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三十三章

萧景煜下令将吴家查抄出的不义之财,除部分充公外,其余皆用于补偿受欺压的百姓,并张贴告示,言明济世堂日后将由官府接管,聘请良医,药价需经核定,务必惠民。

消息传出,风信镇乃至整个郡都为之震动!百姓们欢呼雀跃,如同过节一般!他们不仅除了恶霸,日后看病吃药也有了指望!

而经此一事,所有江南官员都彻底领教了这位年轻太子的手段——恩威并施,杀伐果断。这也为接下来的巡视之路,再无人敢阳奉阴违,敷衍了事,效率不知提高了多少。

别院内,沈栖朝看着窗外百姓欢庆的景象,轻声道:“殿下此举,可谓大快人心。”

萧景煜站在她身侧,目光深远:“乱象需用重典。唯有如此,才能敲山震虎,让那些人知道,什么是底线,什么是敬畏。”

他转头看她,语气缓了缓:“也顺便,替你出了口气。”

沈栖朝心里知道萧景煜的,此刻,她垂下眼帘,唇角却微微弯起了一个不易察觉的弧度。

窗外,阳光正好。

在风信镇十日有余,萧景煜交代着郡守将济世堂重新归置之后和沈栖朝一行人也准备离开了。

在这里两人收获颇丰,不仅仅是为百姓做的事情,还得到了更多的信息,在临走之前,萧景煜亲自去见了芸娘,也再次确认那第一份诏书的存在。还给了芸娘东宫信物,芸娘自知万不得已不会使用,也坦言定会好好守护。

离开风信镇那日,百姓自发聚集在道路两旁,箪食壶浆,跪送太子与太子妃车驾,感激之声不绝于耳。新任的县令战战兢兢,发誓必定遵循太子谕令,重整医馆,惠泽乡里。

车驾再次启程,沿着官道向南而行。越往南,山水愈发秀美,但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的民生百态,却并非总是诗情画意。

他们经过因河道淤塞而连年受灾的村落,看到百姓望着枯涸田地时绝望的眼神;他们停驻在因地方豪强兼并土地而失去家园的流民聚集处,听到老人孩童饥饿的啼哭;他们甚至暗访过被层层盘剥、辛苦一年却所剩无几的盐户和织工之家。

这一路上的所见所感,是沈栖朝前半生从未见过的,自幼长在国公府,之后便是深宫高墙,所见无不是锦绣繁华。即便知晓民间有疾苦,也多是来自书本或旁人口述。如今亲眼所见,亲耳所闻,那种冲击力是前所未有的。

即使在沈栖朝的世界中,英国公并未偏爱过她,但是在衣食住行和吃穿用度上一切都是最好的,而且还有母亲留下的所有,而今日种种,在沈栖朝心中留下来至深烙印。

这一路南下,萧景煜和沈栖朝没有选择走入繁华腹地,而是在各个乡村,在这里才可以看到真正的生活。

沈栖朝看到有母亲为了给孩子换一点救命的药钱,跪在街边插草标卖身;看到有老人拖着病体,仍在烈日下佝偻着腰耕种,只因无人养老;看到那些本该在学堂嬉戏的孩童,却面黄肌瘦地跟着父母在田间地头或作坊里忙碌……

每一次,沈栖朝都尽力利用自己的医术和携带的银钱物资相助,但相对于庞大的苦难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沈栖朝的心情日益沉重,常常望着车窗外发呆,秀气的眉头紧锁着。

萧景煜将她的情绪变化看在眼里。他并未过多安慰,有时甚至会带着她去看更真实、甚至更残酷的一面——官仓里发霉的粮食,地方官上报的粉饰太平的虚假文书,以及某些官员酒足饭饱后对百姓疾苦的漠然谈论。

“萧景煜,”一次,在萧景煜处理完一批欺上瞒下,克扣百姓的官员后,沈栖朝忍不住问道,“为何会如此?父皇…陛下他知道吗?”

萧景煜站在临时行辕的窗边,望着外面沉沉的夜色,声音听不出情绪:“皇帝是一国之主,坐拥四海,每日看到的是九州舆图,是国库收支,是边疆军报。奏折上写的,是‘岁丰人和’,是‘河清海晏’。这些细微之处的蠹虫和疮痍,若非亲眼所见,层层遮掩之下,如何能轻易洞察?”

