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后院。
刘二婶儿“桂梅,咋了,出啥事了,你拉我干啥”
桂梅婶拉着刘二婶儿到后院,缓了一会儿“俞生两口子死了,你知道不?”
刘二婶儿一惊,“死了,啥时候的事?”
桂梅“……听那丫头说也有十几年了,现在山上也就那丫头和他哥俩,怪不得口音怪怪的”
刘二婶“哎哟,这叫啥事啊,这丫头这些年咋过的,一半大小伙咋照顾的了女娃,怪不得啥都不懂”
桂梅婶在刘二婶的絮叨声中渐渐反应过来,悄声说“不过也是,俞生两口子估计早就交代过了,要真直接上报俞生两口子死了,这俩娃娃怕是要到养病坊去”
刘二婶儿这才反应过来“也是,养病坊的日子可不好过,更何况俞生两口子当初搬到山上时一口气给村长了好多钱,听说这些钱够他们30多年的税了”说到最后声音渐渐小了起来。
桂梅婶第一次听说这种说法,毕竟自己是外乡人,有的事情不知道挺正常的“怎么说?”
刘二婶儿反应过来,悄咪咪的说“我跟你说了,你可嘴上没把门的乱说。”
桂梅婶“放心,这点寸我还是有的”
刘二婶儿这会儿反倒有点犹豫“俞生家丫头就放那不管了?”
桂梅婶“……那等那丫头走了再说,这会儿先回前头吧”
刘二婶“等会儿,你先回去,我在这儿缓会儿”
桂梅婶看了眼刘二婶,想起刘二婶应该是见过俞生两口子的,也就往前院去了,把人丫头自己放那儿也不行。
桂梅婶“丫头,等的时间长了吧,你二婶儿还在忙着呢,咱先聊着”
絮聒“婶儿,我下山也就买点菜啥的,山上的菜还没长出来类,况且,我实在是好奇,就下来走走”
桂梅婶“唉,丫头,你这是不赶巧,集市刚结束,还要过几天才开,这样菜的话。婶子先给你点,你先吃着,过段时间集会开了,咱一起去逛逛”
絮聒面露犹豫,慢慢说“婶子,这不好吧,是不是太麻烦你了”
桂梅婶“不麻烦不麻烦,都是邻里邻居的,有啥事直说就行,回头不行让阿萍带你去玩,你这口音也得变一下了”我现在实在是想听八卦,早办完早利索。
说着回头喊了一声“阿萍,你去菜园摘些子菜,先送你……阿姐回去,阿母那里我去照顾”
桂梅婶“丫头,你……叫啥来着,时间长不见,不记得了”其实是压根不知道。
絮聒脸上习惯性的挂起微笑来“……婶子,我叫絮聒。婶子怎么叫都行”
桂梅婶笑了两声,尴尬道“那絮丫头,你先少坐会,一会儿就好”
“阿娘,我摘好了,阿姐在哪……”说着阿萍抬头看向堂屋,随后尴尬的顿住。不好意思的向絮聒笑了笑。
絮聒见状,起身“桂梅婶,这就是萍妹妹吧,我俩见过,那就多谢桂梅婶了,这些糕点您和二婶留着吃吧,这是丫头我的一片心意”说着把篮子里剩下的糕点,拿出放在了桌上。
桂梅婶见状,笑的眯起了眼“那婶子就收下了啊,有啥事就找婶子”
桂梅婶见絮聒带上东西起身要走,忙道“阿萍,去,送送你絮姐儿”
絮聒只好对桂梅婶说“婶子,我刚听阿婆这段时间身子不爽利,就留步吧,而且山上路我走惯了,没得麻烦萍妹妹,还麻烦婶子和二婶儿说一声我回家了”
桂梅婶犹豫一下“那好吧,丫头,婶子会和刘二婶儿说的,路上当心,让萍丫头送你到门口,婶子先忙了”
少倾,絮聒和萍丫头一起走到门口,“萍妹妹回去吧”
阿萍腼腆的说“对不起阿,之前说你是傻子,之后不会了,以后村上有什么事,找我或阿娘都可以,以后我教你说本地语言”
虽然现在絮聒对于这边的语言还是不太习惯,但两个姑娘还是比划着说完了话。
小姑娘之间的友谊来得好像格外的快,说着说着,两个小姑娘对视一笑,颇有点江湖中人的一笑泯恩仇的风范。
告别桂梅婶和萍丫头,絮聒就往山上小屋去了,其实絮聒也不是毫无防备心的,出门时身上带了点子防身的物件。
毕竟在古代乡下,不知道村里人的性子,没点子准备怕是要吃亏哦。
这种独行出事的例子,在哪个朝代,哪个地方都有,更何况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万一碰上就不好了。
絮聒心里想着,没有放松警惕,快步向山上走去,也没怎么欣赏得到古时山间的风景。
