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泽脚程快,送了饭后还帮着大人一起把地里的活收了个尾。
“爹,三伯你们先回吧,我去林子里一趟。”阿泽把最后一筐红薯抬到车上,汗珠顺着少年棱角分明的下颌滚落。
肖德勇虎着脸:“你这才吃顿饱饭就满身力气没处撒了,又跑林子里作甚去?”
"我去砍些毛竹。"他扬了扬手中砍刀,:“爹你可真是门缝里看人,蜜娘说要编点篮子。你儿子我可从来不是那贪玩的。”
“就你本事,行,去吧,注意着点,这季节林子里的蛇虫毒着呢。”肖德勇觉得自己这侄女真真是手巧,城里长大的女娘,不仅识文断字,农活也样样干得。
井台前的竹篾里晾晒着洗好的药草,廊下挂着的红辣椒在秋风里轻轻摇曳。
“歇会眼睛吧。”李银梅端来一壶温热的麦茶,夏日新收的麦子在锅里慢火炒熟,喝起来是淡淡麦香,降火去燥,农人家里都会备上一些。
正屋的窗下放着一张矮榻,榻上铺着粗布的青花坐垫,中间摆着一张小方桌。这会阳光正好,大片的金黄从窗棱间铺洒进来,李蜜抱着一捧晒干的玉米皮十指翻飞,一会功夫一个圆圆的小坐垫就成了。
李银梅给自己也倒了一杯水,斜靠在引枕上,腿边放着针线簸箩,手里的针线飞快的穿梭,她拆了一件嫂子的旧衣,想给蜜娘赶一件合身的衣裙出来。
“今天咱们把后头的猪圈打扫出来了,晚点你大伯娘给咱送两头小猪仔来,好好养一年,明年就能杀头年猪过个肥年。”以往李银梅都是一个人呆着,如今倒是有了说话作伴的人。
“真的吗姑姑?养猪好呀,以后我早上起来去打猪草,保准把它们伺候的白白胖胖。咱们还能养些小鸡啊,鸭子也能养几只,就养在后院里,又干净又方便,以后每天还能有鸡蛋吃。”李蜜兴致勃勃的盘算着。
“行呀,咱们这里冬天也能打到猪草,你想养小鸡等会上你大伯母家打听打听,她家估计有秋雏的鸡仔,这会天气干爽小鸡也好养活,再过些时日下霜了可就养不成了。”
“那成,晚上我给咱擀点面条做菌菇面,到时候端给大奶奶他们尝尝,顺便再问问小鸡的事情,按理说早就该去拜见长辈的,可我这毕竟戴着孝呢。”李蜜担心人家忌讳。
“难为你个小人儿想的这般仔细,别人家确是要避讳一二,但你大奶奶家不必,都是一家子亲戚,疼你还来不及呢,二丫、小丫也是好性子的姑娘,你以后多找她们玩玩。”李银梅怜爱看了眼李蜜。
李蜜一会儿功夫就编了四五张垫子,天气凉了放在榻上人坐着舒服些。趁着家里的男人还没回来,姑侄两人提前备起了晚饭。
玉米面反复拍打揉捏,让面条的口感更加劲道,醒面的功夫,将洗好的菌菇切成薄片,砂锅加清水放在一旁的小炉子上烧开,把切好的菌菇片和干枣一起下锅小火焖煮。园子里新鲜的西红柿,去皮取缔,切成小丁,连着西红柿汁一起倒入砂锅内,筷子头蘸一点荤油给菌锅添一些滋味,撒少许盐慢慢煨着,将菌子的鲜味全部激发出来。
这头熬着汤头,那头李蜜跟着姑姑学擀面的手艺,案板上撒上干粉,一根细长油量的擀面杖将面剂子推开,然后借着整个身子的力气,把面饼擀成一张大圆,面饼一头在擀面杖上卷起,再一点一点散开,如此反复最后面饼薄厚均匀,大大的摊开在案板上。撒上干粉,将面饼一层层对折到手掌宽,细细的切下去,就成了精道可口的面条。
面条下锅,三沸后捞起,一根根金黄的面条整齐的躺在大陶盆里,再盛上熬了一个多时辰的菌汤,奶白的汤上有一层薄薄的油花,菌菇特有的鲜香味扑鼻而来,李银梅不足觉的咽了下口水:“你说这菌子也都是山里常见的,怎的让你一鼓捣就这样馋人。”
