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 13 章

张景元府上,家仆们天没亮便早早开始准备,实心方砖被家仆从里到外擦拭的三遍,泛着油亮的光泽。

此时此刻,正堂内,朗朗笑声传到堂外。

席上生进二十四色馄炖花型各异,水晶龙凤糕枣泥馅料流淌至盘内,还有金银夹花平截,及各色炙肉,最后上了一碗生进羊花汤饼。

沈戍望着满满当当的菜式,夹了一块炙羊肉。

张老将军指着他大笑:“我就记得守之不喜欢吃点心,特意请幽州来的厨子为你做的炙羊肉,你可还喜欢?”

沈戍笑道:“当年您带了不少盛京特色糕点拿去分发给幽州将士,我嫌它甜腻,掰开来喂鹰,记得当时差点挨您三十军棍。”

张老将军哈哈大笑,指着沈戍对自己的夫人道:“别看他现在这样,当年性子和头豹子一样野性难驯,我俩可没少打起来。”

张老夫人始终保持着京中贵妇最得体的微笑,今日她特意梳高髻,点面靥,贴花點,发髻间的牡丹雍容华贵,她嗔了自己夫君一眼:“胡说些什么呢?难道是喝醉了不成?”

沈戍笑望着张老夫人,忽的想起来了徐小娘子,好些日子不见,不知此刻她在忙些什么?倒是未曾见过她这般装束打扮。

底下一众孩子们看到家主被怼,在下面偷偷捂着嘴笑。

张老将军举起酒杯,水晶玻璃盏内的蒲葡酒的汁液如流动的红宝石般闪耀,张景元忽的面露伤感,常年的漠北生活给他的脸上打上了沟沟壑壑的烙印,即使回长安养尊处优多年,那些痕迹仍未淡去。

一如金戈铁马仍旧时常入他梦中那般。

“上次与守之作战,已经是八年前的事了,如今”张老将军自嘲笑道:“如今这份的身骨,只怕再也上不了战场了。”说完,仰头痛饮下杯中美酒。

刚饮下,舌尖微微发涩,一如他此时苦涩难言的心境。

“今日身憔悴,犹忆当年功。”张老将军微微摇头,鬓边的白发垂落下来,粗糙的手不住的抚摸着膝盖,如今阴雨天就会疼痛难忍,“老了,老了。”

张老夫人见他二人此刻酒酣耳热,想必有许多知心话要说,行礼后便带着一种小辈下去了。

大堂内,只剩下他们二人。

沈戍缓缓起身,举起斟满蒲葡酒的水晶玻璃盏,举杯敬道:“沈某当年年少轻狂,不服管教,在军营里给您添了不少麻烦,这杯酒谢您当年对我的提点教导之恩。”

言毕,仰头喝下三杯酒。

张老将军捋须笑道:“当年你以三百骑兵克破匈奴人重重包围,俊骨英才,勇冠三军,你本非池中物,即使没有我,你也迟早会有今日这般成就。”

说罢挥手让沈戍上前坐到自己身边。

张老将军的声音低了些:“去年卢侍郎以修缮寺院为由,支走了幽州军饷,我虽极力反对,但圣意已决,身为臣子也不敢再言什么。将士们如今饥寒可解了?”

沈戍微微笑道:“我杀了几个世家抢了粮食,又突袭了突厥人的粮草,这才平稳度过了这个冬天。”

张老将军紧紧攥住他的手,长叹道:“盛京中的这些世家只知身着绫罗绸缎,饱食天下珍馐,哪里知道边疆战士的辛苦。”

他声音又低了些:“我已拟好折子,明日便递上去,再议北征军饷之事。”

沈戍微微笑道:“那就多谢将军了。”他早就看透盛京城中这帮王公贵人了,希望他们抱有良心,还不如指望突厥人的良心。

他迟早要让这帮人把自己手底下的全部家私心甘情愿拱手让给他。

张老将军点头,环顾四周,这才反应过来夫人已经带着孩子们已经去休息了,他酒意散了些,粗粝的手指摩挲着酒杯,侧头问道:“如今守之可已娶妻?”

沈戍摆摆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我们这种常年征战在外的人,还是不要耽搁人家女郎了。”

张老将军急道:“那怎么行,总得有个家业,稳定下来才是。”

沈戍笑了笑,换了个话题:“我见您长孙玉堂人物,也是到了上学堂的年纪了,可有合适的学堂?当文官总比咱们这些上战场卖命的人强些。”

张老将军酒彻底醒了大半,提到这个事他就发愁,京城中好些私家学堂皆为世家弟子所设,他的同僚的孙辈也多继续从武,至于请先生上门交,他与大郎皆是武人,分不清教的好坏来,怕耽搁了孩子。

如今看来与,只能送国子监了。

沈戍饮了一口酒,漫不经心道:“我听说对门徐家,徐家大郎是当代大儒赵颐弟子,他夫人是赵颐长女,老将军何不登门试一试?”