不一会儿,絮聒回到了小院,锁上房门,之前是村里人不知道,但现在,该关门还是要关。
絮聒默默下定决心“下次赶集一定要买只大黄狗,越凶越好,这样有安全感,再说在现代时,已经好长时间没养过大型犬了,国家也不让养,怕伤人”
关好房门,絮聒就悠闲的把东西先放在杂物间,先去查看猫咪有没有吃自己留下的饭。
在走到放猫碗的地方时,絮聒的眼睛刷的一下就亮了,只见猫碗旁边围了不只一只猫猫。
一共有三只,一只通体偏白的三花,一只狸花猫,还有一只好像只有几个月大的小玳瑁。
絮聒默默捂住嘴巴,生怕发出一点声音惊扰到小猫,慢慢踮起脚尖靠近猫猫,但也不敢靠的太近。
絮聒面上淡定,但眼里心里已经全是猫猫了“好可爱,好可爱,想摸,天呐,信女一生无憾了”心里默默咆哮。
就在这时絮聒僵在了原地,猫猫中的三花猫瞅了一眼自己,然后鄙视的看了看,淡定的转身吃饭。
絮聒无语“这猫猫好精啊,建国后不许成精的猫猫,绝对没有这眼神,好淡定,那我是不是可以摸了”
絮聒想着,边试探性的把手伸向猫猫,三花慢悠悠的过来闻了闻,就又回去了,其他两只猫在三花闻过后,便停止了舔毛,走过来闻了闻,蹭了蹭。
絮聒此刻沉浸在猫猫的乐园里,搬了个小凳子,坐在那里痴迷的看向猫咪,脸上还挂着憨憨的笑容,大脑一片空白。
而在桂梅婶儿家,在絮聒走了之后,桂梅立刻起身收起糕点,回到后院次卧,找刘二婶聊聊俞生两口子的事的。
八卦是人的天性,何况,桂梅婶已经暂时忙完了手头所有的活,正无聊的紧。
刘二婶儿见状,轻咳两声,做足了架势,学着说书人的腔调“各位看官,且听我慢慢道来,话说十几年前,正值洪灾泛滥,一对夫妻在此时由外乡来到这丰衣足食,富裕的白附村,这里背靠青山,面朝流水,真真是好一派祥和之境,世外之象……”
桂梅婶碰了一下刘二婶儿,皱眉道“别扯了,快说”
而床榻上阿婆正含笑看着这俩已为人妇,为人母的孩子聊着陈年旧事,好似也陷入了过往的回忆。
其实当时到处都不好过,要不是俞生两口子,这村子还不知道啥样呢,这真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之后,多照顾照顾那俩孩子,村长也不是忘恩之人。
刘二婶也不拿腔拿调了“……别急,马上就说到了,这对夫妻就是俞生两口子,他们见了这里,立马就决定在这里隐世而居,找到村长,付了一大笔钱买下了后山5亩地,在那里盖了房屋,那房子漂亮着呢”
刘二婶眼看桂梅婶脸色又要变,忙道“你也知道,隐士一般不接触凡人,自建成后,就少见夫妻俩下来,我们也就不在意。”
说着刘二婶儿皱眉认真回忆“至于税款,俞生夫妻早就拜托村长代交,还额外给了村里一笔钱,所以这夫妻两村里人知道的不少,但也没人上山打扰,也就不知道这夫妻俩的事”
“也真是可惜,俞生两口子是好人啊,结果就留下这俩娃娃,也不知道之前他们咋过来的,唉”刘二婶儿边说边叹。
而桂梅婶也是听的直皱眉头,一旁的阿萍听着有点不对劲,直言道“那他们死了,就不出殡,不通知村里人吗,这也太不孝了”
刘二婶儿闻言又是一叹“阿萍,这凡事都不能太绝对,怕是俞生两口子早就向那俩娃娃交代过了,这如果上报,先不说家产保得住保不住,就是去养病坊也不是个好事”
阿萍听的目瞪口呆“这不可能的吧”
这次是桂梅婶回答了阿萍的疑惑“哼,这世上无耻的人可不少,那俩小娃娃,当时无异于抱金过市,不隐瞒,命保不保的住都不一定,就算村长拦下了那部分人,可养病坊还是得去”
阿萍想到镇上养病坊里孩子,老人的模样,立马摇摇头心想“絮姐儿模样俊的很,细胳膊细腿的,估计她哥也一样,去养病坊确实不行,估计没几天就没个人样了,我之后一定罩着絮姐儿”
之后又说了会儿家常里短,刘二婶儿就起身告辞“桂梅啊,我得去村长家一趟,跟村长说一声俞生两口子的事,以后那俩娃娃下山让村里人多照顾点”
桂梅婶“那你去吧,今儿就不留你了”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