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聒今天难得起了一个大早,听起外面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哼着小曲就去洗漱了。
今天要去村里了,打扮的不能太突出,要符合农民的装束,洗过脸,抹上带的胭脂水粉。提着个小篮子就下山了。
至于头发,简单的梳了个双丫髻,毕竟其他的都不会,到时候庄上有人会的话可以学一下。
别看从山上到山下只有短短几百米的直线距离,但走到庄里还是花了几十分钟。
今日是难得的好天气,阳光明媚,也不知是不是絮聒运气不好,明明是春季万物复苏。正是春耕农忙的时候,一路走来竟遇不上一个农忙的人。
絮聒无奈只能敲了敲附近的房屋门,一个同样绑着双丫髻的女孩,出来开门“来了来了”
女孩谨慎打量了絮聒两眼,强自镇定道“你是哪位,是来叫大母去祠堂的嘛,大母生病了,去不了了”
絮聒愣了,突然想起这是古代,与自己的语言不太相通。
这个朝代的语言更接近南方的地方方言,对絮聒来说要听懂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毕竟自己是正儿八经的北方人,也没学过那边的语言。
絮聒只能听出里面有几个词汇,只好用肢体语言和自己觉得对方能理解的词汇进行问路。
絮聒比划了半天,女孩渐渐明白眼前的人可能听不懂自己说话,撇撇嘴“这是哪来的外乡人啊,真麻烦”
便不耐烦的朝絮聒挥挥手,准备关门回屋。
絮聒见状连忙比划自己住在山上,下山找人,女孩见状指了指祠堂的方向,意思是人都在那边。
絮聒看女孩好心的指了指方向,便拿出自己之前准备的糕点,不由分说塞给女孩几块儿,算是感谢,便匆匆离开。
女孩看着手中的糕点,抿抿唇“还算有礼貌”
便回房关门,只听得屋内响起一道细细的声音“阿萍,是谁啊,有么事?”
女孩急匆匆拿着糕点回屋“大母,你莫说话,好好休息,病好了还想吃你做的好吃的呢,阿娘做的太难吃了”
“刚是住山上的那户人家来问路,也不知道怎么教的,话都说不清楚,怕是个傻的”女孩低声说。
“阿萍,莫说这话,那山上也不经常来这边,也许人家紧张的嘞,不许乱说”那道声音慢慢的教导。
“大母,我晓得,那女娃虽然话说的听不懂,但心眼还是好的,刚问完路还给了我几块儿糕点,我这不是怕她吃亏么”女孩小声道
“大母你吃,这是刚那女娃给的,闻着挺香的,而且那女娃是往祠堂去了你不用挂心”女孩好像能猜到妇人的心思似的直接了当的说,顺便倒了杯水递到妇人手边。
夫人听闻放下了心,拿起水杯喝了口水,决定以后多让那女娃来家里玩,毕竟自家阿萍虽然是嘴上说着嫌弃,但实际上还是不放心,多个玩伴还是好的。
而这边絮聒顺着女孩指的路去祠堂,还没到就看见祠堂人潮拥挤,很是热闹,絮聒看着热闹的人群,第一次觉得自己是个深度社恐,尤其是面对着全然陌生的面孔。
不过只看表面,絮聒的表现可谓是一点都不害怕,因为絮聒越紧张,脸上的笑容就越发灿烂,甚至灿烂的有些渗人。
不过对于昨天刚参加过祭祀的村民,就有些不太友好了,尤其是这个人很面生但脸上还挂着渗人的笑。
刚开始只有外围的村民注意到絮聒,先是一惊安静下来,直至安静蔓延整个祠堂,就像上学时整个教室猛的安静,村长与长者们迅速注意到了这个面容陌生的女孩。
没有村民上前甚至原来站在絮聒身边的村民甚至直接退后几步,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人。
絮聒面对全村的打量“……”
此刻的絮聒恨不得,把自己整个塞进洞里。脸上的表情也就越发灿烂。
沉默良久,村民推推搡搡的把村长推出来。
村长霎时脸上的表情变了,欲哭无泪却又只能强忍着害怕上前。
村长看着这个面容陌生的女孩,感觉她脸上的笑容十分渗人,但同时也感到有几分熟悉。
村长心里默默想“这都是啥事啊,怎么到我当粗村长就什么都赶上了,经历了前朝灭亡,现在还要直面鬼怪,实在不行我提前传给别人好了”
村长强忍害怕,心里想着自己是村长,要给村民们做一个表率,不能害怕。
殊不知说话的声音都是抖的“不知姑娘何方人士,来此地有么事?”
絮聒也是第一次面对这种情况“我…我是那边山上的,下来买…买点东西。”絮聒边说边比划,生怕村长听不懂。
村长听着这奇怪的口音,看着絮聒比划的样子,终于想起来,絮聒是谁了,现在心一下子定了下来,也不慌了,也不抖了!
