛,她已八十五岁。这个年纪,在张家沟不是最年长的,却属于长寿。

张童书遇见老婆婆的时候,她不多不少,正是“古稀之年”。就是说,这个他陪伴老婆婆的岁月是十五年。十五年,人生有多少个?没有多少吧?!张童书对老婆婆的记忆可以追溯到他们全家从海边码头回来那会儿。

那段时间,老婆婆经常叫张童书上山下坡,任谁都看得出来,老婆婆对这孙子疼爱有加。这天清晨,老婆婆叫上张童书,跟他大坳上砍柴,砍生长在坳上的青杠、青杠、松木、艳山红等等。十五年前,张家沟这些地方每个村子只有两三户人家可以使用电饭煲电磁炉,绝大多数人还是砍柴在灶头里烧火做饭。

老婆婆,张童书,这一大一小背着大背篼,从山脚走到坳上。张童书放下背篼,一眼瞧见小树丛颠儿上有绿色的漂亮的虫子,他伸手去抓。

大绿色的虫子,可以释放臭气,臭气熏天!在方言里面,管这种虫子叫“屁巴虫”。他的眼睛被屁巴虫放了屁,污糟得大哭,老婆婆从兜里取出大蒜在他眼睛边上擦拭。多年以后,张童书长大,他明白那是种土方法,像小时候身上出现伤口,老婆婆让他们在灶台里找灰撒在伤口止血那样极其不卫生。就在老婆婆大病那几天,她意识忽然清醒,看着张童书说起这件事情,惹得青年的心缓缓淌出暖流,而他眼角滚烫的眼泪就要止不住外流。多么微不足道的事情!多么遥远的事情,可她记得清清楚楚。在乎的人才能把这种事情记得那么详细。

从张家沟小学到柳林中学,从柳林中学到清水三中,从清水三中到仙交大学。在这样的求学路上,张童书看着老婆婆衰老,老婆婆看着他长大。张童书每迈出阶段性的步伐,他总会受到她的鼓励,甚至小小的红包。每次返校,老婆婆都会给他小钱,他经常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回馈老婆婆。偶尔,张童书挺烦她的,他常常跟她说别管别管。她明明管不下来,偏偏要管,最后给他们这些人增加麻烦。那些时候,他不是那么成熟,亦没有那么深刻细致体贴。

老婆婆走了以后,他回想起那些事情,平静的内心像秋天的风拂过,泛起阵阵涟漪。这涟漪掺杂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内疚味。人性复杂,人总是失去以后,才懂得珍惜,才明白原来的自己,一点儿不成熟。

他从小聪慧懂事,有村里同龄孩子没有的敏感,当然村里没有孩子像他那么话多。从他跟老婆婆相处,他就会给婆干些活路,就是些轻松、他能干的事情。随着年龄的增加,张童书从跑腿干到砍柴干到挑粪,干到他可以为她做的任何事情。张家沟每年都要经历春夏秋冬的轮回,在四季的更迭中,张童书长高了懂事了身体强壮了,老婆婆却消瘦了佝偻了衰老丑陋了。这是生命,这是新陈代谢,这是年轻的生命在长大,年老的生命在走向死亡。

就在这样的岁月深处,他从山村孩子踏进中国顶级大学的校园,在家的日子逐步减少,跟老婆婆相处的日子没有小学初中时代多。距离让他深刻理解亲情。每次在家做饭,他总会对公婆给予额外的照顾……再后来,每次返校都会给婆钱……父亲忙着养家,作为儿子的他能分担,就要多分担。文学不仅让他学会思考,还让他敬畏生命,生出某种近似于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

桂芬偶尔跟老婆婆发生口角,张童书总会站到婆那边,让他妈少说几句,他妈则会说他跟我爸老是帮婆说话。有次,争论激烈的时候,张童书说:“婆可能没几年,等人死了才装模作样地去上坟,没有任何意义。”