张老将军惊讶:“守之何从得知?”之前徐老太爷在的时候还有些往来,后面就渐渐不走动了,贸然登门拜访总觉得突兀了些。

赵颐虽是当代大儒,但是却以性情古怪出名,说自己是有三不教,世家子弟不教,皇亲贵戚不教,蠢人不教,因此被人所恶,不过文章才华自是举世无双。

不过他张某倒没这个顾虑,他也不是世家出身,也非皇亲国戚,长孙一点即透,应该不算蠢人吧。

若是得赵大儒指点,不怕孙辈不成才啊。张老将军两眼放光,高耸的颧骨激动的通红。

沈戍笑道:“之前与他家有些来往,张老将军若同意,守之便私自做主,借地设宴了。”

张老将军满意的捋了捋胡须。

席后,沈戍回了张家特意打扫干净的秋爽居,他看了一眼室内的女婢,挥手示意他们退下。

“主人会责怪我们没有照顾好贵客的。”一名女婢盈盈一拜。

沈戍淡淡一笑:“我不习惯旁人近身伺候,明日我自会给你家主人说明,下去吧。”

声音中带着不可辩驳的气势。

奴婢们面面相觑了一会,行礼后退下了。

待众人走后,沈戍打开门窗,清新的空间涌了进来,冲淡了原先室内的浓重熏香。他忽然又想起了徐娘子,几次接近都未闻到什么熏香味,倒是有一股清新自然的花香。

许是爱花之人,终日与花草相伴,便染上了淡雅花香,他倒觉得,比什么精心调制的花香都好闻。

他掏出怀中的一块玄色手帕,帕中静静躺着着徐娘子的耳铛,细细摩挲着,鎏金耳环染上淡淡月光,仿佛还残留着女儿香气。

盛京的月亮似乎比他们幽州的暗淡了些许,沈戍抬头望月。

不知道徐娘子此刻是否也在赏月?

同一时刻,徐若依静静坐在园内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抬头望了望月亮。

月亮又圆了一回呢。

见阿兄的身影从一旁的长廊处掠过,她连忙起身,唤了一声“阿兄。”

她看见她的兄长似乎是回头看见了他,变换方向朝她走来,徐若依心中松了口气,晚饭后她得知兄长还未归来,便在兰草院的小亭中一人坐到了现在。

徐应安等到走近,发现阿妹身边只于她一人,皱皱眉道:“怎得一个人在这里?你身边那个女婢呢?若是伺候不过来,让秋净仍回你的迎芳院中伺候。”

徐若依忙道:“我是用完夕食后想一个人走走的,这才没让他们跟着,秋净细心,兄嫂此刻正是缺帮手的时候,留在你们这边也是多个助力。”

徐应安点了点头:“何必在此苦等?有事明日打发了人来问不也成?”

徐若依眉眼间浮上淡淡的忧愁:“阿兄,我是想打听打听金佛的佛头失窃案调查的怎么样了?”

徐应安忽的想起了今晨刑部郎中对他说的话,说他正需历练,将此案交给了他,他心中属意他做下一个刑部郎中已久,只是还缺个由头,此案结后,定当设法为他向圣上上书。

徐应安冷笑一声,见对面小妹仍一脸忧色的望着他,他忽的拍了拍小妹的肩膀:“大理寺上书圣上,把此事踢给了刑部,郎中又交给了我,现在总可以放心了吧。”

徐若依大惊,猛的抬头,她虽然担心甜水村的百姓,她更担心阿兄的安危啊。

此事牵扯甚多,当日京中世家大族,高官家眷皆在兴福寺中,她想想都觉得棘手。

徐若依更愁了,若是没抓到人,破不了案,圣上那里只怕不好交代,若是抓到了不该抓的人,只怕徐家在京中也不好交代,日后盛京城中哪能还有立锥之地。

徐应安见小妹替他担忧,心中一暖,忽的抬起手揉了揉徐若依的额发:“小丫头片子,每日故作深沉做什么?还有我和阿爹呢,徐家轮不到你来操心,伺候好你的花草,陪好阿娘就行了。”

徐若依的头顶被揉的乱糟糟的,她抬手捋了捋,忍不住轻瞪了自己兄长一眼。

“阿兄,听说大理寺狱内前段时间打死了几个兴福寺的和尚?可确有其事?”徐若依忽又想到了这个传闻。

徐应安点了点头,的确死了一个和尚,忽然,有什么东西从他脑中飞快的闪过,如雷电过身,让他一下子愣在原地。

按理说大理寺狱内用刑之人皆是老手,哪怕是罪大恶极之人,也会慢慢叠加手段,不会一下子就把人打死,这和尚他看过尸体,虽比旁人胖些,但是常年在寺中习武,身子骨也算强健,那些伤口击打部位皆位于脑后,脖颈等致命的位置。

莫非是有人一开始就不想让他活?

当当当当,今日更新已到达,请注意查收,我还在回家的高铁上,坐了八个小时(屁股痛痛),祝大家除夕快乐,阖家幸福,新年暴富(无痛版),今日留言的朋友会发红包哦。[亲亲][亲亲][亲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第 13 章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