是啊…那一个当官的人会把自己管辖之下的所有负面信息上报呢,真正呈上去的都是这些人想要其他人看到的,如果他们今天的南巡走了那些繁华之地,也未必能看到这些,或许看到的也是窗明几净,看到的是街头百姓的安居乐业,是商户之间的良性竞争。

而这些才应该是正常的啊…什么时候这些成为了奢望…离开都城之后沈栖朝的思想一次次被震撼,她不知道当今的陛下做的对不对,如果站在这些百姓的角度上或许是不对的,他们看到的只有皇帝的不作为和当地官员的层层剥削,而…现在皇帝的视角之下,或者他本不应该关注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百姓…

难道前些年皇帝的南巡根本没在意这些人嘛?还是他看到了根本不想管…

但是又怎能不关注啊…他们才是国之根本啊。

沈栖朝深深吸了一口气,趴在窗户上,微微抬头看向夜空,今晚云彩遮住了月亮,沈栖朝什么都没看到,只有一眼望不到头的深深墨色。

萧景煜转过身,看向沈栖朝:“这便是为何需要巡视,需要暗访。也是为何,权力必须紧握,且要用对地方。”

萧景琰走到她面前,目光深邃:“朝朝,怜悯是美德,但仅靠怜悯改变不了任何事。唯有掌握能制定规则、执行律法的权力,才能真正决定他们的命运是继续沉沦,还是得以喘息。”

沈栖朝望着他,烛光在他深邃的眼底跳跃。她忽然明白,他这一路看似冷峻甚至残酷的处置手段,并非只是为了立威,更是一种无声的教导。他在教她如何透过表象看本质,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沉溺于无力的悲伤。

沈栖朝语气有些低落缓缓开口:“萧景煜…”

“嗯?”

“如果…有朝一日,你成为了这天下的君主,你能管管他们嘛?哪怕在能力范围之内让她们有一个好的地方官…不至于层层剥削,不让她们生活在水生火热中,不求大富大贵,只求温饱余生。”

萧景煜看着沈栖朝无助的眼神,她的太子妃永远是这样,小时候就是爱操心的命,现在依然是,但萧景煜爱的就是这样的沈栖朝,是心里有着天下的沈栖朝。

“我会的。”萧景煜声音坚定且有力,给沈栖朝坚实的回应。

“现在你和陛下…这种情况,我们在汇报这种情形是不是也没什么用了…”沈栖朝低着头,声音软软的提不起来气,她实在是无能为力。

“这些事情,如果真的想治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要调动的人财物也不是一星半点,所以我们得慢慢布局。”萧景煜上前一步,把沈栖朝抱在自己怀里,一只手不停的轻拍着沈栖朝的背脊,好似在哄着孩子。

“这也是我们身处这个位置的责任,不仅仅是作为当下的太子和太子妃,未来朝朝是一国之母的,那个时候要承担的责任或许更多。”

沈栖朝双手回抱住萧景煜的安静,深深的思考着,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尽可能的帮助萧景煜的同时也尽全力的帮助百姓。

接下来的路程,沈栖朝不再仅仅是一个施舍同情的旁观者。她开始更仔细地观察地方官员的言行举止,分析政令执行的利弊,甚至会在夜间,拿着一些不太重要的文书向萧景煜请教处置之道。她将义诊的范围扩大,不仅治病,更会细心记录下百姓反映的赋税、徭役、治安等种种问题,整理成册,交给萧景煜参考。

她依旧会为百姓的苦难而心痛,但那种心痛不再是无力的,而是转化为一种更为深沉的责任感。

两人之间的关系,在共同经历这些风雨、见证这些民间疾苦的过程中,似乎又多了一层难以言喻的默契与理解。他们不仅是夫妻,更像是在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开始逐渐彼此依靠、共同前行的伙伴。

车驾一路前行,碾过尘土,也碾过人间百态。沈栖朝掀开车帘,望着远处在田埂上艰难跋涉的农人,轻声道:“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江山社稷。”

萧景煜顺着她的目光望去,淡淡道:“嗯。所以,它需要一双足够有力、也足够清醒的手去托住。”

萧景煜此刻也在庆幸这次的南巡皇帝会派他过来,他看到了另一面,阴阳是并存的,一个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打造的幻想里,走出来,打开外界的盒子,看到盒子之外的世界,才会让他更加坚定想要知道真相,更想知道他这个父皇为什么突然之间对他起了杀心。

萧景煜的手,无声地覆上了沈栖朝放在膝上的手。掌心温热,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力量。

///

深夜,敬王府。

一个黑影闪过,悄无声息的落在敬王府书房内。

“王爷,太子那边目前一切安好,但是…他好像知道了当初先帝立了两份诏书的事情,苏公公我们在之前派人保护过,现在太子那边也暗地派了人守住他。”黑衣人严肃的和敬王汇报着。

“知道了,太子那边你派人暗中保护,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出手。”

“诏书…知道也罢,只不过皇帝或许要着急了,你先下去吧,别打草惊蛇。”

“是。”一道黑影消失在夜色中。

敬王起身,走到最里边的文架上,打开一个盒子,拿出了一份曾经写着他名字的太子诏书…

“阿煜,你也能独当一面了。”敬王轻轻抚摸着这份有这他名字的诏书。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