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搬回去

要说回京这一日,最让她不适应的就是家里规矩大以及吃食不合胃口。

如今饭菜能自己做主,实在让她欢喜。

突然想起了什么,她对佩兰道:“杜婆子的手艺是我们家吃惯了的,明儿我告诉母亲让她原去灶上掌勺。”

佩兰笑道:“不需姑娘说,夫人已经安排杜婆子去灶上了,明儿就能伺候。”

这回跟着三房一起回京的老仆不少,唯独这杜婆子一来就得了好差事。究其根源,还不是她好运气得了五姑娘满肚子的庖厨手艺。

“那就好。”

让玉管送了佩兰出门回来,沈妩对辛妈妈道:“明儿一早去厨房说一声,早饭我要吃豆腐皮包子和牛肉粉丝汤。”

辛妈妈笑应下,等沈妩用了粥,服侍她歇下,才出了门。

却是没有回自己屋,而是去了杜婆子处。

杜婆子此时也还未歇下,听到敲门声,开门见是辛妈妈,忙热情的迎她进门。

“老姐姐怎么亲自来了,有什么吩咐,让丫头们跑一趟不就是了。”

辛妈妈笑得客气,“原是五姑娘说明儿早上想吃豆腐皮包子,我路过,见你房里灯亮着,顺道来说一声。”

杜婆子道:“这不值什么,既然是五姑娘想吃,明儿做了我亲自给姑娘送去。”

辛妈妈就感叹道:“家里多少服侍的人,五姑娘却只喜欢你的手艺。才刚还说要给夫人说一声,安排了你去灶上,不想夫人已经提前安排了。”

杜婆子听着,面上热情愈盛,“难得五姑娘不嫌弃老婆子笨手拙脚,这样看重,明日我给姑娘磕头去。”

辛妈妈对她的态度满意,不由露出笑来,“五姑娘性子纯善,最是怜老惜贫,你去磕头,她反倒不自在。姑娘看重你,也是你自己的本事,当日姑娘要教你们厨艺,旁人都只仗着资历敷衍,独你认真学了。”

“可不是。”提起从前,杜婆子心里不由庆幸。

当初夫人让灶上的人指点姑娘们厨艺,不想五姑娘瞧不上这些,反倒要自己改食谱。

大家都觉得这是胡闹,沈家的食谱可是自祖上传下来的,几代人都这样的做法,五姑娘一个小丫头还能再变出花儿来?

唯独她,是夫人来了饶州从外面买来的,会的不过是几道寻常吃食。

抱着试一试的心思,她跟着五姑娘一起捣腾,不想最后竟然真的做出了新菜,比沈氏菜更加美味。

靠着五姑娘,她在厨房的地位水涨船高。

杜婆子还在感慨过去,就听辛妈妈说道:“从前家里夫人当家,咱们这些下人只需做好本分。如今回了京城,主子多了大家的心思难免浮动,咱们这些人都是五姑娘用惯了的,平日可要擦亮眼睛,别走岔了道,让人背后笑话五姑娘看错了人。”

杜婆子闻言,立时一个激灵,敛了心神道:“老姐姐放心,咱们都是伺候主子老了的人,还能不认识主子是谁?”

又发誓保证:“五姑娘对老婆子恩重如山,若是老婆子不知好歹,死后被蛆吃了干净。”

“哎呀,你这个人,我还不知道?我不过就是白说一句罢了。”辛妈妈面上肃容散去,笑意重新浮上面颊。

然后起身道:“时辰不早了,明日还要当差,我这就走了。”

“老姐姐慢走!”杜婆子亲自送她出门。

正房里,安氏服侍沈父沐浴,才从耳房出来,巩妈妈就低声禀报:“辛妈妈刚才找了杜婆子说话。”

安氏“嗯”了一声,半晌笑了笑:“阿妩心里不存事,还好身边的人替她想的仔细。”

巩妈妈忖着她的面色,说道:“五姑娘年纪小,从前身边又只有云姑娘这个亲姐姐,哪里想的到姐妹多了的麻烦事。”

