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紫禁城,太和殿内气氛凝重得仿若能拧出水来。
雕梁画栋间,金龙仿佛也因这压抑的氛围而隐匿了往日的威严。
文武百官分列两旁,神色各异,却都难掩忧虑。
皇帝高坐在龙椅之上,身着明黄龙袍,此刻却难掩满脸的怒容与疲惫。
他重重地将手中的奏章拍在龙案上,“砰”的一声,在空旷的大殿内回响,震得群臣心中一颤。“突厥突袭凉州,守将战死,边军竟因缺饷哗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皇帝的声音带着不可遏制的愤怒,如滚滚闷雷在殿内炸开。
户部尚书周元赶忙出列,跪地磕头,声音颤抖:“陛下息怒,此事太过蹊跷,臣定会全力追查军饷的去向。只是这军饷发放,向来都是按规矩行事,不知为何会出现如此状况。”
兵部尚书刘宏也赶忙上前,单膝跪地,一脸愧疚:“陛下,凉州守将战死,边军哗变,实乃臣等失职。臣恳请陛下给臣一个机会,定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整顿边军,以雪此耻。”
皇帝怒目而视,“哼!你们都有责任!凉州乃我朝边境要地,如今被突厥突袭得手,边军还因缺饷哗变,这让朕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
此时,左相郑严缓缓出列,拱手道:“陛下,老臣以为,当务之急,一是火速派兵驰援凉州,稳定局势,抵御突厥;二是彻查军饷流动,揪出幕后黑手。这两件事,刻不容缓。”
皇帝微微点头,“郑爱卿所言极是。陈爱卿,你即刻调派附近驻军,火速赶往凉州,务必击退突厥,收复失地。”
武威将军陈武领命:“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说罢,起身匆匆离去。
皇帝又看向周崇,“周爱卿,军饷之事就交给你了。限你一月之内,查清军饷的每一笔流向,若有懈怠,朕绝不轻饶!”
周崇额头满是汗珠,连连磕头:“臣遵旨!臣定全力以赴,尽快查明真相。”
退朝后,周崇心事重重地回到户部衙门。他坐在书房中,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忖:“这军饷发放一直都有严格流程,怎么会突然缺饷?难道是中间有人故意克扣?可这背后之人究竟是谁,竟敢如此大胆?”
此时,下属呈上军饷发放的账本,周元赶忙翻阅。看着密密麻麻的账目,他的眼神逐渐变得锐利起来。突然,他发现几笔大额军饷的去向有些模糊,记录并不详细。
周崇叫来负责这几笔账目登记的官员,严厉问道:“这几笔军饷是怎么回事?为何记录如此含糊?”
那官员吓得脸色苍白,扑通一声跪地:“大人饶命啊!小人只是按照上头的指示记录,具体情况并不知晓啊。”
周崇心中一动,“上头?是谁指示你的?说清楚!”
官员犹豫了一下,颤抖着说道:“是……是李侍郎。他让小人这么记录的,小人不敢违抗啊。”
周崇心中大惊,李侍郎是他的副手,平日里看起来兢兢业业,没想到竟牵扯到此事当中。他沉思片刻,说道:“你先起来,此事暂且不要声张。你且回去,把与这几笔军饷有关的所有凭证都整理好给我,记住,一定要保密。”
官员连忙点头,匆匆退下。
与此同时,在京城的一处隐秘府邸内,几个黑影围坐在一起。其中一人面色阴沉,说道:“突厥突袭凉州,边军哗变,这本是我们计划中的一部分,可没想到皇帝这么快就下令追查军饷。要是被他们查出什么,我们都得完蛋!”
另一人冷笑一声:“怕什么?我们早已做好了手脚,就算他们查,也查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不过,还是得小心那个周元,他可不是吃素的。”
为首的人沉思片刻,“不管怎样,不能让他们查到我们头上。你们去盯着周崇,一旦发现他有什么动静,立刻向我汇报。另外,想办法给周元制造点麻烦,让他无暇专心追查军饷。”众人纷纷点头,而后消失在黑暗之中。
周崇回到家里,心中暗自思索:“李侍郎为何要这么做?背后是不是还有其他人?看来此事远比我想象的复杂。”他深知,自己已经触碰到了这件事的关键。
然而,就在周崇准备进一步调查时,意外发生了。第二天,朝堂上,御史中丞突然弹劾周崇,说他在户部任职期间,滥用职权,中饱私囊,致使军饷发放出现问题。
皇帝听闻,脸色阴沉得可怕:“周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周崇心中明白,这是背后之人在动手了。他赶忙跪地,说道:“陛下,臣冤枉!这是有人故意陷害臣,企图阻止臣追查军饷问题。臣已有了一些线索,还望陛下给臣机会彻查此事。”
皇帝看着周崇,眼神中满是审视:“若你真有线索,为何不早奏?如今被御史弹劾,让朕如何相信你?”
