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林氏企业为他临时租住的单身公寓,楚年像虚脱一样倒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发呆。口袋里那张写着顾清文私人号码的便签像一块烙铁,烫得他心神不宁。
顾清文的招揽,与其说是机会,不如说是一个烫手山芋。
接受?意味着他将直接进入顾清文的势力范围,近距离接触固然有利于任务,但也等同于将自己完全暴露在那双洞察一切的眼睛之下。以顾清文的手段,他这点小心思和系统秘密能瞒多久?而且,背叛林总……那个在他最困顿时候给予他机会和信任的中年男人,楚年心里过不去这个坎。林总或许能力有限,但待他不薄。
拒绝?那就等于直接驳了顾清文的面子。那个男人看似给了他选择,但最后那句要求他周一必须到场的话,分明带着不容置疑的强势。拒绝他的“好意”,会有什么后果?楚年不敢想象。以顾清文在书里的人设,让他不痛快的人,通常都不会有好下场。更何况,拒绝也意味着可能失去最便捷的接近目标的途径。
【宿主陷入道德困境与战略抉择。系统提示:任务优先。但宿主需自行承担所有选择带来的后果。】
“后果……”楚年喃喃自语,嘴角泛起一丝苦涩。这坑爹系统,除了看戏和给压力,什么实质帮助都没有。
他翻了个身,拿出那部工作手机,屏幕上还显示着林总几小时前发来的消息,语气兴奋地告诉他已成功约到顾清文会谈,并叮嘱他好好准备,这是林氏难得的机会。
楚年看着那条信息,心里更乱了。
接下来的周末,楚年把自己关在公寓里,几乎不眠不休地投入到项目资料的深入研究中去。他不再仅仅依赖那点“游戏剧透”,而是疯狂地查阅这个世界的相关技术文献,试图将自己那个超前的思路真正落地,填充细节,完善逻辑。他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不仅仅是对林氏,或许……也是对那个即将评估他的顾清文。
这是一种极其矛盾的心态。他既希望帮助林氏成功,又隐隐担心如果项目太成功,会不会让顾清文更加坚定招揽他的决心,从而让他陷入更艰难的选择。
心力交瘁加上过度劳累,他那不争气的心脏又开始抗议。周日晚上,一阵强烈的胸闷和心悸袭来,他不得不停下工作,吞下药片,靠在椅子上缓了很久,额头上布满冷汗。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他喘着气,看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和文档,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包裹了他。
周一,下午两点五十。
楚年跟着林总以及技术部负责人,再次站在了顾氏集团总部的大楼下。与上次独自前来送裤子的忐忑不同,这一次,他身穿用预支薪水购置的、合身得体的深灰色西装,头发梳理整齐,手里拿着准备好的项目资料,看起来俨然一个沉稳专业的年轻顾问。只有他自己知道,手心里攥着的冷汗和胸腔里那颗不安分的心脏,暴露了他内心的紧张。
林总显然对这次会谈极为重视,一路上还在反复叮嘱细节:“小楚啊,别紧张,待会儿你主要负责技术部分的阐述,一定要把我们方案的优势讲清楚!顾总这人眼光毒辣,但也是识货的……”
楚年点头应着,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那部专用的高层电梯。
他们被引至一间比上次那间会客室更大、更气派的会议室。巨大的环形会议桌,全景落地窗,先进的投影设备,无一不彰显着顾氏的实力。
两点五十八分,会议室的门被推开。
顾清文在一行人的簇拥下走了进来。他今天穿着一身熨帖的黑色西装,白衬衫扣得一丝不苟,打着一条深蓝色领带,气场比上次见面时更为冷峻和强大。他目光扫过林总一行人,在林总殷勤的问候声中微微颔首,最后,视线落在了楚年身上。
那目光依旧带着审视,但似乎少了几分之前的玩味,多了几分公事公办的锐利。他只是在楚年脸上停留了不到一秒,便移开,径直走到主位坐下。
“林总,开始吧。”他言简意赅,没有任何多余的寒暄。
会议开始。林总先介绍了林氏企业的基本情况和项目理念,然后由技术部负责人详细讲解现有的技术方案。
楚年安静地坐在一旁,认真听着,同时敏锐地观察着顾清文和他带来的技术团队的反应。顾清文听得非常专注,手指偶尔在桌面上轻点,眼神深邃,看不出任何情绪。而他带来的那几个技术高管,则时不时地交头接耳,或微微皱眉,显然对林氏现有的方案并不完全满意。
果然,在技术部负责人讲解完毕后,顾氏的一位首席技术官立刻提出了几个非常尖锐的问题,直指现有方案的性能瓶颈和潜在风险。林总和技术部负责人的脸色顿时有些难看,应对起来也显得有些吃力。
会议室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
林总额角冒汗,下意识地看向了楚年,眼神里带着求助。