32

大学最后这年寒假,除夕这天,小白没有回家。按往年的惯例,每到除夕,小白会找个没有鞭炮声的地方,偷偷藏起来。等到初三初四这几天,鞭炮声少,它才回到主人家。这年末尾,小白却没有回来。

就是张家人注意到小白没有回来的这天夜晚。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窗外的月亮隐没在云层背后,张童书仰躺在床昏昏欲睡,怎么都睡不着觉。“叔叔,叔叔”张童书的堂兄张辽跑上楼来叫张秋水,说老婆婆快不行了,赶紧下楼去看看。张童书听闻起身披上外衣,汲拉着拖鞋小跑下楼。

此刻,老婆婆的房间,张家所有人都在。走在人生边上,老婆婆仰躺在床上,皮肤像抹布那样褶皱,颜色蜡黄蜡黄的,有点儿恐怖。她嘴里自言自语,声音缓慢、粗重而且沙哑几次抽搐几乎昏死过去。她的眼睛铅灰色,失去往日的光彩,肿得仿佛要融化,像是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人群深处,张童书注视着老婆婆,他的眼神空洞,可他的内心早已经掀起惊涛骇浪,久久不能平复下来。

这几天,张家鸡犬不宁,没有谁可以睡安稳的觉。这是人在生死的边缘挣扎,这是人类求生的意志与死亡搏击的场面,给他心灵的震撼远远胜过诗歌,胜过小说,胜过所有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艺术。这让张童书再次思考起了人生。朋友啊!你知道吗?此刻,张童书发现自己的脸颊有大滴大滴的泪水直往下滚,可他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在为什么而哭泣。请问,你知道吗?知道就告诉我吧。

张家其他孩子陆陆续续上学,轮到张童书,三姨父说:“童书在家待了这么长时间,该回学校。等到那个时候,再让他回来!”张秋水点点头,他当晚让张童书订购机票收拾衣物返校。老婆婆仰躺在沙发上,眼神依旧,许是昨晚整夜没睡,看上去异常清瘦,她身边是张冬水。张童书上前招呼说自己要回学校读书。老婆婆看着她,神志不清嘴里支支吾吾的,不知道在说些什么。走出家门,背着书包,领着衣物,张童书望了望,正摆在院子里的红漆棺材,他忽然想起他爹张秋水曾说:“棺材?棺材就是人死后永远的家。每个人都一个的家。”

返校后,张童书每天忙着读书练笔忙着锻炼身体,日子像翻书,一页两页很快就翻过去。有些事情完成后,他约上朋友去延安朝圣。就在前往延安的火车上,有那么瞬间,他注意到车窗外的墓地有人在埋坟。他的脑子忽然闪现出老婆婆死去的场景,就是这个时候,张童书心底隐隐有预感。谁都没有料想到,包括张童书自己,他在延安淋雨回来以后,便感冒发烧。夜晚睡眠有严重的问题,白天还怎么都睡不着午觉,总觉得哪儿不对劲,哪儿肯定有事要发生。

这天下午,他从学校就业创业中心出来,抬头仰望繁茂油绿的桐叶,接到桂芬打来的电话。他妈白天不会给他打电话,她这种时候打来,他已判断出事情。回到图书馆订机票,次日傍晚,夕阳还在山头,像是要等他回到张家沟才肯落下。张童书急急忙忙赶回家,远远看去只见他家已经布置成灵堂。

回到家放下书包,他按他妈说的那样上香做拜。从离家返校的那个时候起,张童书便注定不能目送老婆婆的驾鹤西去。接到电话通知瞬间,他的脑子首先想到的是婆死亡的情景,而不是烟云般过往的回忆。人什么时候出生,什么时候驾鹤,都是天意,都是安排。如果有因果轮回,张童书希望老婆婆投胎到富贵人家,一辈子平平淡淡安逸地过活,而不是像今生今世那么劳碌艰辛。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