周崇心急如焚:“陛下,臣本想等线索更加确凿后再向陛下奏明,没想到他们如此迫不及待。臣愿意以项上人头担保,定能查清此事。”
皇帝沉思片刻,说道:“好,朕再给你一次机会。若你不能在限期内查明真相,休怪朕无情。”
周崇磕头谢恩,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揪出幕后黑手,还自己清白,也给凉州的将士和百姓一个交代。
回到府中,周崇的儿子周童气愤不已:“父亲,这明摆着是有人故意陷害您,他们想借此掩盖军饷的问题。”
周崇面色凝重,“我自然清楚。但现在我们不能轻举妄动,他们既然敢这么做,肯定有所准备。我们要暗中收集证据,等待时机。”
周童点头:“父亲,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周崇思索片刻,“你暗中调查李侍郎以及与他来往密切之人。看看他们最近都有什么异常举动,有没有和什么可疑的人接触。记住,一定要小心行事,千万不能暴露。”
周童领命而去。
东宫之内,烛火昏黄,光影在墙壁上摇曳不定,仿佛也映照出这深宫内院暗藏的波谲云诡。高成毅独自坐在书桌旁,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忧虑与思索。
谢依云迈着轻盈的步伐,悄然走进屋内。
她身着一袭淡粉色宫装,裙摆如流云般轻轻飘动。进门后,她先是看了看门外两侧垂手而立的小太监,微微皱眉,而后招了招手。
小太监们对视一眼,神色复杂,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
谢依云轻声问道:“太子怎么了?是否有什么要紧的事?”她的声音如同春日微风,轻柔却又带着一丝不容抗拒的威严。
小太监们又偷偷瞥了一眼屋内的太子,嘴唇微张,却又好似有什么难言之隐,最终选择三缄其口。
谢依云见状,心中有些不悦,轻咳了一声,语气微微加重:“我的话你也不听了?”
小太监们吓得赶忙低头,其中一个年纪稍长的忙不迭说道:“娘娘,奴才们不敢。只是此事事关重大,奴才们实在……”
谢依云眉头一蹙,目光中闪过一丝锐利:“到底何事?但说无妨,出了什么事本宫担着。”
那小太监咬了咬牙,轻声说道:“回娘娘,是户部尚书周元被弹劾之事。听说周大人被御史中丞弹劾,说他在户部任职期间,滥用职权,中饱私囊,致使凉州军饷发放出现问题,这才引发了边军哗变。”
谢依云心中一惊,下意识地看向坐在书桌旁的太子。只见高成毅依旧坐在那里,身形未动,但紧握的双拳却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谢依云心中明白,周元乃是太子的心腹之人,此事恐怕会对太子产生不小的影响。
她定了定神,又问小太监:“可知是为何突然弹劾周正?可有确凿证据?”
小太监摇了摇头:“娘娘,具体情况奴才也不太清楚。只听说御史中丞在朝堂上弹劾之时,言辞凿凿,还呈上了一些所谓的账目证据,但具体内容,奴才们实在不知。”
谢依云挥了挥手,示意小太监退下。待小太监离开后,她缓缓走到太子身边,轻声说道:“太子,周元之事看来颇为棘手。您打算如何应对?”
高成毅抬起头,眼神中满是凝重:“此事太过蹊跷,周元跟随我多年,我深知他的为人,他绝不是那种贪赃枉法之人。这里面必定有幕后黑手在推波助澜。”
谢依云点头表示认同:“太子所言极是。只是如今朝堂之上,众人皆认为周元有罪,父皇也下令严查。若我们贸然行动,恐怕会引起父皇的不满,反倒对太子不利。”
高成毅微微皱眉,陷入沉思。片刻后,他缓缓说道:“不管怎样,我不能坐视不理。周元于我有大用,若他真的被定罪,不仅会折损我的羽翼,更会让其他人以为我软弱可欺,日后必定会有更多的麻烦接踵而至。”
谢依云思索片刻,说道:“太子,眼下我们需先暗中调查清楚,御史中丞所呈证据是否属实,背后到底是谁在指使。只有掌握了确凿的证据,才能为周元洗清冤屈,同时也能让父皇看到太子您的能力与担当。”
高成毅目光中闪过一丝决然:“你说得对。我这就安排人手,从御史中丞入手,调查他与哪些人来往密切,最近又有什么异常举动。另外,也要查查周元这边,看看他在军饷发放过程中,是否真的存在漏洞被人抓住把柄。”
谢依云面露担忧之色:“太子,此事还需谨慎行事。那御史中丞背后说不定也有强大的势力支持,若我们不小心打草惊蛇,恐怕会陷入被动。”
高成毅轻轻握住谢依云的手,安慰道:“你放心,我自有分寸。这些年在东宫,我也培养了不少自己的势力,此事我会让他们秘密行事,不会轻易暴露。”
谢依云微微点头:“那就好。太子,还有一事,您觉得此事与其他皇子是否有关?他们一直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这次会不会是他们趁机设下的圈套?”