想起现在是在祠堂,村长咳了两声道“都别看了,家去家去,这丫头是咱村庆晶山上俞生家的”
“可能是这娃娃山上待久了,怕生,不是外人,都家去家去,正农忙嘞,回家忙去吧”村长开始疏散村民。
转头朝絮聒道“丫头,别杵着了,过来让阿爷看看,都这多年没见了,长大了不少”
“你先别走,一会儿找你有事哈”村长转头就和长者们,商量这祭祀既然弄完了,村里也没啥事,就先都家去。
“刘家二婶子,你先留一下,这一会儿和这丫头说会儿话,我老头子怕她紧张,你留着看着,顺便带带,俞生那两口子看着都不像能带孩子类人”村长仔细交代。
“估计长时间没从上山下来了,说话都不伶俐”村长心里想。
等村民都回家农忙了,絮聒才僵着身子慢慢走上前。
“丫头,你甭紧张,我是你刘二婶儿,就是问问你这是干啥去嘞”
“……”絮聒第一次遇到这么热情的人。
絮聒有点无所是从,只好慢慢边说边比划,“我头次下山,想买点蔬菜,肉啥的,找不到地儿”
絮聒艰难的比划半天才终于比划好自己想要干什么,也多亏刘二婶子有耐心,换其他人,早不耐烦了。
刘家二婶看小姑娘自己,交流也比较难,就比划着说“丫头,走,跟二婶家去,咱慢慢说”
这句话絮聒听明白了,随后点点头,跟在刘二婶后头回家了。
走着走着,絮聒就看见了一栋极为熟悉的住宅。
然后刘二婶打开了那座宅子隔壁的门。
“丫头,你先坐,婶子去把东西放下”刘婶子边说边边忙手上的的东西“丫头,你这是第一次下山吧,婶子头一次见俞生家有人下山”
说着刘二婶倒了杯水放在堂屋,跟絮聒坐下唠嗑。
“瞧我这脑子,丫头,你是不是听不太明白”刘二婶说着停下不间断的话音。
“……”絮聒自进门起就有些懵,听不懂,完全听不懂。
只好一脸茫然的看着刘二婶,刘二婶也蒙了“……”
四目相对,鸦雀无声半晌刘二婶才低声道“婶子还以为你装的嘞,没想到真听不懂啊”
刘二婶头疼的转了两圈,抬手招呼絮聒过去“走,婶子带你去隔壁转转”心想,隔壁桂梅也是外地嫁过来的,说不定能听懂。
絮聒跟过去,其实自己也并不是完全听不懂,仔细想的话也能明白是啥意思,及时二婶语速太快了,絮聒欲哭为泪,只能慢慢跟上。
眼看着二婶敲开了自己之前问路的那户人家。
开门的还是这户人家的小女孩。
刘二婶拿出点小零食递给女孩,刘二婶可是村里少有的富裕人家,为人也大方“萍丫头,你阿娘在家不,婶找你阿娘有点事”
“在家呢,婶儿,你进来坐吧,我去喊阿娘”萍丫头欢快的把人带进门,顺带疑惑的看了两眼絮聒。
絮聒再次无言,总觉得自己好像是来演哑巴的。
刘二婶儿带着絮聒往会客的堂屋走去,坐在堂屋等主人家出来。
不一会儿,从后院传来了一道爽朗的声音,“刘家他婶子又过来串门来了,这阵子农忙没顾得上聊天,听萍丫头说你找我有事?”
刘二婶“这真是好久没出去玩了,等农忙结束咱一起去镇上转转”一阵寒暄过后。
刘二婶终于想起正事连忙道“桂梅啊,这丫头是俞生家的,约么是在山上时间长了,俞生两口子又是外乡的,不太懂咱这话,你看你晓得不”
桂梅婶看看絮聒,开始尝试与絮聒交流,毕竟当初逃难,自己也接触过不少人,大概能听懂。
桂梅婶“丫头,你打声招呼,我听听”
絮聒“婶子好,我刚从山上下来,想买点东西”
二婶“哎,咋样,能听懂不”
桂梅婶看了刘二婶一眼“没啥问题,应该是俞生他们的家乡话,这十几年都没见,俞生他们下山了,可能一直用的家乡话交流”
转头对絮聒用比较接近国话的语言说“丫头呀,你叫啥,俞生两口子咋没一起下来类,让你一个小女娃下来”
絮聒“……阿娘,阿耶已经死了十几年了,山上只有我和阿兄在,阿兄之前出门了”
桂梅婶惊呼出声“啥”
刘二婶“??咋了,咋了”
桂梅婶定定神“没事啊,丫头,你先坐着,婶想起,后头火没灭,婶先去看看,一会儿留家吃饭”
桂梅婶简单解释两句,拉着刘二婶就去了后院。
絮聒坐在那里,有些震惊,心想:看样子村里没人知道原主人已经死了,也没人上去看过,原主人虽然村里人都知道但也不熟
这简直不符合常理,哪怕是因为税务,也要有人知道原主人死活。
如果没人认识俞生,那没人知道是可能的,但就是都知道,那怎么就荒了十几年!
古代大母指奶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第 5 章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