李蜜正在拌凉菜,秋日的萝卜最是脆爽,削了皮切成细丝,红红白白晶莹剔透,只倒一点泡菜汁水,半勺辣椒就已是一道好下饭菜。
***
肖大伯家也还未用饭,肖老太太握着李蜜的手,老茧摩挲着细嫩掌心“好孩子,难为你小小年纪还能做这样的好汤饭,就是跟你大伯娘比也不差什么了。”
肖老太太虽然年岁大了,但身体十分康健,“上次见你还是个雪团子一般白嫩的小丫头呢,如今竟已经这般大了,看看这眉毛眼睛,真是吃什么仙果长的不成?德勇媳妇你们真是该偷着乐。”
因着知道李蜜是读书识字的丫头,老太太说话也文邹邹的客气,倒是听的大家都乐了。
李蜜今日穿着一件靛蓝色带白花的小袄,下面是一色的细棉罗裙,绑着两个双丫髻,鬓边一朵白花,这样一身暗淡的打扮反趁的她整个人更加出尘,昏沉沉的屋子里只她的小脸莹白透亮。
她嘴巴甜,一会功夫就哄的一屋子女人笑声不断,一听她想养鸡,二丫腼腆笑道:“那可真是太巧了,我家的母鸡正在抱窝,等小鸡出来了我给你送十只过去。”显见她对这个妹妹也是极有亲近之意的。
二丫是个圆脸个头不高的小姑娘,五官虽然寡淡,最但一双眸子却异常温柔,让人不由心生亲近。蜜娘对软乎乎的小姑娘天然就没抵抗力,忙迭声感谢。
“哈哈,蜜娘自去等着,这丫头既然答应你了,定会守着母鸡把蛋孵出来的。”肖老太太听到孙女的话也笑着应和。他们家里男丁多,女孩子也就农忙的时候到地里帮忙,其余时候就是在家里帮着忙活,二丫人细心,一窝母鸡被她照顾的跟祖宗一样,蛋都生的比别家多。
肖德勇两兄弟刚回到家里,一股鲜香味扑鼻而来。
“嚯,我今日是有口福了,偏一碗你家的好饭食。”肖三伯整日里在家吃大锅饭,今日这厨房里传出的味道实在让人口舌生津。
“看三哥你说的,为着我忙了一天,别的没有,一口粗茶淡饭定要管够的。”肖德勇把面煮好,给肖德奎稠稠的舀了一大海碗。
都是干力气活的农人,一碗热汤面配上清爽的泡菜萝卜最是对胃口,直到吃的尽兴,肖德奎才抹了把嘴巴开口:“老弟,我昨日跟你说的那个事情考虑的如何了?”
肖德勇苦笑一声,“三哥你看我家如今这光景,能有个活干就已是谢天谢地了,岂能再去挑肥拣瘦的,也多亏你这有门路,还能想着弟弟我,否则也只能干等着受穷。”
李银梅身边一直离不得人的,幸而如今家里有了蜜娘。进山伐木烧炭,人肯定辛苦,但多少是个进项。
这炭坊是县里郑老爷家的产业,他们家是当地有名有姓的大家,据说还有族人在做官。
名下的酒楼和金铺日常都需要大量炭薪,到了冬日炭火需求大,郑家便会雇佣一些农人做工,一季下来虽然工钱不多,但允做工的人低价买炭。
单这一项就能让肖德勇心动,李银梅的咳疾天寒的时候尤其严重,需时常保持屋内温度,还不能有太大烟气,不然更是肺气不宁,能低价买炭,对他们来说是个难得的好事。
肖德奎也替弟弟高兴:“咱们好好干一季,好歹让家里人过个热闹年。”
李蜜和姑姑用完饭后,正好碰见来接人的姑父,将大伯母挑来的小猪喽装在背篓里,和众人道别后,借着月色回了家。
小猪白白胖胖,刚进新猪圈还有些认生,哼哼唧唧的叫嚷着,等一瓢热热腾腾的猪食放在眼前,两头小猪争先恐后把头扎进猪食槽,快速的适应了它们的新生活。
新人新文,期待喜欢这个故事的读者留下你们的建议,让蜜娘和作者一起成长~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郑家炭坊
点击弹出菜单