高成毅冷笑一声:“他们确实有嫌疑。平日里他们就小动作不断,此次凉州边军哗变,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个打压我的好机会。不过,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我们也不能贸然下结论。”
谢依云又说道:“太子,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尽快行动。时间拖得越久,对周元越不利,对太子您的影响也越大。”
高成毅站起身来,在室内来回踱步:“我明白。我这就去安排。只是,此事风险极大,若处理不当,可能会给我带来灭顶之灾。但为了周正,为了我自己的未来,我必须全力以赴。”
谢依云看着高成毅坚定的背影,心中满是担忧与心疼:“太子,您一定要小心。不管发生什么事,臣妾都会一直在您身边支持您。”
高成毅转过身,看着谢依云,眼中满是柔情与感激:“有你在我身边,我安心许多。你也要注意自身安全,若有任何危险,切不可逞强。”
随后,高成毅唤来自己的心腹侍卫,低声吩咐道:“你立刻去调查御史中丞,查清他最近与哪些人有过接触,尤其是朝中大臣和富商巨贾。另外,密切关注他的府邸动向,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要放过。记住,一定要秘密行事,绝不能暴露身份。”
侍卫领命后,迅速离去。高成毅又对另一名心腹说道:“你去周元府上,告知周元夫人,让她不要慌乱,周元之事我定会想办法解决。”
安排妥当后,高成毅重新坐回书桌旁,与谢依云继续商讨应对之策。
数日后,前去调查的侍卫和心腹陆续传来消息。侍卫汇报说,御史中丞最近与三皇子高成泽的幕僚来往频繁,似乎在谋划着什么。
心腹则告知高成毅,周崇整理出的账目显示,军饷发放流程确实存在一些漏洞,但这些漏洞并不足以导致军饷短缺,更像是有人故意篡改账目,制造周元贪污的假象。
高成毅听完这些消息,心中怒火中烧:“果然是三皇子在背后搞鬼!他为了争夺太子之位,竟然如此不择手段。”
谢依云说道:“太子,如今证据在手,我们可以向父皇禀明一切,揭露三皇子的阴谋。”
高成毅微微摇头:“还不行。这些证据虽然能证明御史中丞与三皇子有关联,但还不足以坐实三皇子陷害周崇的罪名。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才能一击即中。“
谢依云点了点头:“太子思虑周全。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高成毅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继续深挖。让侍卫想办法查清与三皇子之间的具体交易。同时,让周崇的人那边继续寻找账目被篡改的证据,最好能找到直接证明是三皇子指使的人证。”
在高成毅的精心安排下,调查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东宫之内,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
高成毅坐在书房之中,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与思索。他看向身旁温婉的谢依云,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道:“依云,你手下的夏晚桑,是否精通账目之事?”
谢依云微微一愣,似乎没想到太子会突然提及此事。
她稍稍思索,随即说道:“晚桑确实比较精于账册之事,这一年来东宫的大小账目,经她之手处理得井井有条,从未出过差错。”说着,她轻轻点头,示意身旁的侍女将东宫这一年来的一应账册取来。
太子看着那一本本厚重的账册,心中涌起一丝期待。
待侍女将账册整齐摆放在桌上,他迫不及待地翻开查看。随着目光在账目上移动,他的双眼渐渐放光,仿佛在这密密麻麻的数字中发现了一丝解开谜团的线索。
“快,把夏晚桑招来。”太子急切地吩咐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
不多时,夏晚桑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书房。她身着淡蓝色的侍女服饰,神色端庄,见到太子和谢依云,赶忙行礼:“太子殿下,娘娘。不知唤婢子前来,有何吩咐?”