三房在饶州时,里外都是夫人当家,五姑娘作为家里唯一的嫡女,自然无人敢怠慢。

如今却不同了,不说大房和二房的两个姑娘,便是自家三房这边的三姑娘,既是长姐又是原配嫡女,有老太太亲自护着,五姑娘对上难免少些底气。

原本夫人还担心呢,不想还没来得及动作,五姑娘手底下的人已经做到了前头。

说起来,也难怪夫人器重辛妈妈,让她做了五姑娘房里的管事妈妈。

平日不显,一遇上事就看出来了。今日大家才回来,多的人还迷糊着呢,辛妈妈却是一眼就看了五姑娘的危机,果断替五姑娘出手。

历来后宅姐妹之间的争斗,看似只涉及衣裳首饰这样的小事,实则背后代表的是姑娘们在家里的地位。

地位,除了有长辈们的看中,还有下仆们的忠心。

五姑娘和三姑娘,一个背后有夫人和老爷,一个背后有老太太,算是实力相当。剩下的便是比在下仆中的人心了。

三姑娘在家多年,看起来更得人心,实则不然。三姑娘的人心是在老太太院里,可今日老爷已经明确表示希望三姑娘搬回来住。

如此,三姑娘的优势就被削弱了。

而夫人提前安排杜婆子去厨房当差,辛妈妈又替五姑娘一番敲打拉拢,无形中就把五姑娘在厨房的人心垒实了。

长此以往,便是三姑娘有老太太撑腰,可五姑娘依然还是三房地位最高的姑娘。

沈妩并不知道底下人的思量,次日一早杜婆子亲自来送早饭,她见了就笑道:“这会儿灶上怕是不清闲,那些跑腿的小丫头呢,怎么还让你亲自来?”

杜婆子笑眯眯道:“老爷夫人听说是姑娘亲自点的早食,都说要一样的。如此一道做出来,奴婢可不就省事了。”

说罢,又道:“姑娘且尝尝,这豆腐皮包子可还适口?包子皮,我三更天就赶了我家那小子推磨,现磨了豆子亲自挑出来的,还有里面的馅,也是选了最新鲜的食材调制。”

沈妩尝了一口,果然鲜香无比,是她心里想着的味道。于是面上就露出满足的表情来。

杜婆子见状,不由松了口气,候着她吃完了,才又说起话来。

“说起来姑娘上回说有一道新菜,因着咱家要回京还没来得及试呢。”

她一提,沈妩也想起来了,笑道:“这倒也不急,这两天家里乱糟糟的,等我将各色食材都找齐了,咱们再开始。到时杜妈妈可别嫌麻烦。”

“哎吆,姑娘这是哪里的话,您去打听打听,现今厨房那些人,一听说姑娘要试新菜,哪个不眼巴巴的盼着得您青睐。老婆子我能入您的眼,可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再嫌烦难,只怕老天爷都看不过眼?”

说罢,又确认似的道:“那我可就等着姑娘的好消息了?”

沈妩被她的话逗的发笑,点头道:“放心吧。”

杜婆子退下了,玉管笑骂道:“这老婆子倒是刁滑,用您的东西献您的殷勤。她的那些手艺哪样不是您教的?”

沈妩一边披了斗篷,准备去给安氏请安,一边道:“我教的,也要她有这个心下功夫琢磨。”

当初她拿出菜谱,厨房的人都见了,但最后却只有杜婆子一个人做出了她要的味道。

玉管一想也是。自家姑娘常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杜婆子就是这个有心人。

沈妩刚出门,云筝和沈媛也出来了,三人相视一笑,一起去了正房。

安氏问了几句屋里可都收拾好了、可否用过早饭的话,然后就带着她们去世安堂给老太太请安。

沈家三个房头都有子女,大家一齐来给老太太请安,一下子就显得沈家人丁兴旺。

老太太笑眯眯受了孙辈儿们的礼,打发走年长的孙儿们去前院念书,如此便只剩女眷们和一个诵哥儿,室内瞬时宽敞不少。

诵哥儿在孙辈中是年纪最小的,老太太难免偏爱些。

此时他不怕生的依偎在老太太跟前吃点心。

老太太见他吃的香甜,不免问安氏:“早上没给哥儿用早食么?”

安氏解释道:“这孩子昨儿见了老太太和一大堆叔伯兄弟,晚上兴奋的睡不着,今儿早上就起晚了,早食便错过了。”

老太太一听,立即心疼了,吩咐身边一个褐色衣服的嬷嬷,“孙嬷嬷,去厨房给哥儿端一碗燕窝粥来。”

粥来了,老太太亲自喂孙子。

又说安氏,“小孩子家还在长身子,觉多,日后他起不来也不必强叫他。”

安氏陪着笑道:“给老太太请安,是他的孝心和本份,如何能耽搁。”

老太太却道:“便是请安,迟个一时半会儿又有什么呢。”

说话间,诵哥儿已经吃完一小碗粥,却还叫嚷着没吃饱,“祖母这里的粥比我从前吃的都香,孙儿还想吃。”

“暧,暧,这就让人去取。”见他胃口这样好,老太太一迭声的让人再去取粥来,再端几碟小孩子爱吃的点心。

老太太满心都是小孙儿,坐在沈妩对面的沈婍佯装吃味道:“祖母,您只关心诵哥儿吃点心,孙女儿来了这么久,您却是一句也没过问。这是有了新弟弟,就把我这个孙女儿抛到脑后了。”

老太太闻言嗔道:“你这丫头,多大了,还要吃弟弟的醋。你想吃什么,且告诉底下人便是,这里还有人敢怠慢你不成?”

沈婍听了绷不住笑了,起身走到老太太旁边坐了,撒娇道:“有祖母在,旁人自是不敢怠慢。只是日后孙女儿搬回西院去住,孙女儿长这么大还是头回离开您,心里难免生怕。”

老太太一愣,“你在我这儿住的好好的,怎么就要搬回去?”

说罢,就去看安氏。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