楚年知道,该他上场了。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脏的不适,调整了一下面前的麦克风,开口的声音清晰而稳定:“关于刚才李总工提到的几个问题,我们团队近期进行了一些新的思考和研究,或许可以提供不同的解决思路。”
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顾清文也抬起眼眸,看向他,眼神里闪过一丝极淡的、难以察觉的期待。
楚年打开自己准备的PPT,开始阐述他那个基于“动态负载均衡算法优化”的核心构想。他没有直接否定现有的方案,而是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更先进的调度逻辑和资源分配策略。他避开了过于超前的概念,而是用当前技术环境下能够理解和实现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其原理、优势以及如何规避现有方案的缺陷。
他讲得很投入,语速平稳,逻辑清晰,偶尔还会在白板上写下关键的公式和架构图。那一刻,他仿佛不再是那个为生存挣扎、为任务苦恼的穿越者,而是一个真正沉浸于技术探索的专业人士。
当他讲到关键处,如何利用算法预测数据流峰值,并动态调整资源以避免延迟时,顾清文带来的技术高管们停止了交头接耳,眼神变得专注起来,甚至有人开始拿出笔记录。
楚年没有注意到,主位上的顾清文,看着他在投影光线下显得格外认真和自信的侧脸,目光中那抹兴味再次浮现,并且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浓厚。
“……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框架性思路,具体的实现路径和细节优化,还需要大量的工作和实验验证。”楚年最后总结道,姿态放得很低。
他讲完后,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然后,顾氏的那位首席技术官率先开口,这次语气不再是质疑,而是带着浓厚的兴趣:“楚顾问,你提到的这个动态权重分配机制,具体是如何实现的?有没有考虑过在分布式环境下的同步问题?”
问题接踵而至,但不再是刁难,而是真正的技术探讨。楚年沉着应对,虽然有些细节他无法立刻给出完美答案,但他展现出的思维深度和对技术方向的前瞻性把握,明显赢得了对方技术团队的尊重。
林总看着这一幕,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看向楚年的目光充满了赞赏和庆幸。
而自始至终,顾清文都没有再开口。他只是静静地听着,观察着楚年在技术交锋中的表现,目光深邃如同寒潭。
激烈的讨论持续了近一个小时。最后,顾清文抬手,看了一眼腕表,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思路不错。”他终于开口,声音平淡,却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能得到顾清文一句“不错”的评价,已是极为难得。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楚年身上:“很有潜力。”
这句话,像是最终的定论。
他转向林总,语气恢复了商业化的疏离:“林总,你们这位楚顾问,确实是个人才。关于项目合作的具体细节,后续由陈助理和你们对接。”
这等于是在技术层面初步认可了林氏(或者说,是认可了楚年带来的新思路),为后续合作打开了大门。
林总喜出望外,连忙起身道谢。
会议结束。顾清文率先起身,在一行人的簇拥下离开会议室,自始至终,没有再和楚年有任何交流。
但楚年知道,那最后一句“很有潜力”,绝不仅仅是指技术。
散会后,林总激动地拍着楚年的肩膀:“小楚!太好了!你可是我们林氏的大功臣!今晚必须好好庆祝一下!”
楚年勉强笑了笑,感到一阵脱力。刚才高度集中的精神松懈下来,疲惫和心脏的闷痛感再次袭来。
回到公司,楚年立刻被当成了英雄。同事们的恭维,林总毫不吝啬的表扬,都让他有些无所适从。
然而,傍晚时分,当楚年正准备下班,那部顾清文给他的私人手机(他用自己的钱新买的便宜货,专门用于存那个号码)突然震动了一下。
一条来自陌生号码(但楚年直觉那就是顾清文)的短信,言简意赅:
“今晚八点,云顶餐厅。聊聊你‘潜力’的发展方向。”
没有询问,没有商量,直接下达了命令。
楚年看着那条短信,刚刚因为会议成功而升起的一丝轻松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鸿门宴吗?还是……最后的通牒?
他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灯,感觉自己就像这无数光点中的一粒,被一股无形的巨大力量裹挟着,推向一个未知的、可能充满危险的方向。
他拿出药瓶,倒出两粒药片,和水吞下。
没有退路了。
他回复了一个字:
“好。”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