太子打量了一下夏晚桑,见她神情镇定,眼神聪慧,心中暗暗点头,开口道:“夏晚桑,听闻你精于账目。如今周元被弹劾一事,想必你也有所耳闻。本太子怀疑,其中的账目大有问题,想让你帮忙查看,是否有人蓄意篡改。”
夏晚桑心中一惊,此事关乎重大,没想到太子竟会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她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说道:“太子殿下放心,婢子定会竭尽全力。只是,不知殿下可有具体的账目资料提供,这样婢子也好有个着手之处。”
太子指了指桌上的账册,说道:“这是的账目,从这些账目中,本太子能看出你处理账目的能力。接下来,本太子会命人将周正涉及的军饷账目拿给你。你需仔细查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看看能否找出破绽。”
夏晚桑点头,目光坚定:“殿下放心,婢子定不辱使命。只是,此事重大,若真有人蓄意篡改账目,背后之人必定极为谨慎,恐怕需要一些时间。”
太子微微皱眉,说道:“时间紧迫,周元随时可能被定罪。你务必尽快,但也不能疏忽大意,一定要确保准确。”
夏晚桑心中明白此事的紧迫性,说道:“婢子明白。婢子会日夜查看,争取早日给殿下一个结果。”
谢依云在一旁说道:“晚桑,此事关系到太子的大业,也关系到周元的清白。你若能查出真相,便是大功一件。但你也要小心行事,切莫打草惊蛇。”
夏晚桑感激地看了一眼谢依云:“谢娘娘提醒,婢子定会小心。”
待夏晚桑离去后,太子微微叹了口气,说道:“如今只能寄希望于夏晚桑了。若她能从账目中找出证据,证明周元的清白。”
谢依云轻轻握住太子的手,安慰道:“太子不必过于忧虑。晚桑心思缜密,做事认真,想必不会让我们失望。只是,在这期间,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还需留意三皇子的动静。”
太子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我已安排人手继续监视御史中丞和三皇子的一举一动,一旦有新的情况,立刻向我汇报。”
接下来的几日,夏晚桑将自己关在房中,日夜查看周正涉及的军饷账目。她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喃喃自语,手中的毛笔在纸上不停地记录着关键信息。
这日,夏晚桑终于从如山的账目中抬起头来,她的双眼布满血丝,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惊喜。
她赶忙来到太子书房,向太子汇报:“太子殿下,婢子已有些发现。这军饷账目看似毫无破绽,但经过仔细比对,婢子发现有几处数字的涂改痕迹极为隐蔽,若不仔细查看,根本无法察觉。而且,这些涂改后的账目与实际发放情况并不相符,很有可能是有人故意为之,企图嫁祸周大人。”
太子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忙问道:“你确定吗?可有确凿证据?”
夏晚桑点头,将手中的账目和记录递给太子:“殿下请看,这几处数字,看似只是正常的修改,但经过婢子与相关凭证的比对,发现它们原本的数字并非如此。而且,这些涂改的手法极为专业,显然是精通账目的人所为。”
太子仔细查看夏晚桑提供的证据,越看越激动:“好,好啊!夏晚裳,你果然不负本太子所望。有了这些证据,便有了为周元洗清冤屈的关键。”
谢依云也面露喜色:“这下好了,三皇子的阴谋眼看就要被揭穿。只是,我们还需小心,以防他们狗急跳墙。”
太子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此事不能急于一时。虽然我们有了证据,但还需找到与三皇子直接相关的线索,才能让父皇彻底相信周元的清白,看清三皇子的真面目。”
夏晚桑说道:“殿下,婢子在查看账目的过程中,发现这些账目与一个名叫福顺钱庄的往来密切。或许从这个钱庄入手,能找到更多线索。”
太子眼神一亮:“福顺钱庄?本太子倒是有所耳闻。看来,得派人去查查这个钱庄,看看它与三皇子到底有何关联。”
于是,太子立刻安排心腹去调查福顺钱庄。同时,他与谢依云、夏晚桑继续商讨应对之策,如何在合适的时机,将这些证据呈递给皇帝,让三皇子的阴谋彻底败露。
在等待消息的过程中,太子心中既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终于找到了为周元洗冤的关键证据;担忧的是,不知调查福顺钱庄能否顺利,三皇子是否会察觉到他们的行动而提前有所准备。
而东宫之外,三皇子高成泽似乎也察觉到了一丝异样。他与御史中丞秘密商议:“最近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太子那边好像没有什么动作。你确定我们做得天衣无缝?”
御史中丞微微皱眉,说道:“殿下放心,账目之事做得极为隐秘,他们不可能发现破绽。或许只是太子的正常调查,毕竟周崇与他关系匪浅。”
三皇子冷哼一声:“最好如此。你继续留意太子的动向,若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向本皇子汇报。绝不能让太子坏了我们的好事。”
另一边,李侍郎在暂代户部尚书之位后,开始大肆篡改账目,企图将之前的漏洞彻底掩盖。他以为,只要自己动作够快,就能躲过追查。
然而,太子早已料到他会这么做。太子暗中安排的人将李侍郎篡改账目的过程偷偷记录下来,收集到了关键证据。
几日后,太子觉得时机已到,他带着证据进宫面圣。皇帝看着太子呈上的证据,龙颜大怒:“好一个李侍郎,竟敢如此胆大妄为,勾结他人克扣军饷,致使凉州边军哗变,险些酿成大祸!来人,将李侍郎即刻逮捕,严刑审讯!”
很快,李侍郎被抓。
可是不过两天,李侍郎就在狱中咬舌自尽。
皇帝得知真相后,怒不可遏,下令将李侍郎的家眷发配边疆。周元官复原职。同时,重新调配军饷,派得力将领前往凉州,稳定局势。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