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白衣,一个即将开学的儿科专硕,在经历了本科五年的捶打后,对于医生这个职业没有半点儿向往。
不受保护的老黑奴罢了,谈什么崇高的精神可就虚伪了,咱00后不兴那个。
噢,解释一下,研究生分专硕、学硕,我们临床专硕就是大家平日见到的,能当医生的那群人,在科室打三年白工的住院医师;学硕是关在实验室搞科研,抓个小鼠、养点儿细胞的那帮人。
总归各有各的苦,要说区别,无非是被医院压榨还是被课题组压榨,没啥高低之分,都是廉价的“医学耗材”。
那些没考上医大的同学还相当好奇,没事儿总来找我打听,医学生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搞得出去玩都不得安生。
要说医学,一言以蔽之——“专业选得好,天天赛高考。”
我们这个专业呢,和教师、公务员一起,并称为家长最爱。甭管大学过得是什么苦日子,之后能不能熬得出头,只要你考上了,家里头就倍儿有面子。
“您孩子学的什么专业呀?”
“我家孩子学医。”
“呦,学医好啊,等出来当医生,工作稳定挣得多,还受人尊敬呢。”
关于外人对学医的夸赞,我听得耳朵都要起了茧子,说得文雅些,是“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出不去;若要找个浅显易懂的比喻,我看网上的一句话最为恰切:“学医就是找了个体贴的阳痿老公,外人都说是个好归宿,只有你知道他不行,但是日子还得过下去。”
我报考的那年,大家都爱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那劝人学儿科,配享九十九道天雷劈成碎末儿。
想必各位也有所耳闻,在本就不算平静的医患关系里,儿科可谓是波涛汹涌的“大凶”之地。
其凶险之处包括但不限于:
1家长着急了容易动手;
2护士扎针必须一遍就成;
3开个检查不想让孩子做,触发经典疑问“没了检查你们医生不会看病吗”;
4“我查百度不是这样说的”;
5“为什么不给我打针?还不如去诊所呢”;
6对着老人一问情况,“我不知道,做不了主”
那孩子父母呢?“来不了”
打个电话成吗?“你跟我说就行”
说完了,“我不懂,做不了主”
如此,陷入循环……
我们院里公认一句话,不知各位听没听过:“儿科医生,钱少事多。”
说这话总有人不信,“钱少事多”谁还乐意干呢?当然不乐意干。
您看,我这不就跑来写小说了么?
玩笑归玩笑,要问我们图什么,无非就是个情怀。想必每个来学医的,除了被电视剧里的帅气医生迷了眼,或多或少都有个救人的初心。
我是被那篇《大医精诚》骗来的,诸位去瞧瞧,写得真是感人肺腑,保管一骗一个准儿——
“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谁听了能不受点儿触动?
这大概也是我动笔的初衷。
学生时代,是一位医生医术最差,也是医德最高的时候。在没有被利益的纷扰,染得污糟不堪时,能见到终生苦难,怜世人不易,知他人艰辛。
这话像是在鼓吹自己多么高尚,其实笔者心里的医者总是要高尚些的,诸位别取笑。
上面说得有些虚伪了,但儿科医生全靠情怀撑着,这话我敢说。
你实习到了别处,打听起工资,医生们都拉着你说哪的待遇好,哪的工作轻巧。当你找到儿科医生,她会教育你,不要总想着这些虚的,咱当医生要有情怀……
是不是挺无语的?像不像老板给你画大饼的时候,谈人生、谈理想的样子?
反正我至今还记得主任过来问大家,为什么学医?
我们都是实诚孩子,说为了钱。
然后被劈头盖脸一顿骂,开始宣扬什么医者情怀、什么奉献精神。
真没劲。
当时我就想,你们这些岁数大的真虚伪啊,自己职称高了,吃穿不愁,反过来对着我们这些还要靠父母供养的,说起医者初心来了。
我们小喽啰也是要吃饭的啊。
后来接触的多了,发觉这位主任是真心实意地爱上班,没啥物质追求,一心扑在工作上。
“要那么多钱有啥用?咱也没时间花。”
我觉着这句话能记一辈子。
毕竟在二十来年的浅薄阅历中,从没见过这么坦然甚至主动加班的人,还能把儿科工资待遇低,说得那么理直气壮。
搞得我们一群人面面相觑,开始怀疑人生——追求高收入就是那么low的事儿?咱儿科是不是有一套独立的道德体系?这“吃苦耐劳不要钱”的道德标准实在达不到,现在跑还来得及吗?
哎,来不及了。
还得替我那几位苦哈哈的朋友跟各位吐槽一句,医学的本硕连读,甚至是本硕博连读,其实相当“流氓”。不读完了这一长串儿,连本科毕业证都拿不到,就是提防着读一半跑了。
跑路?想都别想。
当然,这几个人跟我吐槽,有没有些“凡尔赛”的意思,尚不得而知。
言归正传,我问其他专业的朋友们想听点什么,他们说作为患者时,在医院匆匆忙忙排队看病,轮到每个人,跟医生说话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分钟。
走马观花只能看得到表象,他们想看看医生视角下的所思所想,还有医患之间的相处模式,冲突产生的原因。若是能借着这些故事,让医患之间加深理解,缓和矛盾,那就再好不过了。
毕竟医生本身也会成为患者,总该心存体谅。而患者的家人,也有可能去当医生。
之前就见患者一面骂医生偷懒,一面和其他患者说,自己的孩子在大医院当医生,工作太累,总是忙不完,实在令人咋舌。
医院这地方啊,最考验人性,而在生老病死、利益纠葛之间,人性往往是经不起考验的。善与恶都在这个场景下,被无限放大。
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想来各位看官也感兴趣,那我便挑着逗趣儿的、深刻的故事,给您解解闷。至于这书中人物究竟姓甚名谁、家住何处,就请诸位不要计较了。
研究生还没开学,毕业实习在各科轮转,我便先讲讲轮转科室的故事。
感谢各位来看我的文章,如果有感兴趣的科室,可以留言,笔者会尽量去找学医的朋友了解。
有一些不适合写出来的人物,后文会用“不可说”来替代,以保证故事完整。
小说角色无原型,请不要深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